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19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铅笔,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管体的活动铅笔(mechanical pencil),管体在后端和前端之间沿着纵轴延伸,前端上有一孔,铅笔芯能从孔中伸出来,管体内设有一套推动铅笔芯的机构,该机构包括-一个纵向移动的元件,其具有向前的支撑面;-一个卡盘,其带有连接移动元件的管状部和能够夹住铅笔芯的头部;-一个夹环,其相对卡盘和管体纵向移动,能与卡盘的头部协同;一个弹性元件,包括前端和后端,后端抵靠于卡盘的支撑面,该弹性元件的作用是,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偏置夹环,使其抵靠卡盘的头部。
背景技术
对于该种活动铅笔而言,公知的技术是当使用者对铅笔施加过大的压力时,铅笔能够向后移动以免铅笔芯断裂。US-A-4,371,277公开了一种方法,可以使铅笔芯缩回,其中的活动铅笔的管体带有额外的弹性装置,该装置的后端支撑在活动铅笔的管体上,而且前端支撑在夹环上,如果可能的话,支撑在受夹环支撑的套子上,这样就能使推动机构(包括移动元件)整体向后缩回。移动元件常常是储藏铅笔芯的管子,其中插有夹盘的后端。
然而,这个带有压缩弹簧或部分弹性形变管的额外的弹性装置增加了零件的数量,使活动铅笔的组装复杂化,并增加了管体内部空间以容纳整个弹性装置,以上问题进一步对生产成本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动铅笔来解决上述缺点,该铅笔能使铅笔芯向后移动且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铅笔芯向后的移动是弹性的,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停止向该铅笔芯施加过分的压力时,铅笔芯能回到书写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上述的活动铅笔的特征是带有管套,其相对卡盘和管体纵向移动,其位于夹环和弹性元件的前端之间,该卡盘能相对移动元件纵向移动一段预定距离(称为向后冲程),管体带有前止挡,能限制管套向前位移。
由于上述安排,只有一个弹性元件既能够在环的帮助下夹住卡盘的头部,又能够在使用者施加太大压力时使铅笔芯向后弹性移动。这样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活动铅笔推动机构的整体尺寸。
上述设置能在移动元件不发生向后移动的情况下使铅笔芯回缩,这样的优点是不会对控制移动元件的装置产生任何影响,特别是,无论该装置在管体后端带有按钮,还是带有在管体径向移动的侧按钮,该装置都不会向管体外位移。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任何一种设置-前止挡由径向内缘构成,其与管套前端的周边部分合作;-弹性元件是螺旋压缩弹簧;-卡盘的管状部从后端始依次排列第一和第二径向外缘,移动元件的前端带有孔,卡盘的第一和第二缘之间的部分在其中活动,该第一和第二缘在纵向分离,使卡盘的滑动量等于向后冲程;-卡盘的管状部具有截头圆锥体的部分,从第一缘一直伸展到卡盘的后端,使卡盘能通过咬合移动元件而得以安装;-管体带有后止挡,其与移动元件的辅助止挡协同限制移动元件向后位移,管体前止挡和该后止挡之间的纵向距离使得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夹环在管套的作用下夹住卡盘;-后止挡由管体的径向内缘构成,其与移动元件的径向外肩协同;-管体带有开口,开口沿纵向一直延伸到后端,移动元件带有伸入上述开口的销,该开口的后端形成后止挡;-至少一个可弹性形变的补偿元件设置在管体前止挡和管套之间,或在管体后止挡和移动元件辅助止挡之间,从而补偿推动机构和管体止挡之间可能发生的松动;-补偿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能纵向弹性形变的突出物(tab),该突出物与管体一体形成;
-管体带有向后移动止挡,从而将夹环由推动机构非工作位置向后的位移控制到与卡盘向后冲程的值相等,这样就增加了卡盘的夹力,防止铅笔芯发生活动;-向后移动止挡由至少一个直立柱(stud)构成,该直立柱与管体一体形成,在管套和移动元件之间径向向内伸展,该直立柱限制管套向后位移;-向后移动止挡由管体的径向内缘构成,该缘与夹环的径向外肩协同;-卡盘能推动铅笔芯向前移动固定的距离,称为向前冲程,该向前冲程大致等于向后冲程一半的距离;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弹性元件施加在管套上的压力介于2牛顿到5牛顿之间,优选3牛顿,当卡盘向后位移大致等于向后冲程时,压力介于5牛顿到10牛顿之间,优选8牛顿。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可以参照附图由实施例加以描述,实施例是非限制性的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活动铅笔的纵向剖面图,其中的推动铅笔芯的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图2是图1中活动铅笔前部的放大图;图3与图2相似,其中的推动机构执行了一次第一向前冲程;图4与图2相似,其中的推动机构执行了一次第二向前冲程;图5与图2相似,其中的推动机构执行了一次向后冲程;图6是图1中的活动铅笔中一个元件的立体放大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活动铅笔的部分纵向半剖面图,其中的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图8与图7相似,其中的推动机构执行了一次向后冲程。
不同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零件的附图标记相同。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到5是活动铅笔的第一实施例。
活动铅笔1,其管体2在前端2a和后端2b之间沿着纵轴X延伸。
管体2由笔管3和顶部4构成,顶部位于管体2的前端。
顶部4的前端有孔,其中贯穿有铅笔芯导件(guide tip)5,其安装在顶部4的孔4a内并能自由滑动。铅笔芯导件5伴随着铅笔芯6伸出以防止铅笔芯断裂。当铅笔芯磨损到铅笔芯导件的端部时,该导件碰到纸张并缩回,从而释放铅笔芯的末端,以便继续书写。
侧按钮7通过长方形开口8安装,该开口在管体2的径向壁上形成并沿纵轴X延伸。侧按钮7的致动面9径向朝外。
侧按钮7包括第一凸轮对11,安置在侧按钮前端,致动面9的另一边,该前端剖面呈U形。
侧按钮的后端7b,剖面也呈U形,与前端一样,也带有第二凸轮对12。
请注意第一凸轮对11和第二凸轮对12之间沿轴X分开一段距离,其与侧按钮7的致动面9的纵长接近。
侧按钮7位于管体2内的部分包括一些销,特别是向管体2后端2b凸起的销16,其与开口8的内径配合防止侧按钮7完全从管体2中落出。
管体2中设有一套推动机构,该推动机构包括移动元件20,卡盘30,管套40,夹环18和设于移动元件20和管套40之间的压缩弹簧19。
移动元件的后端20b上装设有部件46,该部件通过管体的后端2b突出。部件46包括管状部、夹子和圆柱形凹陷,凹陷中装有橡皮47。部件46和橡皮47构成了后按钮,后按钮能使移动元件20向前位移。
移动元件20在管体2内安装并能沿纵轴X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元件20包括前部21(形成移动元件的前端20a)和固定到前部21上的主体22。主体22具有朝向移动元件前端20a定位的第一部分,该部分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还具有形成铅笔芯储藏腔的中空的后部22b。但是,铅笔芯储藏腔也可能是固定到移动元件20的独立的部分。
移动元件的前部21带有朝向管体前端2a的凹陷,凹陷的底部21a形成了弹簧19的支撑面。
移动元件20主体22的前部具有第一对相同的斜坡23,其朝着移动元件前端20a而设置。第一斜坡23位于中央通道24的两侧,使铅笔芯能够从储藏腔22b进入卡盘30。每个第一斜坡23的直线面相对纵轴X倾斜,朝向管体2的后部。
因此,在图1和2所示的非工作位置,向侧按钮7施加压力时,第一凸轮对11配合第一斜坡对23,使移动元件20向前端2a移动。
在移动元件20表面形成了一个平行于纵轴X且面对侧按钮7的支撑面25,该支撑面向通道(duct)24两侧延伸,当侧按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支撑面25在纵向的定位使得侧按钮7的第二凸轮对12支撑在其上。
第二斜坡对26紧靠支撑面25的后端,且位于铅笔芯储藏腔的两侧,其相对纵轴的倾斜方式与第一斜坡对23相似。
第二斜坡对26与第一斜坡对23在纵向分隔开一段距离,因此当侧按钮7进行第一次倾斜移动并处于图3所示位置后,第二凸轮对12面对第二斜坡对26。
活动铅笔的管体2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缘27,其中的表面27b与纵轴X平行并面对管体的开口8,当按钮进行第一次倾斜移动后,凸块28接触并抵靠表面27b。
缘27的前端具有朝前的反面27a,该面形成了一个止挡,称为后止挡,移动元件的径向外肩29能抵靠在该后止挡上。因此该后止挡27a能限制移动元件20向后移动。
卡盘30包括管状部31和头部32,头部以公知的方式与夹环18配合来固定铅笔芯6。
在实施例中,管状部31从后端31b一直延伸到位于管体前端2a的头部32。
管状部31的后端31b带有径向向外突出,垂直于纵轴X的第一缘33和相似的径向第二外缘34。
卡盘的管状部31的截头圆锥体部35从第一缘33一直延伸到后端31b,也就是说,该部件35的圆锥朝向卡盘的后端。这样卡盘就可以通过移动元件20的孔21c咬合安装。
移动元件20的前端由前部21形成,其上有孔21c,卡盘的管状部31通过该孔可滑动地沿纵轴X安装在第一缘33和第二缘34。第一缘33和第二缘34纵向分隔,因此卡盘30能相对移动元件20在纵向滑动一段预定的长度,以下称为“向后冲程”。
管套40滑动地安装在活动铅笔管体2内,也能够相对卡盘30纵向滑动。在第一实施例中,管套40的圆柱形的部件带有中央孔41,卡盘的管状部31从中贯穿,还带有环形板状的前端面42和后端面43。但是卡盘30的形状可以不同,比如,可使是碟形。
请注意管套的前环面42在相当长的径向距离上延伸,一直到支撑夹环18和管体2的径向内缘,该内缘由顶部4的后端4b形成。因此顶部的后端4b形成了与管体2一体化的止挡,称为前止挡,其在环前端43的周围部接触该止挡时,限制了管套40向管体前端2a的位移。
弹簧19的前端19a支撑管套后表面43,而其后端19b支撑移动元件的支撑面21a,这样弹簧就使管套40尽可能远离移动元件20。
请注意上述两个部分之间的距离受卡盘30限制,卡盘的第一缘33配合移动元件的孔21c,其头部32限制环18向前位移,而环18本身限制管套40向前位移。因此推动机构形成了一个整体单元,其能在经由笔管3前端进入活动铅笔管体2之前就安装到一起,这样活动铅笔的组装就更加简单了。
优选的,管体2前止挡4b和后止挡27a距离足够远,这样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管套40和移动元件20之间的距离最大。更明确地说,如果前止挡4b和后止挡27a距离不够远,管套40就不能充分地推动环18到头部32,以确保卡盘的头部对铅笔芯6的夹力最大。
由于管体2和推动机构的零件的制造误差,优选的是,前止挡4b和后止挡27a分隔开,以便推动机构在管体2内的安装有稍许纵向游隙。但是,这种游隙对于活动铅笔的质量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当使用者摇动活动铅笔时,管体2内的推动机构的位移会造成卡嗒卡嗒的噪声。因此优选的是安置可弹性形变的补偿元件50以免当使用者不激活两个控制按钮(7,47)中的一个时,活动铅笔的管体内的推动机构发生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补偿元件50设置在管体前止挡4b和管套40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管体后止挡27a和移动元件的辅助止挡29之间。
如图6所示的管体的顶部4中,补偿元件50由两个突出物51形成,突出物形成了弧形环,能够向前端2a弹性形变。突出物51的端部与顶部4一体化,这样突出物51就与顶部4模制为一个零件。
但是补偿元件50也可以是独立的部件,比如,很短的压缩弹簧。但是,优选的是,补偿元件50的刚性大大低于弹簧19,这样管套40就能保持夹环18在卡盘的头部尽可能地前出。
形成活动铅笔管体的笔管3包括两个在直径上下相对的直立柱52,其在管体2内管套40和移动元件20之间径向延伸。
直立柱52之间的距离在非工作位置的管套后面43开始计算的话,等于或略微小于卡盘30相对移动元件20的向后冲程。这样,管套40从非工作位置向后的位移以及环18的位移就被限制到最大等于卡盘的向后冲程,该距离值叫做“实际向后冲程”。如图5所示,当卡盘30在使用者过大的压力的作用下回缩时,环18向后的停止时间与卡盘第二缘34抵靠移动元件孔21c的时间一致,或后者稍迟。其效果是增加卡盘头部32对于铅笔芯6的夹力,当卡盘实现实际向后冲程时,该力与使用者加在铅笔上的压力成正比。因此,铅笔芯不可能从这个最大向后位置在卡盘的头部实现任何滑动。
请注意,如果没有向后移动止挡52,卡盘头部对于铅笔芯的夹力是恒定的,当卡盘第二缘34抵靠移动元件时,上述夹力由弹簧19对管套40的压力所决定。由于弹簧19的刚性不高,使用者若对铅笔芯施加15到20牛顿的压力,铅笔会在卡盘内滑动。这种铅笔芯的滑动非常恼人,因为使用者必须驱动推动构件以将铅笔芯再一次排出。另外,铅笔芯的活动产生的石墨颗粒会堵塞卡盘的头部,从而降低了夹在铅笔芯上的头部32的效率。
弹簧19是金属制成的螺旋状压缩弹簧。这种弹簧的优点是压缩距离很长,而刚性不变。另外,这种标准部件产量很大,其刚性已知且稳定。但是,除了用这种弹簧,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弹性元件,比如带有孔的塑料套管,其能发生纵向压缩。
弹簧施加的力必须足够高,既确保环18夹住头部32(有效封住铅笔芯6),也能仅在使用者施加过量的力(大大高于正常书写时的力)时使铅笔芯回缩。
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选择的弹簧的刚性和非载荷长度使得施加在管套上的力在2到5牛顿之间,优选3牛顿。
所选的弹簧19也是推动机构,特别是向后冲程的尺寸函数,这样,当管套的向后位移等于铅笔芯的实际向后冲程时,弹簧的压力在5到10牛顿之间,优选8牛顿。
上述的活定铅笔的功能可以通过图2到5得到描述。
在图2所示的非工作位置,夹环18借助弹簧19使卡盘头部32夹住铅笔芯6。具体地讲,弹簧19一方面通过移动元件孔21c向后拉卡盘,移动元件抵靠支撑在卡盘的第一缘33上,另一方面,弹簧19通过管套40向前推夹环18。非工作位置是指不对侧按钮7或元件46和橡皮47形成的后按钮进行致动,在该位置,铅笔芯6被封闭在卡盘的头部32之内。
按压侧按钮7的致动面9时,由于按钮第一凸轮对11和移动元件第一斜坡对23的配合,移动元件20发生第一次向前位移,移动到图3所示位置,而第二凸轮对12仍与支撑面接触支撑。在第一次位移中,移动元件的两次冲程产生差异。第一次冲程大约是2毫米,其间移动元件孔21c沿卡盘管状部从第一缘33滑动到第二缘34,在该第一次冲程时,卡盘30保持不动。然后是第二次冲程,称为向前冲程,其间移动元件孔21c抵靠第二缘34且卡盘30向前位移。
在第二次冲程中,夹环18伴随着卡盘头部32的移动,然后铅笔芯移动了相应的距离。请注意,在第二次冲程中,由于铅笔芯导件5和顶部4之间的摩擦力大于铅笔芯导件5和铅笔芯6之间的摩擦力,所以铅笔芯导件5在顶部的孔4a中保持不动。
这样,如图3所示,在移动元件发生第一次位移之后,铅笔芯6从铅笔芯导件5前端伸出的长度等于第二次冲程,这就是它叫做向前冲程的原因,这种向前冲程大致等于1毫米,也就是大致是向后冲程的一半。
在移动元件20发生第一次位移之后,它的第二次附加的位移可以受到控制,以便使铅笔芯导件5完全出现。
继续向侧按钮7施加压力可以实现第二次位移,这样使按钮的第二凸轮对12沿着移动元件的第二斜坡对26一直滑动到图4所示位置。
在移动元件20发生第二次位移时,由于顶部4的肩部4c对于环18的保持力,卡盘头部32不再夹紧铅笔芯6,该肩部在孔4a后端形成。请注意,由于头部32的弹性,环18发生了向后移动。但是卡盘的头部32进而抵靠铅笔芯导件5的后端,使导件和铅笔芯6一起伸出。具体而言,卡盘头部也不在夹紧铅笔芯6,由于铅笔芯导件和铅笔芯之间的摩擦力,后者和铅笔芯导件5一起伸出。
在图4所示的位置,如果使用者释放了侧按钮7上的压力,则弹簧19向后推动移动元件20,由于第一斜坡对23和第二斜坡对26在第一凸轮对11和第二凸轮对12上的作用,侧按钮会回复到非工作位置。
在移动元件发生向后移动时,卡盘30也向后移动,但是头部32在该移动的全过程中保持开放状态,铅笔芯6并不发生回缩运动,因此铅笔芯导件5停留在排出位置。
在该向后移动的最后,整个推动机构回复到图2所示的非工作位置,同时卡盘头部32又一次固定住铅笔芯6,但是铅笔芯和铅笔芯导件5停留在图4所示的排出位置,这样就可以使用该活动铅笔了。
按下侧按钮7使得铅笔芯发生上述的前移,按下后按钮也能导致铅笔芯发生相似的前移。
如果使用者在书写时对卡盘头部32固定的铅笔芯6施加了过大的压力,由于凸轨相对移动元件20的纵向移动性,铅笔芯和卡盘30会向活动铅笔的后端移动。
在向后移动时,卡盘头部32向后驱动夹环18和管套40,从而压缩弹簧19。随着该向后移动慢慢达到图5所示的最大位置的过程,对于铅笔芯向后移动的阻力慢慢增大。这就是推动机构中所包含的缓冲效应。请注意,移动元件20在铅笔向后移动时保持不动,因此对于控制按钮没有影响。
如果没有向后移动止挡52,铅笔芯的实际向后冲程等于卡盘相对移动元件的向后冲程。但是,当第二缘34抵靠移动元件孔21c时,卡盘的夹持力不再增加。
如果具备向后移动止挡52,铅笔芯的实际向后冲程优选的是略微小于向后冲程。但是,当铅笔芯完成了实际向后冲程,由于环18不动,卡盘头部32对铅笔芯的夹持力大大增加。这防止铅笔芯在卡盘头部32内发生滑动。
如果使用者减少了铅笔芯上的压力,由于弹簧19把卡盘头部32向前推,铅笔芯会自动回复到起始位置,就可以使用该活动铅笔了。
图7和8描绘了本发明活动铅笔的第二实施例。同样地,管体2由笔管3和顶部4构成,但是顶部4没有铅笔芯导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推动机构包括移动元件20,卡盘30,夹环18,管套40和弹簧19。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机构只受后按钮(图7和8中未示)控制。
移动元件20由单一的前部21所形成,其具有大致朝前的截头圆锥体的支撑面21a,弹簧后端19b抵靠于其上。移动元件的部件21的前端20a具有孔21c,贯穿其间的卡盘30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卡盘一样是可移动地安装的,这样卡盘的管状部31可以在第一缘33和第二缘34之间的孔21c内滑动一段固定的距离,称为向后冲程。
在第二实施例中,移动元件20具有向开口54外突出的销53,开口54在笔管3内,在前端54a和后端54b之间纵向伸展。开口54的后端54b形成管体的后止挡,该后止挡和移动元件的销53形成的辅助止挡配合,限制移动元件20的向后位移。
一个略呈圆锥形的垫圈形成了管套40,其向前的位移受止挡3a所限,止挡3a由笔管3的径向内缘形成,该缘的第一面55大致朝向管体后部。
第二实施例的夹环18具有径向外肩18a,笔管3的径向内缘3a的面56朝向管体前端2a。该面5b形成了限制夹环18向后移动的后止挡。
在第一实施例中,管体2的后止挡54b和前止挡55之间的纵向距离必须足够,使得当推动机构处于图7所示的非工作位置时,该推动机构能固定铅笔芯6,也就是说管套40必须将夹环18充分向前推使卡盘头部32夹紧铅笔芯。
铅笔芯6的向前移动受活动铅笔后按钮上压力的控制,从而导致移动元件20向前位移,其间孔21c与卡盘第二缘34抵靠,然后卡盘向前位移直至夹环18抵靠顶部缘4c并使卡盘头部32打开。然后弹簧19保证了卡盘以开放的状态向后移动。在第二实施例中,尽管顶部4中没有铅笔芯导件,但是铅笔芯的向前移动完全和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一致。
当使用者在铅笔芯6的末端施加了过大的压力时,卡盘30向后移动,同时滑入移动元件孔21c并压缩弹簧19。在卡盘30向后移动中,移动元件20保持抵靠管体后止挡54b。
当铅笔芯移动到图8所示的位置,环肩部18a抵靠管体后止挡56,从而提高了环18对于卡盘32头部的夹持力并使铅笔芯很难在头部32内滑动。
由图8可知,当卡盘处于最大向后位置时,卡盘第二缘34不接触移动元件孔21c。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铅笔芯6的实际向后冲程比卡盘30相对移动元件的向后冲程小。
由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实际向后冲程大致是铅笔芯向前冲程距离的两倍。因此所选的弹簧施加在管套40上的压力完全可能等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压力。
上述两个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完全可以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的特征结合到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铅笔,带有管体(2),管体在后端和前端(2a)之间沿着纵轴(X)延伸,前端上有一孔,铅笔芯(6)能从该孔中伸出来,管体内设有一套推动铅笔芯的机构,该推动机构包括-一个纵向可移动元件(20),其具有向前的支撑面(21a);-一个卡盘(30),其带有连接移动元件的管状部(31)和能够夹住铅笔芯的头部(32);-一个夹环(18),其相对卡盘和管体纵向移动,能与卡盘的头部协同;-一个弹性元件(19),包括前端和后端(19b),后端抵靠于移动元件的支撑面,设置该弹性元件用来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偏置夹环(18),使其抵靠卡盘的头部(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管套(40),其相对卡盘和管体纵向移动,并位于夹环(18)和弹性元件的前端(19a)之间;其中,该卡盘(30)能相对移动元件(20)纵向移动一段预定距离(称为向后冲程);其中,管体(2)带有前止挡(4b;55),该止挡能限制管套(40)向前位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前止挡(4b;55)由径向内缘构成,其与管套(40)前端的周边部分配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弹性元件(19)是螺旋压缩弹簧。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卡盘的管状部(31)从其后端始依次排列第一和第二径向外缘(33,34),移动元件的前端带有孔(21c),卡盘(30)的第一和第二缘之间的部分穿过该孔滑动,该第一和第二缘在纵向分离,使卡盘(30)的滑动量等于向后冲程。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卡盘的管状部(31)具有截头圆锥体部分(35),该部分从第一缘(33)一直伸展到卡盘的后端(31b)。
6.按照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管体(2)带有后止挡(27a;54b),其与移动元件的辅助止挡协同限制移动元件(20)向后位移,管体前止挡(4b;55)和该后止挡(27a;54b)之间的纵向距离使得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夹环(18)在管套(40)的作用下夹住卡盘。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后止挡(27a)由管体的径向内缘构成,该内缘与移动元件的径向外肩(29)协同。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管体带有开口(54),开口沿纵向一直延伸到后端,移动元件(20)带有伸入开口的销(53),该开口的后端(54b)形成后止挡。
9.按照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至少一个可弹性形变的补偿元件(50)设置在管体前止挡和管套(40)之间,或在管体后止挡和移动元件(20)辅助止挡之间。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补偿元件(50)包括至少一个能纵向弹性形变的突出物(51),该突出物与管体(2)一体形成。
11.按照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管体(2)带有向后移动止挡(52;56),从而将夹环(18)由推动机构非工作位置向后的位移量控制到与卡盘(30)向后冲程相等。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向后移动止挡由至少一个直立柱(52)构成,该直立柱与管体一体形成,在管套(40)和移动元件(20)之间径向向内伸展,该直立柱限制管套向后位移。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向后移动止挡由管体的径向内缘(56)构成,该缘与夹环的径向外肩(18a)配合。
14.按照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所述卡盘(30)能推动铅笔芯(6)从推动机构的非工作位置向前移动固定的距离,称为向前冲程,该向前冲程等于向后冲程的一半。
15.按照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铅笔,其中,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位置时,所述弹性元件(19)施加在管套(40)上的压力介于2牛顿到5牛顿之间,优选3牛顿,当卡盘(30)向后位移等于向后冲程时,压力介于5牛顿到10牛顿之间,优选8牛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铅笔,包括管体(2)和铅笔芯推动机构,管体在后端和前端(2a)之间延伸,该铅笔芯的推动机构包括一个移动元件(20),其具有支撑面(21a);一个卡盘(30),其连接移动元件;一个夹环(18),其与卡盘的头部(32)协同;一个弹性元件(19),包括后端(19b),后端抵靠于卡盘的支撑面,当推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该弹性元件偏置夹环(18),使其抵靠卡盘的头部(32)。管套(40)位于夹环(40)和弹性元件的前端(19a)之间,该卡盘(30)能相对移动元件(20)沿一预定冲程移动。管体(2)带有止挡(4b),能限制管套(40)向前位移。
文档编号B43K21/22GK1871136SQ200480031327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2日
发明者弗兰克·罗里昂, 弗雷德里克·迪歇纳, 让娜-安蒂德·布弗雷斯 申请人:法国比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