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转式发光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183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扳转式发光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转式发光笔,尤指通过扳转笔夹即能控制发光笔发光及笔心冒出与否的灯笔。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发光笔,其电源的控制有按压式、旋转式及触压式三种,其中,按压式灯笔在笔管的顶端或近上端处设置一通过手指按压的开关,在按压之后能使笔管内的发光体发光,如TW496300号「光笔结构改良」及TW500062号「改良的发光笔触控装置」;而旋转式灯笔是旋转上段笔管后使内部发光体得电发光,例如TW197003号「可顺逆旋转的手电筒型原子笔」;而触压式灯笔则是以笔芯底下的笔心触及纸面后,使笔芯上升触击发光体得电而发光,例如TW411914号「可发光的原子笔」。而竭至今为止,发光笔的发光方式仍不脱上述三种技术。
前述的发光笔的共同点是笔芯与发光体是个别独立实施的,所以两者间并无任何关连,析言之,就是发光体的发光与否与笔芯的进出与否并没有关连性,所以开关只能切换电源使发光体发光或不发光,而笔芯则是以笔帽覆盖或是以旋转下段笔管的方式使其进出;由于开关不能同时针对发光体及笔芯控制,遂成为两段式操作方式,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如能以单一开关同时控制发光体及笔芯,会显得较为方便及实用。
其次,上述发光笔的发光作用原理至今并无任何特殊改变,对消费者而言,使用日久或观察日久后,会略显单调,缺乏创新,因而降低消费族群的兴趣及吸引力,遂有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单一开关同时控制发光体及笔芯,使用较为方便的扳转式发光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扳转式发光笔,分为上笔管及下笔管,上笔管由一笔管、一设在笔管内的按压开关、一设在笔管内且位在按压开关下的发光装置组成;而下笔管由一笔管、一设在笔管内的笔芯、一供笔芯顶部穿入且与发光装置底部抵触的导管、及一串在笔芯下部的复张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笔管的上端具有一基座,此基座具有开槽,在开槽内夹置着一笔夹的端部,此端部为偏心凸块,而偏心凸块通过插栓的枢入而枢设在开槽内;又按压开关的顶栓穿出于基座的中央圆孔外,其顶部与笔夹的偏心凸块抵触着。
笔夹如弧形臂,其一端为宽厚的偏心凸块,另端与上笔管外壁抵触的凸出扣耳,又偏心凸块为半圆弧形块,其具有供插栓插入的偏心轴孔。
偏心凸块的上端具有一梯形卡沟,可卡止于按压开关的顶栓顶部边缘。
偏心凸块的下端具有一平坦面及连设在平坦面侧边的弧形挡壁,此平坦面与弧形挡壁如同笔夹内壁上端所设的三角凹槽,用于抵挡按压开关的顶栓。
笔芯与导管为一体成形。
在下笔管的笔管内增设衬管,而笔芯、导管及复张弹簧皆置入衬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笔夹未扳转前,受按压开关内部弹性组件及笔芯下的复张弹簧顶抵,使笔夹能保有极佳的夹持力,挂于口袋上也不会轻易脱落。
2.当笔夹向上扳转后,发光笔呈发光状态并使下笔管放射出光茫,以利于使用者夜间书写。
3.操作实施容易,能以单手大拇指上拨笔夹即能控制发光体发光及笔心冒出,反之,在大拇指下压笔夹而还原后,就能使发光体不再发光及笔心埋入笔管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笔夹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笔夹未举起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笔夹举起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出一扳转式发光笔1的分解构造,可分为上笔管1A及下笔管1B,然亦能以上下二笔管组合为一体;其上笔管1A由一笔管5、一设在笔管5内的按压开关2、一设在笔管5内且位在按压开关2下的发光装置3;而下笔管1B由一笔管6、一设在笔管6内的笔芯4、一供笔芯4顶部穿入且与发光装置3底部抵触的导管7、及一串在笔芯4下的复张弹簧8组成;又笔芯4与导管7能为一体成形;另笔管6内能增设衬管9,且将笔芯4、导管7及复张弹簧8皆置入衬管9中,以增加稳固效果。
其特征在于在上笔管1A的笔管5上端具有一基座12,此基座12具有开槽121,在开槽121内夹置一笔夹11的端部,此端部为偏心凸块111,而偏心凸块111能通过插栓13的枢入而枢设在开槽121内;又按压开关2的顶栓21穿出于基座12开槽的中央圆孔122外,其顶部与偏心凸块111抵触着。组合后的构造如图2所示。
前述中,笔夹11构造如图3所示为一弧形臂,其一端为偏心凸块111,另端为与笔管5外壁抵触的凸出扣耳116;此偏心凸块111为半圆弧块,其具有一个偏心轴孔112,且上端具有一梯形卡沟113,下端则具有一平坦面114及连设在平坦面侧边的弧形挡壁115,此平坦面114与弧形挡壁115如同在笔夹11内壁上端所设的三角凹槽11a(如虚线所示)。
又,基座开槽121容置偏心凸块111,并以插栓13由基座12两侧横向插入偏心轴孔112内来完成笔夹11与基座12的结合,而笔夹11能以插栓13为轴心作旋转。
其次,由图5中的剖面图中可知上笔管1A的笔管5内由上而下依序为一按压开关2、一可升降的离合轴22、一导电弹簧23及一发光装置3(内设发光体31及电池32)等组件;由于上笔管1A内的推掣构造为习式公知技艺,故其传动构造及作用原理于此即不详述,但须注意的是,按压开关2的顶栓21须穿出于基座12的中央圆孔122外,其顶部与偏心凸块111下的平坦面114是保持抵触的(笔夹11处于夹持状态)。
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笔夹未举起时的示意图,由图中得知按压开关2在未按压的状态下,受笔管内部的导电弹簧23及复张弹簧8或其它扩张弹簧(未揭示,可串于顶栓23上)的弹性复推作用,其顶栓21上端顶着笔夹偏心凸块111下端的平坦面114,使得笔夹11能保有一股向笔管5外壁紧靠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即为笔夹11的夹持力,据此使笔夹11能稳固地夹挂在衣物口袋上,而不轻易脱落。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由图中得知将笔夹11向上扳转并旋转约180度后,即能使发光笔1的下笔管1B发光(上笔管1A未发光),在此同时,笔芯4底下的笔心41会冒出于笔管6外,如此一来,就能供消费者夜间书写。
再参图6所示,当笔夹11以偏心轴孔112为中心向上扳转后,偏心凸块111以其偏心块将按压开关2下压,造成按压开关2下端的离合轴22触压到发光装置3顶面而形成通电回路,使得发光体31得以发光,故光线能由透明的下笔管6散射出来;又发光装置3受上方按压开关2的压迫会往下位移,使得位于发光装置3下端的导管7及笔芯4被迫同时下降,遂使笔心41能外露于笔管6外。
另当笔夹11向上旋转至使发光装置3发光及笔心41外露的角度时,偏心凸块111的梯形卡沟113会卡止于按压开关2顶栓21的顶部边缘,以避免笔夹11扳转过头;同时,在此角度下,按压开关2下的导电弹簧23及复张弹簧8的弹力及加上使用者的书写力道,都不足以使笔夹11自动回弹,故不虞担心笔夹11自动扳回而使笔心41埋入笔管6内。
然而在手指稍微往下拨动笔夹11后,使偏心凸块111的圆弧部份超过二分之一(约回转60度)以上时,此笔夹11即能在上述导电弹簧23、复张弹簧8的复张作用力下而自动扳回,且迅速还原。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唯业者可在不超越本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因此,举凡利用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结构的实施型态,只要在不超出要旨范围内的各种均等变更实施例,皆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扳转式发光笔,分为上笔管及下笔管,上笔管由一笔管、一设在笔管内的按压开关、一设在笔管内且位在按压开关下的发光装置组成;而下笔管由一笔管、一设在笔管内的笔芯、一供笔芯顶部穿入且与发光装置底部抵触的导管、及一串在笔芯下部的复张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笔管的上端具有一基座,此基座具有开槽,在开槽内夹置一笔夹的端部,此端部为偏心凸块,而偏心凸块通过插栓的枢入而枢设在开槽内;又按压开关的顶栓穿出于基座的中央圆孔外,其顶部与笔夹的偏心凸块抵触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转式发光笔,其特征在于笔夹如弧形臂,其一端为宽厚的偏心凸块,另端与上笔管外壁抵触的凸出扣耳,又偏心凸块为半圆弧形块,其具有供插栓插入的偏心轴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转式发光笔,其特征在于偏心凸块的上端具有一梯形卡沟,可卡止于按压开关的顶栓顶部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转式发光笔,其特征在于偏心凸块的下端具有一平坦面及连设在平坦面侧边的弧形挡壁,此平坦面与弧形挡壁如同笔夹内壁上端所设的三角凹槽,用于抵挡按压开关的顶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转式发光笔,其特征在于笔芯与导管为一体成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转式发光笔,其特征在于在下笔管的笔管内增设衬管,而笔芯、导管及复张弹簧皆置入衬管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扳转式发光笔,分为上笔管及下笔管,上笔管由一笔管、一设在笔管内的按压开关、一设在笔管内且位在按压开关下的发光装置组成;而下笔管由一笔管、一设在笔管内的笔芯、一供笔芯顶部穿入且与发光装置底部抵触的导管、及一串在笔芯下部的复张弹簧组成;在上笔管的上端具有一基座,此基座具有开槽,在开槽内夹置一笔夹的端部,此端部为偏心凸块,而偏心凸块通过插栓的枢入而枢设在开槽内;又按压开关的顶栓穿出于基座的中央圆孔外,其顶部与笔夹的偏心凸块抵触着。本实用新型能使笔夹在扳转后使发光体发光,并同时使笔芯底下的笔芯冒出于笔管外;反之,在笔夹扳还后,发光体则不发光笔芯埋没于笔管内。
文档编号B43K29/00GK2671815SQ03260919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7日
发明者黄明 申请人:黄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