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946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书写时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各种样式的笔,例如,圆珠笔,它由笔芯、笔杆、后端盖构成。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笔”,其公告号为CN201136367,该技术方案由笔头、笔杆、食指凹槽、笔帽组成,笔杆上具有食指凹槽,使用时用食指握住笔杆的食指凹槽上即可进行书写, 这种笔虽然携带方便,书写流利,但是在使用中会由于笔杆挡光而形成局部阴影,造成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笔杆挡光而形成局部阴影,造成使用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自然光照明、节能环保;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安全;照明效果好、能有效去除笔杆阴影的笔。1.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包括油墨笔芯、笔杆和透明的后端盖。所述笔杆与笔芯的空隙处均勻设置有若干导光杆,所述导光杆后端与后端盖内端面贴合,笔头斜面部位设有透光孔。当自然光线照射到后端盖后,后端盖将采集到的自然光通过导光杆的贴合面传导至导光杆的前端出射, 通过笔头斜面上的透光孔发散至笔头周围,达到消除笔杆阴影的目的。作为优选,后端盖的外端面成半球状,内端面为一平面,采用聚苯乙烯或玻璃材料制作。以便更好地装配和采集自然光,利用聚苯乙烯或玻璃的高透光性,可以很好的采集到自然光。作为优选,导光杆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实心体,采用塑料光纤材料制作。可保持光的输送良好,光纤照明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高科技照明技术。它是采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又称光波导),利用全反射原理,通过光纤把光传送到人们需要光的任何地方进行照明,非常安全。作为优选,导光杆与后端盖采用粘接。以便让采集的自然光能从后端盖更好的传导至导光杆,使后端盖上采集到的自然光传导至导光杆的前端出射。作为优选,导光杆前端距离笔头斜面的大端部位为0-10毫米。这样从导光杆出射的光能很好的从透光孔中发散至笔头周围。作为优选,导光杆数量为3-9根。可将后端盖上采集到的自然光更多的通过导光杆传导至透光孔,增大照明亮度。作为优选,笔头的斜面部位有3-5个透光孔。使得从导光杆出射的光能很好的从透光孔中发散至笔头周围,消除了笔杆周围的阴影。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墨笔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自然光照明,节能环保;2.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只需在原有油墨笔的基础上略加改动,即可做成;3.照明效果好,能有效去除笔杆阴影。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笔杆阴影的笔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1中,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笔芯1和笔杆2空隙处有采用塑料光纤材料制作的导光杆4,导光杆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实心体;所述导光杆4后端与采用聚苯乙烯或玻璃材料制作的后端盖3贴合并粘接,前端延伸至笔头斜面5的大端部位,距离笔头斜面的大端部位为5毫米;所述的后端盖的外端面成半球状,内端面为一平面;如附图 2所示,所述的笔头斜面5上有3个透光孔6。如附图3所示,导光杆4有6根,并均勻设置在笔芯1和笔杆2的空隙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后端盖3采集的自然光,经过均勻设在笔芯1与笔杆2空隙处的6根导光杆4,将光传导至笔头斜面5的大端部位,光线从导光杆4在笔头斜面大端处的前端出射,通过透光孔6发散至笔头周围,保证了笔头周围有明亮的光线,达到消除笔杆阴影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包括油墨笔芯、笔杆和透明的后端盖,其特征是所述笔杆与笔芯的空隙处均勻设置有若干导光杆,所述导光杆后端与后端盖内端面贴合,笔头斜面部位设有透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其特征是后端盖的外端面成半球状, 内端面为一平面,采用聚苯乙烯或玻璃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其特征是导光杆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实心体,采用塑料光纤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其特征是导光杆与后端盖采用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其特征是导光杆前端距离笔头斜面的大端部位为0-1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其特征是导光杆数量为3-9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其特征是笔头的斜面部位有3-5个透光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消除笔杆阴影的笔,旨在提供一种采用自然光照明、节能环保;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安全;照明效果好、能有效去除笔杆阴影的笔。包括油墨笔芯、笔杆和透明的后端盖,所述笔杆与笔芯的空隙处均匀设置有若干导光杆,所述导光杆后端与后端盖内端面贴合,笔头斜面部位设有透光孔。当自然光线照射到后端盖后,后端盖将采集到的自然光通过导光杆的贴合面传导至导光杆的前端出射,通过笔头斜面上的透光孔发散至笔头周围,达到消除笔杆阴影的目的。
文档编号B43K7/01GK201951015SQ20112008480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
发明者汪佳希, 邱蒙, 黄强盛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