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88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具体是一种具有激光全息效果可变数 据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激光全息技术应用于防伪印刷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应用在酒 类、茶叶和化妆品包装行业。90年代初,造假与售假在烟草行业泛滥成灾,每年通过非法渠 道销售的卷烟达到一百万大箱。面临这种严峻的市场环境,激息防伪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包 装防伪与包装装潢的完美统一,及时解决了烟草行业的防伪难题。然而随着全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激光防伪标签在实践中遇到一些瓶颈常规的 全息图文是通过全息金属板版在塑料薄膜上模压而形成的,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全息图文 的版式或图样非常有限,只能用于重复的印刷相同的定版图案。如果伪造者获得了这些激 光图像的图样,就可以很快仿制出来。由此导致了传统的激光防伪标识几乎失去了防伪能 力。另外,电码防伪标签是一种常见的防伪标签,该标签上通常印有随机生成的一系 列数码(也称为防伪电码)和验证电话,消费者可以通过拨打验证电话后输入随机数码进行 真伪验证。由于随机数码本身是不防伪的,而且一系列随机数码验证过一次之后就会失效, 因此电码防伪标签的随机数码上通常还覆盖有防揭开保护层。然而在实践中还是出现了回 收旧码造假、探测未使用过的真码造假、自设查询电话造假等诸多针对电码防伪的造假现 象,严重影响力电码防伪的防伪效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是防伪电码是明码且 自身并不具有防伪效果,即使其上覆盖有防揭开的保护层,仍然不足以保护防伪电码。为了克服全息防伪技术和电码防伪技术的上述缺陷,有人提出了将全息技术结合 应用到电码防伪技术中来,对两种防伪技术的缺陷进行互补,具体是将防伪电码制作成具 有激光全息效果。然而正如上面所述,传统的全息图文制作方法只能实现同一图形的定版 制作,无法制作出随机生成的防伪电码,因而目前还没有真正可行的结合方法。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度较 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激光可变数据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使 得通过该方法制得的防伪标签上的具有随机生成的可变数据,且仅仅是数据部分才激光全 息效果,而非数据部分则没有激光全息效果,从而使得该可变数据本身也具有防伪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一,制作或准备具有全息图文的载体,该载体包括基层以及依次设置在基层上的 金属层、全息图文层和透明光敏材料层。其中透明光敏材料层既作为全息图文的保护层,又作为后续耐碱性图文层的承印层。此外所述载体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激光效果的材料,例如 全息直镀纸、全息转移纸或全息薄膜等;
步骤二,用数码打印或数字印刷的方式在透明光敏材料层上制作耐碱性的无色油墨或 有色油墨图文层,该图文层的形状为随机图文或随机数码。该图文层作为蚀刻的掩膜,保护 其下的部分透明光敏材料层、全息图文层和金属层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不被被蚀刻,而被 腐蚀的部分则会形成镂空效果;
步骤三,对图文层进行紫外线曝光,使透明光敏材料层具有碱溶性; 步骤四,用碱性溶液洗去未被图文层覆盖保护部分的透明光敏材料层和其下的全息图 文层、金属层。经过这一步骤后,载体上将会显示出与图文层形状相同的激光效果图形。例 如,如果步骤二中印刷的图文层是随机数码,则经过步骤四后载体上显示的是一串具有激 光效果的数字。由于该数码是随机生成然后印刷或打印到载体上的,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方 法制作出来的载体上的数据是可变的; 步骤五,对载体进行切割,制作成标签。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一步骤一中载体的制作过程如下
(1)在转移载体上涂覆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这里的透明离型材料并非指该材料层完 全透明,而是指该材料具有较佳的光穿透性,适宜作为全息图文的承印层。而且该透明离型 材料可掺和出不是特别显眼的颜色;
(2)对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进行全息图文模压,使透明离型材料层成为具有全息图文 的全息图文层;
(3)在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上镀金属层;
(4)将转移载体的金属层与基层进行复合;
(5)移去转移载体,得到基层、金属层、全息图文层的复合结构材料;
(6)在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上涂覆一层透明光敏材料层。其中,所述基层可以采用传统的塑料薄膜也可以采用纸。通过转移涂层的方式可 以快速的实现载体的制作。在载体的制作过程中,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起到了分离层和全 息图文承印层的双重作用。在数码打印或数字印刷过程中,透明光敏材料层起到保护全息 图文层和承印有色或无色油墨图文的作用。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二 步骤一中制作载体时,对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进行单色 掺色,形成具有单一颜色的具有激光全息效果的载体。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三步骤二中采用一种颜色油墨或多种颜色油墨对载体进行 图文层印制,使得到得图文层为单一颜色或具有多种颜色。本改进方案采用的有色油墨虽 然有一定的颜色,但是这并不妨碍全息图文层的衍射光穿透或部分穿透,使得用户仍然可 以观察到全息图文层的激光全息效果。此外,若图文层的形状为随机图文,经过本改进方案 的步骤二后,则可以得到单一颜色的随机图文层或由多种颜色组合而成的随机图文层;相 应的,若图文层的形状是随机数码,则可以得到各个数字颜色相同的单色随机数码,或各个 数字颜色相异的多色随机数码。本改进方案能够制作出由彩色组合且具有激光镭射效果的 随机图文或数码,这是之前所有防伪技术中均未体现的,具有很高的防伪效果。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四步骤四中采用的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 液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同时对降解后的光敏材料和金属进行蚀刻。
4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五步骤一中所述载体基层的背面涂布有黏结层,且该黏结 层上还设有保护层。撕开保护层后即可可以方便地防伪标签黏贴到商品或商品包装上。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六步骤一中所述载体的基层为具有随机纹理的纹理纸。由 于步骤一中采用转移法制作具有激光效果的载体,使得基层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塑料薄膜 或纸张,而纸张即可以是传统用的印刷纸,也可以是具有随机纹理的纹理纸。采用纹理纸作 为基层,使制得防伪标签的防伪能力进一步提高。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七所述金属层为铝层。这是相对廉价且技术十分成熟的镀 层材料。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之八所述图文层的形状为随机数码,该随机数码为防伪电码、 物流管理码、电子监管码或其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制得的防伪标签上具有随机 图文,且该随机图文还具有激光全息效果。由于该随机图文是随机生成的、可变的、唯一的, 因此该防伪标签上的数据是激光可变的。在传统防伪技术中,随机图文的防伪效果是通过消费者经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方 式查询验证来实现的,而本发明制得的防伪标签上的随机图文还进一步具有激光效果,即 该随机图文本身是防伪的具有双重防伪效果。因此制造商甚至无需在随机图文上覆盖防揭 开保护层,就可以确保该防伪标签防伪效果的可靠性。因此本发明可以克服现有激光全息技术无法实现随机变化制作而容易被伪造的 缺陷,以及克服现有电码防伪技术的防伪电码自身不具有防伪特性而导致已被造假的缺 陷,是一种更加先进的防伪技术。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步骤流程图2是本发明步骤一的载体的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具有全息图文的载体,该载体包括基层以及依次设置在基层正面上的铝
层、碱溶性全息图文层和光固化透明光敏材料层。其中透明光敏材料层既作为全息图文的 保护层,又作为后续耐碱性图文层的承印层。此外所述载体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激光效果的 材料,例如全息直镀纸、全息转移纸或全息薄膜等;
步骤二,用数码打印或数字印刷的方式在透明光敏材料层上印制耐碱性的有色油墨图 文层,该图文层的形状或内容为随机数码。本步骤中的图文层将作为蚀刻的掩膜,保护其下 的部分透明光敏材料层、全息图文层和铝层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不被被蚀刻,而被腐蚀的 部分则会形成镂空效果。在本步骤中,所采用的有色油墨可以是一种颜色油墨或多种颜色 油墨进行图文层的印制,相应的,随机数码的各个数字的颜色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 同的。在本步骤中,所述的随机数码可以是防伪电码、物流管理码或电子监管码或其组合; 步骤三,对图文层进行紫外线曝光,使透明光敏材料层具有碱溶性。光固化透明光敏材料经紫外线曝光发生分解反应而变得易溶于碱性溶液;
步骤四,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未被图文层覆盖保护部分的透明光敏材料层和其下的全 息图文层、铝层,使得载体具有镂空激光图形效果。经过这一步骤后,载体上仅剩随机数码 (图文层)仍有激光全息效果,而非随机数码部分则失去了激光全息效果,即形成了激光可 变数据;
步骤五,对载体进行切割,制作成标签。如图2所示,其中步骤一单色载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1)将透明离型转移材料进行单色掺色;
(2)在转移载体上涂覆步骤(1)中的得到透明离型材料,形成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
(3)对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进行全息图文模压,使透明离型材料层成为具有全息图文 的全息图文层;
(4)在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上镀铝层;
(5)将转移载体的铝层与基层的正面进行复合,该基层采用具有随机纹理的纹理纸;
(6)移去转移载体,得到基层、铝层、全息图文层的复合结构材料;
(7)在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上涂覆一层透明光敏材料层;
(8)在基层的背面涂布黏结层,并在该转印胶层上贴设有保护层,一来可以方便后续进 行后续的工艺操作,二来可以方便用户在商品或商品包装上设置防伪标签。总的来说,由于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防伪标签上的随机数据,例如防伪电码是 随机可变的,且该随机数据还具有激光全息效果,即该防伪标签具有激光可变数据效果, 从而克服了现有激光全息技术和电码防伪技术的不足,并实现了两种防伪技术的融合和突 破,具有更加可靠且易于识别的防伪效果。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或准备具有全息图文的载体,该载体包括基层以及依次设置在基层正面上的金属层、全息图文层和透明光敏材料层;步骤二,用数码打印或数字印刷的方式在透明光敏材料层上印制耐碱性的无色油墨或有色油墨图文层,该图文层的形状为随机图文或随机数码;步骤三,对图文层进行紫外线曝光,使透明光敏材料层具有碱溶性;步骤四,用碱性溶液洗去未被图文层覆盖保护部分的透明光敏材料层和其下的全息图文层、金属层;步骤五,对载体进行切割,制作成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一中载体的制作步骤如下(1)在转移载体上涂覆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2)对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进行全息图文模压,使透明离型材料层成为具有全息图文 的全息图文层;(3)在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上镀金属层;(4)将转移载体的金属层与基层进行复合;(5)移去转移载体,得到基层、金属层、全息图文层的复合结构材料;(6)在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上涂覆一层透明光敏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一中制作载体时,对透明离型转移材料层进行单色掺色,形成具有单一颜色的具有激光全 息效果的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二中采用一种颜色油墨或多种颜色油墨进行图文层的印制,使得到的图文层为单 一颜色或具有多种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四中采用的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一中所述载体基层的背面涂布有黏结层,且该黏结层上还设有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一中所述载体的基层为具有随机纹理的纹理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所述金属层为铝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具有激光可变数据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文层的形状为随机数码,该随机数码为防伪电码、物流管理码、电子监管码或其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激光全息效果可变数据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或准备具有全息图文的载体,该载体包括基层以及依次设置在基层正面上的金属层、全息图文层和透明光敏材料层;用数码打印或数字印刷的方式在透明光敏材料层上印制耐碱性的无色油墨或有色油墨图文层,该图文层的形状为随机图文或随机数码;对图文层进行紫外线曝光,使透明光敏材料层具有碱溶性;用碱性溶液洗去未被图文层覆盖保护部分的透明光敏材料层和其下的全息图文层、金属层;对载体进行切割,制作成标签。本发明可以克服现有激光全息技术无法实现随机变化制作而容易被伪造的缺陷,以及克服现有电码防伪技术的防伪电码自身不具有防伪特性而导致已被造假的缺陷,是一种更加先进的防伪技术。
文档编号G09F3/03GK101866578SQ201010172469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
发明者陈毕峰 申请人:陈毕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