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76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体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显示器,特别是能够通过立体点阵方式显示立体图像的 OLED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立体显示器大多是通过在液晶显示器前安装光栅阵列的手段来制造人的 左右眼的视差,在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之内,给左、右眼分别送去有视差的两幅图像,而大 脑在获取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图像之后,会把这种差异理解为物体的空间定位,从而呈现 立体效果。但是这类立体显示器的观看者必需固定在特定位置才能产生立体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立体显示器,包括连接器、驱动模块、底基板以及由保护 层、多个单层显示屏组成的立体显示矩阵。连接器、驱动模块和立体显示矩阵布置在底基板 上,多个单层显示屏位于保护层围成的封闭空间内。其中,底基板为绝缘材料,单层显示屏 和保护层为全透明结构。立体显示矩阵的所有单层显示屏的相同的行的驱动是公用的,而 列驱动是分开的,即多个单层显示屏相同序号的行电极是由一根行驱动线驱动,而每个单 层屏的列电极则由不同的列驱动线驱动。单层显示屏为OLED显示屏,由阴极、电子传输层、 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阳极和分隔层构成。底基板采用绝缘材料制作,用于安装其他部件;立体显示矩阵为全透明结构,能够 以立体点阵形式显示立体图像;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连接连接器和显示矩阵的电极,用于 驱动显示矩阵显示图像;连接器可以插接数据线,用于连接图像源向驱动芯片传送图像数 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OLED单层显示屏叠加实现立体显示矩阵,能够显示真正的 立体图像,图像水平视角可达360°,垂直视角可达270°,且观看者不需固定在特定位置。 单层显示屏的特别接线方式,使立体显示器的控制相当于一个平面显示器,其驱动方式与 平面显示器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成像效果好,控制方式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抗震、 耐低温、节能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层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图3为驱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基板6和布置在底基板6上的立体显示矩阵4、驱
3动芯片2和连接器1。底基板6采用绝缘材料制作,用于安装其他部件;立体显示矩阵4为全透明结构, 能够以立体点阵形式显示立体图像;驱动芯片2通过数据线连接连接器1和立体显示矩阵 4的电极,用于驱动立体显示矩阵4显示图像;连接器1可以插接数据线,用于连接图像源 向驱动芯片2传送图像数据。立体显示矩阵4为立方体结构。外层为保护层3,具备防水、防尘功能,能够保护内 部的显示部件;内部为整齐地叠加在一起的单层显示屏5。如图2所示,单层显示屏5为OLED显示屏,由阴极7、电子传输层8、有机发光层9、 空穴传输层10、阳极11和分隔层12构成。如图3所示,单片机的作用是将需要显示的立体图案分解成多个平面图案,然后 将数据送往驱动芯片2,再由驱动芯片2根据数据通过驱动线驱动立体显示矩阵4中的单层 显示屏5,各个单层显示屏5显示的内容组合起来,形成立体图案。所有单层显示屏5的相同的行的驱动是公用的,而列驱动是分开的。即多个单层 屏相同序号的行电极是由一根行驱动线驱动,而每个单层屏的列电极则由不同的列驱动线 驱动。一块X行y列Z层的立体显示器需要X个行驱动线,y*Z个列驱动线,相当于一块X 行y*z列的平面显示器。
权利要求一种立体显示器,包括连接器(1)、驱动模块(2)、底基板(6)以及由保护层(3)、多个单层显示屏(5)组成的立体显示矩阵(4),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驱动模块(2)和立体显示矩阵(4)布置在底基板(6)上,多个单层显示屏(5)位于保护层(3)围成的封闭空间内,其中,底基板(6)为绝缘材料,单层显示屏(5)和保护层(3)为全透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有单层显示屏(5)的相同的 行的驱动是公用的,而列驱动是分开的,即多个单层显示屏(5)相同序号的行电极是由一 根行驱动线驱动,而每个单层屏的列电极则由不同的列驱动线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单层显示屏(5)为OLED显 示屏,由阴极(7)、电子传输层(8)、有机发光层(9)、空穴传输层(10)、阳极(11)和分隔层 (12)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显示器,包括连接器、驱动模块、底基板以及由保护层、多个单层显示屏组成的立体显示矩阵。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单层显示屏叠加实现立体显示矩阵,能够显示真正的立体图像,图像水平视角可达360°,垂直视角可达270°,且观看者不需固定在特定位置。另外,通过将多个单层显示屏行电极并列、列电极分立的接线方式,使立体显示器的控制相当于一个平面显示器,其驱动方式与平面显示器相同。本实用新型具有成像效果好,控制方式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抗震、耐低温、节能等优点。
文档编号G09F9/33GK201749639SQ2010202515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日
发明者刘明霞, 孙修虎, 朱莉莉, 杨德运, 郇正良, 郭小春 申请人:泰山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