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06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教具。包括传输小球的转轮机构;可实现变换两条路径的简单四杆机构、立式换路转盘以及卧式换路转盘;将小球弹进接收筐的凸轮弹射器;抬升小球的曲柄摇杆式上升装置、多杆上升机构、链轮式搬升装置、凸轮间隔上升装置、滑轮组提升装置以及底座;以一个小球在其中的运动为线索,立体式地展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各种机械结构的运动规律。本实用新型由多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充分考虑小球的运动速度和高度,进行传动模块的自主设计、组合和连接,使机械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形成开放、互动教学氛围;立体展示多种机械传动方式,通过各模块内部部件的调节,达到组合传动机构的最佳演示和教学效果。
【专利说明】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教具。

【背景技术】
[0002]教具事业是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具的兴衰反应了教育事业的兴衰。教具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大局决定小局;教具诚然有部分较为简单的,却并非都是“简单”的。一些结构功能复杂的教具虽然造价较为高昂,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有着简单教具所无法胜任的功能;教具不仅仅要展示知识,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到了现在,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仍不失为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好方法;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实物教具受到很大冲击。尽管各种教学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实物教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感是虚拟物件所无法取代的。现在的教具制造业应更淋漓精致地发挥实体教具的特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台组合型交互式的机械传动机构,由自主设计的多个传动模块组合衔接而成。以一个小球在其中的运动为线索,立体式地展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各种机械结构的运动规律。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具体包括小球、传输小球的转轮机构;可实现变换两条路径的四杆换路机构、立式换路转盘以及卧式换路转盘;将小球弹进接收筐的凸轮弹射器;抬升小球的曲柄摇杆上升装置、多杆上升机构、链轮式搬升装置、凸轮间隔上升装置、滑轮组提升装置以及内置以上所有装置的底座;所述转轮机构、四杆换路机构、立式换路转盘、卧式环路转盘、凸轮弹射器、曲柄摇杆上升装置、多杆上升机构、链轮式搬升装置、凸轮间隔上升装置、滑轮座提升装置上均设有小球入口与小球出口,所述每前一个装置的小球出口连接下一个装置的小球入口,所述小球在该装置内可沿着不同的路径运动。
[0005]进一步,所述转轮机构包括钢丝轨道一与两个转轮,所述钢丝轨道包括直轨道与S型弯轨道,所述弯轨道与直轨道有缝连接且缝隙恰好能容小球落下;所述转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S型轨道的弯道内,所述S型轨道由两根半圆形轨道组成且两根半圆形轨道连接处设有恰好能容纳小球落下的缝隙,所述转轮包含八个叶片,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四杆换路机构包括位于底座正面的四杆机构、与四杆机构连接并且位于四杆机构右上角的接收盒一,所述四杆机构由舵机控制左右摆动。
[0006]进一步,所述曲柄摇杆式上升装置包括立杆左与立杆右、左抬升臂、右抬升臂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立杆左与立杆右固定在支架座的左右两端,所述左右抬升臂分别设有三条,所述左抬升臂等间距地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立杆左上,右抬升臂固定在立杆右上,右抬升臂高于左抬升臂,且高度位于相邻两个左抬升臂间的中线上,所述每个抬升臂末端均设有凹槽,当左抬升臂和右抬升臂分别转到最低与最高处时,左抬升臂上的凹槽与右抬升臂上的能无缝衔接,使小球从高处凹槽滚至低处凹槽。
[0007]进一步,所述凸轮弹射器包括凸轮、由凸轮顶动的弹射杆、弹射杆上的接收盒二、弹簧以及竖直固定杆;所述凸轮固定在竖直固定杆中间,所述竖直固定杆固定在位于底座正面上下两侧的X型铝之间;所述弹射杆的中点处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凸轮上方的X型铝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弹射敢上靠近凸轮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底座的X型铝材上,且保证弹簧与凸轮不发生体积干涉,当凸轮顶动的弹射杆位于最高位置时弹簧拉伸,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弹簧恢复到原长,位于接收盒二中的小球被弹入接收盒三。
[0008]进一步,所述多杆上升机构包括支座、支座上的多杆机构、同时与多杆机构和支座相连的扇形偏心轮、多杆机构末端的120度连杆以及120度连杆末端的接收盒四,所述扇形偏心轮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从而带动120度连杆末端的接收盒四上下运动;所述接收盒四可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地固定于120度连杆的末端,所述接收盒四呈长方体型,右侧面与上侧面设有开口 ;当接收盒四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沿轨道滑入接收盒四中,此时盒子左倾,小球不会掉出,当接收盒四运动到最高处时,盒子右端碰到障碍物,右倾使小球滑出。
[0009]进一步,所述立式换路转盘包括设置在同一根轴上且相互重叠的转盘和固定盘,所述转盘上均匀分布四个孔,孔直径大于小球,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固定盘上有两个孔,两孔的中心与圆盘轴心所成的直线互成90度,其中一个位于轴的正上方,另一个位于轴的左侧,所述固定盘上的孔与转盘上的孔孔径相等并且孔中心距离固定盘和转盘中心的距离相等。
[0010]进一步,所述卧式换路转盘包括圆筒形支座、置于圆筒形支座上且两端开口的圆盘、置于圆盘内的十字型转盘以及万向节和转动手柄,所述十字型转盘最大处直径略小于圆盘内径,可在圆盘内自由转动;所述十字型转盘与转动手柄通过万向节相连,顺时针转动转动手柄时,十字型转盘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转动手柄时,十字型转盘顺时针转动。
[0011]进一步,所述链轮搬升装置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下两端的两个链轮以及与链轮相连的链条,所述链条每隔五个链节插入有机玻璃片,所述链轮由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有机玻璃片为簸箕形且底部开有不规则形的小孔,以保证小球进入有机玻璃片后不会掉出。
[0012]进一步,所述凸轮间隔上升装置包括外壳,穿过外壳的凸轮轴,盘形凸轮组,由凸轮顶动的台阶组;所述盘形凸轮组由若干凸轮并排串联在凸轮轴上,相邻的两个凸轮轴心到距轴心最远点的连线互成180度。随着凸轮轴的转动,凸轮顶动的台阶依次上下运动。当台阶一在最低处时,小球掉入台阶一,此时台阶二位于最高处。当凸轮轴转过180度后,台阶一到达最高处,台阶二到达最低处,小球滑至台阶二上,依次类推,直至到达台阶八后进入末端的接收盒五。
[0013]进一步,滑轮组提升装置包括滑轮支架、固定在滑轮支架右上角的定滑轮、分别位于滑轮支架左右滑槽内的动滑轮一和动滑轮二、与滑轮组上的拉线右端相连的接收盒五以及与滑轮组上的拉线左端相连的小滑块;所述小滑块位于滑轮组左侧的立式滑轨内,所述小滑块与曲柄摇杆相连;所述曲柄由第三电机带动转动,从而带动小滑块上下运动,通过滑轮组放大行程,带动接收盒五上下运动。
[00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
[0015]小球由起点处沿钢丝轨道一开始运动,在轨道接缝处掉入转轮的叶片间隙处,并随转轮运动。到出口处,有两条支路,当四杆换路机构的原动件摆向左边时,小球进入杆上的接收盒一,此时舵机控制四杆机构的原动件右摆,小球被带入曲柄摇杆上升装置的入口处;电机带动曲柄摇杆上升装置的曲柄转动,使摇杆在一定高度差内有规律地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两侧立杆上的小球抬升臂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上下摆动,当左侧摆臂摆至最低处时,小球进入左侧摆臂一的凹槽内,然后左侧摆臂一摆至最高处,其凹槽与此时正好摆至最低处的右侧摆臂一的凹槽相接,于是小球滚入右侧摆臂一的凹槽内,以此类推,直至到达最右侧摆臂三的凹槽内,当右侧摆臂三转至最高点时,小球从凹槽内滑出,进入与之相连的钢丝轨道二,滑入卧式换路转盘。
[0016]小球从转轮处出来时,若四杆换路机构的原动件摆向右边,小球掉入下方凸轮发射器的接收盒二,当凸轮转动时,由凸轮上顶动的弹射杆突然从最高处下落到最低处,原本拉伸的弹簧恢复到原长,小球被弹进右上方的接收盒三;接收盒三侧面开孔,小球从孔中漏出,顺着钢丝轨道三进入多杆上升机构120度连杆末端的接收盒四;多杆上升机构的扇形曲柄被电机带动转动,从而使120度连杆右端的接收盒四上下运动,接收盒四上升到最高处时,右侧顶到立杆上的障碍物,盒子向右侧倾翻,将小球倒入转盘前的短轨道上,小球滑入转盘最底下的孔中。此时,可通过电机的正反接,使转盘的转向不同,小球有两条支路。若转盘顺时针转动,小球从固定盘左边的孔出去,沿钢丝轨道四进入卧式换路转盘;若转盘逆时针转动,小球从固定盘上方的孔出去,沿钢丝轨道五进入凸轮间隔上升装置末端的接收盒五。
[0017]小球进入卧式换路转盘后,有两条支路。当十字形转盘顺时针针转动时,从曲柄摇杆抬升机构进入卧式换路转盘的小球会从圆盘左端开口出去,进入凸轮间隔上升装置,从立式换路转盘进入的小球会从圆盘右端开口出去,进入链轮式搬升装置。链轮式搬升装置可将小球运送到多杆上升机构上的接收盒四。进入凸轮间隔上升装置后,随着凸轮轴的转动,凸轮顶动的台阶依次上下运动。当台阶一在最低处时,小球掉入台阶一,此时台阶二位于最高处。当凸轮轴转过180度后,台阶一到达最高处,台阶二到达最低处,小球滑至台阶二上,依次类推,直至到达台阶八后进入末端的接收盒五。后被滑轮组提升装置提升到上方的槽型滑道,滑到入口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由多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充分考虑小球的运动速度和高度,进行传动模块的自主设计、组合和连接,使机械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形成开放、互动教学氛围;立体展示多种机械传动方式,直观反映各传动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组合效应,通过各模块内部部件的调节,达到组合传动机构的最佳演示和教学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大一新生,该教具可使之领略到机械这门学科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大二学生,其中的各个机构可供其进行结构分析与计算,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大三学生,可自主拆卸结构,可使学生自行设计并替换原有系统,开拓他们的思维及动手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转轮机构及四杆换路机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曲柄摇杆上升装置机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凸轮弹射器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多杆上升机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立式换路转盘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卧式换路转盘示意图
[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链轮式搬升装置示意图。
[0027]图9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凸轮间隔上升装置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滑轮组提升装置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I转轮机构; 17舵机; 35圆筒形支座;
[0031]2四杆换路机构;18a左抬升臂;36两端开口圆盘;
[0032]3凸轮弹射器;18b右抬升臂;37十字型转盘;
[0033]4曲柄摇杆上升装19曲柄摇杆机构;38万向节;
[0034]置;20a立杆左;39转动手柄;
[0035]5多杆上升机构;20b立杆右;40支架;
[0036]6立式换路转盘;21凸轮;41链轮;
[0037]7卧式换路转盘;22弹射杆; 42链条;
[0038]8链轮式搬升装置;23接收盒二 ; 43有机玻璃片;
[0039]9凸轮间隔上升装24弹簧; 44第三电机;
[0040]置;25竖直固定杆;45外壳;
[0041]10滑轮组提升装26多杆机构;46凸轮轴;
[0042]置;27支座; 47盘形凸轮组;
[0043]11底座;28接收盒四;48台阶组
[0044]12钢丝轨道一 ;29扇形偏心轮;49接收盒五;
[0045]13a转轮上; 30 120度连杆;50定滑轮;
[0046]13b转轮下; 31第二电机;51a动滑轮一;
[0047]14第一电机;32障碍物; 51b动滑轮二;
[0048]15四杆机构;33转盘;52滑轮支架;
[0049]16接收盒一 ;34固定盘; 53曲柄摇杆;
[0050]54立式滑轨;55小滑块; 56a长方体滑块左;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5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53]根据图1-图10,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具体包括传输小球的转轮机构I ;可实现变换两条路径的四杆换路机构2、立式换路转盘6以及卧式换路转盘7 ;将小球弹进接收筐的凸轮弹射器3 ;抬升小球的曲柄摇杆上升装置4、多杆上升机构5、链轮式搬升装置8、凸轮间隔上升装置9、滑轮组提升装置10以及底座11 ;
[0054]转轮机构I包括钢丝轨道一 12与两个转轮,转轮包括转轮上13a与转轮下13b,钢丝轨道一 12包括直轨道与S型弯轨道,弯轨道与直轨道有缝连接且缝隙恰好能容小球落下;转轮位于S型轨道的弯道内,包含8个叶片,由第一电机14驱动。可实现变换两条路径的四杆换路机构包括正面的四杆机构15、位于四杆机构左上角的接收盒一 16,四杆机构位于转轮机构的右下方,由舵机17控制左右摆动。
[0055]曲柄摇杆式上升装置4包括立杆左20a与立杆右20b、左抬升臂18a右抬升臂18b与曲柄摇杆机构19,立杆左20a与立杆右20b固定在支架座的左右两端,左抬升臂18a等间距地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立杆左20a上,右抬升臂18b固定在立杆右20b上,立杆右上的抬升臂高于左侧,且位于左抬升臂间的中线上,抬升臂末端有凹槽,当左右两端端抬升臂转到最高与最低处时,凹槽能无缝衔接,使小球从高处凹槽滚至低处凹槽。
[0056]凸轮弹射器3包括凸轮21、由凸轮顶动的弹射杆22、弹射杆上的接收盒二 23、弹簧24以及竖直固定杆25 ;凸轮21固定在竖直固定杆25中间,竖直固定杆25固定在上下两侧的X型铝之间;弹射杆22的中点处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凸轮21上方的X型铝上,弹簧24 一端固定在横杆上靠近凸轮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底座的X型铝材上,且保证弹簧与凸轮不发生体积干涉,当凸轮顶动的弹射杆位于最高位置时弹簧拉伸,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弹簧恢复到原长,位于接收盒二 23中的小球被弹入接收盒三。
[0057]多杆上升机构5包括支座27、支座上的多杆机构26、同时与多杆机构和支座相连的扇形偏心轮29、多杆机构末端的120度连杆30以及连杆末端的接收盒四28,扇形偏心轮29由第二电机31驱动转动,从而带动120度连杆30末端的接收盒四28上下运动;接收盒四28可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地固定于120度连杆30的末端,接收盒四28呈长方体型,其右侧面与上侧面开口 ;当接收盒四28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沿轨道滑入接收盒四28中,此时接收盒四28左倾,小球不会掉出,当接收盒四28运动到最高处时,接收盒四28右端碰到障碍物32,右倾使小球滑出。
[0058]立式换路转盘6包括以轴相连,相互重叠的转盘33和固定盘34,转盘33上均匀分布四个孔,孔直径大于小球,由第二电机31驱动转动;固定盘34上有两个孔,互成90度,其中一个位于上方,另一个位于左侧,孔直径与转盘33上的孔相等。
[0059]卧式换路转盘7包括圆筒形支座35、置于圆筒形支座35上且两端开口的圆盘36、置于圆盘内的十字型转盘37以及万向节38和转动手柄39,十字型转盘37最大处直径略小于圆盘36内径,可在圆盘36内自由转动;十字型转盘37与转动手柄39通过万向节38相连,顺时针转动转动手柄39时,十字型转盘37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转动手柄39时,十字型转盘37顺时针转动。
[0060]链轮搬升装置8包括支架40、固定在支架40上下两端的两个链轮41以及与链轮相连的链条42,链条42每隔五个链节插入有机玻璃片43,链轮41由第三电机44驱动转动,有机玻璃片43为簸箕形且底部开有不规则形的小孔,以保证小球进入有机玻璃片43后不会掉出。
[0061]凸轮间隔上升装置9包括外壳45,穿过外壳的凸轮轴46,盘形凸轮组47,由凸轮顶动的台阶组48 ;盘形凸轮组47由凸轮并排串联在凸轮轴46上构成,相邻的两个凸轮的轴心与距轴心最远点的连线互成180度。随着凸轮轴46的转动,凸轮顶动的台阶依次上下运动。当台阶一在最低处时,小球掉入台阶一,此时台阶二位于最高处。当凸轮轴转过180度后,台阶一到达最高处,台阶二到达最低处,小球滑至台阶二上,依次类推,直至到达台阶八后进入末端的接收盒五49。
[0062]滑轮组提升装置10包括滑轮支架52、固定在滑轮支架右上角的定滑轮50、分别位于滑轮支架左右滑槽内的动滑轮一 51a、动滑轮二 51b、与滑轮组上的拉线右端相连的接收盒五49以及与滑轮组上的拉线左端相连的小滑块55 ;小滑块55位于滑轮组左侧的立式滑轨54内,小滑块55与曲柄摇杆53相连;曲柄由第三电机44带动转动,从而带动小滑块上下运动,通过滑轮组放大行程,带动接收盒五上下运动。
[0063]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权利要求】
1.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具体包括小球、传输小球的转轮机构;可实现变换两条路径的四杆换路机构、立式换路转盘以及卧式换路转盘;将小球弹进接收筐的凸轮弹射器;抬升小球的曲柄摇杆上升装置、多杆上升机构、链轮式搬升装置、凸轮间隔上升装置、滑轮组提升装置以及内置以上所有装置的底座;所述转轮机构、四杆换路机构、立式换路转盘、臣卜式环路转盘、凸轮弹射器、曲柄摇杆上升装置、多杆上升机构、链轮式搬升装置、凸轮间隔上升装置、滑轮座提升装置上均设有小球入口与小球出口,所述每前一个装置的小球出口连接下一个装置的小球入口,所述小球在该装置内可沿着不同的路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机构包括钢丝轨道一与两个转轮,所述钢丝轨道包括直轨道与S型弯轨道,所述弯轨道与直轨道有缝连接且缝隙恰好能容小球落下;所述转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S型轨道的弯道内,所述S型轨道由两根半圆形轨道组成且两根半圆形轨道连接处设有恰好能容纳小球落下的缝隙,所述转轮包含八个叶片,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四杆换路机构包括位于底座正面的四杆机构、与四杆机构连接并且位于四杆机构右上角的接收盒一,所述四杆机构由舵机控制左右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摇杆式上升装置包括立杆左与立杆右、左抬升臂、右抬升臂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立杆左与立杆右固定在支架座的左右两端,所述左右抬升臂分别设有三条,所述左抬升臂等间距地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立杆左上,右抬升臂固定在立杆右上,右抬升臂高于左抬升臂,且高度位于相邻两个左抬升臂间的中线上,所述每个抬升臂末端均设有凹槽,当左抬升臂和右抬升臂分别转到最低与最高处时,左抬升臂上的凹槽与右抬升臂上的能无缝衔接,使小球从高处凹槽滚至低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弹射器包括凸轮、由凸轮顶动的弹射杆、弹射杆上的接收盒二、弹簧以及竖直固定杆;所述凸轮固定在竖直固定杆中间,所述竖直固定杆固定在位于底座正面上下两侧的X型铝之间;所述弹射杆的中点处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凸轮上方的X型铝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弹射敢上靠近凸轮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底座的X型铝材上,且保证弹簧与凸轮不发生体积干涉,当凸轮顶动的弹射杆位于最高位置时弹簧拉伸,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弹簧恢复到原长,位于接收盒二中的小球被弹入接收盒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杆上升机构包括支座、支座上的多杆机构、同时与多杆机构和支座相连的扇形偏心轮、多杆机构末端的12 O度连杆以及120度连杆末端的接收盒四,所述扇形偏心轮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从而带动120度连杆末端的接收盒四上下运动;所述接收盒四可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地固定于120度连杆的末端,所述接收盒四呈长方体型,右侧面与上侧面设有开口 ;当接收盒四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沿轨道滑入接收盒四中,此时盒子左倾,小球不会掉出,当接收盒四运动到最高处时,盒子右端碰到障碍物,右倾使小球滑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换路转盘包括设置在同一根轴上且相互重叠的转盘和固定盘,所述转盘上均匀分布四个孔,孔直径大于小球,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固定盘上有两个孔,两孔的中心与圆盘轴心所成的直线互成90度,其中一个位于轴的正上方,另一个位于轴的左侧,所述固定盘上的孔与转盘上的孔孔径相等并且孔中心距离固定盘和转盘中心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换路转盘包括圆筒形支座、置于圆筒形支座上且两端开口的圆盘、置于圆盘内的十字型转盘以及万向节和转动手柄,所述十字型转盘最大处直径略小于圆盘内径,可在圆盘内自由转动;所述十字型转盘与转动手柄通过万向节相连,顺时针转动转动手柄时,十字型转盘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转动手柄时,十字型转盘顺时针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搬升装置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下两端的两个链轮以及与链轮相连的链条,所述链条每隔五个链节插入有机玻璃片,所述链轮由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有机玻璃片为簸箕形且底部开有不规则形的小孔,以保证小球进入有机玻璃片后不会掉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间隔上升装置包括外壳,穿过外壳的凸轮轴,盘形凸轮组,由凸轮顶动的台阶组;所述盘形凸轮组由若干凸轮并排串联在凸轮轴上,相邻的两个凸轮轴心到距轴心最远点的连线互成180度;随着凸轮轴的转动,凸轮顶动的台阶依次上下运动;当台阶一在最低处时,小球掉入台阶一,此时台阶二位于最高处;当凸轮轴转过180度后,台阶一到达最高处,台阶二到达最低处,小球滑至台阶二上,依次类推,直至到达台阶八后进入末端的接收盒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组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滑轮组提升装置包括滑轮支架、固定在滑轮支架右上角的定滑轮、分别位于滑轮支架左右滑槽内的动滑轮一和动滑轮二、与滑轮组上的拉线右端相连的接收盒五以及与滑轮组上的拉线左端相连的小滑块;所述小滑块位于滑轮组左侧的立式滑轨内,所述小滑块与曲柄摇杆相连;所述曲柄由第三电机带动转动,从而带动小滑块上下运动,通过滑轮组放大行程,带动接收盒五上下运动。
【文档编号】G09B23/00GK203939954SQ201420232079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严丹丹, 孙伟豪, 钱清雅, 俞熠帅, 夏文强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