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2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动铅笔。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揿按式活动种类繁多, 一般都采用揿按式,内配复位弹簧、夹铅芯用开 花夹头等部件,产品结构比较复杂,使用中最后余留有较长一截铅芯不能利用,特 别是只能适用于细铅芯。粗铅芯目前基本仍以木杆结构为主,使用时需切削,费时、 费力,而且同样存在最后很长一截铅芯无法使用的问题,不仅浪费木材资源,还污 染环境,尤其是废弃不能使用的铅芯会带来铅污染,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粗铅芯的活动铅笔技术方案, 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述的活动铅笔,包括配合连接的笔头、笔杆和内置的铅芯,其特征在于笔杆 内壁固定连接轴向设置锯齿形结构卡位槽的内套, 一端与笔头连接的芯杆穿过内 套,其另一端配合设置转环,芯杆与内套转动配合,铅芯穿接在芯杆内,铅芯后端 配合设置带凸钉的顶针,凸钉伸出芯杆上相应轴向设置的滑动槽,并与卡位槽卡接 配合。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笔杆与内套为分体配合结构或直接在笔杆内壁轴 向设置锯齿形结构的长槽。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顶针的横端面与铅芯后端面触接配合。 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笔头与笔杆之间卡接转动配合。 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转环外表面轴向设置齿条。上述的活动铅笔设计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合理,可完全替代粗铅芯木杆铅笔, 节约木材资源,充分利用铅芯,使用简便,能减少铅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顶针结构示意图;图中1—铅芯、2—笔头、3 —笔杆、4一内套、4a-卡位槽、5_凸钉、6—转 环、7 —芯杆、7a-滑动槽、8—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为活动铅笔,笔头2与笔杆3卡接转动配合,内置的铅芯l贯穿笔头 2、笔杆3,笔杆3可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笔杆3内壁固定连接内套4,内套4轴向 设置锯齿形结构卡位槽4a,或者直接在笔杆3内壁轴向设置锯齿形结构的长槽以 代替内套4。 一端与笔头2连接的芯杆7穿过内套4,其另一端配合设置转环6, 转环6外表面轴向设置齿条以增加使用手感。芯杆7上相应轴向设置的滑动槽7a 与卡位槽4a对应,芯杆7与内套4转动配合,铅芯1穿接在芯杆7内,铅芯l前 端穿过笔头2,后端配合设置带凸钉5的顶针8,顶针8的横端面与铅芯1后端面 触接配合,凸钉5伸出滑动槽7a并与卡位槽4a卡接配合,定位在卡位槽4a的两锯齿之间,转动芯杆7时,凸钉5随芯杆7的转动与卡位槽4a锯齿滑动配合。使用时,顶针8的凸钉5与卡位槽4a卡接配合定位,凸钉5卡接在卡位槽4a 的两锯齿之间。当需要调整活动铅笔的出芯长度时,来回转动转环6,芯杆7与转 环6—起转动,因芯杆7与内套4转动配合,凸钉5伸出芯杆7的滑动槽7a与内 套4的卡位槽4a卡接配合,带凸钉5的顶针8在滑动槽7a、卡位槽4a内锯齿形 滑动,芯杆7的来回转动中顶针8连续向笔头2方向运动,顶针8的横端面顶触铅 芯1后端面,将铅芯1向前移送。
权利要求1. 活动铅笔,包括配合连接的笔头(2)、笔杆(3)和内置的铅芯(1),其特征在于笔杆(3)内壁固定连接轴向设置锯齿形结构卡位槽(4a)的内套(4),一端与笔头(2)连接的芯杆(7)穿过内套(4),其另一端配合设置转环(6),芯杆(7)与内套(4)转动配合,铅芯(1)穿接在芯杆(7)内,铅芯(1)后端配合设置带凸钉(5)的顶针(8),凸钉(5)伸出芯杆(7)上相应轴向设置的滑动槽(7a),并与卡位槽(4a)卡接配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笔杆(3)与内套(4)为分体配 合结构或直接在笔杆(3)内壁轴向设置锯齿形结构的长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顶针(8)的横端面与铅芯(1) 后端面触接配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笔头(2)与笔杆(3)之间卡接 转动配合。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转环(6)外表面轴向设置齿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动铅笔技术方案,属于文化用品技术领域。包括配合连接的笔头、笔杆和内置的铅芯,其特征在于笔杆内壁固定连接轴向设置锯齿形结构卡位槽的内套,一端与笔头连接的芯杆穿过内套,其另一端配合设置转环,芯杆与内套转动配合,铅芯穿接在芯杆内,铅芯后端配合设置带凸钉的顶针,凸钉伸出芯杆上相应轴向设置的滑动槽,并与卡位槽卡接配合。所述的活动铅笔设计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合理,可完全替代粗铅芯木杆铅笔,节约木材资源,充分利用铅芯,使用简便,能减少铅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文档编号B43K21/02GK201082617SQ20072011094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2日
发明者李和付 申请人:李和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