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黑板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31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尘黑板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黑板擦。
背景技术
现有的黑板擦在擦黑板的过程中,粉笔灰会不断地落下,并在黑板擦的四周随意到处飘散开来,使用者及其周围的人很容易在擦黑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入粉笔灰,而影响了身体健康,且大量的粉笔灰还很容易沾染到手上、脸上和身上,还会污染周围的环境。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黑板擦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使粉笔灰定向流动收集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将粉笔定向吸入指定的收集袋中的吸尘黑板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它是由黑板擦、套管、过滤网袋、风叶及电机构成。套管分为上套管和下套管,上套管的上管口形状与黑板擦的横断面形状相似,并略大于黑板擦的横断面,黑板擦套在上套管的上管口,黑板擦的毛刷稍露出管口,其管路由上管口的矩形逐步过渡到下管口的圆形,下套管呈上大下小的圆形管,上套管的下管口与下套管的上管口连接,在下套管内设有过滤网袋,在过滤网袋的后面设有风叶,由电机驱动风叶转动,过滤网的网口固定在上下套管的结合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小巧、使用方便安全、造价低、吸尘效果好、安全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黑板擦1、套管2、过滤网袋3、风叶4及电机5构成。套管2分为上套管2-1和下套管2-2,上套管2-1的上管口形状与黑板擦1的横断面形状相似,并略大于黑板擦1的横断面,黑板擦1套在上套管2-1的上管口,黑板擦1的毛刷1-1稍露出管口,上套管2-1的管路由上管口的矩形逐步过渡到下管口的圆形,下套管2-2为圆弧形管,上套管2-1的下管口与下套管2-2的上管口连接,在下套管2-2内设有过滤网袋3,过滤网袋3的网口3-1固定在上下套管2-1与2-2的结合处,过滤网袋3为口大尾小的倒锥形袋,过滤网袋3的尾部固定在下套管2-2的内壁面上。在过滤网袋3的后面设有风叶4,由电机5驱动风叶4转动,在过滤网袋3与风叶4之间设有带孔的分隔板6,风叶4和电机5设置在下套管2-2的末端,在靠近风叶和电机的下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排风孔7。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电池盒8。为了提高吸尘效果,在上套管2-1的管壁与黑板擦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吸尘通道9。
使用时,只需打开电源开关,风叶4就会在电机5的带动下转动,抽吸过滤网袋3、上套管2-1及吸尘通道9内的空气,使黑板擦1的周围形成负压,这时将黑板擦的毛刷1-1在黑板上上下左右擦拭,粉笔灰就会顺着黑板擦1与上套管2-1之间的间隙,沿吸尘通道9吸入过滤网袋3中,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吸尘黑板擦,由黑板擦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由套管、过滤网袋、风叶及电机构成,套管分为上套管和下套管,上套管的上管口形状与黑板擦的横断面形状相似,并略大于黑板擦的横断面,黑板擦套在上套管的上管口,黑板擦的毛刷稍露出管口,上套管的管路由上管口的矩形逐步过渡到下管口的圆形,下套管呈上大下小的圆形管,上套管的下管口与下套管的上管口连接,在下套管内设有过滤网袋,在过滤网袋的后面设有风叶,由电机驱动风叶转动,过滤网袋的网口固定在上下套管的结合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过滤网袋为口大尾小的倒锥形袋,过滤网袋的尾部固定在下套管的内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在过滤网袋与风叶之间设有带孔的分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风叶和电机设置在下套管的末端,在靠近风叶和电机的下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排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在上套管的管壁与黑板擦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吸尘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黑板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黑板擦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使粉笔灰定向流动收集的问题,它是由黑板擦、套管、过滤网袋、风叶及电机构成。套管分为上套管和下套管,上套管的上管口形状与黑板擦的横断面形状相似,并略大于黑板擦的横断面,黑板擦套在上套管的上管口,黑板擦的毛刷稍露出管口,其管路由上管口的矩形逐步过渡到下管口的圆形,下套管呈上大下小的圆形管,上套管的下管口与下套管的上管口连接,在下套管内设有过滤网袋,在过滤网袋的后面设有风叶,由电机驱动风叶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小巧、使用方便安全、造价低、吸尘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文档编号B43L21/00GK2552731SQ02278259
公开日2003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日
发明者邱永忠 申请人:邱永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