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695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教学设备,特别是演示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机理演示模型的教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机理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左心衰竭后一左心房流入左心室血流受阻一左心房内血流淤积一肺静脉回流受阻一肺淤血、肺水肿,然后推理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右心衰竭后一右心房流入右心室血流受阻一右心房内血流淤积一下腔静脉血回流受阻一肝淤血[1]。由于内容复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动态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其血液动力学变化。尽管多媒体教学得到普遍应用,但
是模型教具演示,让学生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通过刺激学生感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O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机理演示模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教学直观易懂,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由静态变成动态演示,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本实用的新型技术方案是主要由肺脏、肝脏模型、肺动脉模型、肺动脉分支模型、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肺泡模型、肺静脉模型、心脏模型、二尖瓣模型及瓣叶调节开关、主动脉、肝动脉分支模型,中央静脉模型、肝小叶、肝静脉模型、三尖瓣及调节开关所组成。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置于心脏模型上方,与肺动脉分支模型相接。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一端连接肺动脉分支模型,另一端连接肺静脉模型。中间为肺泡壁毛细血管裂孔。肺静脉模型进入心脏模型左心房。二尖瓣模型上方为左心房,下方为左心室。二尖瓣调节开关调节二尖瓣叶模型的开启与关闭,以调节心脏模型左心房到达左心室血流量,从而模拟左心衰竭后血液动力学改变。主动脉从左心室发出,置于心脏模型上方,与肝动脉分支相接,中央静脉模型一端与肝动脉分支相连,另一端与肝静脉相通,中央静脉裂孔与肝小叶血窦相对应。肝静脉进入右心房,三尖瓣上方为右心房,下方为右心室。三尖瓣调节开关调节右心衰竭时从右心房到达右心室的血流量。心室下方为动力泵。肺动脉模型、肺动脉分支模型、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上半部分、右心房模型、右心室模型、肺动脉模型、肝静脉模型、肝小叶血窦模型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蓝色,而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下半部分、肺静脉模型、左心房模型、左心室模型、主动脉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红色。肺脏模型、肝脏模型、肺泡模型、二尖瓣模型、三尖瓣模型、肝小叶模型和心室动力泵为白色透明材料。下面通过说明书附图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对其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右心房模型2主动脉模型3心房漏斗模型4左心房模型5肺动脉模型 6肺动脉分支模型7肺静脉模型8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9肺泡壁毛细血管裂孔10肺脏模型11肺泡壁毛细血管滴管模型12肺泡腔模型13 二尖瓣模型14 二尖瓣调节开关15主动脉瓣模型16左心室模型17动力泵室模型18心室动力泵19动力泵柄20肝动脉分支模型21中央静脉模型22肝小叶血窦模型23中央静脉裂孔24肝小叶模型25肝脏模型26肝静脉模型27三尖瓣模型28三尖瓣调节开关29肺动脉瓣模型30右心室模型31心室动力泵孔参见附图,本装置的肺动脉模型5从右心室模型30发出,与肺动脉分支模型6相接。心脏分为左心房模型4、左心室模型16、右心房模型I、右心室模型30。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8 —端与肺动脉分支模型6相接,另一端与肺静脉模型7相通,中间为肺泡壁毛细血管裂孔9,肺静脉模型7进入左心房模型4,二尖瓣调节开关14调节二尖瓣模型13瓣膜口的大小,从而调节左心房模型4到达左心室模型16的血流量。本装置的主动脉模型2从左心室模型16发出,置于心脏模型上方,与肝动脉分支模型20相接,中央静脉模型21 —端与肝动脉分支模型20相连,另一端与肝静脉模型26相通,中央静脉裂孔23与肝小叶血窦模型22相对应。肝静脉模型26进入右心房模型I,三尖瓣模型27上方为右心房模型1,下方为右心室模型30。三尖瓣调节开关28调节右心衰竭时从右心房模型I到达右心室模型30的血流量。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在心房漏斗模型3加入清水(模拟血液),当对心室动力泵18加压(收缩)时,二尖瓣模型13和三尖瓣模型27关闭,而肺动脉瓣模型29、主动脉瓣模型15开放;当对心室动力泵18减压(舒张)时,二尖瓣模型13、三尖瓣模型27开放,而主动脉瓣模型15和肺动脉瓣模型29关闭。此时可完成了肺循环、肝循环的演示过程。当左心衰竭时,左心房模型4血液流到左心室模型16血液受阻(可调节二尖瓣调节开关14模拟),引起肺静脉模型7淤血,此时肺泡壁毛细管模型8部分液体,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裂孔9而流入到肺泡腔模型12 (模拟水肿液),至此完成了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演示过程;主动脉模型2的血液,通过 肝动脉分支模型20进入中央静脉模型21,然后通过肝静脉模型26流入右心房模型1,最后到达右心室模型30。当右心衰竭时,右心房模型I血液流入右心室模型30受阻(可通过调节三尖瓣调节开关28进行调节模拟)引起右心房模型I血液淤积,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肝静脉模型26内淤血,肝脏模型25内的中央静脉模型21淤血,通过中央静脉裂孔23而使大量血液进入肝小叶血窦模型22而淤血,此时完成了右心衰而引起肝淤血的演示过程。从本实用新型上述演示性教学方案看,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形象直观、使用经济。使左、右心衰引起肺水种、肝淤血机理,由复杂到简单、由抽像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能够动态理解其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I] 王斌,陈命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61,171[2]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7。
权利要求1.一种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其特征是主要由肺脏模型(10)、肝脏模型(25)、心房漏斗模型(3)、肺动脉模型(5)、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8)、肺泡模型(12)、肺静脉模型(7)、心脏模型、二尖瓣模型(13)及其调节开关(14)、主动脉模型(2)、肝动脉分支模型(20)、中央静脉模型(21)、肝小叶模型(24)、肝静脉模型(26)、三尖瓣模型(27)及其调节开关(28)和心室下方的动力泵(18)所组成;肺动脉模型(5)从右心室模型(30)发出,与肺动脉分支模型(6)相接,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8) —端与肺动脉分支模型(6)相接,另一端与肺静脉模型(7)相通,中间为肺泡壁毛细血管裂孔(9),肺静脉模型(7)进入左心房模型(4);主动脉模型(2)从左心室模型(16)发出,与肝动脉分支模型(20)相接,中央静脉模型(21) —端与肝动脉分支模型(20)相连,另一端与肝静脉模型(26)相通,肝静脉模型(26 )进入右心房模型(I)。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肺动脉模型(5)、肺动脉分支模型(6)、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8)上半部分、右心房模型(I)、右心室模型(30)、肺动脉模型(5)、肝静脉模型(26)、肝小叶血窦模型(22)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蓝色,而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8)下半部分、肺静脉模型(7)、左心房模型(4)、左心室模型(16)、主动脉模型(2)、肝动脉分支模型(20)采用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红色。
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肺脏模型(10)、肝脏模型(25)、肺泡模型(12)、二尖瓣模型(13)、三尖瓣模型(27)、肝小叶模型(24),心室动力泵(18)为白色透明材料。
4.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中央静脉裂孔(23)与肝小叶血窦模型(22)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教学设备,特别是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的教具。本教具主要由肺脏、肝脏模型、心房漏斗模型、肺动脉模型、肺泡壁毛细血管模型、肺泡模型、肺静脉模型、心脏模型、二尖瓣调节开关、主动脉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中央静脉、肝小叶模型、肝静脉模型、三尖瓣及调节开关及心室动力泵所组成。形成了模拟左、右心衰引起肺水肿、肝淤血演示模型系统。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教学直观易懂,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档编号G09B23/28GK202615688SQ20122010365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关真民, 鹿勇, 王慧 申请人:关真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