一种再生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5396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的墨盒。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有的喷墨打印设备利用可更换墨盒来作为存储墨水的容器,墨盒中一般设置有进气口、出墨口和负压控制机构,负压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墨盒内部的负压。当墨盒内部的墨水用尽后,用户将更换新的墨盒。而对于旧的墨盒,一般会进行回收处理,即用户对该墨盒进行再填充墨水,或者送至回收工厂对墨盒进行批量回收再生。
[0003]用户在购买打印设备时,打印设备里一般会附送一套墨盒。而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厂商把附送墨盒所存储的墨水量设置成小于该墨盒的最大容量。如:
[0004]现有一种墨盒,其内部设有一个腔室,在腔室内靠近出墨口的一侧设置有海绵作为负压控制机构。填充墨水时,只往海绵部分填充墨水,由于海绵的吸附力,因此腔室内的另一侧不具有墨水,从而使墨盒存储的墨水量小于墨盒的最大容量。
[0005]还有另一种墨盒,其内部设置了隔板,隔板将墨盒内部分隔成两个不连通的腔室。另外,该墨盒的进气口和出墨口设置在墨盒的同一侧,而位于进气口和出墨口一侧的腔室内设置有海绵作为负压控制机构,在填充墨水时,只往具有海绵的腔室填充,从而使墨盒存储的墨水量小于墨盒的最大容量。
[0006]然而,对于上述两种墨盒,在墨盒再生过程中,如果填充的墨水量仍小于该墨盒的最大容量,则无法满足用户对于墨盒墨水量的要求。但对于第一种墨盒,在再生过程中,如果将墨水量填充至墨盒的最大容量,由于墨盒内部的另外一侧与海绵之间没有任何阻隔,因此,另一侧墨水的压力会完全作用在海绵上,海绵的吸附力不足以维持墨盒内部的负压,可能会导致墨水从出墨口泄漏的问题。而对于第二种墨盒,墨盒内部的另一侧无法填充墨水。因此,需要一种再生墨盒,该墨盒既要满足用户对墨盒墨水量的需求,又要具有内部负压控制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的墨盒,包括:
[0008]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多个面,且所述主体内部具有腔室;
[0009]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0010]出墨口,与所述腔室连通;
[0011]和第一负压控制机构;
[0012]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负压控制机构和出墨口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其特征是,在所述主体的一个面上还设置有已被密封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侧,在所述腔室内位于所述主体的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负压控制机构。
[0013]所述第一负压控制机构和所述第二负压控制机构相互接触。
[0014]所述腔室内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设置有部分隔板。
[0015]所述第一负压控制机构和第二负压控制机构均为海绵,所述通孔的侧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负压控制机构的最大的截面积。
[0016]所述第一负压控制机构和第二负压控制机构均为海绵,所述通孔的侧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负压控制机构的最大的截面积,所述第二负压控制机构为L型。
[0017]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在所述主体的一个面上还设置有已被密封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侧,在所述腔室内位于所述主体的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负压控制机构。使腔室内吸附力足以维持墨盒内部的负压而不容易从出墨口泄漏,解决了现有墨盒的再生方再生的墨盒容易从出墨口泄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墨盒的示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墨盒的内部示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再生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再生墨盒的分解示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例的再生墨盒的内部示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墨盒的内部示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再生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再生墨盒的分解示图;
[00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再生墨盒的内部示图;
[00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墨盒的内部示图;
[00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再生墨盒的分解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0]【实施例1】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不意图,图2所不为该墨盒的内部不图。墨盒I的主体由底壳11和面盖12组成,面盖12通过焊接的形式与底壳11熔接在一起,内部形成储墨腔室111 (如图2所示)。主体具有多个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主体大致成长方体形状,墨盒I的底壳11形成了主体的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个底表面和两个侧表面,面盖12形成了主体的顶表面。
[0032]设立一个三维坐标,该坐标包括一个X轴,一个y轴和一个z轴,其中X轴,y轴和z轴之间相互垂直。当墨盒I处于正立姿势时(图1所示),面盖12比底壳11更靠近z轴的正方向;墨盒I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对立设置,前表面比后表面更靠近y轴的正方向;此夕卜,两个侧表面沿X轴方向对立设置。
[0033]面盖12上具有进气通道120,该进气通道120的一端为进气口,该进气口与墨盒I的储墨腔室111连通,而另一端与大气连通。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120与储墨腔室111连通的一端(进气口)位于墨盒I上的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即靠近前表面的一侧(第一侧)。且进气通道120与大气连通的一端也位于墨盒I上的靠近I轴正方向的一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120与大气连通的一端也可以位于面盖12上的其他位置,如进气通道120为迷宫毛细通道,与大气连通的一端位于墨盒I上的远离I轴正方向的一侧(第二侧)。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气口也可以位于墨盒I上的远离y轴正方向的一侧。
[0034]底壳11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出墨口 114,该出墨口 114的一端与储墨腔室111连通,另一端可将储墨腔室111内部的墨水输出至外部。出墨口 114也位于墨盒I上的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即靠近前表面的一侧(第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出墨口 114里设置了绵芯14,该绵芯14由多孔的毛细材料形成,对墨水产生毛细力,能控制墨水从出墨口 114传输的速度,和减小墨水从出墨口 114泄漏的可能性。
[0035]底壳1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13,后表面设置有把手112,把手112上具有第二卡合部1120。该把手112可相对于底壳11绕轴旋转,旋转方向为靠近或远离底壳11的后表面。在墨盒I安装至打印设备时,第一卡合部113和第二卡合部1120与打印设备的固定装置配合,用于固定墨盒I。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墨盒I的后表面以及把手112也可以与面盖12 —体形成,当面盖12通过焊接的形式与底壳11熔接在一起时,墨盒I的后表面以及把手112也与底壳11接合在一起。
[0036]墨盒I的底表面还设置了芯片13,芯片13具有存储器,存储与墨盒I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与打印设备的控制器形成电连接,使控制器可以读写芯片13存储器内部的信息。
[0037]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墨盒,该墨盒I的腔室111设置有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负压控制机构16位于腔室111内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即进气通道120的进气口、出墨口 114和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都位于墨盒I的同一侧。该负压控制机构16能存储一定量的墨水,而且具有毛细吸引力,能控制腔室111内的负压。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为海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与出墨口 114中的绵芯也可以利用同一块海绵形成。优选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由多块海绵组成,该多块海绵沿z轴方向和X轴方向排布。
[0038]上述墨盒I 一般为打印设备里附送的墨盒,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厂商在制造这种附送的墨盒时,只往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 —侧填充墨水,在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存储的墨水量饱和时或饱和前,停止填充墨水。可见,通过这样的方式所填充的墨水量小于腔室111的最大容量的60%。然而,在这种墨盒再生过程中,如果将墨盒I的墨水量填充至腔室111的最大容量,由于墨水自身的重力作用,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的毛细吸引力不足以将墨水维持在腔室111中,则可能会出现出墨口 114漏墨的现象。另外,如果在再生过程中,仍然采用该墨盒制造时的填充方式,则无法满足用户对墨盒墨水量的需求。
[003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再生方法如下:
[0040]一、抽取剩余的墨水,清洗墨盒I ;
[0041]二、在墨盒I的一个表面上形成通孔110 (如图3所示),该通孔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墨盒I上靠近y轴负方向的一侧(第二侧),并且与腔室111连通;
[0042]三、从该通孔110往腔室111内部装入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使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位于墨盒I的第二侧;
[0043]四、密封该通孔110;
[0044]五、密封进气通道120 ;
[0045]六、通过出墨口 114从腔室111内部抽吸气体,使腔室111内部形成负压;
[0046]七、从出墨口 114向腔室111内部填充墨水;
[0047]八、密封出墨口 114。
[0048]在本实施例中,墨盒I的通孔110利用铣刀切削形成,且通孔110整个位于墨盒I上靠近y轴负方向的一侧(第二侧)。当然,通孔110也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切割的方式形成。
[0049]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形成在墨盒I的一个侧表面上。这是因为:墨盒I侧表面的面积相对其他表面较大,在形成通孔的过程中,对切削位置的精度要求较低,降低工艺难度。
[0050]在本实施例中,在铣刀切削过程中,首先将墨盒I固定在铣床上,使墨盒I处于正立姿势,从而避免切削所形成的碎肩进入腔室11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墨盒I也可以处于平放姿势,被切削的侧表面朝下,这样同样能避免碎肩进入腔室111。
[005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生墨盒的分解示图,图4为该再生墨盒的内部示图。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也能存储一定量的墨水以及具有毛细吸引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也为海绵,通孔110的侧面积小于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的最大的截面积。在步骤三中,当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从通孔110装入腔室111时,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受到通孔110框架的挤压,使其最大的截面积减小至小于或等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