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41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观设计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具备手机、智能电话等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面板。10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在上述电子设备的内侧配置显示装置,从外侧安装玻璃及塑料板等透明面板,以覆盖形成了开口的整个面,并能够从外侧视认显示装置的显示面。1
发明内容0003在这样构成的传统的电子设备中,因为面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够容易地通过透明面板,识别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与维持透明面板的上述20电子设备用框体的上述开口周围的框架部分。近几年来,在上迷电子设备中对于使用者的外观设计的要求正日益增强,在显示装置将文字及图像等信息在显示面上显示时,使该显示面和上述框架部分不能一目了然地识别,即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隐蔽,这在外观设计上非常有用。250004作为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隐蔽的第l种方法,可以考虑采用透过率低的,例如黑色系烟色面板,代替上述透明面板。但是,根据第1种方法,在显示装置待机时(信息不显示时),可使显示面及上述框架部分无法识别,但问题点是为此,透过率必须相当低,在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其显示面暗,不易看到。0005作为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隐蔽的第2种方法,可以考虑在上述透5明面板上粘贴特殊膜(例如3M公司生产的光控制膜),进行调整以减小视野角(例如仅在正面)等的方法。根据笫2种方法,在显示装置待机时,可使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及上述框架部分从正面以外的角度无法一眼识别。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容易从正面识别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及上述框架部分,因此不能实现使外观设计效果充分提高的目的。另夕卜,10问题点是因为在此特殊膜中透过率低于透明面板,所以在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画面暗,不易看到。另外,由于在离开正面的角度之外,不易看到图像,因此,如果不使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确实朝向正面,则使用者无法看到显示面,也有难处理的方面。00061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的在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使显示面能够从外侧识别,同时在显示装置待机时,能够隐蔽显示面的外观设计面板。0007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提供以下结构的外观设计面板。20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l形态,提供一种外观设计面板,可将待机时显示面为黑色的显示装置配置在内侧而构成,同时从外侧安装该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面,以在形成了可从外侧识别的开口的电子设备用框体上覆盖上述开口的整个面,25具有可装配在上述开口的外侧,且具有面积大于上述开口的透明支承基板;设置于上述透明支承基板的外侧或内侧,且将入射的光转换成线偏振光的偏l展膜;比上述偏振膜更近地设置于框体装配侧,且将线偏振的光转换成圆偏振光的1/4波长相差膜;以及比上述透明支承基板更近地设置于框体装配倒,且使与上述框体可接触的部分着色成黑色的黑色着色部,5通过上述偏振膜和上述1/4波长相差膜,构成隐蔽部,通过该隐蔽部,可在上述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使上述显示装置能够从外侧识另,J,同时在上述显示装置待机时,使上述显示装置无法从外侧识别而隐蔽。这里,所谓透明支承基板的「内侧J是指本外观设计面板安装在10上述框体时,与配置在上述框体内的显示装置相向的一側,而所谓透明支承基板的r外侧J是指其相反一侧,即本外观设计面板安装在上述框体时,朝外的一侧。另外,所谓r可接触的部分J是指本外观设计面板安装在上述框体上时,与上述框体接触的部分,不包括与上述框体的上述开口接触15的部分。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提供如笫l形态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上述显示装置是设有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可配置成使上述偏振膜与上述偏振片吸收轴相同。200010根据本发明的笫3形态,提供如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外观设计面板,上述偏振膜与上述透明支承基板的上述内侧面邻接而设置。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4形态,提供如第1形态或第2形态中记栽的外25观设计面板,上述黑色着色部比上述偏振膜更近地设置于框体装配侧。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5形态,提供如笫4形态中记栽的外观设计面板,上述黑色着色部是印刷在上述1/4波长相差膜上的层。0013根据本发明的笫6形态,提供如笫4形态中记栽的外观设计面板,上述黑色着色部是可将与上述黑色着色部的外侧的面邻接的上述透明5支承基板或上述1/4波长相差膜与上述框体粘接的黑色双面粘接带。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7形态,提供如第3形态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上述黑色着色部是与上述1/4波长相差膜的上迷外侧的面或内侧面邻接而设置的膜构件。10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8形态,提供如第1形态或第2形态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最外侧的面可与上述框体的上述开口侧的外面形成为一个面。这里,所谓r为一个面J是指外观设计面板以为一个面安装在框15体的开口侧的外面。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9形态,提供如第1形态或第2形态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上述隐蔽部在上述偏振膜与上述1/4波长相差膜之间还设有1/2波长相差膜。200017根据本发明的笫IO形态,提供如第l形态或笫2形态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上述偏振膜与上述透明支承基板的上述内侧面邻接而设置,上述隐蔽部在上述偏振膜与上述1/4与波长相差膜之间还设有1/225波长相差膜。0018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对应于支承本外观设计面板的电子设备用框体的开口周围的框架部分的位置上,设有黑色着色部,并且,在开口部分上设有隐蔽部,因此,在显示装置待机时,通过本外观设计面板,使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及上述框架部分一体化地看到,在^L觉上无法识别(视认)。所以,站在使用者(观察者)的角度,不能从外观设计面板的外侧在视觉上判别显示装置,可认为本外观设计面板是黑色窗的外观设计。即在显示装置待机时,不会意识到显示装置存在,可发挥平坦5的黑色窗外观设计的作用。另外,在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由于能够从电子设备用框体的外侧识别显示装置,因此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图像浮现出的外观设计效果中,可发挥优良的作用。0019另外,如果使隐蔽部的偏振膜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吸收轴相10同而配置,则在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能够使来自显示装置的光源的光更多透过,能够使外观设计效果提高。另外,如果偏振膜与透明支承基板内侧的面邻接而设置,则透明支承基板就位于外观设计面板的最外侧,所以表面耐擦伤性及平滑性优良。另外,偏振膜的台阶差不会产生,也不用担心剥落。15另外,通过将黑色着色部比偏振膜更近地设置在框体装配側,易于看到与显示待机时的黑色相符的颜色,显示器与本外观设计面板的界限不易识别,能够使外观设计效果提高。另外,通过将黑色着色部印刷在1/4波长相差膜上,能够使黑色着色部的厚度变薄,能够使本外观设计面板的厚度减薄与此相应的20量。另外,通过将黑色着色部形成在黑色双面粘接带上,不需要另设制作黑色着色部的工序,能够使成本降低,同时使生产性提高。0020另外,通过将黑色着色部与1/4波长相差膜的外侧或内侧的面邻25接而设置,易于看到与显示待机时的黑色相符的颜色,显示区和本外观设计面板之间的界限不易识别,能够使外观设计效果提高。另外,如果使外观设计面板的最外侧的面与框体的开口侧的外面形成为一个面,则使外观设计面板及框体更加一体化地看到,能够使外观设计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外观设计面板不易从框体剥落。另夕卜,如果使隐蔽部的偏振膜与1/4波长相差膜之间还设有1/2波长相差膜,则不仅能够抑制人眼的视感度最高的550nm附近的波长长区域的光从装置内部泄漏至外侧,能够使外观设计效果进一步提002110/人有关附图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以下叙述,能明白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及特征。在附图中,构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的A-A剖面的概略剖视图,15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器结构的剖视图,图3A是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手机的局部放大剖一见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另一结构的剖视20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又一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又一结构的剖视图,25图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手机的显示装置待机时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手机的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的状态的图,图9A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方式的外观设计面板的手机的局部放大剖^见图,图IOA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偏振片、51/4波长相差膜和显示装置的上部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的位置关系的分解透一见图,图IOB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的偏振片、1/2波长相差膜、1/4波长相差膜和显示装置的上部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的位置关系的分解透一见图,10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和本发明实施例2的外观设计面板的光反射特性的曲线图,图12是使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外观设计面板的手机的局部放大剖一见图。15具体实施例方式0022在以下的本发明说明中,对于附图中同一部件附上同一附图标记。下表面按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002320《实施方式1》图1A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的手机基本结构的透视图。图1B是其A-A剖面的概略剖视图。0024为了从外侧覆盖设置在用铝等金属及树脂形成的框体2的一部分25表面的开口2a,外观设计面板l(图1A中的斜线部)被保持在开口2a周围的框架部分2b上,并用双面粘接带4粘贴。使配置在框体2内侧的显示装置3的显示面3a可从外侧识别而形成框体2的开口2a。^吏设有大于开口2a的面积而形成外观设计面板1,且使其隔在显示装置3的显示面3a与空气层4之间,并相向而配置。使框体2的开口2a—侧的上表面(外面)2c与外观设计面板1的上表面la形成为一个面。即开口2a及框架部分2b是从框体2的开口2a—侧的上表面2c凹下,在该凹处嵌入外观设计面板1。由此,使外观设计效果提高,同时外观设5计面板1不易从框体2剥落。0025待机时,即显示面3a未显示文字及图像等信息时,显示装置3是显示面3a为黑色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显示装置3用于手机的情况下,在手机未使用时,显示面3a为黑色一色时是「待机时」。这种10液晶显示可采用,例如常黑方式的液晶显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设计是在未施加电压时,使透过率或反射率为最小(画面为黑色状态),一旦施加电压透过率就上升),可通过在待机时不施加电压而实现。另外,例如也可采用常白方式的液晶显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设计是在未施加电压时,使透过率或反射率为最大(画面为白色状态),一旦施加电压透15过率就下降),可通过在待机时施加微弱的电压而实现。另外,如果在显示装置3中采用常黑方式的液晶显示,则其优点是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为黑色,因此不会白白浪费功耗。而如果在显示装置3中采用常白方式的液晶显示,则与常黑方式的液晶显示相比,具有黑色对比度良好的特征,因此能够使外观设计效果更加提20高。0026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3的具体结构的剖视图。在图2中显示装置3由如下部件构成设有光源31、反射板32、扩散板33的照明部41;在2枚基板35、39之间,隔着透明电极膜36、38,封入液晶37的液25晶盒部42;使液晶盒42隔在中间而配置的下部偏振片34及上部偏振片40;以及控制施加在液晶37上的电压的液晶驱动控制电路43。0027从光源31射出的光由一反射板32反射后,经扩散板33扩散,形成具有均匀照明分布的照明光51。照明光51照射整个液晶盒42。下部偏振片34仅透过照明光51的特定偏光成分,转换成线偏振光。在液晶37中,例如可使用扭曲向列(TN)型液晶,在透明电极膜36、38与液晶37的界限面上(未图示)进行配光处理。液晶37具有使线偏振的5光进行旋光的作用,其旋光性随着施加的电压而变化,因此通过上部偏振片40,能够控制出射光52的光量。所以,通过液晶驱动装置电路43,控制施加在液晶37的电压,从而具有图像显示能力。002810大剖视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结构的剖视图。外观设计面板l设有透明支承基板11,在透明支承基板11下表面lla的整个面上形成的隐蔽部12以及与框体2的开口2a周围的框架部分2b的形状一致而设置在隐蔽部12下表面的黑色着色部13。002915透明支承基板11用玻璃及塑料面板等透明部材料形成。作为形成透明支承基板11的玻璃材料,为了提高通常透明性优良的钠玻璃的强度,能够使用在物理、化学上强化的玻璃。特別地,作为用于手机等手提用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面板,考虑其操作性,优选使用强化玻璃。作为强化玻璃进行强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有物理强化方法和化学强化20方法。物理强化方法是利用淬火原理,通过急冷,使温度差在玻璃表面及玻璃内部产生,从而保持压缩应力的方法。化学强化方法是通过在硝酸钾溶液中浸渍,将玻璃表面的钠离子和溶液中的钾离子置换,使玻璃表面及玻璃内部存在离子半径不同的两种离子,从而保持压缩应力的方法。按照装置薄型化的技术趋势的观点,因为多使用薄板玻25璃,所以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通常优选使用化学强化方法来形成。0030另外,作为形成透明支承基板ll的塑料,优选机械强度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优良的材料。作为满足这些条件的透明树脂,可以列举聚曱基丙烯酸曱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及降水片烯系"ARTON"(株式会社JSR的商品名)、"ZEONOR"(曰本Geon公司的商品名)等。50031如图IOA所示,隐蔽部12从外侧依次设有吸收轴构成为与显示装置3的上部偏振片40相同的,将入射的光转换成线偏振光的偏振膜14;以及配置成偏振膜14的吸收轴与光学轴形成45度或135度(在图IOA中表示135°状态)角度的、通过给出1/4波长的相位延迟而将线10偏振的光转换成圆偏振光的1/4波长相差膜15。0032如图3A及图3B所示,隐蔽部12是将偏振膜14粘贴在透明支承基板ll的下表面lla的整个面上,优选将1/4波长相差膜15粘贴在偏振膜14的下表面14a的整个面上。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透明支承基15板11位于外观设计面板1的最外侧,因此能够在透明支承基板11的外侧的面llb上进行硬膜处理。作为硬膜处理,优选采用浸渍法、滚涂法、喷涂法等,将丙烯系或硅氧烷系树脂涂复成ll(Him左右的膜厚。003320另外,如图4所示,隐蔽部12也可以将透明支承基板11夹在偏振膜14和1/4波长相差膜15之间而构成,如图5所示,也可以使偏振膜14和1/4波长相差膜15比透明支承基板11更位于外侧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透明支承基板ll需要具有光学各向同性。003425偏振膜14(未图示)通常形成由染色后的聚乙烯醇(PVA)以及从两侧支承它的支承体三乙酰纤维素(TAC)构成的三层结构。偏振膜14优选使用具有单体透过率40%以上、偏光度99%以上的光学特性的材料。00351/4波长相差膜15具有相当于人眼^f见感度最高的550nm波长的1/4长度的137nm的相差值。作为1/4波长相差膜15,可使用在预先设定的延伸条件下形成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酯(PAR)、降冰片烯系5"ARTON,,(林式会社JSR的商品名)、"ZEONOR,,(日本Geon公司的商品名)等膜而得到所要求的相差值的膜。0036黑色着色部13可以是例如与框体2的开口2a周围的框架部分2b的形状一致,且直接印刷在1/4波长相差膜15上的黑色墨水,如图610所示,也可以是印刷在另一基材膜16上的黑色墨水。图6中,另一基材膜16粘贴在1/4波长相差膜15的下表面15a,但也可以使用整面粘合剂,粘贴在l/4波长相差膜15的上表面15b。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图6中黑色着色部13印刷在另一基材膜16的上表面16b,但也可以印刷在下表面16a。即可以使黑色着色部13比偏振膜14更位于显示装15置侧3,即框体装配侧而"^殳置。0037在另一基材膜16中优选使用,例如聚碳酸酯(PC)、丙烯膜、聚丙烯酸酯(PAR)、降水片烯系"ARTON,,(株式会社JSR的商品名)、ZEONOR"(日本Geon公司的商品名)等膜。另夕卜,作为印刷层的材质,加优选使用聚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月旨、聚氨酯系树脂、聚醋烯乙烯酯系树脂、聚酯型聚氨酯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醇酸树脂等树脂作为粘合剂,使用含有黑色颜料作为着色剂的着色墨水。另外,作为印刷层的形成方法,优选使用胶版印刷法、照相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喷墨法等通常的印刷法。250038另外,黑色着色部13也可以与双面粘接带4一体地构成。即双面粘接带4也可以是黑色的双面粘接带。黑色双面粘接带可以将黑色膜(例如使黑色颜料分散在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中)作为内芯材料,在其双面涂复混入黑色颜料的丙烯系粘合剂,再与框架部分2b的形状一致地沖切加工而制作。0039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在显示装置3待机时,5显示面3a为黑色,其周围的框架部分2b通过黑色着色部13而被着色成黑色,因此,如图7所示,使用者(观察者)看到整体上象黑色窗,两者无法识别。所以,不会意识到位于外观设计面板1下方的显示装置3存在,可以发挥平坦的黑色窗设计的作用。另外,如图8所示,在显示装置3点亮时,能够从框体2的外侧识别显示装置3,因此可以完美10地体现在显示装置3的显示面3a的图像浮现出的外观设计效果。0040另外,最好在显示装置3的上部偏振片40的上表面粘贴增进1/4波长相位的1/4波长相差片,这样在来自光源31的光经由上部偏振片40成为线偏振光时,光量不被吸收,因此能够得到明亮的图像。150041接着,为验证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的效果,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1、2及比较例的外观设计面板进行比较评价。0042(实施例1)20使用图3B所示的结构的外观设计面板。透明支承基板使用在厚度lmm的聚甲基丙烯酸曱酯(PMMA)的双面,浸涂环氧丙烯酸酯系多官能丙烯酸酯紫外线硬化树脂,使厚度为5pm的基板。偏振膜具有偏光度99.5%、单体透过率43%的光学特性,同时25用透明丙烯系粘合剂整面粘贴在透明支承基板的下表面,使吸收轴与显示装置的上部偏振片的吸收轴45度相等。1/4波长相差膜用透明丙烯系粘合剂整面粘贴在偏振膜的下表面,使其吸收轴与偏振膜的吸收轴倾斜45度。黑色着色部采用喷墨法,用黑墨水印刷在相差膜的下表面,使其与显示装置的框架形状对应。0043(实施例2)5使用图6所示的结构的外观设计面板。透明支承基板使用在厚度0.7mm的聚碳酸酯(PC)的双面,浸涂聚氨酯丙烯酸酯系多官能丙烯酸酯紫外线硬化树脂,使其厚度为3pm的基板。偏振膜具有偏光度99.5%、单体透过率43%的光学特性,同时10用透明丙烯系粘合剂整面粘贴在透明支承基板的下表面,使吸收轴与显示装置的上部偏振片的吸收轴135度相等。黑色着色部采用照相凹版(gravure)印刷法,在厚度为100pm、在光学上各向同性的聚碳酸酯膜上与显示装置的框架形状一致进行黑色印刷。用透明丙烯系粘合剂将此膜整面粘贴在偏振膜的下表面。IS1/4波长相差膜用透明丙烯系粘合剂整面粘贴在偏振膜的下表面,使其吸收轴与偏振膜的吸收轴倾斜45度。0044(比较例)使用图1B所示的结构的外观设计面板。20外观设计面板使用在厚度lmm的聚曱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分散黑色颜料的黑色系烟色面板。0045(评价项目)在显示装置待机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和框架部分之间可否识25别。在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显示装置的视认性。0046[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0047如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能够提供一种外观设计面板,在显示装置待机时,能够从外侧视认显示面,而在显示装置显示5信息时,能够隐蔽显示面。0048《实施方式2》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观i殳计面板1A。图9A是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观设计面板1A的手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B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观设计面板1A结构的剖视图。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偏振片14与1/4波长相差膜15之间,取代隐蔽部12而设有具备1/2波长相差膜17的隐蔽部12A这一点上,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观设计面板1A与本发明实施例l的外观设计面板l不同。其余各点,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l相同。150049如图IOB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配置隐蔽部12A的1/2波长相差膜17,使偏振膜14的吸收轴与光学轴成6(例如17.5度)的角度。(图IOB中表示的是隐蔽部12A的偏振膜14与显示装置3的上部偏振片40的吸收轴倾斜135度的状态。)1/2波长相差膜17具有相当于人眼视感20度最高的550nm波长的1/2的275nm相差值。作为1/2波长相差膜17,能够使用在预先设定延伸条件下形成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酯(PAR)、降冰片烯系ARTON"(抹式会社JSR的商品名)、"ZEONOR,,(曰本Geon公司的商品名)等膜而得到所要求的相差值的材料。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配置1/4波长相差膜15,使偏振膜14的吸收轴与光学轴形成26+45度的角度。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1/2波长相差膜17和1/4波长相差膜15组合,构成宽带相差片,如下所述,构成为能够使短波长区域和长波长区域的光的反射率同样地抑制低。00505另外,如果配置隐蔽部12A的偏振膜14,使吸收轴与显示装置3的上部偏振片40相同,则在显示装置3显示信息时,能够使来自显示装置3的光源31的光更多透过,使外观设计效果提高,因此优选。所以,如图IOB所示,例如优选在显示装置3侧也配置1/4波长相差膜41和1/2波长相差膜42。在这种情况下,配置1/4波长相差膜41,使10隐蔽部12A的偏振膜14的吸收轴与光学轴形成26+45度±90度的角度,配置1/2波长相差膜42,使隐蔽部12A的偏振膜14的吸收轴与光学轴形成6士90度的角度。0051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和本发明实施方15式2的外观设计面板1A的光反射特性的曲线图。在图ll的曲线图中实线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的光反射特性,虚线表0052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中,如图11所示,隐蔽部2012在人眼视感度最高的550nm附近波长的光反射率特别低。由此,在显示装置3待机时,在人眼中看到象平坦的黑色窗,不会意识到位于外观设计面板1下方的显示装置3存在,能提高外观设计效果。但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外观设计面板1中,因为在400nm附近的低波长区域以及在750nm附近的长波长区域的光反射率增高,所以低波长25区域及长波长区域的一部分光会透过外观设计面板1A,虽然极少,但紫色可随意看到。0053与此形成对比,如图ll所示,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观设计面板1A中,与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观设计面板1相比,从400nrn附近的低波长区域至750nrn附近的长波长区域,光反射率被同样地抑制低。所以,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外观设计面板1A,能够更加抑制5短波长区域和长波长区域的光透过外观设计面板1A,因此外观设计面板1A看起来,更象黑色窗,能够使外观设计效果提高。0054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按其它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为了堵塞上述在一部分框体2上形成的开口2a而设有外观/没计10面板l,但如图12所示,也可为了覆盖框体2的开口2a側的整个上面2c而设置外观设计面板1。另外,也可用外观设计面板1形成框体2的整个表面。另外,在图中外观设计面板1是按大致长方形形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及圆形、星形等。150055另外,通过将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的任意实施方式适当组合,能够发挥各自具有的效果。产业上可利用性005620本发明的外观设计面板具有以下效果在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时,使显示面能够从外侧视认,同时在显示装置待机时,能够隐蔽显示面,作为用于具备手机、智能电话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面板是有用的。005725以上,参照附图并联系最佳实施方式就本发明作了充分说明,但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而言,其各种变形与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应当理解,只要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范围,这些变形与修改就包含在本发明中。00582005年11月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23479号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范围的公开内容作为整体而被参照并结合于本说明书。权利要求1.一种可从外侧安装在电子设备用框体(2)上以将开口(2a)的整个面覆盖的外观设计面板,所述电子设备用框体(2)构成为可在内侧配置在待机时显示面(3a)为黑色的显示装置(3),并形成有可从外侧视认所述显示装置(3)的所述显示面(3a)的所述开口(2a),其中设有可装配在所述开口(2a)的外侧,且面积大于所述开口(2a)的透明支承基板(11);设于所述透明支承基板(11)的外侧或内侧,将入射的光转换成线偏振光的偏振膜(14);比所述偏振膜(14)更近地设于框体装配侧,将线偏振的光转换成圆偏振光的1/4波长相差膜(15);以及比所述透明支承基板(11)更近地设于框体装配侧,使与所述框体(2)可接触的部分着色成黑色的黑色着色部(13),由所述偏振膜(14)和所述1/4波长相差膜(15)构成隐蔽部(12、12A),借助于所述隐蔽部(12、12A),使得在所述显示装置(3)显示信息时能够从外侧视认所述显示装置(3),而在所述显示装置(3)待机时无法从外侧视认所述显示装置(3)而被隐蔽。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20所述显示装置(3)是设有偏振片(40)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膜(14)可配置成吸收轴与所述偏振片(40)相同。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所述偏振膜(14)与所述透明支承基板(ll)的所述内侧的面相邻接而设置。25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所述黑色着色部(13)比所述偏振膜(14)更近地设于框体装配侧。5.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所述黑色着色部(13)是所述1/4波长相差膜(15)上的印刷层。6.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所述黑色着色部(13)是可将与所述黑色着色部(13)的外側的面邻接的所述透明支承基板(ll)或所述1/4波长相差膜(15)和所述框体(2)粘接的黑色双面粘接带。7.如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所述黑色着色部(13)是与所述1/4波长相差膜(15)的所述外侧的面或内侧的面相邻接而设置的膜构件。8.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最外侧的面可与所述框体(2)的所述开口(2a)侧的外表面形成为一个面。9.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所述隐蔽部(12A)中,在所述偏振膜(14)与所述1/4波长相差膜(15)之间还设有1/2波长相差膜(17)。10.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外观设计面板,其中而设置,所述隐蔽部(12A)中,在所述偏振膜(14)与所述1/4波长相差膜(15)之间还设有1/2波长相差膜(17)。全文摘要一种可从外侧安装在电子设备用框体(2)上以将开口(2a)的整个面覆盖的外观设计面板,所述电子设备用框体(2)构成为可在内侧配置在待机时显示面(3a)为黑色的显示装置(3),并形成有可从外侧视认所述显示装置(3)的所述显示面(3a)的所述开口(2a),设有面积大于开口的透明支承基板(11);设置在透明支承基板的外侧或内侧的偏振膜(14);比偏振膜更近地设置于框体装配侧的1/4波长相差膜(15);以及比透明支承基板更近地设置于框体装配侧,且使与上述框体可接触的部分着色成黑色的黑色着色部(13)。在显示信息时,使显示装置能够从外侧视认,而在待机时使它无法从外侧视认而被隐蔽。文档编号G09F9/00GK101180666SQ200680010939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申请日期2006年11月7日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发明者朝仓刚,甲斐义宏,西川和宏申请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