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竖向一体化显示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42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屏竖向一体化显示方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计算机外设。
技术背景 学的是化工机械,而且由于原职业生涯实质性的阻断,即使说当了一辈子的技术员,好象也不算是太失真,但上网之后,却还是几乎完全的泡在了还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哲学论坛,和人吵了也差不多有五六年,因而一种感觉也就挺明显,即可以感觉到深藏于人文人内心中的那种对科学技术的不满。
其实说起来这种不满也应该算是正常.只因由于受制于人的认识积累的局限,人的科学意义上的认识还只能停留于相对简单的自然,而不能反顾于人自身,所以,即使抛开因‘理性’的潜妄所造成的科学技术的架空不谈,由于事物因果的错综交叠,也很容易从人性的的角度,对部分人造成一种强暴。如从一些需求产生的角度,就是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需求,于是一当层次越高,数量就是相对越少,而在某些方面却又没体现出对应的差距(如过去的所谓大锅饭)时,从成本几何级递增的角度,越是高层次意义上的需求,就越有可能被完全的忽略,当今显示器的一种发展势态就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小实例。如从电脑实际应用的角度,大屏幕确实是一种需要,因而显示器也真就是越来越大,于是一当出于某种原因,从利益导向的角度,大屏幕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走向了一种极端,如就是几乎清一色的宽屏化时,从人性的角度,就可能已经对部分人够成了强暴,只不过出于种种因素的交织缠绕,不太容易被人明确的感知而已。
比如说到宽屏流行的原因时,有人就说他符合于人的视野特点.意思就是;由于人在水平方向上的视野要比垂直方向上的开阔,所以,也就有了宽屏流行的潜在条件,但这话其实就只说对了一半。即人在水平方向上的视野确实要比垂直方向开阔。如先将左手贴于额上,然后沿着垂直的平面向左下移动到左眼眼角外。如果移动的过程中目光始终是处于前视,对左手就会有一个明显的从不见到可见的视感变化过程,但这只是从有物无物意义上的模糊观察,从清晰观察的角度,依然就只是正前方一小块范围极其有限,反应到阅读的书本,也真就只是在方寸左右的区域,于是所谓的一半就是;如果仅仅是从是不是有什么可关注信息存在的泛泛浏览角度,宽屏确实符合于人性。但从原创意义上的工作角度,宽屏就已经背离了人性。如有人例举宽屏的优势之处时,其中的一条就是双A4页面并列,但从原创的角度,人恐怕真的很难看到有人就是将页面设成双A4宽,然后依然用四号甚至五号字从左一直打到右。只因由于人的清晰视野的局限,真要设成双A4宽的话,除非将行距增到很大,否则由于串行的频繁发生,编辑就会变的很困难,所以,即使这个世界快还真就是变化,书本的尺寸还真就是一点都没变。而且从理论角度,也很容易得到现代生理学研究的确证。即由于从眼底视网膜的角度,真正能够看清物体细节的部分,就只是那个只有小米粒大小的所谓黄斑区,所以,不论屏幕有多宽,从文本原创的角度,始终也真就只能是一个单A4,除非人的眼部结构发生了突变意义上的异变,于是所谓的强暴就是;从原创工作的角度,宽屏就只会让人隐隐甚至就是非常的讨厌而不会是由衷的喜欢。
(个人是在两千年后,开始在单位从投标的角度,比较正式的从事也算是比较大量的依托于AuotoCAD的三维建模。由于即使用了十七寸最大分辩率为1280×1024的CRT后,也还是感觉屏幕太小,因而依然延用了以前单窗口习惯。因此,一种感觉也就比较明显,即即使就三维建模的角度,在单窗口时,屏幕的实际使用区域基本也就在单A4的范围左右,即使偶有超出,范围也是有限,单就建模的角度,还真就从未横向的满过屏,因而也真就很自然的将CAD所有能拉动的工具栏,也象所用word一样的全都拉向了两旁,而且由于竖向上的空间实在是紧张,因而虽然不喜欢1280×1024的变形,但还是不得不用之,于是科学人的相对不人性好象又可以窥见一班,只因CAD的菜单栏就不象Word一样的也可以任由随便的一个什么人随便的拉向什么地方,因而象个人这样的电脑盲还真就只能经常的看着生气[玩笑]。) 如由于不可能有绝对意义的完全原创,因而相应的参照或引用总还是必需,因而宽屏似乎应该有着它的优越。只因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想象到,可以通过将相关的参照文档和原创并列的方式来避免在参照与原创窗口间不断来回的切换。但即使从简单推想的角度,好象也可以意识到这种优势还真就非常的有限。只因从书本参照的角度,打开几本甚至十几本铺满桌面都是常有的事,因而人真就而容易意识到,从参照的角度,宽屏不但显的有些鸡筋,另一个缺点也会变得醒目。即由于从原创的角度,即使有人说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了已完成初稿的逐字逐句的反复不断修改也没什么奇怪,于是对宽屏而言,由于不能在单A4修改润色时关掉单A4之外那实际上就是根本用不着的部分,因而自然就有可能造成近一半潜在电力资源的完全不必要浪费。如在网上大致的搜了一下,如果是以十七寸1280×1024普屏和二十四寸1920×1200宽屏做一普遍对比的话,后者的功耗还真就基本等于前者的二倍甚至更多,因而除非不了解,否则感觉肯定好不了。只因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从工作的角度,虽然讲效率未必真就意味着生存的质量,但不讲效率则肯定意味着淘汰,所以,或许会感觉做为中国人活着真就是一个累,但不知不觉中相应的效率意识也还是会根深蒂固,因而本能感觉不快也是自然,于是一当人即不能不工作但又没有其他的选择时,从人性的角度,自然就已经对这部分人构成了强暴。
从过去的角度,要想从少数意义上的多数人可接受角度,解除这种强暴还真就是不太可能,甚至就只会不知不觉中强化。如从这里入门意义上的三屏竖向一体显示角度,以CRT为例的话,就应该是三台竖置十七寸CRT的横向集合,于是即使抛开价格不谈,仅仅就只重量,也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进入到液晶后,重量问题虽然可说基本不再存在,但由于在最可能被多数人接受的十七寸分辩上出现了形变,因而即使不考虑价格因素,结果好象也说不上理想。
说到这里不知会不会有人在心里放出口口马,装吧你,即使只看你错别字满篇的说明文,也可以判定,你对形变的感觉就未必那么灵敏。对此个人真就只能微微的叹口气了。只因即使有人真的如此说,错误的根源也不在于彼,而在于在我们这里单因素表象模仿意义上的假冒似乎都已经成为了正常,如从体育的角度,只要还有点体育常识的人,就都知道攀登珠峰的真正困难是在于高山缺氧,因此如果背上了氧气瓶,从一般的角度或许还是可以称的上难,可从体育的角度,却已经是以假做真了,只因再怎么难,好象也难不过攀岩,而人还真就从未将攀岩和攀登珠峰相提并论,因而在有些人心目中,说不定真就已经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思维定式,只要有人从肯定的角度表明点什么,最可能的就是被其感知为是装,因而将本来就不会是很强势的工作意义上的泛泛专业需求就是被彻底的淹没。
比如由于这个世界上多的就是机械,因而从工作角度,机械设计也真就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职业。而从机械设计的角度,对形变还真就会是异常的繁感。以至于即使对于象个人这样,仅仅是从安装的角度,对一些简单结构设计有所涉足者,对形变的感觉也已经远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愚钝。只因从机械设计的角度,就结构而言有一点好象很明显,即等强度设计原则。只因从结构的角度,结构任何一点的破坏都会一样的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因此除非没入行,否则对形变自然就会很敏感。只因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入行者而言,结构形状的不协和,经常的也真就是意味着有些部位的强度已经超常,因而,就是越来越经常的从外形的角度关注相应的设计结果本就没什么奇怪,于是不知不觉中对形状的微细变化变得越来越敏锐也是自然,于是自然就会对从本质上就是将正常的外形变形为不正常显示的1280×1024这一分辩率反感。而这样一个简单只所以被完全的淹没,也只源于种种因素的偶然巧合。
比如,由于所谓的教育过程实质上就只是将受教者所接受的知识人为拔空的过程,因而就大学毕业的角度,即使到了三十左右才真正入行或许还算是快的,而且在数量上也真就不会多,于是一当由于种种的原因,从电脑应用的角度,在初期就是将这一部分人数本就不多的真正专业应用者完全的排除时,造成显示器市场的一种极度畸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如即使就过去唱戏的角度,也早已经有一种曲不离口的说法。而只所以要曲不离口,业精于勤其实就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保持。即从唱戏的角度,不论一个人在水平上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只要几天不唱,水平就可能会可感的下降,个把月不唱,说不定就已经不如某一超级票友了,因而不得不为之。这还是已经练过,假如有人一天都没练过,到了三十左右后才突然想到要练时,由于难度增加上的不可预知,或许真就是无论如何也练不成,电脑自然也是一样,不然当年的小平同志也不会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了。
从个人感受的角度举个实例就是;两千年始上网时还真就是恬不知耻的打了个‘骗个老婆养自己’的幌,于是自然就会对有人总是误会自己的性别或年龄这一点耿耿于怀。而有人之所以总是不相信个人当时所报的年龄(四十六),原因也就在于对上述不可能的感知。比如,由于对于男性而言,除了乐器意义上的爱好之外,还真就再也难得有其他可以让其十指均用的机会,所以,如果真的是等到三十左右才实质性的接触电脑的话,就会因十指的近乎完全的僵化,再也难以通过录入关。如个人是在大连施工时买的电脑,因而,如果其他同事对电脑也很感兴趣的话,注意到个人的打字速度是如何的增长也就很自然。而当时单位里恰好就有这样一位同事,大学刚毕业且由于没有经历任何的实践挫折,所以,自我评价也难免过高,因而心里认为,如果换成是他,打字速度增长的速率会远高于个人也没什么奇怪。于是假如由于上述的原因,实际上他已经不太可能真的有什么速度可言时,心理上的落差自然就会很大,因而迫得不得不思考原因也是可能的。那位同事是在九八年左右买的电脑,买了半年后有一次就突然间个人一句“你打字打的那么快,是不是和弹电子琴的经历有关?”,而个人当时也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声‘是’。只因弹电子琴的经历实际上就只是进一步的强化,更多的基础还是更早也更长久的基本上也是十指均用的其他乐器的经历断续的打下,只不过由于那位同事的心高气傲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变,因而说多了也只是自找没趣,因而闭嘴没说罢了。
或许这也是许多简单就是令人不可思意的经常表现为深藏的一个主要原因。只因迫的人不得不闭嘴的原因实在是太多。比如,由于电脑的普及在中国还真就只有十年多的时间,因而出于上述的原因,从群体的角度,会被更加彻底的排除于电脑应用大门之外的群体还真就是领导,于是有关电脑的如何如何不知不觉中都已经部分的成为了禁区都算不得奇怪,于是从市场的角度,不论我们的市场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畸形,也不见有人站出来批评也就很自然了。比如,从早一点的角度,还真就关注过笔记本电脑的畸形。即从当时国产的角度,还真就是不论屏幕有多大,分辩率几乎就是清一色的1024×768,而难见从工作角度本应是很迫切的相对高分辩(当时好象就只有海尔曾推出过一款),为什么?或许真正的原因恰恰就在于,不论是从当时应该是最可能的消费群体领导的角度,还是喜欢追求象征的年轻群体,由于要么就是过不了录入关,要么由于经验上的欠缺,尽管在录入上并不存在困难,但专业意义上的内容空白更难于填补,因而也无只有从较大量原创角度才会突显的高分辩需求,因此高分辩根本就没市场。
也即从过去的角度,假如有人说小屏高分辩累眼睛的话,其实就只意味着一件事,这个人并没有从经常的角度从事过任何意义上的较为大量的原创性工作,因而根本就不会被自动的迫向高分辩,从而眼睛根本没机会得到锻炼。如从个人角度,在单位时也只是因为所用十七寸CRT的最高分辩率就只有1280×1024,假如有1600×1200,即便是十七寸CRT,也会毫不犹豫的就上,因而在看到有同事用的还真就是最高分倍率为1600×1200的十七寸CRT,但实际用的却是1024×768时.还真就特别的感慨过,现在虽然已近六十(傻笑,还真就有点夸张了),但在分辨率上,用的也还是19寸CRT的1600×1200,虽然出于年龄不挠人的原因,在浏览一些依然是依据于过去普遍意义上之屏幕大小设计的网页或软件界面时还真就开始感觉累眼的很,但在分辩率上还是继续而不是改回。只因眼睛定形的关系,即使想改也改不回去了。如由于早年的古董笔记本硬盘坏掉,也曾非常掉链子的又买过一台二手的笔记本(三星P20),于是所谓的掉链就是,是一台显卡有屏幕扩展功能的独显笔记本,因而属性栏里显示出的分辩率,并不是屏幕的真实分辩率,但当时就是没注意,因而就是当成高分辩屁颠屁颠的买了回来,结果发现不是到还在其次,最让人恼火的是,基本就是一个用不了。只因早已经习惯于看小字体,字体大了反而累眼,因而如果编文档的话,项多也就半小时,眼睛就已经花的看不清屏幕。
不过还是把话赶紧说回来吧,只因假如有人真的耐着心的看到此,说不定心里就又会冒火。既然真正工作需求意义上的显示器根本就没有市场,你申请这个依然是满足工作需求的破专利干个P,是闲着没事烧点钱玩?抱歉抱歉。前面不是说了吗,中国电脑市场的特别畸形,其实也只是源于电脑普及初期的一种必然,而现在电脑普及毕竟起码也有十年多了,因而即便有一部分早期以游戏娱乐为主的年轻人已经转为了以原创性工作为主也是可能的。只因人就是人,人只要还想活着,对多数人而言,最可能的选择依然还是工作,而不是啃老甚至……。于是一当从企业的角度,已不再是扼杀人工作效率的国企一统天下,从硬件的角度,较低成本多屏显示又已成为可能,如就显卡的角度,有些入门主板集成的显卡也已经可以轻松的支持双屏显示,再加上一个入门级的独立显卡就可以轻松的支持到四屏,而液晶的价格相对来说也已经比较便宜,如即使是分辩率1440×900的十七寸宽屏显示器,价格也已经来到了不满千元时,从非大帮哄的角度,一种可以更好的满足工作需求的多屏竖向一体化显示方案或许真就可能有一定的市场,而且从人之常情的角度,说不定还会很迫切。只因现在的电脑在许多人心目中不说已经沦为了孩子们或年青人的高档游戏机也差不多了,于是对于一些已经真的长大并转入工作为主的人而言,或许真就很迫切的需要一种,一眼可以将其和依然是停留于游戏的大多数区分开的标志型产品。只因这一代的所谓无素质,并不在于这一代人的先天条件真就是特别的差,而在于从自然竞争的角度,教育产生的拔空作用也真就是越演越烈,因而对这一代人的强暴更暴烈,就一般意义上的聪明度而言,由于信息接受面的越来越广,早已经不是现在老一代人的当年同期可比,只不过出于自我肯定的角度,没有一个老一代人肯于坦白承认罢了,因而就算已经意识到,形象对人而言可能意味着什么也没什么奇怪。
当然说起来也都只是可能,而且即便可能为真,需求到底有多大,还真就不是个人所能断,因而真就可能是在瞎忽悠。只不过还算是情有可原吧。只因即便是向比尔·盖茨那样,有着无人能及雄厚资金实力的人,由于也没有真的经过什么实质的市场调研,所以,在平板电脑前途的预测上也还是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于是连带的还真就把宏基给忽悠了。只因平板电脑不但没有象盖茨预言的那样真的体现出取代传统电脑的趋势,在国内市场甚至相反的都有些销声匿迹,而就国内市场而言,原因说简单或许也真就是很简单。即电脑输入过不了关的人,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应用,因而,即使是不在乎价格的领导,也一样的难于对笔输入真的产生什么兴趣,而对于那些电脑输入已经过关的人,由于就汉字电脑输入的角度,只要是过了关,即便是水平平平常常,速度也已经远高于手写输入,因而除非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否则对其也不会产生兴趣,于是一当随便叫个低档,平板的价格又动不动就是过万,性能上却又普遍低一个档次时,有市场才是奇怪。


发明内容
一种有别于已有一体化多屏的,每一单屏都是竖置且可以单独开关的多屏一体化显示方案。



图1多屏竖向一体化显示器顶视示意 图2多屏竖向一体化显示器立体示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就是将国外已经有的水平排列的多屏一体化液晶显示器的每一个横置单屏都改为竖置,并保持或改正为每一个单屏都可以单独开关。从入门级的角度,如果原有的1280×1024分辩率依然还是形变的,就最好改回为960×1280意义上的无形变标准三比四,而且最好将三屏做为入门级。这样即可以从中心对称的角度,有利于减轻长时间电脑操作的疲劳,也可以兼顾又一种可能的潜在需求。即具有一定原创能力的人多半都会喜欢音乐,而就音乐欣赏的角度,需要对称放置的2.0音箱好象是一个公认,因而从更普遍的工作意义上的泛泛专业屏角度,对称的三屏或许更容易让人接受。
权利要求
一种可以更好的满足普遍意义上的一般工作需求的多屏竖向一体化显示方案。其技术特征可以用一个‘竖’字来概括,即就只是将国外已有的水平多屏一体化显示器每一依然是按传统横置的单屏全部改为竖置,并保持或改为均可单独开关。
全文摘要
一种可以更好的满足普遍意义上的一般工作需求的多屏竖向一体化显示方案。简单说就是将国外已有的水平多屏一体化显示器,依然是按传统横向布置的每一单屏都竖起,并以此做为,既有别于一般游戏看大片意义上宽屏,也有别于专业范围太过于狭窄的单纯色彩准确还原的,工作意义的适合于大部分专业人工作的泛泛专业显示屏。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382672SQ20081010898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5日
发明者哲 孙 申请人:哲 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