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动式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459阅读:7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动式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按压式笔大都为后按压式,包括笔杆,在笔杆中插有可替换的笔芯,笔杆后端为由凸轮本体、凸轮杆及转子等所构成的凸轮机构,当使用者按压突出于笔杆后端的凸轮杆时,即可使笔芯之笔尖自笔锥体前端伸出或缩入。由于上述笔具由转子及凸轮杆呈串联方式依次沿着轴向衔接于笔芯后端,因而造成轴向长度较长,从而无法制得笔芯容量相同但整支笔精简的小型笔具;但再加上转子本身有一定的径向宽度,因而极大影响笔具的修长外观。 上述笔具的凸轮结构使得整支笔零件繁多,构造繁杂,装配时需要先将凸轮本体、凸轮杆及转子对齐后安装在一起,因而装配起来繁琐,费工费时,致使成本增高,且易发生故障。后按压式笔,使用起来需要变换手的姿势,即手先从拇指,食指及中指捏笔的状态变换成拇指在凸轮上,其他四指握住笔杆,然后拇指按压凸轮,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后按动式笔操作繁琐以及等部件较多,组装繁琐的问题,提出一种前按动式笔,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按动式笔,包括笔杆,依次安装在笔杆内的前尖组件、弹簧、内杆以及安装在笔杆后端的笔夹,其中,所述前尖组件包括前尖及套装在前尖上的前尖套,该前尖套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内杆前端部设有滑道及弹簧止挡;所述滑道包括凹面区及凸块,所述凹面区包括导入导出区及滑锁区;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滑锁区内,将滑锁区分成上行滑道、止落滑道、转向滑道与下行滑道,所述凸块包括左导向面、右导向面以及位于上部的凸起止落导向面和止挡凹面。使用时,弹簧套装在内杆前端,一端抵靠在弹簧止挡上,另一端抵靠在前尖套的后端面上,按压一次前尖,凸起进入导入导出区沿上行滑道滑动上行,解除按压后,凸起沿止落滑道落在止挡凹面上,笔尖伸出前尖,再次按压前尖,凸起沿转向滑道滑动,解除按压后,凸起进入下行滑道沿下行滑道进入导入导出区至复位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导入导出区的前端成喇叭口状。进一步地,所述滑锁区左侧包括前引导侧壁及后引导侧壁,该前、后引导侧壁与凸块左导向面形成上行滑道;所述滑锁区后侧包括形成转向滑道的后引导侧壁;所述滑锁区右侧包括前、后引导侧壁,该前、后引导侧壁与凸块右导向面形成下行滑道。进一步地,所述滑锁区左侧前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50-70° ;所述滑锁区左侧后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50-70° ;所述后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30-50° ;所述滑锁区右侧前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50-80° ;所述凸块左导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85°。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包括两个,两个凸起对称设置,所述滑道包括两个,两个滑道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前尖与前尖套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内杆包括前内杆与后内杆,所述前内杆表面上设有滑道,后端设有弹簧止挡。进一步地,所述内杆后端与笔夹之间安装有辅助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整支笔的主要构件为笔杆、内杆及前尖组件,安装时,只需将内杆、弹簧和前尖组件装在一起,然后和其他零件如笔芯以及笔夹配合后即可完成安装,整个过程操作容易, 装配简单,使用过程中不需变换握笔姿势,可在写字过程中仅藉简单的按压动作而使笔芯以充分的长度伸出或缩入笔中,免除了现有凸轮结构笔的按压操作的繁琐,因而使用者操作起来更加便利。本发明由于零部件较少,因而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适合批量生产。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
λ·Μ
/E. 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按动式笔分解结构示意 图2为本发明按动式笔内部组装结构示意 图3为图I所示滑道放大结构示意 各图中
100、笔杆;
200、前尖组件;210、前尖;220、前尖套;
300、弹黃;
400、内杆;410、后内杆;420、前内杆;421、弹簧止挡;430、滑道;4310、凸块;4320、导入导出区;4330、滑锁区;
500、笔夹;600、笔芯;700、辅助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前按动式笔予以详细介绍。实施例一,参考图I及图2,图I为本发明按动式笔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按动式笔内部组装结构示意图,如下在介绍本实施例时提到的前后方位是以笔尖方为前方,笔夹方为后方,其中提到的上下及水平方向是以笔竖直状态下,笔尖方为下方,笔夹方为上方,与竖直方向垂直的为水平方向。
如上各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按动式笔,包括笔杆100,依次安装在笔杆100内的前尖组件200、弹簧300、内杆400、安装在笔杆100后端的笔夹500以及安装内杆中的笔芯600。内杆400包括前内杆420与后内杆410,所述前内杆420表面上设有滑道430,后端设有弹簧止挡421。当然,为了加工方便,内杆可采用模具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前尖组件200包括前尖210及套装在前尖上的前尖套220,所述前尖210包括笔芯护套211及笔锥体212 ;所述前尖套220呈圆筒状,该前尖套220内壁上设有凸起221,该凸起221在笔的使用过程中主要和后续介绍的滑道430配合。参考图3,所述滑道430包括凹面区及凸块4310,其中凹面区是相对于内杆表面而定,陷入内杆表面的面,凸块是相对于凹面区而定,凸出于凹面区,但凸块的表面不高于内杆表面,本实施例凸块的表面与内杆表面齐平。
所述凹面区包括导入导出区4320及滑锁区4330,所述导入导出区4320包括左右两竖直侧壁,两侧壁之间的宽度略大于凸起221的宽度,使用过程中凸起221从导入导出区4320进入或离开滑道。为了方便凸起221进入所述导入导出区4320的前端成喇叭口状,这样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凸起顺利进入导入导出区。所述凸块4310位于所述滑锁区4330内,将滑锁区4330分成上行滑道、止落滑道、转向滑道与下行滑道,所述凸块包括左导向面4311、右导向面4313以及位于上部的凸起止落导向面4312和止挡凹面4314,左导向面4311向左倾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E为50-70°,止落导向面431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F为50-70°,右导向面4313包括一竖直面及位于竖直面下方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J为55-75°。为了保证滑道紧凑且使凸起在滑动内自由上行、停止及下行,所述滑锁区左侧包括前引导侧壁4331及后引导侧壁4333,前弓I导侧壁4331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A为50-70°,后引导侧壁4333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B为50-70°,本实施例夹角A与夹角B角度相同,但倾斜方向不同,前引导侧壁4331向左倾斜,后引导侧壁4333向右倾斜,该前、后引导侧壁与凸块左导向面4311形成上行滑道;所述滑锁区后侧包括形成转向滑道的后引导侧壁4334,后引导侧壁4334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C为30-50° ;所述滑锁区右侧包括前引导侧壁4336、后引导侧壁4335,前引导侧壁4336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D为50-80°,后引导侧壁4335为一竖直壁,该前、后引导侧壁与凸块右导向面4313形成下行滑道。为了增强笔在按动时的弹力,在内杆后端与笔夹之间安装有辅助弹簧700。组装时,将弹簧300套装在内杆400前端,将笔芯600插入内杆400中,然后将前尖组件200套装在内杆400前端,在内杆的后端套上辅助弹簧700,再整体装入笔杆100中,然后在笔的后端装上笔夹500即可,自由状态下,弹簧300 —端抵靠在弹簧止挡421上,另一端抵靠在前尖套220的后端面上,凸起221位于导入导出区4320的前端边缘处,前尖笔芯护套211伸出笔杆,笔尖缩回笔芯护套211内。当然,组装顺序不限于上述举例,具体可根据操作习惯而定。使用时,按压一次前尖,凸起221在弹簧300压缩弹力的作用下在转向滑道内沿着后引导侧壁4334向右上方滑动,解除按压,凸起221在弹簧300回复力的作用下沿着下行滑动滑行至下行滑动底端,然后再沿滑锁区前引导侧壁4336的限制下进入导入导出区4320,继而停在导入导出区4320的边缘,此时,笔尖伸出笔芯护套211,可以正常使用,不用时,只需再次按压前尖210,凸起进入导入导出区4320沿上行滑道滑动上行,至滑出导入导出区4320的上端后,在滑锁区左侧前引导侧壁4331及凸块左导向面4311的限制下,凸起221在弹簧300的弹力作用下,沿着左导向面4311向左上方滑行,滑行至上端在后引导侧壁4333的限制下再向右前方滑行,此时解除按压,凸起221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沿着凸块止落面4312向右下方滑行至止挡凹面4314停住,此时,笔尖缩回笔芯护套211内。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两套滑锁机构,即所述凸起221包括两个,两个凸起221对称设置,所述滑道430包括两个,两个滑道对称设置。这样,在实际使用时更加稳固,方便凸起221和滑道430之间的定位。本发明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使用者可随时通过按动前尖来实现笔的打开与关闭,免除了凸轮结构笔具开、关时需要大拇指移到笔上端进行按压的繁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按动式笔,包括笔杆,依次安装在笔杆内的前尖组件、弹簧、内杆以及安装在笔杆后端的笔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尖组件包括前尖及套装在前尖上的前尖套,该前尖套内壁上设有凸起; 所述内杆前端部设有滑道及弹簧止挡; 所述滑道包括凹面区及凸块,所述凹面区包括导入导出区及滑锁区;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滑锁区内,将滑锁区分成上行滑道、止落滑道、转向滑道与下行滑道,所述凸块包括左导向面、右导向面以及位于上部的止落导向面和止挡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导出区的前端成喇叭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锁区左侧包括前引导侧壁及后引导侧壁,该前、后引导侧壁与凸块左导向面形成上行滑道;所述滑锁区后侧包括形成转向滑道的后引导侧壁;所述滑锁区右侧包括前、后引导侧壁,该前、后引导侧壁与凸块右导向面形成下行滑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锁区左侧前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50-70° ;所述滑锁区左侧后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50-70° ;所述后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30-50° ;所述滑锁区右侧前引导侧壁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50-80° ;所述凸块左导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两个,两个凸起对称设置,所述滑道包括两个,两个滑道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尖与前尖套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包括前内杆与后内杆,所述前内杆表面上设有滑道,后端设有弹簧止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后端与笔夹之间安装有辅助弹黃。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按动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后端与笔夹之间安装有辅助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按动式笔,包括笔杆,前尖组件、弹簧、内杆以及笔夹,所述前尖组件包括前尖及套装在前尖上的前尖套,该前尖套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内杆前端部设有滑道及弹簧止挡;所述滑道包括凹面区及凸块,所述凹面区包括导入导出区及滑锁区。滑动式笔,本发明整支笔的主要构件为笔杆、内杆及前尖组件,安装时,只需将内杆套装在外杆中,再将滑键按入滑孔中,然后和其他零件如笔芯,弹簧以及笔夹配合后即可完成安装,整个过程操作容易,装配简单,使用过程中不需变换握笔姿势,可在写字过程中仅藉简单的按压动作而使笔芯以充分的长度伸出或缩入笔中,免除了现有凸轮结构笔的按压操作的繁琐,因而使用者操作起来更加便利。
文档编号B43K24/08GK102941757SQ20121049363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王元鸿 申请人:青岛点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