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元件及带有该防伪元件的防伪文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79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伪元件及带有该防伪元件的防伪文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元件及一种防伪文件,特别是例如钞票等带有这种防伪元件的有价文件。本发明还涉及用来制作这种防伪文件的半成品。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的形式包括防伪线及防伪标签或传递元件,该防伪线嵌埋在防伪文件内成为一个所谓窗口线,该防伪标签或传递元件敷设在防伪文件上。
在本发明中防伪文件具体地指钞票,但也包括支票、校验卡、信用卡、身份证、护照、入场卷、公交车票等等。例如,未印刷的防伪纸和其他未印刷的防伪文件基底适于作为生产上述防伪元件的半成品。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仿造以及作为上述防伪文件的真实性特征,这些防伪文件上嵌埋有防伪线或敷设有防伪标签或防伪传递元件。防伪线采用公知的诸如钞票、校验卡等有价文件中的窗口线的形式。窗口线嵌埋在防伪文件的基底材料中并周期性地呈现在防伪文件的表面上,因此该线条在“窗口区域”内是可以目视辨认的。在具有所谓入射光/透射光效果的半透明基底中,这种防伪线在透射光中看起来和周围材料相比较是一条暗带,然而在入射光照射下则只能在窗口区域内辨认到它。
和仅仅呈现在基底的一个表面上的简单窗口线不同,双面窗口线呈现在基底的两个表面上。在下文中,双面窗口线的一个特例是在有价文件的两个表面上同时都能见到的透视窗口线,该透视窗口线延伸在有价文件上的一个孔或一个透明区域内。另一种双面窗口线是交替地呈现在有价文件正反两面上的交替的窗口线。防伪线中还可以使用一种所谓传递元件来作为防伪元件,这种防伪元件通常延伸在有价文件中的诸如一个孔那样的空白区域上(gap)。
防伪元件具有复杂的、可视的、和/或可自动检验的防伪特征,这种防伪特征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够仿造。为了额外地增加防伪功能,这种防伪元件经常具有几种不同的防伪特征,这些不同的防伪特征可能产生一种新的复合的防伪效果。
防伪元件经常具有的一种防伪特征是一种多层二色变异覆盖层,其彩色效果取决于观察的角度和/或在透射光还是入射光下观看而变化。这种物理现象基于光的干涉原理,这种干涉是由于光波在选定吸收特性的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构造中多次反射和/或透射叠加而造成的。由于观察角度改变而造成的色彩变化也称作彩色偏移效果。相反,由于观察所借助的入射光/透射光的不同而造成的色彩变化则称作彩色变化效果。
在例如EP0 395 410 B1、EP 0 341 002 B1、WO 01/03945 A1、及US3,858,977等专利项目中描述了带有彩色偏移效果光学干涉覆盖层的防伪元件。多层构造2、3、4中的各层的种类、层数的不同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产生许多彩色效果。这种彩色偏移覆盖层的反射及透射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特别是多层构造中各层的折射指数、吸收系数、层厚、以及层数。同样公知的是,可以将干涉层并合在整个防伪元件中或是如WO00/31571A1所述那样将其粉碎成细微的碎片并混入印刷油墨中。
尽管已经存在带有二色变异覆盖层的防伪元件,但仍然需要提供一种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更优于现有的防伪元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元件,特别是一种防伪线或传递元件,该防伪元件比现有技术的防伪元件具有更强的防伪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元件以及防伪文件或半成品来达到上述目的,这种防伪元件、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下面将通过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及具有优点的开发样品来详细说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性能。
符合本发明的多层防伪元件具有一个干涉层构造,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该防伪元件时,该干涉层构造在防伪元件的正、反两面上都生成彩色偏移效果。这里,该防伪元件正、反两个表面上的彩色偏移效果可以是以相同方法设计成的但也可以是以不同方法设计成的。
由于该防伪元件包括复杂的多层构造,因此其彩色偏移效果及彩色变化效果是难以复制的,所以要想对其进行仿造就较费力。
符合本发明的干涉层构造包括至少两个多层干涉元件(I1、I2)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层R。
干涉元件由吸收层和介电层互相重叠形成,也可以由几个吸收层和介电层相间排列而成。备选的是,干涉元件可以不是由吸收层和介电层交替排列而成,而是可以由折射指数相差很大的几个介电层相邻接而成以生成彩色偏移效果。但是采用吸收层能够获得更好的彩色偏移效果。
原则上干涉元件I1、I2可以构成为多层的形式,但其中各层最好包括至少两层。亦即一层吸收层A1或A2位于外表面上,一层介电层D1或D2位于各吸收层和内反射层R之间。吸收层A1,A2通常由诸如铬、铁、金、铝、钛等金属材料层组成,其厚度优选为4纳米到20纳米。吸收层材料也可以采用诸如镍铬铁等混合物或是诸如钒、钼、钯等稀有金属。在例如WO 01/03945 A1中详细描述了更合适的的吸收层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例如,镍、钴、钨、铌、铝,诸如金属氟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硒化物、金属硅化物等金属化合物以及这些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但也包括碳、锗、金属陶瓷、铁氧化物等等。
干涉元件的干涉层构造中的吸收层A1,A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厚度和/或由相同或不同的吸收材料组成。
介电层D1,D2主要可以由折射指数<1.7的透明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包括诸如SiO2、MgF、Al2O3、SiOx(1<x<2)。原则上,几乎所有的可以进行蒸气沉积的透明化合物都可以使用,所以也可以使用诸如ZrO2、ZnS、TiO2以及氧化铟锡(ITO)等折射指数较高的覆盖材料。在例如WO 01/03945 A1中详细描述了更多的适用于介电层D1,D2的材料。介电层D1,D2的厚度通常在约100纳米到约1000纳米之间,优选为在约200纳米到约500纳米范围内。
干涉元件中的干涉层构造中的介电层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厚度和/或由相同或不同的介电材料组成。
优选的是,干涉元件中的干涉层构造设计成具有不同的构造以使它们生成各不相同的彩色偏移效果。
吸收层A1,A2也可以用介电层来替代,此时,相邻介电层的折射指数n必须相差很大,一边的n<1.7另一边的n>1.7,以获得清晰的彩色偏移效果。但是为了获得清晰的彩色偏移效果就要设有多个介电层,这使得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因此最好还是使用吸收层。
干涉元件I1,I2中的吸收层A1,A2、介电层D1,D2以及反射层R优选为用真空蒸气沉积方法制作在基底S上。该基底S可以是防伪元件1的一个部件,但该基底S也可以仅仅作为一个中间载体,当防伪元件最终加到一个物体上或物体内时便可以将该基底去除掉。
许多不同的蒸气沉积方法适于用来制作这些材料层。一类方法是物理蒸气沉积(PVD)方法,这种方法包括蒸发舟蒸气沉积、电阻加热蒸气沉积、感应加热蒸气沉积或是电子束蒸气沉积、溅射(DC或AC)及电弧蒸气沉积。此外,还可以用化学蒸气沉积(CVD)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反应等离子(reactiveplasma)或其它等离子活化的蒸气沉积方法。原则上也可以用印刷的方法来制作介电层。
反射层R优选为用诸如铝、银、镍、铂、或钯等金属材料制成,优选为用银、铝、或其它强反射能力的金属制成。反射层R的反射能力愈强,彩色偏移效果就愈显著,浮凸构造可能呈现的衍射效果也愈辉煌。
取决于反射层的厚度不同,反射层可以是不透光的也可以是半透明的。这里所谓“半透明”是指材料层的透光率低于90%,优选为在80%到20%之间。
优选的是,防伪元件包括两个干涉元件,这两个干涉元件之间以反射层间隔开,这两个干涉元件各自生成不同观察角度的彩色偏移效果。通过使用一个半透明的反射层,还可能识别到一种彩色变化效果。如果防伪元件还包括一层优选的半透明基底,那么干涉元件以及反射层R就要位于该基底的同一侧。如果要求在基底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干涉元件,那么就必须设置两个反射层。亦即,这样的防伪元件由下列各层以下列顺序排列而成干涉元件(I1)/反射层(R1)/基底(S)/反射层(R2)/干涉元件(I2)。
各干涉元件的构造可以是相同或是不同的,因此彩色的相互作用取决于防伪元件的观察面是相同还是不同。彩色偏移效果最好是不同的。为了获得不同的彩色偏移效果,可以通过,例如,改变干涉元件及反射层所用的材料和/或改变干涉元件或反射层中各个单层的厚度。由于干涉元件背后设有金属反射层,所看到的彩色偏移效果的彩色强度达到最大,因此其防伪特征可以简单地通过目视来检验。
此外,防伪元件可以具有特殊的衍射构造,该衍射构造至少局部地和反射层重叠。反射层对于衍射构造的光学效果同样具有增强作用,因此使得该防伪特征同样可以简单地通过目视来检验。
可以考虑以例如折射图形、透射图形、体积或反射全息图形、及光栅构造作为衍射构造,这些衍射构造优选为设置在干涉元件及反射层的基底上,但也可以设置在其它合适的层或附加层上。所述附加层可以是,例如,一个漆层。
最好是将衍射构造,特别是作为反射全息图形的浮凸构造,设置在形成防伪元件的透明塑料基底表面上,而反射层则形成反射全息图形的反射背景。可以将中间夹有反射层的两层干涉元件设置在塑料基底的任一侧上,亦即既可放在塑料基底的压有浮凸构造的表面上也可放在相反的平整的一面上。然而,也可以将两个干涉层分别设置在基底的相反两侧面上,这样,必须在基底的带有浮凸构造的表面上及相反的平整表面上设置反射层。于是,存在几种具有不同视觉效果的的方案,并因而可以根据用途而作更大或更小的扩展。
从两个侧面方向来观看,这种防伪元件的光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干涉元件的彩色效果。如果使用了附加的衍射构造,那么至少从一个侧面看去防伪元件的光学表现基本上取决于该衍射构造的光学效果;如果具有适用的层构造,那么从两个侧面看去都是这样。这种情况下,两个防伪特征的效果互相重叠。
所以,这样的防伪元件特别适于作为一个双面防伪线,因为从任何一面看去具有特殊特征的防伪细节都可以通过视觉来检验。这种双面的防伪线可以用来作为备选的防伪线而设置在防伪文件的表面上,或是呈现在防伪文件正反两面的不同部位上。但这种双面防伪线还可以用作为透视窗口线而设置在防伪文件的特别薄的区域或透明区域上,或是跨越文件中的一个孔洞上,这样的透视窗口线可以从文件的两个侧面方向看到它。
然而,这样的防伪元件还适于用作为一个例如标签或补片形式的传递元件,这种传递元件放置在防伪文件表面上的一个孔洞上。从文件的一侧看去可以看到由于补片的彩色偏移效果而造成的光学印记,从文件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孔洞可以见到该补片的部分区域。取决于该防伪元件的层叠构造的具体情况,该补片区域可能呈现另一种彩色偏移效果也可能呈现相同的彩色偏移效果,可能从两面都可以看到衍射图形或是可以只能从一面看到该衍射图形。
在本说明书中“传递元件”一词是指一种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的各层按照和以后敷设到防伪文件上时相反的次序制作在例如一个塑料薄膜那样的独立的载体层上,当将该防伪元件贴附到防伪文件上时便通过粘结剂层或漆层将所要求的目标轮廓附着到防伪文件上。防伪元件的形式不限,任何目标轮廓甚至扭索饰纹那样的细丝构造都可以考虑。通常是,防伪元件的轮廓形状形成为和有价文件的边缘走向平行的条带。在传递过程完成后,所述载体层便可以从防伪元件层叠构造上揭去,或是作为防伪元件的一个坚固的部件用作保护层而保留在层叠构造上。
传递元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元件制作在载体层上,该独立的传递元件具有待传递的目标轮廓。备选的是,传递元件所含的各层以连续的形式制作在载体层上。这种带有单个传递元件的载体层下文中便称为“传递材料”,该传递元件可以是彼此相离的或是连续的层叠构造,而该制作在载体层上的防伪元件的层叠构造则称作“传递层”。
在使用连续的传递层的情况下,传递材料可以通过粘结剂层附着到防伪纸上,而粘结剂层则通过相应的压纹工具来使其起粘结作用,因此传递层只有在压纹工具起作用的区域里和防伪纸相粘结,而在其余区域里传递层便随载体层一起被揭掉。备选的是,所述粘结剂层可以形成为和待传递的防伪元件相同的形状。所述粘结剂最好是一种热熔粘结剂。但也可以用诸如反应漆等任何其它的粘结剂。
符合本发明的防伪元件可以和其它的防伪特征结合在一起使用,特别是通过局部地去除掉一部分反射层和/或干涉元件而使其带有阴文或阳文的字迹。在一个多层的干涉元件构造中,可以局部地去除掉其中的至少一层或是所有的层来形成防伪特征。对于由例如至少一层吸收层及至少一层介电层组成的干涉元件,最好是去除掉其中的吸收层。在设有两个干涉元件的防伪元件的情况下,两个干涉元件可以设计得不一样。例如,在其中一个干涉元件上可以通过去除掉吸收层的方法来并入能够看到的数字符号,而在另一个干涉元件上通过同样方法来并入字母符号。这里对各种设计可能性不设任何限制。所并入的字迹最好代表字母数字特征,但也不是必须如此。对于本发明来说,其可以代表任何图形、符号、或编码。由于在层叠构造中并入了空白区域,结果产生了附加的入射光/透射光效果。对于具有两个干涉覆盖层的情况,这种效果特别明显,因为和只有一个简单干涉覆盖层的情况相比从入射光下看起来代表这些图形、符号、或编码的空白区域被隐匿得更加彻底。然而在透射光下观看该空白区域呈现为比周围的暗黑背景更为明亮的区域。
通过局部地去除反射层以及备选地去除干涉元件的方法,根据各层的具体设计不同,防伪元件的部分区域变为透明或半透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的上述特性及优点进行描述。图中所展示的尺寸比例不一定和实际情况相符,而主要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进行描述。其中图1所示为一个防伪文件,该文件表面的一个孔洞上敷设了一个防伪元件,该文件中还并入了窗口线防伪元件;图2为图1所示防伪文件沿着II-II线切割的横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防伪文件沿着III-III线切割的横截面图,图中展示了透视窗口线;图4为图1所示防伪文件沿着IV-IV线切割的横截面图,图中展示了双面交替呈现的窗口防伪线;图5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层叠构造;图6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层叠构造;图7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层叠构造;图8为图5所示防伪元件的层叠构造,图中的反射层中具有空白区域;图9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层叠构造;具体实施方式

对以上各图所作的技术说明也是对本发明的总的发明思想的表述而不仅仅限于图示的具体实施例。
图1展示了一个防伪文件1,这是一个例如纸制的钞票或塑料制成的身份证,该文件1上设有两个防伪元件2、4。其中第一防伪元件2是一补片,该防伪元件2作为标签或传递元件通过例如粘结剂敷设在防伪文件1上的一个孔洞或任何其它透明区域3上。第二防伪元件4是一双面窗口防伪线,该防伪元件4交替地嵌埋在文件1中或是作为透视窗口线嵌埋在文件1中。
图2至图4以举例的方式展示了防伪元件2及4敷设及嵌埋在文件1上的几种不同方式。图2为图1所示防伪文件1沿着II-II线切割的横截面图,该II-II线通过一个补片2。文件1的孔洞3的周围具有一个印花5,该印花5上覆盖有补片2。孔洞可以例如在造纸过程中通过造纸工艺形成或是在纸张造成后用冲孔方法形成。由于防伪元件2的层叠构造中存在金属的反射层,因此该印花5隐匿在补片2的下面。因此本发明提供一个具有优点的构造设计,亦即在该区域内反射层是半透明的或是甚至没有反射层,这使得补片2成为透明的或是至少是半透明的,从而使得隐匿在补片2下面的印花5至少能够从某个视角上被识别出来。从文件1的两面可以看到补片2的位于孔洞3区域内的部分。
图3所示为图1中的作为透视窗口线的窗口防伪线。此外,图中还展示出文件1(例如一张钞票)的窗口区域6。窗口区域6制作得非常薄,其极端情况就是一个孔洞,因此可以从文件1的两个侧面方向看到防伪线4。于是,透视窗口区域6对于透视窗口线4的作用就如同孔洞3对于补片2的作用一样。
图4所示的窗口防伪线4是文件1中的一个交替出现的双面窗口防伪线,图中的文件1,作为例子,是一张塑料制作的身份证。例如,可以在这种身份证上冲出一些片状物(flaps),该片状物可以弯离身份证平面而允许防伪线4穿入,随后该片状物会依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到身份证平面内,从而将线条4并合到身份证上成为一个交替的双面窗口线。
将一个交替的双面窗口线嵌埋到例如钞票中的方法是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图5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防伪元件2或4的不同的层叠构造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5展示了一个层叠构造,其中在基底S的一侧设有两个干涉元件I1及I2。这两个干涉元件I1及I2互相面对面地设置,其间设有一个不透光的金属反射层R,这三者互相连接在一起。在基底S的另一侧表面上压有全息浮凸图形8。备选的是,该浮凸图形8也可以压制在一个附加的漆层上,该漆层位于基底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上。浮凸图形8对力学载荷敏感,因此用一个备选的保护层C来防止外界应力的作用。
两个干涉元件I1及I2各包括一个吸收层及一个介电层,这两个干涉元件I1及I2在不同的视角上显示出例如从绿色变到深红色的二色变异彩色偏移效果。如果吸收层A1及A2的材料及厚度相同并且介电层D1及D2的材料及厚度也相同,那么防伪元件的正反两面显示出相同的彩色偏移效果。
这样的一个防伪文件,如果从上干涉元件I1方向看去,由于金属反射层R的存在,可以观察到辉煌的彩色偏移效果。但是在这个方向上看不到全息效果。同样是这个防伪元件但是从相反方向亦即从基底一侧看去时,则可观察到不同的彩色偏移效果以及由衍射构造8产生的衍射效果。总的来说,图5所示的层叠构造,其一侧显示出全息效果及彩色偏移效果的叠加效果,其另一侧则仅显示出彩色偏移效果而没有衍射效果。
图6所示为一个类似的层叠构造,该层叠构造符合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图5所示的层叠构造不同的是其浮凸构造8紧挨着下干涉元件I2。由于干涉元件I1及I2的各自厚度都仅仅不到1微米(图中展示的仅是层叠构造的示意图),干涉元件的各层乃用蒸气沉积法敷设在具有和浮凸构造8相同浮凸图形的反射层R上。和图5所示层叠构造不同,符合图6的层叠构造的正反两面都呈现出由浮凸构造8所造成的全息效果。在图6所示的层叠构造中,干涉元件I1及I2的构造是相同的,这样的防伪元件特别适于用来作为双面防伪线,因为从其两面所显示出来的衍射效果及彩色偏移效果近乎相同。因此在嵌埋该防伪线时就不必注意边缘的准确对准。
图7所示为一个符合本发明防伪元件第三实施例的层叠构造,其中干涉元件I1及I2分别设置在基底S的正反两侧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基底的正反两侧各设有一个金属反射层R1及R2,其中反射层R2所在的一侧的基底表面上具有浮凸构造8而反射层R1所在的一侧的基底S表面是平整的,该平整表面和具有浮凸构造8的一面相对。这样的排列次序使得该防伪元件仅仅在一侧上呈现出衍射效果,如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一样。从该防伪元件的载有干涉元件I1的一侧看去看不到衍射效果,而从载有干涉元件I2的一侧看去却能够见到衍射效果。然而,由于该实施例中干涉元件I2位于浮凸构造8的前面,因此该防伪元件的两个侧面都显示出彩色偏移效果。干涉元件I1及I2的构造可以设计得互不相同以获得不同的彩色偏移效果。在制造该防伪元件时,可以将各个单层蒸气沉积到相应的基底侧面上。然而,也可以先用蒸气沉积方法制成两个薄膜,每个该薄膜带有一个反射层和一个干涉元件。然后再将这两个蒸气沉积的薄膜层叠在一起,层叠时须使蒸气沉积面朝外。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基底的两个侧面上都可以压有衍射构造,这使得防伪元件的两面都能够看得到衍射效果。在这种实施例中,甚至可以在基底两个侧面上各压上不同的衍射构造,使得两个侧面根据观察方向呈现不同的衍射图形。
图8所示为一个符合本发明的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包括一个如图5所示的层叠构造,其中金属反射层R上包括空白区域9。这使得该防伪元件在空白区域9处是透明的或至少是半透明的,从而产生一种入射光/透射光效果。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这种防伪元件作为防伪线嵌埋在例如钞票中,在入射光下观看,这种具有符号、图形、或编码形式的空白区域9是很难觉察得到的。然而在透射光下观看,空白区域9便作为明亮区域而清楚地显示在看上去暗黑色的防伪线中。当从基底S一侧看去时,不管是入射光下还是透射光下观看都可以看到彩色偏移效果。而在透射光下还能够识别出空白区域。在衬有反射层的区域内,不管是在入射光还是在透射光下都能够看到衍射构造8所产生的衍射效果。而在空白区域的区域内,透射光下观看的衍射效果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当从基底的反面一侧看去时,看不到衍射效果。不管是入射光下还是透射光下观看都可以看到彩色偏移效果,在透射光下还能够识别出空白区域。
通常情况下以及所有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基底S最好是透明体,基底S也可以是带有彩色的透明体或是带有彩色的透明覆盖层。基底S最好是一种柔性的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在压制浮凸构造8以及覆盖有干涉元件I1及I2及其间的金属反射层R之后切割成带状、线条状、或标签形式。基底S还可以设置在传递薄膜上并以例如热压印等传递方法转移到防伪文件上。除了图5到图8所示的层叠构造以外,防伪元件中还可以包括保护层特别是粘结剂层及覆盖层,以使该防伪元件能够在揭去该覆盖层后像标签一样附着在一个物体上,或是能够用传递方法将该防伪元件像传递元件一样传递到一个物体上。
金属反射层R上的空白区域9可以用激光烧蚀方法形成。也可以在蒸气沉积金属反射层R工序之前在基底S的空白区域9中印上一种可溶性墨汁,然后在进行蒸气沉积之后将该可溶性墨汁连同上面的金属反射层R一起溶解掉。更多的制作空白区域9的方法对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都是公知的。
上述将金属反射层R从空白区域9上溶解掉的步骤也可以放在基底S上的其余覆盖层制作完成以后再进行,这样,不但反射层R而且其余与之相连的干涉元件I1及备选的干涉元件I2也都一起被去除掉。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空白区域在透射光下看起来完全没有颜色。
图9所示的符合本发明的防伪元件带有如图5所示的层叠构造,但是其基底上没有浮凸图形并且没有保护层C。该金属反射层R设计成为半透明的,因此该防伪元件本身也是半透明的。这就意味着在该实施例中观察者可以从该防伪元件的两个侧面上看到彩色偏移效果,也还可能观察到彩色变化效果。在干涉元件I1及I2设计成不相同的情况下,亦即它们产生不同的彩色偏移效果或彩色变化效果。由于反射层R的半透明性,干涉元件I1及I2各自产生的彩色偏移效果或彩色变化效果互相重叠在一起,于是该防伪元件可以生成复杂形式的外观。在干涉元件I1产生从深红色到绿色的彩色偏移效果且干涉元件I2产生从绿色到黄色的彩色偏移效果的情况下。当从该干涉层构造的任一侧看去时,所看到的是从这一侧看到的两种效果的叠加效果,其中可以包括这两个单独效果的混合彩色。在本实施例中,取决于干涉元件的具体构造,面向观察者的干涉元件产生的彩色效果在总效果中所占的分额通常大于背离观察者的干涉元件所产生的彩色效果的分额,背离观察者的干涉元件所产生的效果被半透明的反射层削弱了。
权利要求
1.防伪文件,特别是诸如钞票的有价文件,或是制作该防伪文件的半成品,该有价文件或半成品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一防伪元件(2,4),其特征为,该防伪元件和该有价文件或半成品连接,使得从两个表面观察时识别出在两侧均具有彩色偏移效果。
2.如权利要求1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所述防伪元件具有一带有反射层(R)的基底(S)以及位于该反射层(R)各侧的相应的干涉元件(I1,I2),该干涉元件(I1,I2)具有彩色偏移效果。
3.如权利要求1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所述防伪元件包括一基底(S)以及位于该基底(S)各侧的相应的反射层(R1,R2)和相应的干涉元件(I1,I2),该干涉元件(I1,I2)具有彩色偏移效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特征为,该防伪元件在其一侧或两侧上具有衍射效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特征为,该防伪元件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上具有衍射构造(8)。
6.如权利要求5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特征为,该衍射构造(8)至少部分和一个反射层或多个反射层重叠。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特征为,该反射层是金属层。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该反射层是不透光的或是半透明的。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至少一个反射层(R,R1,R2)和/或至少一个干涉元件(I1,I2)具有图形、符号或编码形式的空白区域(9)。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干涉元件(I1,I2)中的一个或二者都具有至少一个吸收层(A1或A2)以及至少一个介电层(D1或D2),该介电层(D1或D2)位于金属层(R)和吸收层(A1或A2)之间,以及其中备选地至少一个吸收层和/或至少一个介电层具有图形、符号或编码形式的空白区域。
11.如权利要求2至10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干涉元件(I1,I2)具有双层构造。
12.如权利要求2至11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干涉元件(I1,I2)具有不同的构造。
13.如权利要求2和4至12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干涉元件(I1,I2)及二者之间的反射层(R)设置在基底(S)的同一侧。
14.如权利要求3至12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干涉元件分别设置在基底(S)的对置的两侧。
15.如权利要求5至14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衍射构造(8)制作在一个独立的层上。
16.如权利要求5至15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衍射构造是压制在基底(S)或独立层的表面上的浮凸图形。
17.如权利要求5至16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干涉元件(I1,I2)中的一个干涉元件和衍射构造直接相邻。
18.如权利要求5至17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有一个反射层(R)和衍射构造(8)直接相邻。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防伪元件(2)设置在该有价文件或半成品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上并跨越该有价文件或半成品上的一个孔洞(3)或半透明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至18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防伪元件(4)至少部分地嵌埋在该有价文件内并跨越该有价文件或半成品上的一个孔洞或半透明区域。
21.如权利要求1至18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其中防伪元件(4)以这样的方式嵌埋在该有价文件或半成品内,使得从该有价文件或半成品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区域看到的结果不同于从其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区域看到的结果。
22.一种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用于嵌埋或敷设在防伪文件(1)中,特别是诸如钞票的有价文件中,其特征为,该防伪元件具有一基底(S),该基底(S)带有至少一个反射层(R)以及分别位于该金属的反射层(R)各侧的具有彩色偏移效果的干涉元件(I1,I2),或是该基底(S)的各侧上具有相应的反射层(R1,R2)和具有彩色偏移效果的干涉元件(I1,I2)。
23.如权利要求22的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的形式是嵌埋在防伪文件中的防伪线。
24.如权利要求22的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的形式是敷设在防伪文件中的标签或补片。
25.如权利要求22或24的防伪元件,该防伪元件的形式是一传递元件,该传递元件通过传递方法敷设到防伪文件上。
26.用于将防伪元件敷设到有价文件上的传递材料,其特征为,该传递材料包括下列层构造-一载体层,-一反射层(R),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反射层(R)各侧的具有彩色偏移效果的干涉元件(I1,I2);或是该传递材料包括下列层构造-一载体层,-一基底(S),-分别位于所述基底(S)各侧的相应反射层(R1,R2)及具有彩色偏移效果的干涉元件(I1,I2)。
27.制造传递元件的方法,该传递元件用于将防伪元件敷设到有价文件上,其特征为,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一载体层,b)蒸气沉积一个或多个反射层以及干涉元件。
28.制作带有防伪元件的有价文件的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包括将符合权利要求26的传递材料上的层叠构造部分地传递到有价文件上;以及备选地,随后揭去所述载体层。
29.将符合权利要求26的传递材料应用于制造防伪元件。
30.将符合权利要求1至21中至少一条的防伪文件或半成品应用于产品保护。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嵌埋或敷设在防伪文件中的防伪元件(2、4),所述防伪元件从防伪文件(1)的两面都可以识别,并且构造成多个层,包括两个具有彩色变化效果的干涉元件(I
文档编号B42D15/10GK1630587SQ03803744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4日
发明者曼弗雷德·海姆 申请人: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