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装订用的封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824阅读:1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文件装订用的封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文件装订使用的封面设计,尤其有关一种可将文件与文件装订
处包覆的文件装订用封面。
背景技术
按,文件的装订是办公室里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如何以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来 完成,一直是办公室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使用文件夹或档案夹来收集文件,虽然具有装订的 效果,使用也方便,但是文件夹或档案夹价格较昂贵,所以办公室里最常见的装订工具还是 利用订书机或夹掣条、夹掣片。订书机使用最方便,成本也相当低廉,但是使用订书机装订 而成的文件10,却因为装订处的针脚20露在外面,而具有容易剌伤人手,也易刮伤其它文 件10的缺点(如图1)。 为了解决上述使用订书机所造成的针脚20外露问题,有人使用长条形的胶带 102,将其包覆贴在文件10的装订处,也就是针脚20的露出处(如图2),该胶带102为单 一侧边涂布有粘胶1021的贴片,这种构造在使用上具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胶带102通 常无法贴得很整齐,常会出现歪斜的情况,而造成美观的问题。于是,为了解决使用者无法 将胶带102很整齐的贴在文件10装订处的问题,另有业者推出一种装订封面A(如图3), 其直接将胶带102的一侧边先固定在封面A的装订处侧边上,使用者就可在装订好文件10 后,再将事先固定于封面A上的胶带102粘贴于针脚20上方,而完成将针脚20包覆于胶带 102下方的目的,由于封面A已事先将胶带102整齐的固定在封面A上了 ,因此不必担心胶 带102粘贴时会因为不小心而发生歪斜的情况。不过这种使用方式事实上也存在许多缺 点,譬如无法重复使用。因为胶带102位于封面A的外侧边,而且面积不小,因此很容易在 文件10堆叠时发生彼此摩擦挤压的情况,若是胶带102使用粘性较低的可重复撕贴的粘 胶,将容易发生胶带102因文件10彼此挤压摩擦而脱落的情况,因此这种封面A便不具有 可重复使用的功能,而且为了将胶带102固定在封面A的侧边上,也会增加封面A的制作成 本,相对的提高了封面A的售价,也降低了许多人的使用意愿。再者,将胶带102粘贴在封 面A的外侧边上,也会使得使用者无法在封面A上书写索引的功能,而不利文件分类。另如 图4,传统的另一种封面B会在对折处的外侧边上设计一个透明塑胶片的夹层103,并于其 中置入一可供书写的索引纸片104,使用者在索引纸片104上书写相关分类的资料后,穿入 夹层103内,便可以方便封面B的分类管理。然而将封面A(图3)与封面B(图4)对比即 可发现,封面A设置胶带102的地方与封面B设置夹层103的地方为同一位置,因此封面A 无法在对折处设置该夹层103,而无法具有索引分类功能。 其次,另一种现有的装订文件10的方法则是使用夹掣条30与夹掣片40 (如图5)。 这种使用方式虽然简单,但仍然存在着几个与订书机相仿的缺点 —、夹掣条30与夹掣片40露在文件10的外面,破坏文件10外表的平整性,不利 文件10的堆叠放置;且若夹掣条30与夹掣片40的材质为铁片,则一样有割伤人手的危险。
二、若没有另外搭配封面、封底使用的夹掣条30与夹掣片40,文件10在侧边装订
3处的上、下侧缘一样容易形成巻曲或皱折。 三、夹掣条30须搭配夹掣片40使用,成本较高。 此外(如图6所示),传统另有一种具有第一装订部50、第一包覆部60的装订用 封面,第一装订部50的宽度小于第一包覆部60,且在第一装订部50具有供夹掣条30两端 部穿设使用的两穿孔501,这种封面可以搭配夹掣条30、夹掣片40使用。由于第一装订部 50上的两穿孔501与文件10侧边装订处上的两穿孔101相对应,因此实施时,先将夹掣条 30的两端部分别穿设经过文件10、第一装订部50,最后两端部穿设进入夹掣片40上的两穿 孔,并往两内侧边弯折,最后被夹掣片40上的扣环扣住而定位,而完成将文件10夹掣在第 一装订部50上的任务。从图6可以发现,第一包覆部60的面积只比文件10略大,通过反折 的方式而将第一装订部50与其上的夹掣条30、夹掣片40覆盖在下面,同时也将文件10 — 并覆盖,使第一包覆部60成为文件10的封面。这种现有的文件封面结构搭配夹掣条30、夹 掣片40使用,虽然可以避免夹掣条30、夹掣片40曝露在封面外的缺点,而无使用安全性的 疑虑,然而却因为其不适用于一般的订书机装订使用,而大大的降低了其实用价值。因为想 要将文件10的侧边装订处装订在封面的第一装订部50上,按照上述封面结构,订书机的机 身必须横跨文件10本体,而一般最通用的文件10多为A4尺寸,文件10本体宽度达21CM, 以一般通用的订书机而言,机身尺寸多在10CM以内,根本无法穿越文件10本体而将文件10 侧边的装订处与封面的第一装订部50装订在一起(如图7所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从第 一装订部50与第一包覆部60重叠的那一侧边对文件10实施装订,然而如此一来,第一包 覆部60会与第一装订部50、文件10 —同被订在一起(如图8),而令第一包覆部60也变成 第一装订部50的一部分,不仅造成第一包覆部60的翻阅不方便,订书机的针脚20 —样是 露在第一包覆部60的外头。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同时可以适用于订书机与夹掣条、夹掣片使用的封面,并能避 免上述缺点,便成为本发明的主要缘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人针对传统使用订书机或夹掣条、夹掣片来装订文件的缺点,而设计
出本发明可为至少具有一第一装订部、一第一包覆部、一第一书背部与一第二包覆部的封 面,其间均设有至少一折线,其利用封面的第一装订部与文件侧边的装订处朝向同一方向, 而方便订书机将两者装订在一起,以解决传统封面无法使用订书机的问题,然后再将封面 的第一包覆部沿侧边与第一装订部相邻的折线反折而覆盖于第一装订部的上方,且第二包 覆部继续沿第一书背部的折线往下弯折至第一装订部的下方,致第一包覆部、第一书背部、
第二包覆部弯折形成一具有适当高度的u形的包覆空间,而将文件与第一装订部的装订处 整个包覆于该u形包覆空间的内部,如此便巧妙地解决了传统使用订书机装订文件所会遇
到的订书机针脚外露的问题。为了使第一包覆部可反折后覆盖于第一装订部上,且第二包 覆部可顺利往下继续反折至文件的最下方,形成一个可将第一装订部包覆起来的包覆空 间,该第一包覆部的面积应大于第一装订部,且第二包覆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包覆部。 借助上述本发明构造的实施,通过第一、第二包覆部将文件装订处予以包覆,而使 得裸露于装订部上的针脚不会因为外露而致影响文件外观的平整性,或有安全性的疑虑; 再者,由于文件通常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第一、第二包覆部的中间设置该第一书背部,以对应文件的厚度,让第一、第二包覆部与第一书背部共同形成的包覆空间,而将文件装订 处侧边整个包覆,以避免文件在装订处上、下侧缘的地方会发生巻曲、皱折,或文件首页或 最底页容易脱落的问题。 另外,上述的装订工具若改成夹掣条、夹掣片,一样可以实施,只须在文件侧边的 装订处与第一装订部均设置彼此相对应的穿孔,令夹掣条的两端部可以依序穿设经过文 件、第一装订部,然后往两穿孔内侧弯折而平贴在第一装订部上面。此时夹掣条的两端部即 便没有夹掣片的扣环协助定位,但借助第一、第二包覆部将文件装订处及第一装订部包覆 住的作用,夹掣条两端部仍然可以借助第一包覆部往下压迫与第一装订部向上顶抵的力量 而定位,而形成一稳定的夹掣状态,发挥夹掣文件的效果,具有降低使用成本的功效。因此 使用本发明封面配合夹掣条使用,将可不需要夹掣片的辅助,即可具有夹掣文件的功能,具 有降低使用成本的功效。 基于上述,本发明所采取的封面结构,为一具有多个可折部的方形片体,构造上由 一个至数个装订部、书背部与包覆部所共同组成,装订部至少具有一第一装订部,其紧邻的 一侧边是第一包覆部,而第一书背部则位于第一包覆部与第二包覆部之间,其中,第一包覆 部的面积大于第一装订部,且第二包覆部的面积则大于或等于第一包覆部,且第一装订部 与第一包覆部之间,以及第一、第二包覆部与第一书背部彼此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以 方便折弯使用。实施时,主要将文件侧边的装订处与封面的第一装订部的开放端对齐,利用 订书机(或夹掣条)将文件侧边的装订处与封面的第一装订部装订(穿设)在一起,而且装 订时,可以将订书机的针脚以露在第一装订部上的方式装订,如此即可避免针脚处的文件 容易脱落的问题,接着将紧邻于第一装订部侧边的第一包覆部沿着折线反折,使整个第一、 第二包覆部与第一书背部共同成为一个具有适当高度的U形的包覆空间,足以将整个文件 装订处包覆完成,使第一包覆部会覆盖在第一装订部的上方,而将第一装订部上露出的针 脚(或夹掣条)包覆住;而第二包覆部则绕过第一装订部,弯折至文件的最底页下方,而将 文件装订处的最下方遮盖住,且将露出于文件最底页装订处的订书机的针头(或夹掣条) 也包覆住,而顺利解决订书针脚或夹掣条外露的问题。 承上,当以夹掣条作为装订工具时,封面在第一装订部预先设置可与文件装订处 上相对应的穿孔,以供夹掣条的两端部穿设使用。 承上,为了让封面的结构更加完整,也可以在第一装订部的外侧边再设置一面积 与文件相当的第二装订部,让第二装订部与第二包覆部可以分别对应于文件的首页与最底 页,使文件不论是装订处或封面、封底均受到完整的保护,而第二包覆部的面积以大于或等 于第二装订部的面积为佳。 承上,也可以在第一、第二装订部之间增设一个第二书背部,而令第一、第二装订
部与第二书背部可以共同形成一个可供装订使用的U形的装订空间,且此装订空间适纳置
于上述的包覆空间内部,并恰可容纳文件侧边的装订处,而可利用订书机将文件侧边装订
处装订于此装订空间内,为了确保此装订空间可包覆于包覆空间内,第一书背部的面积必
须大于或等于第二书背部,且该第二装订部的面积不可大于第二包覆部的面积。 承上,也可将第二包覆部与第二装订部的面积予以适当縮小,以降低封面的使用
成本。只是当第二包覆部与第二装订部的面积縮小以后,将会造成封面结构的不稳定,此时
可在第二装订部与第二包覆部的相对侧边至少有一侧边设置至少一 自粘条,以供第二包覆部与第二装订部贴合使用,借此增加封面结构的稳定度。此外,当第二包覆部与第二装订部 借助自粘条而贴合在一起时,第一包覆部、第一书背部、第二包覆部与第一装订部、第二书 背部、第二装订部将共同形成一个穿设空间,可供放置索引纸片使用,而使本发明的封面具 有可供索引分类的功能。而且此索引纸片恰好可以遮住露出于第一、第二装订部上的针脚 (或夹掣条),同时具有美化文件外观的功能。 承上,当以夹掣条作为装订工具时,该封面在第一、第二装订部设置有可与文件装 订处上相对应的穿孔,以供夹掣条的两端部穿设使用。 是以,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可供订书机或夹掣条装订文件时使用 的封面结构,该封面生产容易,成本低廉,它是将适当尺寸的方形纸片借助简单的弯折动 作,即可令包覆部将装订部完整包覆,以避免传统以订书机、夹掣条装订文件时,因为订书 机的针脚或夹掣条外露而致伤人的危险,以及消除文件本身容易在侧边装订处上、下缘发 生巻曲或皱折的缺点,并可兼具索引分类及美化文件外观的功效。


图1为现有文件侧边装订处的上、下侧缘容易形成巻曲或皱折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现有文件利用胶带包覆贴在装订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现有文件利用具有胶带的封面装订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另一现有封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现有文件利用夹掣条、夹掣片装订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现有文件利用具有第一装订部、第一包覆部的装订用封面的立体实施示意 图。 图7为利用订书机由另一侧边装订具有第一装订部、第一包覆部的装订用封面的 平面示意图。 图8为利用订书机装订具有第一装订部、第一包覆部的装订用封面的平面示意 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具穿孔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图12为图11另具穿孔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图13为图11另具第二书背部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图14为图13另具自粘条及第二装订部面积縮小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第二包覆部面积縮小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图16为图15另具穿孔的平面构造及立体连续实施示意图。 元件符号说明 A、B.封面 10.文件 101、501.穿孔 102.胶布 1021粘胶 103.夹层 104.索引纸片20.针脚30.夹掣条40.夹掣片 50.第一装订部 60.第一包覆部 Sl.包覆空间S2.装订空间Bl.第一书背部B2.第二书背部
1.文件 110.首页11.底页111.装订处 2.订书针 4.封面411.第一装订部412.第二装订部421.第一包覆部 422.第二包覆部5.折线6.自粘条8.夹掣条 81.端部 9111、9411、9412.穿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文件装订用封面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被更进一步了解,特借助下列 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9所示,此为本发明的一较佳构造实施例,本发明的封面4为一具有多个 可折部的方形片体,具有一第一装订部411、一第一包覆部421、一第一书背部Bl及一第二 包覆部422,其中,第一装订部411与第二包覆部422分别位于封面4的两外侧边,第一包覆 部421位于第一装订部411的内侧边,其间至少具有一条折线5 (图中以一条折线为例),而 第一书背部Bl位于第一包覆部421与第二包覆部422之间,其间亦具有至少一折线5 (图 中以一条折线为例),以方便封面4上的各部折叠使用;而等待被装订的文件1则在侧边上 具有一装订处lll,其最底端为最底页11。 据上述结构而实施时(如图9),封面4的第一装订部411与文件1的装订处111 可轻易的朝向同一侧而对齐,然后利用订书机在第一装订部411上钉下订书针2,而完成装 订文件1的动作(本实施例中仅以在第一装订部411上装订两根订书针2为例,且装订时, 将订书机的针脚以露在第一装订部411上的方式装订,如此可避免针脚处的文件1容易脱 落的问题)。接着,将封面4以折线5为对折基准,将第一包覆部421、第一书背部Bl、第二 包覆部422整个往文件1的最底页11方向反折过去,该第一包覆部421便覆盖在第一装订 部411上方,并使第一书背部Bl与第二包覆部422绕过第一装订部411 ,然后沿折线5继续 往文件1的最底页11方向折过去,最后使第二包覆部422变成位于文件1的最底页11的 下方,而完成文件1的装订工作。 从图9可以容易的发现,第一书背部B1的主要用途为对应文件1的厚度,以便第 一包覆部421、第一书背部Bl、第二包覆部422可以形成一具有适当高度的U形的包覆空间 Sl 。此时,文件1的侧边装订处111与第一装订部411装订在一起,并被包覆在此U形的包 覆空间Sl里,使得文件1的侧边装订处111的上、下侧缘也均被第一包覆部421、第一书背 部Bl与第二包覆部422包覆住,因此原本露出于第一装订部411上的针脚将被包覆住,而 无伤人的危险,同时文件1装订处111的上、下侧缘也因为被包覆住,所以也不会有日后产 生巻曲或皱折的疑虑。为了令包覆空间Sl可以完全的将文件1的装订处111与第一装订 部411给包覆起来,该第一包覆部421的面积须比第一装订部411大,且第二包覆部422的 面积不能小于第一包覆部421的面积。 图10是将图9的装订工具由订书机改成夹掣条8的情况,文件1的侧边装订处 111上具有穿孔9111,而第一装订部411上则具有可与穿孔9111相对应的穿孔9411,夹掣 条8的两端部81依序穿设经过穿孔9111、9411,于穿出第一装订部411后,往内侧弯折,而 服贴于第一装订部411上。由图10可见到,夹掣条8的两端部81受到第一包覆部421的 往下压迫与第一装订部411往上顶抵的结果,而定型、定位于第一包覆部421与第一装订部 411之间,因此不需要夹掣片的协助,即可使文件1通过夹掣条8而被稳固的夹掣于封面4的第一装订部411上。 图11所示是本发明的另一较佳构造实施例,该封面4的结构如同图9 一样,但是 在第一装订部411的外侧边再设有一第二装订部412 (此处以第二装订部412面积与文件1 的面积相同为例),其间仍具一折线5。装订时,将第二装订部412与第一装订部411以折 线5为基准弯折,使封面4的第一装订部411与文件1的装订处111朝向同一侧而对齐,然 后在第一装订部411上钉下订书针2,而完成装订文件1的动作。此时第二装订部412将会 覆盖在文件1的首页110上面,而成为文件1装订完成后的正式封面使用,之后再依前述操 作方式反折,使第一包覆部421覆盖于第一装订部411上方,而第一书背部Bl则将文件1 的装订处111侧边给包附住,最后第二包覆部422则覆盖住文件1的最底页ll,成为文件1 装订完成后的正式封底。至此,使文件1的整个装订处111都被包覆空间Sl包覆住,使的 文件1的首页110、装订处111侧边、最底页11都能得到完整的保护。 由图11可知,第二包覆部422位于第二装订部412的相对侧边,因此第二装订部 412的面积不可大于第二包覆部422的面积。另外,当以夹掣条8作为装订工具时,该封面 4应当在第一装订部411、第二装订部412上预先设置彼此对应,并可与文件1的侧边装订 处111上的穿孔9111相对应的穿孔9411 、9412,以供夹掣条8的两端部81穿设使用,如图 12所示。 图13是在图11的第一装订部411与第二装订部412之间增设一个第二书背部B2 的情况,其间仍具折线5,如此一来,第一装订部411、第二书背部B2与第二装订部412恰好 可以形成一具有适当高度的U形的装订空间S2,且该装订空间S2是纳置于该包覆空间Sl 内,且为了确保此装订空间S2可包覆于包覆空间S1内,第一书背部B1的面积必须大于或 等于第二书背部B2,且该第二装订部412的面积不可大于第二包覆部422的面积。该装订 空间S2恰可容纳文件1侧边的装订处lll,而可利用订书机将文件1侧边装订处111装订 于此装订空间S2中,请比较图11与图13,第二装订部412在图11中具有作为文件1装订 完成后的封面作用,但图13中的第二装订部412则与第二包覆部422 —起位于文件1的最 底页ll的下侧,形成重叠的情况。所以,可以将第二装订部412的面积适当的縮小,令其足 以供装订使用即可,如图14所示。 为了增加封面结构的稳定性,在图14中的第二包覆部422上预先设置了一自粘条 6,此自粘条6可供第二包覆部422与第二装订部412贴合使用。当然,此自粘条也可设置 在第二装订部412的侧边上,只要能令第二装订部412与第二包覆部422贴合在一起就行。 令第二包覆部422与第二装订部412贴合在一起的目的是要让包覆空间Sl可以更稳固的 包覆于装订空间S2的外侧,而无滑动的可能,因此,不一定非使用自粘条6不行,也可以分 别在第二包覆部422与第二装订部412彼此相对应的侧边上设置公、母型的钮扣,或舌片与 插口 (图中未绘出),或其他可令第二包覆部422与第二装订部412结合在一起的其他结合 装置。 如图14所示,当自粘条6将第二装订部412的外侧边与第二包覆部422贴合在一
起时,包覆空间S1适形成了一个穿设空间,这个穿设空间的形状呈U形,正好具有与前述的
第四图现有的封面B在封面对折处的外侧边上的透明塑胶片夹层(103)相同的作用,因此
可方便使用者于其中置入一可供书写的索引纸片,以方便封面4的分类管理。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构造实施例,该封面4将第二包覆部422与第二装订部412的面积都适当的縮小了,但仍须符合包覆空间SI可以完整将装订空间S2包 覆于其中的原则。图15的封面4实施情况与图14相同,差别在于图14的第二包覆部422 可作为文件1装订完成后的封底使用,但图15的第二包覆部422不行,图15的封面4结构 只能将文件1的侧边装订处111给包覆起来,不过也因为如此,所以图15的封面4具有较 低的使用成本,对于纯粹只是想将文件1侧边装订处111包覆,而没有完整封面、封底要求 的使用者而言,图15的封面4是一个经济的装订封面结构。 图16是将图15的装订工具由订书机改成夹掣条8的情况,文件1的侧边装订处 111上具有穿孔9111,而第一、第二装订部411、412上均具有可与穿孔9111相对应的穿孔 9411、9412,夹掣条8的两端部81依序穿设经过穿孔9412、9111、9411,于穿出第一装订部 411后,往内侧弯折,而服贴于第一装订部411上。由图16可见到,夹掣条8的两端部81受 到第一包覆部421的往下压迫与第一装订部411往上顶抵的结果,而定型、定位于第一包覆 部421与第一装订部411之间,因此不需要夹掣片的协助,即可使文件1通过夹掣条8而被 稳固的夹掣于封面4的第一装订部411上。 另外,本发明的封面4亦可为一体弯折制成具有一第一装订部411、一第一包覆部 421、一第一书背部Bl及一第二包覆部422,或再具有一第二装订部412、一第一书背部B2, 且其间的折线5即为制成后的弯折部。 承上所述,可知本发明主要巧妙的提供了一个具有和文件1侧边装订处111相同 指向的第一装订部411的封面4(具有包覆空间Sl),或可供容纳文件1侧边装订处111的 U形的装订空间S2,以利使用者可以使用订书机(或夹掣条)将文件1与封面4装订在一 起;并且借助上述的封面4结构搭配传统的订书机(或夹掣条)使用,成功的将订书机的针 脚(或夹掣条)包覆在包覆部里面,甚至连文件l装订处lll的上、下侧缘也被完整包覆住 了,所以绝不会产生传统使用订书针(或夹掣条)装订文件l时,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文 件1装订处111的上、下侧缘会产生巻曲或铍折,或是文件脱落的问题。
再者,借助包覆部将文件1的装订处111整个包覆住的特点,使得夹掣条8在使用 时,两端部81在分别穿设经过文件1、第一装订部411后而裸露时,会因为第一包覆部421 的往下压迫与第一装订部411往上顶抵的结果,而自然地在第一装订部411上自动往两侧 弯折定位,而不须夹掣片的配合,即具有夹掣文件的作用,而比传统用法更具降低使用成本 的功效。 再者,当第二包覆部422与第二装订部412借助自粘条6而贴合在一起时,第一包 覆部421、第一书背部Bl、第二包覆部422与第一装订部411、第二书背部B2、第二装订部 412将共同形成一个穿设空间,可供放置索引纸片使用,而使本封面4具有可供索引分类的 功能。而且此索引纸片恰好可以遮住露出于第一、第二装订部411、412上的针脚(或夹掣 条),而同时具有美化文件外观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借助包覆部将装订部完整包覆的特性,以改良传统以订书机、夹掣条
装订文件1时,因为针脚或夹掣条8外露而致伤人的危险,以及文件1本身容易在侧边装订
处111上、下缘发生巻曲或皱折的缺点,并兼具索引分类与美化文件外观的功效。 综上所述,虽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以上内容,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
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
即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应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一种文件装订用的封面,该封面为方形片体,其特征在于该封面至少具有一个第一装订部、一个第一包覆部、一个第一书背部及一个第二包覆部,该第一装订部的内侧边与第一包覆部的一侧边相邻,且第一书背部位于第一包覆部与第二包覆部之间,而第一装订部与第一包覆部之间,及第一书背部与第一、第二包覆部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而第一包覆部的面积大于第一装订部,且第二包覆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包覆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订部的外侧边设有 一个第二书背部,且该第二书背部的外侧边设有一个第二装订部,该第二书背部与该第一、 第二装订部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且该第一书背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第二书背部, 又该第二装订部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包覆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订部设置有数个穿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订部的外侧边设有 一个第二书背部,且该第二书背部的外侧边设有一个第二装订部,该第二书背部与该第一、 第二装订部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且该第一书背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第二书背部, 又该第二装订部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包覆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订部也设置有数个 穿孔,且所述穿孔对应于该第一装订部的数个穿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部沿侧边与该第 一装订部相邻的折线反折而覆盖于第一装订部的上方,且该第二包覆部沿侧边与第一书背 部的折线往下弯折至第一装订部的下方,该第一包覆部、该第一书背部与该第二包覆部弯 折形成一U形的包覆空间,且该第一装订部包覆于该包覆空间的内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订部设置有数个穿孔。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订部的外侧边设有 一个第二装订部,且该第二装订部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包覆部。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订部的外侧边设有 一个第二书背部,且该第二书背部的外侧边设有一个第二装订部,该第二书背部与该第一、 第二装订部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条折线,且该第一装订部、第二书背部、第二装订部沿折线弯 折而形成一U形的装订空间,且该装订空间包覆在该包覆空间的内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订部与该第二包覆 部的相对侧边至少有一侧边设置有至少一条自粘条。
11. 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文件装订用的封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装订部 设置有彼此对应的数个穿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件装订用的封面,该方形片体状的封面至少具有第一装订部、第一包覆部、第一书背部与第二包覆部,其间均设有折线,据此,使用者将文件的侧边装订处以订书机或夹掣条固定在第一装订部,且利用第一包覆部、第一书背部与第二包覆部弯折形成一具适当高度的U型的包覆空间,而将文件的装订处包覆,借此封面的结构设计,可快速将文件装订成册,避免文件的首页或最底页脱落,且方便日后增订新的文件,同时可使如订书针的针脚或夹掣条不会外露而致刺伤人手,或致刮伤其他文件,且装订后的文件外观可以保持平整,合乎美观上的要求,同时具有降低使用成本的多项优点。
文档编号B42D3/00GK101774317SQ20091000021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3日
发明者吴明翰 申请人:吴明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