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87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教学仪器,特别是ー种眼球调节演示仪。
背景技术
眼球的调节机构复杂,特别是眼球内睫状体、悬韧带、晶状体之间的调节关系,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传统的眼球演示仪是ー个静态模型,只能演示眼球的结构,而无法动态演示睫状体、悬韧带、晶状体之间的调节关系,因此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眼球演示仪的不足,提供ー种能动态演示眼球内睫状体、悬韧带、晶状体之间调节关系的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包括底座、支架和眼球模型,眼球模型的主体为ー个空心的椭球形壳体,壳体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壳体的前部设有ー个圆形窗ロ,窗口上镶嵌角膜模型,角膜模型为ー块透明橡胶膜,壳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部分,两部分活动连接在一起,壳体内设有虹膜模型、睫状体模型、悬韧带模型、晶状体模型、玻璃体模型、视神经模型和一个与壳体上下轴平行的“C”型固定架,固定架的缺ロ正对眼球模型的圆形窗ロ,固定架的缺ロ处设有虹膜模型,固定架的两个游离端分别与壳体固定在一起,睫状体模型串接在“C”型固定架缺ロ的上下两端,睫状体模型为ー根外表面套有橡胶膜的弹簧,悬韧带模型为一根丝线,其一端连结在睫状体模型的两端,另一端与晶状体模型连接,晶状体模型为ー个位于虹膜模型正后方的充气气球,玻璃体模型位于晶状体模型的正后方,在两个睫状体模型后方的固定架上各串接ー根调节弹簧,调节弹簧的前端顶在睫状体模型的后端,调节弹簧的后端固定在“ C”型固定架的后端,每根调节弹簧的前端系有一根演示绳,演示绳经调节弹簧内从壳体后端的视神经模型处汇合并穿出,视神经模型为一束从壳体后下端穿出的线束。所述壳体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为透明壳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睫状体内设有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縮可以演示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晶状体模型为ー个充气气球,因此通过悬韧带模型即丝线的牵拉可以演示晶状体凸度的变化,并且本演示仪设有两根调节弹簧和两根演示绳,通过演示绳的牵拉可以动态演示睫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三者之间的调节关系,演示过程操作简便,演示效果形象直观。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0010]附图I为本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ー个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ー种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包括底座I、支架2和眼球模型3,眼球模型3的主体为ー个空心的椭球形壳体31,壳体31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壳体31的前部设有ー个圆形窗ロ,窗口上镶嵌角膜模型32,角膜模型32为ー块透明橡胶膜,壳体31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部分,其中一半部分壳体31为透明壳体,两部分活动连接在一起,壳体31内设有虹膜模型33、睫状体模型34、悬韧带模型35、晶状体模型36、玻璃体模型37、视神经模型39和一个与壳体31上下轴平行的“C”型固定架38,固定架38的缺ロ正对眼球模型3的圆形窗ロ,固定架38的缺ロ处设有虹膜模型33,固定架38的两个游离端分别与壳体31固定在一起,睫状体模型34串接在“ C”型固定架38缺ロ的上下两端,睫状体模型34为ー根外表面套有橡胶膜的弹簧,悬韧带模型35为ー根丝线,其一端连结在睫状体模型34的两端,另一端与晶状体模型36连接,晶状体模型36为ー个位于虹膜模型33正后方的充气气球, 玻璃体模型37位于晶状体模型36的正后方,在两个睫状体模型34后方的固定架38上各串接一根调节弹黃4,调节弹黃4的如端顶在睦状体ネ吴型34的后端,调节弹黃4的后端固定在“C”型固定架38的后端,调节弹簧4的前端系有一根演示绳5,演示绳5经调节弹簧内从壳体31后端的视神经模型39处汇合并穿出,视神经模型39为一束从壳体后下端穿出的线束。在使用本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的过程中,可以取下其中一侧的壳体31或者通过透明壳体来静态演示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又可以动态演示睫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三者之间的调节关系,当需要动态演示时,用手向后拉动演示绳5,调节弹簧4沿着“C”型固定架38向后下方移动,调节弹簧4对睫状体模型34的作用力就会减弱或消失,睫状体模型34在其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就会舒张,从而拉紧悬韧带模型35,代表悬韧带收缩,悬韧带模型35又会拉动晶状体模型36,气球的凸度就会变小,代表晶状体舒张,这个演示过程代表眼球观看远处时睫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三者之间的调节关系;而松开演示绳5,调节弹簧4在弾力作用下沿着“C”型固定架38向前上方移动,并且挤压睫状体模型34使其变粗变短,代表睫状体收缩,同时悬韧带模型35就会松弛,代表悬韧带舒张,从而晶状体模型36的凸度就会变大,代表晶状体收缩,这个过程则演示了眼球观看近处时睫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三者之间的调节关系。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包括底座(I)、支架(2)和眼球模型(3),其特征在干眼球模型(3)的主体为ー个空心的椭球形壳体(31),壳体(31)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壳体(31)的前部设有ー个圆形窗ロ,窗口上镶嵌角膜模型(32),角膜模型(32)为ー块透明橡胶膜,壳体(31)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部分,两部分活动连接在一起,壳体(31)内设有虹膜模型(33)、睫状体模型(34)、悬韧带模型(35)、晶状体模型(36)、玻璃体模型(37)、视神经模型(39)和一个与壳体(31)上下轴平行的“C”型固定架(38),固定架(38)的缺ロ正对眼球模型(3)的圆形窗ロ,固定架(38)的缺ロ处设有虹膜模型(33),固定架(38)的两个游离端分别与壳体(31)固定在一起,睫状体模型(34)串接在“C”型固定架(38)缺ロ的上下两端,睫状体模型(34)为ー根外表面套有橡胶膜的弹簧,悬韧带模型(35)为ー根丝线,其一端连结在睫状体模型(34)的两端,另一端与晶状体模型(36)连接,晶状体模型(36)为一个位于虹膜模型(33)正后方的充气气球,玻璃体模型(37)位于晶状体模型(36)的正后方,在两个睫状体模型(34)后方的固定架(38)上各串接ー根调节弹簧(4),调节弹簧(4)的前端顶在睫状体模型(34)的后端,调节弹簧(4)的后端固定在“C”型固定架(38)的后端,调节弹簧(4)的前端系有一根演示绳(5),演示绳(5)经调节弹簧内从壳体(31)后端的视神经模型(39)处汇合并穿出,视神经模型(39)为一束从壳体后下端穿出的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为透明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包括底座(1)、支架(2)和眼球模型(3),眼球模型(3)由壳体(31)、角膜模型(32)、虹膜模型(33)、睫状体模型(34)、悬韧带模型(35)、晶状体模型(36)、玻璃体模型(37)、视神经模型(39)和一个与壳体(31)上下轴平行的“C”型固定架(38)构成。新型眼球调节演示仪的睫状体内设有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可以演示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晶状体模型为一个充气气球,因此通过悬韧带模型的牵拉可以演示晶状体凸度的变化,并且本演示仪设有两根调节弹簧和两根演示绳,通过演示绳的牵拉可以动态演示睫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三者之间的调节关系,演示过程操作简便,演示效果形象直观。
文档编号G09B23/28GK202662212SQ20122020321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李顺华 申请人:李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