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252782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急救培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急救的主要特点是急和救,如何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救助,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关键。在院前急救中,非专业人员通常是最有可能首先到达事发现场的,因此,对这些人员普及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地提高院前急救生存率、降低患者因救治不及时而造成的死亡和伤残。如何提高公众“院前急救”技能水平,如何提高“院前急救”技能普及率是当今研究的首要环节,其配套设施和装备决定其展开普及的力度和效度问题。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EMSS)首要环节。各种战伤、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以及突发灾难事故,均需要现场急救,以挽救和维持伤员的基本生命,防止继发性损伤,能快速安全地转送病人,其技术与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急救服务的最终结果。因此院前急救技术的训练非常重要。我国急救医学自1987年正式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院前急救体系作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也得到重视。但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社会对院前急救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制约我国院前急救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急救医学教育事业严重滞后,至今尚无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二是急救的专科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事急救的医师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三是急救知识的普及远远不能适应急救的需求(普及率不到1%),甚至在许多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均未开设急救课程。目前,我军急救技能训练模式相对单一、训练手段相对落后、训练条件陈旧,加之缺乏必要的培训资格认定和统一的考核标准,培训效果还不够理想,培训模式亟待完善。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与地区十分重视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培训方式多样、培训率和复训率非常高。如CPR急救普及率新加坡2006前的为20%、瑞典2006前为45%、波兰2000约75%、澳大利亚64%、美国基本急救技术普及率高达89.9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利用培训系统教学部分完成基础教学,并通过多功能模拟人的辅助、可以展开操作培训和考核,有助于急救技能水平的提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包括:控制端:向学习终端和模拟人端发出急救技能学习或考核指令信息,并接收学习终端和模拟人端反馈的学习记录或考核成绩数据,还接收摄像头所拍摄的急救技能操作视频信息;
学习终端,包括学习模块和考核模块,接收控制端发出的指令信息或独立控制学习模块或考核模块;学习模块包括急救基础培训模块、综合应用培训模块和装备展示模块,根据选定的培训科目,以相应的学习文字或视频给予基础理论培训;考核模块包括操作考核模块和理论考核模块,根据控制端或学习终端选定的考核科目给出相应的模拟人操作考核或理论考核内容;模拟人端包括仿真模拟人体,仿真模拟人体内设有处理器和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多个检测模块;处理器接收控制端或学习终端发出的指令,并反馈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压力
信息;高仿真模拟人首次将包扎、固定两种急救操作实现计算机可以判断,处理器可以根据检查模块判断三角巾的使用方法及效果,可判断固定急救操作准确到位程度;处理器包括压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语音模块,压力检测模块包括液体压力检查传感器和点压力检查传感器;控制模块控制检测模块的导通或断开,在单项或多项技能考核时,所选定的伤部检测导通,其余检测模块断开;压力检测模块与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压力检测模块将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发送给学习终端,由其做后续判定;伤口位置的按压压力传感器还与语言模块相连接柄决定其工作状态,当伤口按压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大于设定的疼痛忍受阈值时,语言模块发出模拟的疼痛声音,实现逼真的现场效果,并作为操作失误的直接表现形式,达到提醒操作人员的效果;摄像头:拍摄操作考核的视频并所拍摄的视频发送至控制端,同时按照预设时间点进行截屏,一同发送至控制端;,便于监考人员对考生的操作美观性、爱上观念等进行评分;工具箱:三角巾急救包、绷带、橡皮止血带、卡式止血带、旋压式止血带、卷式夹板和四折叠担架,绷带回卷器和仿真模拟人体维护器材。所述的学习终端上还设有录入模块,录入模块记录学习者的身份信息以及学习者学习每一个项目的时间、重复学习的次数。还包括现场模拟模块,现场模拟模块提供模拟的急救时所可能面临的场景;所提供的场景生活场景和战场场景,所述的生活场景以日常生活场景为基础,展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伤害,所述的战场场景以火光、声音烘托气氛,模拟受伤人员的创伤情况。对于指定的学习科目,在进行操作练习时在模拟人端进行操作,模拟人端将操作的压力信息发送给学习终端,辅助学习者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心肺复苏模块、头部检测模块、骨折检测模块、骨折伴出血检测模块、烧伤检测模块、炸伤检测模块、胸部穿透检测模块和肠外漏检测模块。所述的头部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其中一组为伤口按压压力传感器,检测伤口按压压力或保护压力;另三组为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不同头围包扎位置及相应的包扎压力;所述的骨折检测模块为胫骨闭合性骨折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其中一组为伤口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骨折平面上,包扎时测量局部骨折稳定性;另三组为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夹板固定位置、长短及相应的包扎压力,分别设置在夹板允许的最上、最下和中间位置。所述的骨折伴出血检测模块为小臂开放式骨折伴出血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其中一组为伤口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骨折及伤口周围上,包扎时测量伤口保护压力;另两组为包扎压力传感器,判断固定位置与夹板长短,设置在手掌上方与肘窝部;第四组为止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烧伤检测模块为前臂和手烧伤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三组压力传感器,腕关节背侧设置包扎压力传感器识别保护巾包扎的力度,小臂中间设置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包扎范围是否正确,右肩膀设置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固定;所述的炸伤检测模块为足部炸伤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三组压力传感器,伤口压力传感器检测伤口包扎压力效果,位置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小腿下段检测包扎范围是否正确,止血压力传感器检测止血是否正确。所述的胸部穿透检测模块为右胸部子弹穿透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伤口压力传感器检测伤口包扎压力,三组位置压力传感器检测胸部包扎位置与对应的包扎压力。所述的肠外漏检测模块为腹部肠外漏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一组压力传感器检测外漏肠是否送回,三组压力传感器检测外漏肠固定包扎位置与对应的包扎压力。所述的学习终端上还设有考核机评模块,机评模块根据以下分项得分来汇总:伤情判断、急救器材选择、急救操作时间、操作力度、急救效果,各项分值比例按照预先制定的考核标准评分。所述的急救基础培训模块提供的内容包括:现场伤情/病情评估、现场心肺复苏示范视频、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视频和伤员后送视频;所述的现场心肺复苏包括通气和心肺复苏操作;所述的外伤急救基本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止痛操作;所述的综合应用培训模块包括:自然灾害现场救援、事故灾难现场救援、现场救援急救技术,常见危重急症急救、常见外伤现场急救、常见损伤现场急救、常见中毒现场急救、放射性物质泄漏急救和烈性传染病紧急处置;装备展示模块包括常用卫生装备和家用器材应急使用。基于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的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系统各部件安装后,在得到控制端的允许后,学习终端开始展示学习科目内容;2)受训人员登录系统,选择学习科目,通过视频、文字描述开始学习;3)在进行动操作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操作和探讨,或者当其操作在真人身上无法完成时,通过仿真模拟人体进行模拟训练,仿真模拟人体能够对操作的准确性、时效性、最终效果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促进受训人员不断改进;4)在学习后,受训人员通过学习终端进行自我初步模拟考核,强化技能掌握,其所有学习、自主考核、最终考核被学习终端记录;5)定期或不定期对受训人员在学习终端登录考核模块后进行考核,先进行理论考核模块,然后登录操作考核模块进行操作考核,选定所要考核的科目后,通过考核模块控制仿真人体端的处理器开启该科目对应的检测模块,受训人员在仿真人体端进行操作,检测模块将所检测到的的压力信息通过处理器发送至学习终端,学习终端对其与设定的检测标准进行对比,给出评估分数;在受训人员进行操作考核的同时,摄像头记录其操作并将所拍摄的数据发送至控制端,;根据学习终端给出的评估分数和视频录像对受训人员评分,并将评分结果存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具有自主培训功能和培训单位管理功能,优势在使用方便、快捷。内容设置科学合理,通俗易懂,管理方便。既能够摆放在公共场合,供给公众在等待、休闲时间自主查阅,获取了解相关技能;也能够作为培训单位作为管理使用,方便培训单位在师资力量薄弱等多种复杂因素下为公众提供培训平台,减轻培训单位的管理和授课工作负担,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该系统研究在我国尚属首创,具有先进性和领率地位,首次将培训内容系统与管理系统结合;首次能够与本单位同时研究的最先进创伤模拟人模块结合,通过多功能模拟人的辅助、可以培训和考核几乎所有的院前急救模块,包括:创伤止血、脊柱伤搬运、中毒处理等等高难度培训模块;首次将管理系统与公民身份证系统结合,用于统筹社会资源管理。目前该具有庞大信息量的系统的制造和构建、与国内最先进的全功能模拟人的对接、合理的技能考核评价系统等是目前项目研究攻关的主要方向。本发明提供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将系统运用数字化平台和生物高仿真模拟技术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其优势在于多样性、可控性、开放性、可重复性等。将填补我军急救技术数字化训练的空白;完善了我军现有急救训练模式;为提高院前急救技能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将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提供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克服了现有急救培训中知识更新缓慢、权威性以及自主性差、考核复杂困难、技术完成标准不一等问题,有效提高专业机构培训效率和降低培训投入成本,解决军队各单位普及急救知识难题。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本发明的信号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参见图1、图2,一种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包括:控制端:向学习终端和模拟人端发出急救技能学习或考核指令信息,并接收学习终端和模拟人端反馈的学习记录或考核成绩数据,还接收摄像头所拍摄的急救技能操作视频 目息;
学习终端,包括学习模块和考核模块,接收控制端发出的指令信息或独立控制学习模块或考核模块;学习模块包括急救基础培训模块、综合应用培训模块和装备展示模块,根据选定的培训科目,以相应的学习文字或视频给予基础理论培训;考核模块包括操作考核模块和理论考核模块,根据控制端或学习终端选定的考核科目给出相应的模拟人操作考核或理论考核内容;模拟人端包括仿真模拟人体,仿真模拟人体内设有处理器和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多个检测模块;处理器接收控制端或学习终端发出的指令,并反馈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压力
信息;所提供的高仿真模拟人首次将包扎、固定两种急救操作实现计算机可以判断,处理器可以根据检查模块判断三角巾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相关的压力传感器的有无及大小,可判断固定急救操作准确到位程度。处理器包括压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语音模块,压力检测模块包括液体压力检查传感器和点压力检查传感器,根据其检测功能检测模块可包括按压压力传感器、包扎压力传感器、止血压力传感器中的一种几种;控制模块控制检测模块的导通或断开;在单项或多项技能考核时,所选定的伤部检测导通,其余检测模块断开;压力检测模块与检测模块的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压力检测模块将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发送给学习终端,由其做后续判定;伤口位置附近的按压压力传感器还与语言模块相连接决定其工作状态,当伤口按压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大于设定的疼痛忍受阈值时,语言模块发出模拟的疼痛声音;实现逼真的现场效果,并作为操作失误的直接表现形式,达到提醒操作人员的效果;摄像头:拍摄操作考核的视频并所拍摄的视频发送至控制端;,同时按照预设时间点进行截屏,一同发送至控制端,便于监考人员对考生的操作美观性、爱上观念等进行评分。工具箱:三角巾急救包、绷带、橡皮止血带、卡式止血带、旋压式止血带、卷式夹板和四折叠担架、绷带回卷器,模拟人维护器材。下面对各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关于仿真模拟人体包括以下检测模块:在模拟人头部有4组压力传感器,其中一组是检测伤口是否压住,另三组检测头围包扎压力与包扎位置。左侧胫骨闭合性骨折6个压力传感器,I个骨折方向传感器,位于骨折平面,当包扎时测量局部骨折稳定性。该传感器与语音模块相连。另6个是压力传感器,判断固定位置与夹板长短的,安装位置分别为最上、最下和中间位置各两,这6个传感器包括测固定夹板力量。右侧小臂开放式骨折伴出血共用5个压力传感器,I个是伤口保护压力传感器,2个是判断固定位置与夹板长短的,安装位置分别为手掌上方与肘窝部,这两个传感器包括测固定夹板力量,I个是检测是否固定,在左肩部,I个止血压力传感器。左侧前臂和手烧伤用3个压力传感器,腕关节背侧I个压力传感器识别保护巾包扎的力度。小臂中间I个用来检测包扎范围是否正确,右肩膀有I个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固定。
右侧足部炸伤用3压力传感器,I压力传感器来检测伤口包扎压力效果,I压力传感器位于小腿下段来检测包扎范围是否正确,I压力传感器检测止血是否正确。右胸部子弹穿透伤采用4个压力传感器来实现,其中一个是检测伤口是否压住,另三个检测胸部包扎压力与包扎位置。腹部肠外漏4压力传感器,I检测是否把肠送回,3个检测固定压力。以上压力信息通过压力传感器传给压力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再传给心肺复苏模块。具体的,仿真模拟人体为成年男性外型、身高、体重;具有高度灵活的关节;可实现各种体位的摆放,模型外表皮仿真皮肤为弹性体材料制成,仿真皮肤拉伸效果、触摸手感、体表标志模拟真实人体;模型内部的仿真骨骼为PU快速成型胶材质模拟男性人体骨骼制成,仿真骨骼外包裹发泡材料模拟人体的肌肉和脂肪组织;发泡外包裹一次成型的人体仿真皮肤,模型具有仿真的口腔(牙齿、舌、悬雍垂),仿真的气道(会厌、声门、喉、杓状软骨、声带、气管),心脏、肺部、血管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压力传感器压力设定标准阈值,当达到标准阈值时判断为正确,否则为错误。关于学习模块,以及基础培训模块、综合应用培训模块和装备展示模块学习模块采用场景模拟形式来展示和引导受训者的自主学习,活跃学习气氛,减轻学习压力。大量多媒体动画及活动影像的使用,直观表现了急救技能的特点、要素、方法及原理,带动受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内容部分设计由急救基本技术模块、应用模块、考核模块、急救装备展示模块组成。基础培训模块包括:现场伤(病)情评估(视频演示):字幕+视频;现场心肺复苏术(视频演示):通气心肺复苏程序;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视频演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止痛;伤员后送(视频演示)综合应用模块包括:现场救援的组织:自然灾害现场救援、事故灾难现场救援、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援;现场救援急救技术(视频演示)常见危重急症急救:心功能不全急症脑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妇儿急症常见外伤现场急救: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脊柱四肢损伤五官损伤常见损伤现场急救:电击伤淹溺中暑烧伤与冻伤咬伤与蜇伤挤压伤冲击伤常见中毒现场急救:食物中毒农药中毒有毒气体中毒药物中毒特殊事故现场急救:放射性物质泄漏急救毒剂损伤烈性传染病紧急处置推进剂损伤急救装备展示模块(视频演示):主要包括常用卫生装备如:除颤仪、呼吸机等。同时将展示部分家用器材应急使用方法:如毛巾包扎、用衣服制作简易担架等。关于考核模块急救理论考核模块(上机考核自动评分):具有千分题库,随机分单元抽选20题进行理论考核。难易程度自动匹配,题量和和时间可以由教员统一调整。题库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进行更新补充。基本技术考核模块: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础生命支持,以及综合技能考核模块和系统自动判卷评分;参训人员的管理(记录模块):人员管理模块可以通过输入身份证号码、军人保障卡卡号等多证件号模式进行人员管理和控制,并且记录每一位受训人员不同科目的学习时间,以及考核成绩等。地方使用该系统时,需求进行互联,以达到某地区或全国联网,互通数据,掌握公民的个人培训情况。基于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的训练和考核方法,具体包括:第一步:培训组织单位将培训设备进行组装和安置后,即可以由教员带领培训,同时可以进行自主培训。如为实验室教学,则由教员主控机和学生实训机具备网络教学及考核功能:全体教学即教员机主控全部实训机,统一授课;分组教学即教员机可以与实训机单独互交对话;网络监控即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监控所有学生机的实际状态;第二步:受训人员首先应该学习基础知识,将急救技能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要点进行掌握,其具体方法为登录学习系统,选择学习科目,通过视频、文字描述进行初步掌握和理解。第三步:组内结合、模拟人结合训练。如需手动操作时候,则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操作和探讨,或者当其操作在真人身上无法完成时,可以通过模拟人进行模拟训练,模拟人能够对操作的准确性、时效性、最终效果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促进学员不断改进仅能达到一个学习过程。在其学习期间,计算机将记录每一个学员学习每一个项目的时间,以及重复学习次数,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模式提供依据。第四步:技能考核。最后学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考核模块进行自我初步模拟考核等,以了解个人技能掌握情况,操作是否到位得体,强化技能掌握。其所有学习、自主考核、最终考核等信息都将在服务器中有所记录。在进行考核时,具有以下操作:第一步:主界面选择考核系统进入考核界面并且输入学员证件号,登录进考核模块第二步:笔试部分笔试部分内容包括:急救基础知识、与操作相关的知识要点。第三步:操作考核由考官指定考核科目或者由计算机随机选择考核科目,3D视频显示硝烟弥漫的战现场(地方版本:以日常生活场景为基础,展示常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伤害)。其中以爆炸、火光、声音烘托紧张和严峻的气氛,逐渐在现场出现伤员:利用3D技术真实表现受伤人员的创伤情况,目的是要求参考学员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随后进入操作区域,在实体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包模型上的操作数据通过无线上传到学员电脑,经过电脑记录其操作步骤、顺序、操作点的压力情况等等信息,电脑自动评估几率,并且能够将该学员的信息传输到教员计算机。在整个考核过程中用摄像头全程录像,将影像资料上传到教员计算机,即终端服务器。第四步骤:评分教员将结合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操作评估以及视频录像,为学员做出最后的评分。成绩可以打印、存档、查询。其中评分标准及其细则由第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教研室经研究和军内卫勤专家、急救专家等数十名权威人士认证设定。计算机评估项目包括:伤情判断、急救器材选择、急救操作时间、操作力度(爱伤观念)、急救效果。其分值比例将严格按照制定的考核标准。教员视频评估项目包括:爱伤观念、操作熟练程度、动作规范。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端:向学习终端和模拟人端发出急救技能学习或考核指令信息,并接收学习终端和模拟人端反馈的学习记录或考核成绩数据,还接收摄像头所拍摄的急救技能操作视频信息; 学习终端,包括学习模块和考核模块,接收控制端发出的指令信息或独立控制学习模块或考核模块; 学习模块包括急救基础培训模块、综合应用培训模块和装备展示模块,根据选定的培训科目,以相应的学习文字或视频给予基础理论培训; 考核模块包括操作考核模块和理论考核模块,根据控制端或学习终端选定的考核科目给出相应的模拟人操作考核或理论考核内容; 模拟人端包括仿真模拟人体,仿真模拟人体内设有处理器和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多个检测模块;处理器接收控制端或学习终端发出的指令,并反馈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压力信息; 处理器包括压力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语音模块,压力检测模块包括液体压力检查传感器和点压力检查传感器; 控制模块控制检测模块的导通或断开,在单项或多项技能考核时,所选定的伤部检测导通,其余检测模块断开;压力检测模块与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压力检测模块将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发送给学习终端,由其做后续判定;伤口位置的按压压力传感器还与语言模块相连接并决定其工作状态,当伤口按压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大于设定的疼痛忍受阈值时,语言模块发出模拟的疼痛声音; 摄像头:拍摄操作 考核的视频并所拍摄的视频发送至控制端,同时按照预设时间点进行截屏,一同发送至控制端; 工具箱:三角巾急救包、绷带、橡皮止血带、卡式止血带、旋压式止血带、卷式夹板和四折叠担架,绷带回卷器和仿真模拟人体维护器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学习终端上还设有录入模块,录入模块记录学习者的身份信息以及学习者学习每一个项目的时间、重复学习的次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现场模拟模块,现场模拟模块提供模拟的急救时所可能面临的场景;所提供的场景生活场景和战场场景,所述的生活场景以日常生活场景为基础,展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伤害,所述的战场场景以火光、声音烘托气氛,模拟受伤人员的创伤情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指定的学习科目,在进行操作练习时在模拟人端进行操作,模拟人端将操作的压力信息发送给学习终端,辅助学习者对急救技能的掌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心肺复苏模块、头部检测模块、骨折检测模块、骨折伴出血检测模块、烧伤检测模块、炸伤检测模块、胸部穿透检测模块和肠外漏检测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其中一组为伤口按压压力传感器,检测伤口按压压力或保护压力;另三组为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不同头围包扎位置及相应的包扎压力; 所述的骨折检测模块为胫骨闭合性骨折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其中一组为伤口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骨折平面上,包扎时测量局部骨折稳定性;另三组为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夹板固定位置、长短及相应的包扎压力,分别设置在夹板允许的最上、最下和中间位置; 所述的骨折伴出血检测模块为小臂开放式骨折伴出血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其中一组为伤口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骨折及伤口周围上,包扎时测量伤口保护压力;另两组为包扎压力传感器,判断固定位置与夹板长短,设置在手掌上方与肘窝部;第四组为止血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烧伤检测模块为前臂和手烧伤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三组压力传感器,腕关节背侧设置包扎压力传感器识别保护巾包扎的力度,小臂中间设置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包扎范围是否正确,右肩膀设置包扎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固定; 所述的炸伤检测模块为足部炸伤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三组压力传感器,伤口压力传感器检测伤口包扎压力效果,位置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小腿下段检测包扎范围是否正确,止血压力传感器检测止血是否正确; 所述的胸部穿透检测模块为右胸部子弹穿透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伤口压力传感器检测伤口包扎压力,三组位置压力传感器检测胸部包扎位置与对应的包扎压力; 所述的肠外漏检测模块为腹部肠外漏检测模块,至少包括四组压力传感器,一组压力传感器检测外 漏肠是否送回,三组压力传感器检测外漏肠固定包扎位置与对应的包扎压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学习终端上还设有考核机评模块,机评模块根据以下分项得分来汇总:伤情判断、急救器材选择、急救操作时间、操作力度、急救效果,各项分值比例按照预先制定的考核标准评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急救基础培训模块提供的内容包括:现场伤情/病情评估、现场心肺复苏示范视频、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视频和伤员后送视频; 所述的现场心肺复苏包括通气和心肺复苏操作; 所述的外伤急救基本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止痛操作; 所述的综合应用培训模块包括:自然灾害现场救援、事故灾难现场救援、现场救援急救技术,常见危重急症急救、常见外伤现场急救、常见损伤现场急救、常见中毒现场急救、放射性物质泄漏急救和烈性传染病紧急处置; 装备展示模块包括常用卫生装备和家用器材应急使用。
9.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系统各部件安装后,在得到控制端的允许后,学习终端开始展不学习科目内各; 2)受训人员登录系统,选择学习科目,通过视频、文字描述开始学习; 3)在进行动操作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操作和探讨,或者当其操作在真人身上无法完成时,通过仿真模拟人体进行模拟训练,仿真模拟人体能够对操作的准确性、时效性、最终效果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促进受训人员不断改进; 4)在学习后,受训人员通过学习终端进行自我初步模拟考核,强化技能掌握,其所有学习、自主考核、最终考核被学习终端记录; 5)定期或不定期对受训人员在学习终端登录考核模块后进行考核,先进行理论考核模块,然后登录操作考核模块进行操作考核,选定所要考核的科目后,通过考核模块控制仿真人体端的处理器开启该科目对应的检测模块,受训人员在仿真人体端进行操作,检测模块将所检测到的的压力信息通过处理器发送至学习终端,学习终端对其与设定的检测标准进行对比,给出评估分数; 在受训人员进行操作考核的同时,摄像头记录其操作并将所拍摄的数据发送至控制端,; 根据学习终端给出的评估分数`和视频录像对受训人员评分,并将评分结果存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化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包括控制端、学习终端、模拟人端、摄像头和工具箱。学习终端包括学习模块和考核模块,模拟人端包括仿真模拟人体,仿真模拟人体内设有处理器和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多个检测模块;处理器接收控制端或学习终端发出的指令,并反馈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压力信息。本发明将系统运用数字化平台和生物高仿真模拟技术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其优势在于多样性、可控性、开放性、可重复性等。
文档编号G09B23/28GK103106830SQ20131004855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向英, 陈活良, 陆洲, 张献志, 季林, 李长吉, 力兴文, 赵向林, 易萍雯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西安泰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