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丛神经阻滞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93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臂丛神经阻滞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臂丛神经阻滞模型。
背景技术
臂丛神经主要由第5-8颈神经及第I胸神经前支组成。臂丛神经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臂丛神经主要包括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常用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肌间沟阻滞法、腋路阻滞法、锁骨上阻滞法和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但是,由于臂丛神经附近的血管和神经较多,对于麻酔经验较少的实习医生或年轻医生而言,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成功率较低,且并发症较多。中国专利号为201120132093. 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ー种臂丛神经阻滞模拟器,该模拟器结构简单,功能単一,只能判断是否刺中臂丛神经,刺中便提示成功;因此穿刺精度也较低,无论刺中臂丛神经的哪个位置,模拟器都会提示穿刺成功,不利于实习医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臂丛神经的阻滞穿刺技巧,训练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既能提高阻滞训练的穿刺精度,又能在穿刺失误时报警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臂丛神经阻滞模型包括仿人体手臂骨骼的骨架,骨架外包裹有仿人体肌肉和皮肤的胶体,其结构特点是胶体内设有按照手臂神经位置布设的臂丛神经导线束,臂丛神经导线束外包裹有绝缘层,绝缘层外包裹有锡箔层,锡箔层上设有与神经阻滞点对应的阻滞孔,臂丛神经导线束内串接有主报警器,锡箔层内串接有副报警器,臂丛神经导线束的一端和锡箔层的一端都与电源的一端电连接,电源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穿刺针。本结构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型是通过限位触发结构来实现操作方便,既能提高阻滞训练的穿刺精度,又能在穿刺失误时报警的。限位触发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胶体内的臂丛神经导线束和包裹在臂丛神经导线束外周的绝缘层,绝缘层上套装有ー层锡箔层,这样,臂丛神经导线束和锡箔层就被绝缘层隔离开来,因此正常状态下两者不会发生电连接。臂丛神经导线束中串接有主报警器,臂丛神经导线束末端与电源ー个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锡箔层中部串接有副报警器,锡箔层一端也与电源的同一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电源另ー个输出端子上,通过导线电连接有进行 阻滞穿刺用的穿刺针。这样,穿刺针、电源、主报警器和臂丛神经导线束就依次串接成一条支路,为方便叙述,称之为主支路。穿刺针、电源、副报警器和锡箔层就依次串接成另一条支路,为方便叙述,称之为副支路。锡箔层上设置有与穿刺阻滞点对应的阻滞孔,阻滞孔将臂丛神经导线束和绝缘层直接暴露出来。当穿刺针通过阻滞孔穿刺到臂丛神经导线束吋,只有主支路构成闭合回路,主报警器向外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穿刺成功。当穿刺针没有穿过阻滞孔进行穿刺,并穿刺到锡箔层时,副支路将构成闭合回路,副报警器向外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穿刺偏离。这样,通过阻滞孔的限制,就可以明确区分正确的穿刺位置和错误的穿刺位置,提高了穿刺精度和准确率,为训练人员快速、准确地掌握穿刺技巧提供了保障。作为ー种实现方式,所述主报警器包括安装在胶体内的振动器,还包括主闪光灯,所述副报警器为副闪光灯,副闪光灯与主闪光灯的顔色不同。将主报警器设置成振动器和主闪光灯,可以在训练者穿刺到阻滞点处的臂丛神经导线束时,通过闪光和振动来提示阻滞成功,还可以通过振动来模仿实际穿刺臂丛神经时的人体反应,使训练更加逼真,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如果穿刺到臂丛神经导线束外侧的锡箔层,则会触发由副闪光灯构成的副报警器闪光报警,以提示人们阻滞穿刺失败。主闪光灯和副闪光灯发出的报警光线不同,可以避免人们对两种报警信号的混淆。作为改进,胶体内还布设有静脉导线束,静脉导线束内串接有次报警器,静脉导线 束一端与电源远离穿刺针的一端电连接。在胶体内设置静脉导线束,可以将次报警器与电源一端串接起来,这样,当电源另一端电连接的穿刺针穿刺到静脉导线束时,次报警器的供电回路将被接通,向外报警以提示穿刺失败并导致静脉出血了。作为ー种实现方式,所述次报警器包括并联在一起的报警灯和报警喇叭。将次报警器采用报警灯和报警喇叭,可以对外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区分主报警器和副报警器的报警信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既能提高阻滞训练的穿刺精度,又能在穿刺失误时报警,特别适合实习医生进行臂丛神经组织训练使用。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骨架,2为胶体,3为臂丛神经导线束,4为绝缘层,5为锡箔层,6为阻滞孔,7为主报警器,8为电源,9为副报警器,10为振动器,11为穿刺针,12为主闪光灯,13为副闪光灯,14为静脉导线束,15为次报警器,16为报警灯,17为报警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该臂丛神经阻滞模型包括仿人体手臂骨骼的骨架1,骨架I外包裹有仿人体肌肉和皮肤的胶体2,胶体2采用与人体触感较接近的硅胶,以达到模仿实际穿刺时的感觉。胶体2内设有位置和数量都与实际臂丛神经对应的臂丛神经导线束3,臂丛神经导线束3由多根细铜线构成。为了便于查看,图中只画出了一束臂丛神经导线束。臂丛神经导线束3外包裹有绝缘层4,绝缘层4呈管状,也由硅胶制作。绝缘层4外包裹有锡箔层5,这样,臂丛神经导线束3和锡箔层5就被绝缘层4隔离开来,因此正常状态下两者不会发生电连接。臂丛神经导线束3中串接有主报警器7,臂丛神经导线束3末端与电源8负极电连接在一起。锡箔层5中部串接有副报警器9,锡箔层5 —端也与电源8负极电连接在一起。电源8正极通过导线电连接有进行阻滞穿刺用的穿刺针11。这样,穿刺针11、电源8、主报警器7和臂丛神经导线束3就依次串接成一条支路,为方便叙述,称之为主支路。穿刺针11、电源8、副报警器9和锡箔层5就依次串接成另一条支路,为方便叙述,称之为副支路。锡箔层5上设置有阻滞孔6,阻滞孔6为圆孔,阻滞孔6与穿刺阻滞点位置对应。阻滞孔6的主要作用,是将臂丛神经导线束3和绝缘层4的位置暴露出来,以实现在阻滞点穿刺吋,穿刺针11不会碰触到锡箔层5。当穿刺针11通过阻滞孔6穿刺到臂丛神经导线束3吋,只有主支路构成闭合回路,主报警器7向外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穿刺成功。当穿刺针11没有穿过阻滞孔6进行穿刺,并穿刺到锡箔层5吋,副支路将构成闭合回路,副报警器9向外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穿刺偏离。胶体2内还布设有与静脉位置对应设置的静脉导线束14,静脉导线束14内串接有次报警器15,静脉导线束14 一端也与电源8负极电连接在一起。这样,当电源8另一端电连接的穿刺针11穿刺到静脉导线束14时,次报警器15的供电回路将被接通,向外报警以提示穿刺失败并导致静脉出血了。次报警器15包括并联在一起的报警灯16和报警喇叭17,可以对外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区分主报警器7和副报警器9的报 警信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这样,通过阻滞孔6的限制,就可以明确区分正确的穿刺位置和错误的穿刺位置,提高了穿刺精度和准确率,为训练人员快速、准确地掌握穿刺技巧提供了保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报警器7包括安装在胶体2内的振动器10,还包括主闪光灯12。这样可以在训练者穿刺到阻滞点处的臂丛神经导线束3时,通过闪光和振动来提示阻滞成功,还可以通过振动来模仿实际穿刺臂丛神经时的人体反应,使训练更加逼真,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副报警器9为副闪光灯13,这样在穿刺到臂丛神经导线束3外侧的锡箔层5,则会触发由副闪光灯13构成的副报警器9闪光报警,就可以起到提示人们阻滞穿刺失败的作用。副闪光灯13与主闪光灯12的顔色不同,可以避免人们对两种报警信号的混淆。
权利要求1.一种臂丛神经阻滞模型,包括仿人体手臂骨骼的骨架(I),骨架(I)外包裹有仿人体肌肉和皮肤的胶体(2),其特征是胶体(2)内设有按照手臂神经位置布设的臂丛神经导线束(3),臂丛神经导线束(3)外包裹有绝缘层(4),绝缘层(4)外包裹有锡箔层(5),锡箔层(5)上设有与神经阻滞点对应的阻滞孔(6),臂丛神经导线束(3)内串接有主报警器(7),锡箔层(5)内串接有副报警器(9),臂丛神 经导线束(3)的一端和锡箔层(5)的一端都与电源(8)的一端电连接,电源(8)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穿刺针(11)。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型,其特征是所述主报警器(7)包括安装在胶体(2)内的振动器(10),还包括主闪光灯(12),所述副报警器(9)为副闪光灯(13),副闪光灯(13)与主闪光灯(12)的颜色不同。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型,其特征是胶体(2)内还布设有静脉导线束(14),静脉导线束(14)内串接有次报警器(15),静脉导线束(14) 一端与电源(8)远离穿刺针(11)的一端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型,其特征是所述次报警器(15)包括并联在一起的报警灯(16)和报警喇叭(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臂丛神经阻滞模型,包括仿人体手臂骨骼的骨架,骨架外包裹有仿人体肌肉和皮肤的胶体,胶体内设有按照手臂神经位置布设的臂丛神经导线束,臂丛神经导线束外包裹有绝缘层,绝缘层外包裹有锡箔层,锡箔层上设有与神经阻滞点对应的阻滞孔,臂丛神经导线束内串接有主报警器,锡箔层内串接有副报警器,臂丛神经导线束的一端和锡箔层的一端都与电源的一端电连接,电源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穿刺针。采用这种结构的臂丛神经阻滞模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既能提高阻滞训练的穿刺精度,又能在穿刺失误时报警,特别适合实习医生进行臂丛神经组织训练使用。
文档编号G09B23/28GK202422543SQ2012200261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冯春林, 姜润芝, 孙银贵, 王桂芝, 祝琳, 贾彦芳, 隽兆东 申请人:孙银贵, 王桂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