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画面角度调整机构的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09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画面角度调整机构的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画面角度调整机构的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飞机、电车或船舶等交通工具中,一般设置有电视等影像显示装置。尤其是近年来,设置供坐在后部座椅上的人进行视听的显示屏的情况有所增加。其中,具有在顶棚上悬吊的方式的显示屏,但从遮挡驾驶员的后方视野的情况考虑,存在将显示屏设置在前部座椅席的头枕物上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前部座椅席的头枕物上安装有电视等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该影像显示装置能够调整画面相对于垂直方向的角度。这样的画面的角度可以通过将画面下侧压入而进行调整或通过将手指插入显示屏下侧并将显示屏下侧向跟前拉近而进行调整。在将显示屏下侧向跟前调整时,画面的上侧成为支点,从而画面的角度被调整。 然而,为了进行这样的调整,必须将手指放在显示屏下侧而将显示屏下侧向跟前拉近。因此,必须在显示屏下侧设置供手指放置的凹陷形状,而这具有损害显示屏的设计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采用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那样的画面角度调整机构。在该画面角度调整机构中,使用设置在旋转轴上的棘轮和该棘轮的锁定解除构件来调整画面的角度。通过棘轮阶段性地向画面的压入的方向调整画面的角度。此外,在将画面压入到最后时,通过锁定解除构件解除棘轮的锁定。并且,通过弹簧的弹性力使画面复位到初始位置的角度。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画面角度调整机构中,画面的角度仅能调整棘轮的爪与爪的间隔量,从而具有无法调整细微的角度的问题。此外,在将这样的带调整机构的画面安装在前部座椅席的头枕物上的情况下,乘坐在前部座席上人的头部与该画面的位置接近。在利用上述的画面角度调整机构对画面角度进行调整时,锁定构件碰到棘轮而产生碰撞声。因此,每当乘坐在后部座席上的人调整画面的角度就会产生调整画面角度的动作音,从而产生使乘坐在前部座席上的人感到刺耳等不快的问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03-12248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公平04-0125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备显示器外壳,其保持显示器;弹性部,其对显示器外壳施加使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的弹性力;离合器机构部,其保持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 显示器外壳具有根据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而进行旋转的第一齿轮部,离合器机构部具有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第二齿轮部,其与第一齿轮部啮合,并在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而使其旋转;凸轮部,其在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而使其旋转;卡合部,其限制凸轮部的旋转。在使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时, 解除卡合部对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使第二齿轮部、第一受扭螺旋弹簧及凸轮部彼此连动而旋转,在使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压入方向变化时,不解除卡合部对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经由第一受扭螺旋弹簧仅使第二齿轮部旋转。根据本发明,在调整显示器的画面角度时,能够消除动作音,并且能够进行细微的角度的调整。


图IA是实施方式1中的车载显示器的整体图。图IB是在该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图IC是在该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分解图。图2A是该车载显示器被调整成最大角度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B是为了解除该车载显示器的锁定而向更深的角度压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C是解除该车载显示器的锁定并向初始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D是从背面侧观察图2C中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立体图。图3A是实施方式2中的车载显示器的整体图。图;3B是在该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图3C是在该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分解图。图4A是表示该车载显示器整体的立体图。图4B是该车载显示器的侧视图。图4C是在该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符号说明1单向离合器机构2显示器外壳3施力弹簧101离合器齿轮IOla圆筒形状部102受扭螺旋弹簧103花形凸轮103a圆筒形状部
103b圆筒形状部103c槽形状部104 连杆104a 限动销106解除杆106a突起形状部106b突起形状部111离合器轴A
Illa凸形状部Illb圆筒形状部112受扭螺旋弹簧113离合器轴B113a圆筒形状部113b突起形状部201旋转支点202 板齿轮(plate gear)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一实施方式中的画面角度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影像显示装置的一例举出车载显示器来说明画面角度调整机构。在图IA中,1是作为离合器机构部发挥作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画面角度调整机构),2是保持显示器的显示器外壳。显示器外壳2以旋转支点201为旋转中心向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通过进行该旋转,能够调整显示器外壳2的角度。并且,在显示器外壳2 的背面设置有单向离合器机构1。在图IB中,202是固定在显示器外壳2上的板齿轮,其与离合器齿轮101啮合。板齿轮202作为第一齿轮部发挥作用,离合器齿轮101作为第二齿轮部发挥作用。如图IC所示,离合器齿轮101在一端设置有表面平滑的圆筒形状部101a,受扭螺旋弹簧102的一端嵌合于该圆筒形状部101a。离合器齿轮101的圆筒形状部IOla的直径为比受扭螺旋弹簧 102的内径大的尺寸,受扭螺旋弹簧102成为始终与圆筒形状部IOla密接的状态。作为凸轮部发挥功能的花形凸轮103的圆筒形状部103a嵌合连接于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另一端。花形凸轮103的圆筒形状部103a的直径也与离合器齿轮101的圆筒形状部IOla同样地形成为比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内径大的尺寸。受扭螺旋弹簧102与花形凸轮103的圆筒形状部103a成为始终密接的状态。如图IC所示,在花形凸轮103上设置有直径比圆筒形状部103a的直径大的圆筒形状部10北。在该圆筒形状部10 上设置有多个槽形状部103c。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置有六处槽形状部,其数量也可以根据角度调节的范围、槽形状部的大小而增减。如图IB及图IC所示,在槽形状部103c上卡合有设于连杆104的一端的限动销 10如。连杆104能够以另一端为支点旋转地安装在框体上。如此,连杆104通过使限动销10 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卡合来限制花形凸轮103的转动。所述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与连杆104的限动销10 作为卡合部发挥作用。此外,如图IA所示,在与显示器外壳2以旋转支点201为支点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相对的方向上设置有施力弹簧3。该施力弹簧3作为对显示器外壳2施加使显示器外壳 2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的弹性力的弹性部而发挥功能。
接下来,对单向离合器机构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IA中,在使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A的方向以旋转支点201为轴进行旋转时,如图IB所示,固定在显示器外壳2上的板齿轮202与显示器外壳2 —体旋转,向图IB的箭头A的方向运动。由于板齿轮202向箭头 A的方向旋转,所以与板齿轮202啮合的离合器齿轮101向图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当离合器齿轮101向箭头B的方向旋转时,离合器齿轮101在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内表面承受摩擦阻力的同时向箭头B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如图IC所示,与离合器齿轮101的圆筒形状部IOla嵌合的受扭螺旋弹簧102向开径方向卷绕。此时,与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对面侧嵌合的花形凸轮103不旋转。这是因为,如图 IB所示,连杆104的限动销10 与设于花形凸轮103上的槽形状部103c卡合。在图IA中,在除去使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的力时,因施力弹簧3的反力而在显示器外壳2上产生向箭头A的相反方向返回的力。此时,如图IB所示,在板齿轮202上产生箭头C的方向的旋转力,在与板齿轮202啮合的离合器齿轮101上产生箭头D 的方向的旋转力。与离合器齿轮101的圆筒形状部IOla嵌合的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卷绕方向相对于箭头D的方向成为直径变小的方向。因此,在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内径中,离合器齿轮101无法旋转,与显示器外壳2的背面的施力弹簧3的反力相平衡,从而固定在任意的位置。根据以上的结构,显示器外壳2在受到向箭头A的方向的力时进行旋转,在除去箭头A的方向的力时在该位置停止旋转而成为被保持在该位置的状态,因此,能够将保持有显示器的显示器外壳2的画面角度调整保持在任意的角度。接下来,说明使在图IA中仅能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的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A的相反方向旋转且由此返回初始位置的动作。如图IB所示,将解除杆106设置在连杆104的限动销10 的下方。如图IC所示, 解除杆106安装成能够与花形凸轮103进行同轴旋转。图2A是车载显示器被调整成最大角度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B是为了解除车载显示器的锁定而向更深的角度压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C是车载显示器的锁定被解除而向初始位置返回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D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图2C中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立体图。在图2A中,从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显示器外壳2的初始位置向箭头A的方向压入显示器外壳2。于是,如使用图1说明的那样,在单向离合器机构1的作用下,能够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但不能向箭头A的相反方向旋转。由此,在显示器外壳2碰到解除杆106的显示器外壳2侧的突起形状部106a为止的期间,能够以任意的位置调整显示器外壳2的角度。 显示器外壳2的背面与解除杆106的突起形状部106a相接的状态成为显示器外壳2的角度调整极限(角度调整极限位置)。图2B表示显示器外壳2从角度调整极限位置向更深处压入的状态。通过压入显示器外壳2,解除杆106的突起形状部106a被按压。如图2B所示,该解除杆106向箭头E 的方向旋转。此时,相对于突起形状部106a在隔着解除杆106的旋转中心轴的对面设置的突起形状部106b将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卡合的连杆104的限动销10 向箭头F的方向顶起。从解除杆106的旋转中心到突起形状部106a及突起形状部106a的前端的距离设定成如下的长度,即,在显示器外壳2被压入到深处时能够将限动销10 顶起到比花形凸轮103的最外径更靠外侧的长度。由此,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 103c脱离,成为花形凸轮103可旋转的状态。若通过解除杆106使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脱离,则花形凸轮103可以向任意方向旋转。显示器外壳2在施力弹簧3的反力的作用下向箭头C的方向以旋转支点201为中心进行旋转。此时,在图2D中,固定在显示器外壳2上的板齿轮202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此外,由此与板齿轮202啮合的离合器齿轮101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若离合器齿轮101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则成为以图1说明的那样的状态。卷绕在离合器齿轮101上的受扭螺旋弹簧102为弹簧内径变小的方向,因此离合器齿轮101不在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内表面滑动而是一体地旋转。在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另一端嵌合有花形凸轮103。由于受扭螺旋弹簧102向缩小内径的方向与离合器齿轮101旋转,因此花形凸轮103也向同一方向即图2D的箭头D方向旋转。如图2C所示,在弹簧(未图示)的力的作用下,在连杆104上向箭头L的方向施加有载荷。若显示器外壳2在施力弹簧3的反力的作用下向箭头C的方向以旋转支点201 为中心旋转,则解除杆106向原来的位置返回,因此限动销10 要返回原来的花形凸轮103 的槽形状部103c的位置。然而,由于花形凸轮103开始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因此限动销10 越上花形凸轮103的外周。并且,花形凸轮103向箭头D的方向继续旋转。此外,如图2C所示,限动销 10 脱离了的槽形状部103c的相邻的槽形状部103c来到限动销10 的位置。于是,限动销10 落入相邻的槽形状部103c从而花形凸轮103的旋转停止。由于花形凸轮103的旋转停止,从而与花形凸轮103连结的受扭螺旋弹簧102、离合器齿轮101的旋转也停止。进而,与离合器齿轮101啮合的板齿轮202停止,从而显示器外壳2的动作停止。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花形凸轮103上设置六处槽形状部103c,相邻的槽形状部 103c与花形凸轮103的旋转中心所成的角度为60°。即,设定成在花形凸轮103向箭头D 的方向旋转了 60°时,显示器外壳2从最大调整角度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S卩,将离合器齿轮101与板齿轮202的齿数设定成,在与花形凸轮103进行同一旋转的离合器齿轮101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了 60°时,显示器外壳2成为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设定成,通过花形凸轮103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60°, 显示器外壳2返回10°。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将显示器外壳2从初始位置向压入方向压入,能够将显示器角度调整到任意的角度。进而,如果将显示器外壳2从最大角度位置向更深处压入,则基于单向离合器机构1的单向的限制被解除,从而显示器外壳2向初始位置返回。在使单向离合器机构1动作时,当离合器齿轮101在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内表面滑动并向箭头D的方向动作时,不产生动作音。如此,在使显示器外壳2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时,解除连杆104对花形凸轮 103的旋转的限制,能够使离合器齿轮101、受扭螺旋弹簧102及花形凸轮103彼此连动而进行旋转。此外,在使显示器外壳2的画面角度向压入方向变化时,能够在不解除连杆104 对花形凸轮102的旋转的限制的情况下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02而仅使离合器齿轮部101旋转。其结果是,在调整保持显示器的显示器外壳2的画面角度时,能够消除动作音,且能够进行细微的角度的调整。能够有利于在要求肃静的环境下需要将画面角度调整成任意位置的设备。(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2B所示,在解除杆106将限动销10 向箭头F的方向顶起时,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脱离,显示器外壳2如图2C所示那样开始向箭头C的方向动作。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限动销10 返回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前,使花形凸轮103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例如,在图2B的状态下,通过使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A的方向动作,从而解除杆 106的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脱离。此时,在将显示器外壳2进一步向箭头A的方向压入时,花形凸轮103向箭头D的方向的反转方向动作。并且,显示器外壳 2在施力弹簧3的反力的作用下开始向箭头C的方向动作,花形凸轮103开始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于是,限动销10 再次向槽形状部103c反转而返回,从而发生无法进行解除动作的情况。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必须在限动销10 从槽形状部103c脱离的瞬间不再进一步将显示器外壳2压入,且对于尺寸不均的管理等十分重要。实施方式2对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解除动作进行了改良。以下,对本实施方式2 中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概要及动作进行说明。图3A是实施方式2中的车载显示器的整体图,图:3B是在该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图3C是在该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分解图。在图3A 图3C中,追加了由符号111 113表示的结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图;3B及图3C中,111是作为第一离合器轴发挥作用的离合器轴A,112是受扭螺旋弹簧,113是作为第二离合器轴发挥作用的离合器轴B。离合器轴Alll及离合器轴B113 配置成离合器齿轮101及花形凸轮103的旋转中心相同。离合器轴Alll的花形凸轮103侧的一端形成为椭圆型的凸形状部111a。由于与形成有同一形状的椭圆型的凹部的花形凸轮103嵌合,因此在花形凸轮103旋转时离合器轴Alll也同样进行旋转。使离合器轴Alll的花形凸轮103侧的一端形成为椭圆型的凸形状部Illa是为了使花形凸轮103和离合器轴Alll—体地进行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向同一方向旋转相同角度量的结构,则不局限于椭圆型。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此外, 也可以不进行嵌合而通过螺纹紧固等方式进行固定。进而,也可以将花形凸轮103与离合器轴Alll形成为一体型而在后安装解除杆106。在离合器轴Alll上,在椭圆型的凸形状部Illa的相反的另一端设置有圆筒形状部111b。圆筒形状部Illb与受扭螺旋弹簧112嵌合。形成为与实施方式1中的离合器齿轮101的圆筒形状部IOla及受扭螺旋弹簧102同样的结构。圆筒形状部Illb的直径为比受扭螺旋弹簧112的内径大的尺寸,受扭螺旋弹簧112为与圆筒形状部Illb始终密接的状态。受扭螺旋弹簧102作为第一受扭螺旋弹簧发挥作用,受扭螺旋弹簧112作为第二受扭螺旋弹簧发挥作用。
此外,形成为使离合器轴Bl 13嵌合于受扭螺旋弹簧112的离合器轴Alll的对面侧的结构。并且形成为与实施方式1的受扭螺旋弹簧102和花形凸轮103的圆筒形状部 103a同样的结构。离合器轴B113的圆筒形状部113a的直径为比受扭螺旋弹簧112的内径大的尺寸。受扭螺旋弹簧112为与圆筒形状部113a始终密接的状态。离合器轴B113形成为利用止转的突起形状部11 与框体侧嵌合从而无法旋转的结构。本实施方式2的止转通过突起形状部11 进行,也可以利用螺纹紧固固定等方法。如图2C所示,受扭螺旋弹簧112的卷绕方向为箭头D的方向的卷绕方向。由于形成为这样的卷绕方向,因此,在离合器轴Alll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时,成为受扭螺旋弹簧 112的内径扩大的方向,离合器轴Alll的圆筒形状部Illb能够在受扭螺旋弹簧112的内表面滑动。相反地,在离合器轴Alll向箭头D的反方向旋转时,成为受扭螺旋弹簧112的内径收缩的方向。离合器轴Alll的圆筒形状部Illb及离合器轴B113的圆筒形状部113a紧固于受扭螺旋弹簧112的内表面,无法旋转。离合器轴Alll仅能够向箭头D的方向这一单向旋转。与离合器轴Alll的椭圆型的凸形状部Illa嵌合的花形凸轮103也仅能够向箭头D的方向这一单向旋转。图4A是表示车载显示器整体的立体图,图4B是车载显示器的侧视图,图4C是在车载显示器中使用的单向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在将显示器外壳2压入后到通过解除杆106使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脱离为止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下,利用图4C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脱离了的状态下,如果进一步将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A的方向压入,则固定在显示器外壳2上的板齿轮202向箭头A的方向以旋转支点201为中心旋转。随之,与板齿轮202啮合的离合器齿轮101向箭头B的方向旋转。通过离合器齿轮101的旋转,在嵌合的受扭螺旋弹簧102的内表面作用有摩擦阻力,在受扭螺旋弹簧102 上也同样作用有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的力。若受扭螺旋弹簧102向箭头B的方向旋转,则与其嵌合的花形凸轮103上产生与受扭螺旋弹簧的内表面的摩擦阻力,在花形凸轮103上作用向箭头B方向旋转的力。然而,如利用图3说明的那样,在离合器轴A111、受扭螺旋弹簧112、离合器轴B113 的作用下,花形凸轮仅能够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因此,受扭螺旋弹簧102与花形凸轮103 克服摩擦阻力而滑动,花形凸轮103不旋转,仅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并且, 通过解除杆106,能够使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离开足够的距离。如果从该状态下除去对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A的方向按压的力,则在施力弹簧3 的反力的作用下,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C的方向返回。如果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则固定在显示器外壳2上的板齿轮202也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并且,与其啮合的离合器齿轮101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花形凸轮103也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因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从而解除杆106也向原位返回。伴随于此, 连杆104的限动销10 也要向原位返回。然而,由于花形凸轮103向箭头D的方向旋转, 因此在限动销10 返回到花形凸轮103的外径的位置时,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 已正在向D方向旋转。因此,限动销10 越上花形凸轮103的圆筒形状部10 的外径,花形凸轮103向D方向旋转。以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显示器外壳2返回到初始位置时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旋转60°。并且,限动销10 落入相邻的槽形状部 103c,花形凸轮103的旋转停止,显示器外壳2复位到初始位置。如此,在使显示器外壳2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时,解除连杆104对花形凸轮 103的旋转的限制,能够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12使离合器齿轮101、受扭螺旋弹簧102、花形凸轮103及第一离合器轴111彼此连动而进行旋转。此外,在使显示器外壳2的画面角度向压入方向变化时,解除连杆104对花形凸轮 103的旋转的限制,能够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12使花形凸轮103及第一离合器轴111在保持彼此连动的状态下固定,并且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02仅使离合器齿轮101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限动销10 从花形凸轮103的槽形状部103c脱离而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C的方向动作时,离合器齿轮101、受扭螺旋弹簧102、花形凸轮103、离合器轴 Alll 一体旋转。此时,在离合器轴Alll与受扭螺旋弹簧112之间克服摩擦阻力旋转,因此对于将显示器外壳2向箭头C的方向按压的施力弹簧3产生减振效果,基于该减振效果能够进行具有舒适感的动作。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用于调整搭载在头枕物等上的画面的角度的影像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画面角度调整机构的影像显示装置,其具备 显示器外壳,其保持显示器;弹性部,其对所述显示器外壳施加使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的弹性力;离合器机构部,其保持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所述显示器外壳具有根据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而进行旋转的第一齿轮部, 所述离合器机构部具有 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第二齿轮部,其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啮合,并在所述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而使其旋转;凸轮部,其在所述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而使其旋转;卡合部,其限制所述凸轮部的旋转,在使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时,解除所述卡合部对所述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使所述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一受扭螺旋弹簧及所述凸轮部彼此连动而旋转,在使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压入方向变化时,不解除所述卡合部对所述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经由所述第一受扭螺旋弹簧仅使所述第二齿轮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画面角度调整机构的影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离合器机构部具有第二受扭螺旋弹簧;第一离合器轴,其在所述第二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并固定在所述凸轮部上;第二离合器轴,其在所述第二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并固定在框体上,在使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时,解除所述卡合部对所述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经由所述第二受扭螺旋弹簧使所述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一受扭螺旋弹簧、所述凸轮部及所述第一离合器轴彼此连动而旋转, 在使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压入方向变化时,解除所述卡合部对所述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经由所述第二受扭螺旋弹簧使所述凸轮部及所述第一离合器轴在保持彼此连动的状态下固定,并且经由所述第一受扭螺旋弹簧仅使所述第二齿轮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画面角度调整机构的影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离合器机构部具有所述卡合部,其配置有限动销;所述凸轮部,其配置有供所述限动销卡合的槽形状部;解除杆,其配置有突起形状部,所述解除杆根据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进行旋转,在使所述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压入方向变化时,通过所述解除杆的所述突起形状部,将所述限动销从所述槽形状部顶起,从而解除所述卡合部对所述凸轮部的限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画面角度调整机构的影像显示装置。显示器外壳具有根据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而进行旋转的第一齿轮部,离合器机构部具有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第二齿轮部,其与第一齿轮部啮合,并在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而使其旋转;凸轮部,其在第一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嵌合圆筒形状部而使其旋转;卡合部,其限制凸轮部的旋转,在使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跟前方向变化时,解除卡合部对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使第二齿轮部、第一受扭螺旋弹簧及凸轮部彼此连动而旋转,在使显示器外壳的画面角度向压入方向变化时,不解除卡合部对凸轮部的旋转的限制,经由第一受扭螺旋弹簧仅使第二齿轮部旋转。
文档编号G09F9/00GK102414731SQ201080017660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3日
发明者长尾芳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