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背后照明像显示器的亮度增强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20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背后照明像显示器的亮度增强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进背后照明像显示器的收看角范围。
背景技术
亮度增强膜,例如可从明尼苏达州St.Paul市3MCompany购得的VikuitiTM膜,是透明的光学膜,该光学膜通过改进光的支配,增加显示器(通常是液晶显示器-LCD)的亮度。图1示意画出典型亮度增强膜的工作原理。“向内”和“向外”方向,以两个头的箭头Z表示。平的表面10(常常是被称为光盒11向外的收看表面,它是收视者V通过收看方向Y的一定角度范围观看的表面)以漫射方式(就是说,按所谓Lambert分布)发射光线12、14、16、18等等,使表面10的表观发光度从所有收看方向都相同。表面10有高的漫反射率,使光盒11有高的表面反射率Rs。在一些情况中,Rs可以非常接近1.0,这是理论上的最大反射率值(但是实际上不可达到)。例如,通常用于照亮膝上型计算机LCD显示器类型的光波导,可以有非常高的反射率。下面的讨论假定Rs是1.0,但容易按本领域熟练人员熟知的方式,推广到较低的Rs值。
如图1所示,无光吸收的现有技术光学膜20,有微结构的表面(例如,承载大量微复制棱镜的结构),靠近并基本上平行于表面10的光发射平面放置。只要能使一些光穿过膜20,那么所有通过表面10向着膜20的光,最终将通过膜20发射。这是因为没有光被膜20吸收-任何入射膜20的向内表面的光,没有通过膜20透射的,都将被膜20反射回表面10。这些被反射的光,再次被表面10的光发射平面以漫射方式反射,这些两次反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膜20透射,而剩余的被膜20反射回表面10,如此直到无穷。透射光的强度能够以下面形式的几何级数说明
TT=(1-Rd)(1+Rd+Rd2+Rd3+...)=1-Rd1-Rd=1---(1)]]>这里Rd是膜20使光漫射的反射率。更为直观说明这一情况的方式是,因为光不能被膜20或光发射表面10吸收,它最终将全部被发射。
但是,对就位的膜20,收视者V不一定感觉到结合表面10与膜20的显示器,因为当从不同的各个角度的收看方向Y收看时,有相同的发光度。例如,微结构表面膜20,当从大致正(即垂直)收看方向收看时,有基本上透射的外部特性,当以更陡峭的收看角收看时,则有基本上反射的外部特性。显然,从收视者的感觉来说,显示器的空间平均发光度,在这样陡峭的角度上必然是较低的。因为不论发射光的角范围如何,光的总量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当表面10是从正方向收看时,显示器的空间平均发光度更高。
如果Rd是膜20如上所述使光漫射(Lambert)的反射率,又如果Tn是当沿预期的正(即垂直)收看方向,从膜20预期的背后照明(即向内)侧收看时膜20的透射率,那么沿正收看方向的相对亮度增益Gn是Gn=Tn1-Rd---(2)]]>Gn可以通过不降低膜20在正收看方向中透射光的能力,使膜20尽可能反射而优化。例如,一些可从3M Company购得的VikuitiTM亮度增强膜,有透射率值Tn≈0.9和反射率值Rd≈0.5,意味着GN≈1.8的理论最大增益值。实际上,光盒11光发射表面的反射率小于1.0,所以这个理论最大增益值实际上不能达到,但它为比较提供有用的度量。
另一个亮度增强膜需要的特征,是作为收看角函数的光透射率特性T的光滑变化,因为在许多情况中,需要宽的收看角范围,例如最好是0°(正入射)到40°的收看角范围。一些现有技术的亮度增强膜,从非常高的光透射能力的收看方向范围,到非常低的光透射能力的收看方向范围之间,呈现非常急剧的过渡。常常需要添加一种或多种漫射器,使该问题降至最小。本发明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是,增加LCD型显示器的亮度,同时给出作为收看角函数的发光度的光滑变化。


图1以极大的放大尺寸,画出现有技术的平面光发射表面一部分截面的侧正视图,其上有现有技术的无光吸收结构的光学膜。
图2以极大的放大尺寸,画出采用现有技术许多半球形(或接近半球形)珠子的膜一小部分的顶视平面图,这些珠子按紧密装填的方式排列。
图3画出图2的膜部分,其中按照本发明,把更小的半球形(或接近半球形)珠子放进较大珠子之间空出的空隙中,以增加珠子的装填效率。
图4A、4B、4C、4D、4E、4F、和4G,画出偏离垂直线分别为0°、15°、30°、45°、60°、75°、和90°的收看角所看到的半球形单元。
图5A、5B、5C、和5D以图解方式,画出两种现有技术结构(图5A和5B)的光线角分布和两种采用本发明结构(图5C和5D)的光线角分布。
图6A和6B对采用两层现有技术结构的光学膜的现有技术背后照明显示器,以极大的放大尺寸,分别画出其一部分的相互成90°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7A和7B对采用本发明半粒珠子结构的单层光学膜的背后照明显示器,以极大的放大尺寸,分别画出其相互成90°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8A和8B对采用现有技术结构的光学膜层的背后照明显示器,和采用本发明半粒珠子结构的单层光学膜的背后照明显示器,以极大的放大尺寸,分别画出其相互成90°的截面侧正视图。
图9A和9B对采用本发明两种半粒珠子结构的单层光学膜的背后照明显示器,以极大的放大尺寸,分别画出其相互成90°的截面侧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说明,自始至终阐明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完整的了解。但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而实施。在其他的情况中,不详细出示或说明众所周知的单元,避免对本发明产生不必要的妨碍。因此,应当认为,说明书与图只有演示的意义而不具有限制的意义。再有,本文使用的术语“半球”、“半球形”、和“半粒珠子”,包括某种也能从球的截面导出的更小体积的形状。
图2画出薄透明膜(即薄片)22的一小部分,该透明膜有分布在单层中的大量固体透明介质半球形(或接近半球形)的半粒珠子24,并从形成膜22的固体透明介质聚合物材料至少一个表面凸出。半粒珠子24的折射率是η1。形成膜22的聚合物材料的折射率是η2~η1。收视者(图2上没有画出)通过收看方向一定的角范围,观看膜22的向外收看表面。膜22和半粒珠子24有一般的特征,并可以按如下专利说明的方法形成,该专利是国际专利公布WO03/075085,日期是2003年9月12日,本文收入该专利,供参考。但是,与WO 03/075085的显示器不同,按照本发明形成的显示器,不要求电泳或其他液体媒质。此外,虽然WO 03/075085的显示器,在基本上平的向外的收看表面薄片(即膜)的向内表面上,提供半粒珠子,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膜22的向外的收看表面(即直接被收视者收看的显示器表面)承载半粒珠子24,而膜22的向内表面基本上是平的。膜22可以由聚合物材料,诸如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或聚乙烯基类树脂形成。本领域熟练人员应能了解,许多其他材料适合用于形成膜22。
在膜22上,半粒珠子24可以按随机方式或十分确定的方式分布在单层中。在本发明优选的但不是限制的实施例中,半粒珠子24按十分确定的方式,例如紧密装填成单层排列的方式,分布在膜22的向外表面上,如图2所示。但是,即使尽可能紧密地把半粒珠子24装填在一起,在相邻各个半粒珠子24之间,仍不可避免地留有空出的空隙26。入射任何空隙26的光线,对膜22上显示的像没有有用的增益贡献,甚至可能产生不需要的膺像。虽然这些膺像小得不可见,从而无损于显示器的外部特性,但它们的确有损于膜22的净平均反射率。对如图2画出的紧密装填的半粒珠子结构,其透射率值Tn是Tn≈0.85。假定反射率值如上所述,Rd≈0.5,则从方程式(2)得到理论上最大的相对亮度增益值为Gn≈1.7。
按照本发明,是把一种或更多种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28,填充进相邻更大直径的半粒珠子24之间的每一空隙26中,形成亮度增强膜(即薄片)22A,如图3所示。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28在空隙26中的填充,使图3的膜22A的反射率值增加至Rd≈0.53的值,得到理论上最大的增益值Gn≈1.8,这个值等同于当前可购得的最佳亮度增强膜所能达到的增益值。可以用各种技术制作空隙26中的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28。例如,半粒珠子24和28,可以构成不同大小珠子的随机分布,这些珠子部分被埋在黏合剂材料的薄层中,该黏合剂材料有与半粒珠子24和28匹配的折射率,如在WO 03/075085中所述(即,举例说,如果膜22A和半粒珠子24和28由诸如聚碳酸酯的材料形成,则η1≈η2≥1.55,更可取的是η1≈+η2≥1.6)。在这种情形下,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将很大程度上自然填隙地在较大直径的半粒珠子之间装填。半粒珠子24的平均直径,最好在2微米到50微米之间。更准确地说,至少一些半粒珠子24必须有2微米的最小直径,以便以全内反射(“TIR”)反射光。如果半粒珠子24全都有相同的直径,那么它们的最小直径是2微米。如果半粒珠子24有不同的直径,那么最小的半粒珠子必须有最小2微米的直径。
另外,较大和较小的半粒珠子,可以按预定的大小和预定的单层阵列同时形成,方法是用适当的微机械加工的金属模具,形成模制的较大和较小的半粒珠子,使相邻更大直径的半粒珠子之间每一空出的空隙中,有一种或更多种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作为又一种不同的方法,半粒珠子24和28可以是接近半球形的单元,透明地加接于形成膜22A的薄片的向外表面。
圆形或接近圆形截面的单元,如半粒珠子24、28的排列,不可能完全消除空隙26。但是,通过在膜22A的空隙26颇大的百分比中,填充有连续地变小、直至无穷小直径的一种或多种半粒珠子28,能够在装填效率中获得实际有用的逐渐增加。虽然在膜22A空隙26的任何百分比中半粒珠子28的填充,将增加装填效率,也虽然六角形最紧密装填阵列有最佳的装填效率,但从实际制作的观点看,有单一大小的半粒珠子的立方装填,可以得到合理紧密的装填阵列。这种立方阵列的装填效率是π/4或~78%(半径r的圆的面积,除以边长2r的同心正方形面积)。如果在相邻更大直径的半粒珠子之间,填隙地放置连续变小直径的半粒珠子,可以形成装填效率接近100%的半粒珠子阵列。六角形最紧密装填阵列,包括单一较大直径的半粒珠子,和填隙地装填在较大直径半粒珠子之间的单一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这种阵列代表规则阵列的合理极限。这种阵列的装填效率约为94%,如果用许多不同大小的半粒珠子,代替如前所述两种不同大小珠子的随机分布,上述装填效率还可以增加。
球形,和诸如半球的部分球形,具有有用的性质,就是当从任何方位角收看时,它们都有相同形状。结果是,在该形状内经受一次TIR的入射光线,将继续经受TIR,直至它们通过与它们进入时的同一表面逃逸为止,这一事实可以解释其高的Rd值。这一事实的证据,可以从图4A-4G看出,图上画出当从各种角度收看时,半粒珠子24的平坦侧的外观。更具体说,图4A-4G表明,在宽广的入射角范围上,保持了半粒珠子24的反射率,因而增强了宽角度收看的特性,也增强了采用承载着大量这种半球的亮度增强膜显示器的表观亮度。
具体说,图4A画出从垂直入射方向-就是说,从与垂直线偏离0°的入射角-看到的半粒珠子24。半粒珠子24有归一化半径r=1和折射率η1。与半球30向内侧相邻的空气媒质(即与显示器向外的收看表面相对的一侧),有较低的折射率η3~1.0。
离半粒珠子24中心径向距离a的垂直入射半粒珠子24的光线,如果a≥ac,这里ac=η3/η1,该光线将被半粒珠子24全内反射。对半粒珠子24的a≥ac区,形成圆环32,并在图4A-4G中以白色表示,该白色区表明,这是半粒珠子24以TIR反射入射光的区,如在国际专利公布WO 03/075085中所说明。圆环32包围的圆形区34以黑色表示,该黑色区表明,这是半粒珠子24的非反射区,在该区内,入射光线不经受TIR。这些非反射光线通过半粒珠子24透射。如果半粒珠子24是小的(就是说,平均直径在2微米到50微米之间),则不需要的膺像可以避免。
图4B-4G画出从各入射角看到的半粒珠子24,这些入射角分别与垂直线偏离15°、30°、45°、60°、75°、和90°。比较图4B-4G与图4A可见,对a≥ac的区,半粒珠子24反射区32的收视面积,随入射角的增加只是平缓地下降。即使接近掠入射角(图4F),收视者仍能看到反射区32的大部分,因此赋予显示器宽的收看角范围,在这个范围上保持高的表观亮度。因为圆环区32是发生TIR反射的地方;可见该反射面积的大小只对角度有弱的依赖性,所以有大量反射发生在非常宽的角范围,导致大的Rd值。
通过使半粒珠子24按六角形最紧密装填阵列排列-假定半粒珠子24全都有相同的直径-可获得的相对亮度增益Gn,大致等同于当前可购得的最佳亮度增强膜能达到的增益。通过把一种或多种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28镶入空隙26中,使膜22A的单层半粒珠子,比膜22的单层半粒珠子更紧密地装填,甚至能进一步增加Gn。还有,对从0°(正入射)到约40°的收看角范围,即优选的收看角范围,膜22A的表观亮度作为收看角较光滑且连续的函数递减。这是明显的优点,特别是对大屏幕显示器的应用,因为此时角度的限制变得更重要。
前面关于反射率与收看角的关系,在图5A、5B、5C、和5D中以极坐标图解的形式画出。图解的数据是利用Monte Carlo光线追迹模型技术获得的,Monte Carlo光线追迹模型是本领域熟练人员众所周知的。例如,从显示器出射的光线,能够以球坐标r、θ、和φ表征,这里r代表光线的强度,而θ和φ表示光线从显示器出射的角度。角θ和φ的范围,分别从-90°到+90°和0°到360°,且与图5A-5D中的极坐标轴对应。
在本特定例子中,每一光线假定有相同的强度,所以每一光线用图上单个点代表。作为收看角函数的显示器的感觉亮度,以这些点的群集度表示。举例说,在图5A中,光线是均匀分布的,这表示显示器的亮度相当黯淡,但亮度并不作为收看角的函数而变化。在图5B-5D中,光线群集在图的原点附近,这表示当按0°(正入射)收看时,显示器有高的表观亮度,但在较高收看角上,亮度显著下降。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采用现有技术亮度增强膜的显示器,有相对锐的截止收看角,在该截止收看角外,亮度明显下降,而采用本发明半粒珠子单层膜22A的显示器的亮度,作为增加的收看角的函数,呈现更为平缓的下降。
更细致地说,图5A以图解方式,画出反射率对光的角分布,该光是没有亮度增强膜的Lambert光源发射的。图5A结构在偏离垂直线接近20°的收看圆锥内,其相对亮度增益Gn被定义为1.0,为比较的目的而提供基本的参考。图5B以图解方式,画出反射率对光的角分布,该光是采用现有技术亮度增强膜的相同Lambert光源发射的,该亮度增强膜例如是下面3M的VikuitiTM亮度增强膜之一VikuitiTM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II(BEFII)90/24、VikuitiTM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II(BEFII)90/50、VikuitiTM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III-Natte(BEFIII-M)90/50、VikuitiTM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III-Transparent(BEFIII-T)90/50、VikuitiTMRounded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RBEF)、VikuitiTMThi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T-BEF)、或VikuitiTMWave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WBEF。图5B结构的Monte Carlo光线追迹模型表明,在偏离垂直线接近40°的收看圆锥内,其相对亮度增益Gn将是1.8。图5C以图解方式,画出反射率对光的角分布,该光是有图3亮度增强膜的相同Lambert光源发射的。图5C结构的Monte Carlo光线追迹模型表明,在偏离垂直线接近40°的收看圆锥内,其相对亮度增益Gn将是1.8。图5D以图解方式,画出反射率对光的角分布,该光是既有如前所述现有技术的亮度增强膜,又有图3亮度增强膜的相同Lambert光源发射的。图5D结构的Monte Carlo光线追迹模型表明,在偏离垂直线接近40°的收看圆锥内,其相对亮度增益Gn将是2.5。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或者单独地,或者与其他亮度增强膜组合地改进背后照明显示器亮度的能力。
前述透射率Tn、反射率Rd、和相对亮度增益值Gn,都假定半粒珠子24是用折射率η1≈1.6的材料形成的,没有任何抗反射涂层。
图7A-9B画出可以按照本发明形成的不同的背后照明显示器结构。为了比较的目的,图6A和6B画出背后照明显示器50,它采用两层现有技术结构的光学膜52、54,例如有微复制棱镜结构的VikuitiTM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可从明尼苏达州St.Paul市3M Company购得,该两层膜相互成90°(90°-opposed)。显示器50用光波导56背后照明。图5B以图解方式,对类似于显示器50的现有技术背后照明显示器,画出光线的角分布。这种显示器能够获得的相对亮度增益Gn,约为1.8,但仅在收看角有限的范围内(即大概在偏离垂直线接近40°的收看圆锥内)。图5B表明,显示器50的收看角超出偏离垂直线接近40°的收看圆锥时,呈现小的或没有亮度增益。
图7A和7B画出采用半粒珠子结构的单层光学膜64的背后照明显示器60。显示器60用光波导66背后照明。图5C以图解方式,对类似于显示器60的背后照明显示器,画出光线的角分布。这种显示器在偏离垂直线接近40°的收看圆锥内,也能够获得约1.8的相对亮度增益Gn。此外,图5B和图5C的比较表明,图5C中,作为收看角函数的相对亮度增益Gn,与图5B在前述偏离垂直线接近40°的收看圆锥边界呈现相对突然的下降相比较,展示出更为平缓的下降。这一点表明,显示器60能获得的相对亮度增益Gn,等同于最佳的现有技术的背后照明显示器,但比最佳现有技术的背后照明显示器有更宽的收看角范围。
图8A和8B画出一种背后照明显示器70,它采用现有技术结构的光学膜层72,如VikuitiTMBEF,和半粒珠子结构的光学单层膜74。显示器70用光波导76背后照明。图5D以图解方式,对类似于显示器70的背后照明显示器,画出光线的角分布。这种显示器在比最佳现有技术背后照明显示器的更宽收看角范围内,能够获得约为1.8的相对亮度增益Gn。更具体说,图5D表明,作为收看角函数的相对亮度增益Gn,比图5C有甚至更为平缓的下降。
图9A和9B画出一种背后照明显示器80,它采用两种半粒珠子结构的光学单层膜82、84。这种显示器也能获得约1.8的相对亮度增益Gn,但作为收看角函数,它比现有技术显示器获得的更为平缓的亮度下降。
本领域熟练人员显然明白,借助前面公开的内容,在实施本发明时,无需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也能够作出许多改变和修改。例如,虽然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28,如前所述,最好放在空隙26中,但无需把任何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放在空隙26中,也能增强背后照明显示器的亮度。具体说,实际有用的亮度增强膜,可以通过用承载单层固体透明介质半粒珠子的固体透明介质膜形成,这些半粒珠子从膜的向外收看表面(即收视者直接收看的显示器表面)凸出。因此,应当认为,本发明的范围,由下面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定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背后照明显示器(60、70、80)的亮度增强膜,该膜的特征在于(a)由固体透明介质材料形成的透明薄片(64、74、84);和(b)第一种许多近似半球的固体透明介质半粒珠子(24),这些半粒珠子基本上覆盖该薄片的向外表面,并从该薄片的向外表面向外凸出。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亮度增强膜,其中至少一些半粒珠子有2微米的最小直径。
3.按照权利要求2的亮度增强膜,其特征还在于(a)相邻的各个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之间有空隙(26);和(b)至少一些空隙(26)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种许多近似半球的固体透明介质半粒珠子(28),该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的每一个,有第二平均直径,该第二平均直径小于第一种的平均直径。
4.按照权利要求1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的薄片有不小于1.5的折射率,而这些半粒珠子也有不小于1.5的折射率。
5.按照权利要求3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的薄片有不小于1.5的折射率,而这些半粒珠子也有不小于1.5的折射率。
6.按照权利要求1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的薄片有不小于1.6的折射率,而这些半粒珠子也有不小于1.6的折射率。
7.按照权利要求3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的薄片有不小于1.6的折射率,而这些半粒珠子也有不小于1.6的折射率。
8.按照权利要求1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的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和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是紧密装填在单层中的。
9.按照权利要求3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的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和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是紧密装填在单层中的。
10.按照权利要求3的亮度增强膜,至少75%的空隙(26),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是部分地埋入该薄片中接近球形的单元的接近半球部分。
12.按照权利要求3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和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是部分地埋入该薄片中接近球形的单元的接近半球部分。
13.按照权利要求1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是加接于该薄片的向外表面的接近半球形的单元。
14.按照权利要求3的亮度增强膜,其中,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和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是加接于该薄片的向外表面的接近半球形的单元。
15.一种有按照权利要求1定义的亮度增强膜的背后照明显示器。
16.一种有按照权利要求3定义的亮度增强膜的背后照明显示器。
17.一种背后照明的显示器(70),有基本宏观上平行的向内和向外的亮度增强膜(72、74),该向内的膜(72),其特征还在于是微观复制的棱镜亮度增强膜,而向外的膜(74),其特征还在于是按照权利要求1定义的亮度增强膜。
18.一种背后照明的显示器(80),有基本宏观上平行的向内和向外的亮度增强膜(82、84),该向内的膜(82),其特征还在于是微观复制的棱镜亮度增强膜,而向外的膜(84),其特征还在于是按照权利要求3定义的亮度增强膜。
19.一种背后照明的显示器(80),有基本宏观上平行的向内和向外的亮度增强膜(82、84),该向内的膜(82)和向外的膜(84),各自的特征还在于,它们是按照权利要求1定义的亮度增强膜。
20.一种背后照明的显示器(80),有基本宏观上平行的向内和向外的亮度增强膜(82、84),该向内的膜(82)和向外的膜(84),各自的特征还在于,它们是按照权利要求3定义的亮度增强膜。
21.一种增强背后照明显示器(60、70、80)亮度的方法,本方法的特征在于(a)用固体透明介质材料形成的第一薄片(64、74、84)提供显示器的背后照明部分的向外表面;(b)用第一种许多向外凸出的、接近半球形的固体透明半粒珠子(24),基本上覆盖第一薄片(64、74、84)的向外表面;和(c)引导显示器发射的光线,通过该第一薄片和这些半粒珠子。
22.按照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在相邻各个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之间留出空隙(26),且其中,这些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有第一平均直径,本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在至少一些空隙(26)中,提供至少一个第二种许多接近半球形、透明、高折射率的半粒珠子(28),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的每一个,有小于第一平均直径的第二平均直径。
23.按照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把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紧密装填在单层中。
24.按照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把第一种许多半粒珠子(24)和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紧密装填在单层中。
25.按照权利要求22的方法,还包括在至少75%的空隙中,提供至少一个第二种许多半粒珠子(28)。
26.按照权利要求21的方法,还包括提供由固体透明介质材料形成的第二薄片(72),调整第二薄片(72),使之基本宏观上平行于第一薄片(74)并在第一薄片(74)以内;在第二薄片(72)上提供许多微观复制的棱镜;和引导光线通过第二薄片(72),向着第一薄片(74)。
27.按照权利要求26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二薄片(72)的向外表面上提供许多微观复制的棱镜。
28.按照权利要求21的方法,还包括提供由固体透明介质材料形成的第二薄片(82),调整第二薄片(82),使之基本宏观上平行于第一薄片(84)并在第一薄片(84)以内;用第二种许多向外凸出的、接近半球形的固体透明半粒珠子,基本上覆盖第二薄片(82)的向外表面;和引导光线通过第二薄片(82),向着第一薄片(84)。
全文摘要
一种亮度增强膜(22A),上有单层近似半球的、透明的、紧密装填的较大直径的半粒珠子(24)。由于半粒珠子的半球形状,相邻各个较大直径的半粒珠子之间留有空隙(26)。颇大量的空隙被至少一个近似半球的、透明的半粒珠子(28)填充,该近似半球的、透明的半粒珠子(28)的直径,远小于较大直径的半粒珠子。空隙内较小直径的半粒珠子的填充,增加膜的反射率值,使膜的表观亮度,在优先的收看角范围,就是0°(正入射)到约40°的收看角范围中,作为收看角较为光滑的连续函数递减。
文档编号G09F9/35GK1985210SQ200580001577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7日
发明者洛恩·A·怀特黑德, 麦克尔·A·莫斯曼 申请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