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1858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中小型手术,术后镇痛以及对全身麻醉不耐受的老年高危患者手术中,也是目前常用和重要的麻醉方法,它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对仪器和场地要求低、费用低廉等特点;及时准确的掌握了解麻醉阻滞平面的范围不但是局部麻醉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判断局部麻醉是否成功的一项指标。
[0003]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判断方法包括:针刺法,手掐法和温度刺激法,他们分别是通过刺激外围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的疼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和温度觉感受器来判断麻醉阻滞平面的范围。与前两种方法对比,温度刺激法更敏感,起效时间短,同时温度刺激法还具有无创伤,主观干扰少,结果误差小,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现有技术如专利CN 202288253 U提供了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但无法快速的标记麻醉阻滞平面的范围,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同时探测和标记麻醉阻滞平面的范围的神经阻滞探测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端设有制冷头,所述外壳内设有制冷芯片,所述制冷芯片的冷面与制冷头接触,所述制冷头设有标记笔过孔,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若干标记笔及控制标记笔穿过标记笔过孔的控制装置;所述外壳还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制冷芯片的热面接触。
[000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标记笔上的按钮,所述外壳设有按钮孔,所述按钮设有与按钮孔对应的挡板,所述标记笔与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复位装置。
[0008]作为一种改进:弹性复位装置包括弹簧,所述外壳内壁设有支撑板,所述弹簧设置于挡板与支撑板之间。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标记笔为两支。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可在探测同时作出标记,从而快速方便的确定麻醉阻滞平面的范围,使用方便,定位准确。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_外壳;2_支撑板;3_挡板;4_按钮;5_弹簧;6_散热片;7_制冷头;8_第一标记笔;9_标记笔过孔;10-第二标记笔;11-制冷芯片;12-按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I前端设有制冷头7,所述外壳I内设有制冷芯片11,所述制冷芯片11的冷面与制冷头7接触,所述制冷头7设有标记笔过孔9,所述外壳I内还设有两支标记笔。两支标记笔分别为第一标记笔8和第二标记笔10,两支标记笔颜色不同。
[0016]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标记笔上的按钮4,所述外壳I设有按钮孔12,所述按钮4设有与按钮孔12对应的挡板3,所述标记笔与外壳I之间设有弹性复位装置。
[0017]弹性复位装置包括弹簧5,所述外壳I内壁设有支撑板2,所述弹簧5设置于挡板3与支撑板2之间。
[0018]所述外壳I还设有散热片6,所述散热片6与制冷芯片11的热面接触。
[0019]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笔也可以为I支或更多支,根据不同需求确定。
【主权项】
1.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包括外壳(I),所述外壳(I)前端设有制冷头(7),所述外壳(I)内设有制冷芯片(11),所述制冷芯片(11)的冷面与制冷头(7)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头(7)设有标记笔过孔(9),所述外壳(I)内还设有若干标记笔及控制标记笔穿过标记笔过孔(9)的控制装置;所述外壳(I)还设有散热片(6),所述散热片(6)与制冷芯片(11)的热面接触;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标记笔上的按钮(4),所述外壳(I)设有按钮孔(12),所述按钮(4)设有与按钮孔(12)对应的挡板(3),所述标记笔与外壳(I)之间设有弹性复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阻滞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复位装置包括弹簧(5),所述外壳(I)内壁设有支撑板(2),所述弹簧(5)设置于挡板(3)与支撑板(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阻滞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笔为两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阻滞探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端设有制冷头,所述外壳内设有制冷芯片,所述制冷芯片的冷面与制冷头接触,所述制冷头设有标记笔过孔,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若干标记笔及控制标记笔穿过标记笔过孔的控制装置;所述外壳还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制冷芯片的热面接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可在探测同时作出标记,从而快速方便的确定麻醉阻滞平面的范围,使用方便,定位准确。
【IPC分类】A61B5/00
【公开号】CN204671115
【申请号】CN201520116376
【发明人】刘夕江, 昌新丽
【申请人】刘夕江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