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89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教学用的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
技术背景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用的原电池实验演示装置和方法是将一定面积的阳极金属片和阴 极金属片插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外接一只电流计,接通电路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显 示出相应的化学信息。这样的实验操作试剂用量大、废物排放量大、教学成本高,且操作繁 琐,不利于每位学生动手实验。发明内容为了克服常规原电池实验试剂用量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微量原电池反应 管,可以将常规原电池实验试剂用量降低近万倍,且仍能获得和常规实验一样的化学信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由透明毛细管(1)、左电极套(2)、中心轴向孔(3)、阳极金属丝(4)、左进液孔(5)、右电极套(6)、 阴极金属丝(7)、右进液孔(8)、左焊接点(9)、左侧绝缘材料(10)、右焊接点(11)、右 侧绝缘材料(12)组成;其特征在于透明毛细管(1)左端与左电极套(2)相连,中心轴 向孔(3)内插有阳极金属丝(4),透明毛细管(1)左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 通的左进液孔(5),透明毛细管(1)右端与右电极套(6)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 阴极金属丝(7),透明毛细管(1)右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右进液孔(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毛细滴管将极少量介质溶液通过左进液孔(5)滴入,溶液可 沿中心轴向孔(3)扩散,溶液接触到阳极金属丝(4)和阴极金属丝(7),随即组成原电池, 电流通过左侧电极套(2)、右侧电极套(6)以及显示器件给出相应的化学信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实现原电池实验试剂用量的超微量化,在大大减少试 剂用量的同时,做到了废液的超微量排放,有效减小环境污染;其次,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 操作简单,有利于每位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原电池实验。


图1是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的正面放大图; 图2是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的剖面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l.透明毛细管、2.左电极套、3.中心轴向孔、4.阳极金属丝、5.左进液孔、6.右电极套、 7.阴极金属丝、8.右进液孔、9.左焊接点、IO.左侧绝缘材料、ll.右焊接点、12.右侧绝缘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透明毛细管(1)左端与左电极套(2)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阳极 金属丝(4),透明毛细管(1)左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左进液孔(5),透 明毛细管(1)右端与右电极套(6)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阴极金属丝(7),透明 毛细管(1)右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右进液孔(8)。在图2中,阳极金属丝(4)通过左焊接点(9)与左电极套(2)相连,并且在左焊接点 (9)附近填涂左侧绝缘材料(10)至左进液孔(5)的左边缘,阴极金属丝(7)通过右焊 接点(11)与右电极套(6)相连,右焊接点(11)附近填涂右侧绝缘材料(12)至右进液 孔(8)的右边缘。
权利要求1.一种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由透明毛细管(1)、左电极套(2)、中心轴向孔(3)、阳极金属丝(4)、左进液孔(5)、右电极套(6)、阴极金属丝(7)、右进液孔(8)、左焊接点(9)、左侧绝缘材料(10)、右焊接点(11)、右侧绝缘材料(12)组成;其特征在于透明毛细管(1)左端与左电极套(2)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阳极金属丝(4),透明毛细管(1)左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左进液孔(5),透明毛细管(1)右端与右电极套(6)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阴极金属丝(7),透明毛细管(1)右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右进液孔(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阳极金属丝(4)通过左 焊接点(9)与左电极套(2)相连,并且在左焊接点(9)附近填涂左侧绝缘材料(10)至 左进液孔(5)的左边缘,阴极金属丝(7)通过右焊接点(11)与右电极套(6)相连,右 焊接点(11)附近填涂右侧绝缘材料(12)至右进液孔(8)的右边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教学用的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它主要由透明毛细管(1)、左电极套(2)、中心轴向孔(3)、阳极金属丝(4)、左进液孔(5)、右电极套(6)、阴极金属丝(7)、右进液孔(8)组成;其特征在于透明毛细管(1)左端与左电极套(2)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阳极金属丝(4),透明毛细管(1)左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左进液孔(5),透明毛细管(1)右端与右电极套(6)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阴极金属丝(7),透明毛细管(1)右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右进液孔(8);介质溶液通过左进液孔(5)滴入,随即组成原电池,并给出相应的化学信息。
文档编号G09B23/00GK201041703SQ20072015341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
发明者孙世新, 昊 张, 李瑞祥, 王锦化, 谷向永 申请人:孙世新;王锦化;张 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