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闸极驱动模块,尤其是关于一种双向扫描闸极驱动模块。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显示器已成为现在显示科技产品的主流,尤其应用于手机上时,具有轻巧及方便携带等优点。在面板操作时,每个闸极驱动电路会接到各自的扫描线,而扫描线会根据时序送出脉冲信号,此脉冲会将扫描线所有晶体管打开,以便将液晶电压数据从数据驱动电路送入液晶电容。如此,控制液晶穿透度而达到不同亮度的显示效果,此即为闸极驱动电路的功能。
然而液晶电压数据传输完成后,扫描线必须经由放电路径放电,并将面板处的晶体管关闭,而为了达到需要的扫描线放电速度,放电路径的晶体管的尺寸必须要大,这会造成闸极驱动电路的布局面积增加。
另外,一般闸极驱动电路会具有一个随时产生开启电流的晶体管,所以此晶体管会增加整体功率的消耗。此外,于高分辨率面板上,每一条扫描线的充电时间较短,所以必须降低对扫描线充电的充电路径上的负载,以减少充电路径上的负载对充放电时的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的提升。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向扫描闸极驱动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双向扫描闸极驱动模块,其可以提升扫 描线充放电速度、降低布局面积与降低功率消耗。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扫描闸极驱动模块,其具有多级闸极驱动电路,每一级闸极驱动电路具有多个扫描电路,多个扫描电路包括一第一扫描电路和一第二扫描电路,其中该第一扫描电路接收一顺向信号、一反向信号与一第一频率信号,并根据顺向信号与第一频率信号产生一第一扫描信号,或者根据反向信号与第一频率信号产生第一扫描信号;该第二扫描电路接收顺向信号、反向信号与一第二频率信号,根据顺向信号与第二频率信号产生一第二扫描信号,或者根据反向信号与第二频率信号产生第二扫描信号;当闸极驱动模块为一顺向扫描时,顺向信号为一第一电压,反向信号为一第二电压,顺向信号充电第一扫描电路与第二扫描电路以进行顺向扫描,当闸极驱动模块为一反向扫描时,顺向信号为第二电压,反向信号为第一电压,反向信号充电第二扫描电路与第一扫描电路以进行反向扫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多个多级闸极驱动电路中的一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包含该第一扫描电路,该第一扫描电路包含:
一设定单元,接收一起始信号与该顺向信号,该起始信号控制该设定单元,以使该顺向信号进行充电而产生一控制信号;
一驱动单元,耦接该设定单元,接收该控制信号及该第一频率信号,该控制信号及该第一频率信号控制该驱动单元产生该第一扫描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根据该第一频率信号驱动该第一扫描信号提升至一第三电压,该驱动单元根据该第一频率信号驱动该第一扫描信号降低至一第四电压,该第三电压高于该第四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设定单元包含:
一第一设定元件,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接 收该顺向信号,该控制端接收该起始信号,该输出端耦接该驱动单元,该第一设定元件根据该起始信号及该顺向信号产生该控制信号;及
一第二设定元件,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接收该反向信号,该控制端接收一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产生的一第三扫描信号,该输出端耦接该驱动单元,该第二设定元件根据该第三扫描信号及该反向信号设定该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包含:
一驱动元件,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接收该第一频率信号,该控制端耦接该设定单元,该输出端耦接一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中的一第一扫描电路,该驱动元件根据该第一频率信号及该控制信号产生该第一扫描信号;及
一电容器,耦接于该驱动元件中的该控制端与该输出端之间,根据该控制信号及该第一频率信号提升该第一扫描信号的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
一抗噪声电路,耦接该第一扫描电路及该第二扫描电路,接收该第一频率信号,降低该第一扫描电路的噪声及该第二扫描电路的噪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抗噪声电路包含:
一控制单元,接收该第一频率信号、该第二频率信号、该第一扫描电路产生的一控制信号及该第二扫描电路的一控制信号,该第一扫描电路产生的该控制信号及该第二扫描电路产生的该控制信号控制该抗噪声电路未启用抗噪声工作,该第一频率信号及该第一频率信号控制该抗噪声电路启用抗噪声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抗噪声电路包含: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 该第一扫描电路中的该驱动单元,该控制端耦接该控制单元,该输出端耦接一参考电压,该第一晶体管使该第一扫描电路中的该驱动单元的一控制端的电压稳定于该参考电压;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该第一扫描电路中的该驱动单元,该控制端耦接该控制单元,该输出端耦接该参考电压,该第二晶体管使该第一扫描电路中的该驱动单元的一输出端的电压稳定于该参考电压;
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该第二扫描电路中的一驱动单元,该控制端耦接该控制单元,该输出端耦接该参考电压,该第三晶体管使该第二扫描电路中的该驱动单元的一控制端的电压稳定于该参考电压;及
一第四晶体管,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该第二扫描电路中的该驱动单元,该控制端耦接该控制单元,该输出端耦接该参考电压,该第四晶体管使该第二扫描电路中的该驱动单元的一输出端的电压稳定于该参考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还包含:
一保护单元,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该第一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该第三晶体管与该第四晶体管,该控制端接收一第三频率信号,该输出端耦接该参考电压,该保护单元根据该第三频率信号而周期性的将该第一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该第三晶体管与该第四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维持于该参考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闸极驱动模块接收一第三频率信号,该第三频率信号同时控制该闸极驱动模块中的一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放电与一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充电,该第一频率信号同时控制该闸极驱动模块中的该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放电与一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充电。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提供的闸极驱动模块扫描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闸极驱动模块扫描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A中的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顺向扫描时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B中的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反向扫描时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2-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3-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4-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5-第五级闸极驱动电路;6-第六级闸极驱动电路;10-设定单元;11-驱动单元;12-设定单元;13-驱动单元;14-控制单元;15-抗噪声单元;16-抗噪声单元;A0-起始信号;a1-控制信号;a2-控制信号;C1-电容器;C2-电容器;C3-控制信号;CLK1-第一频率信号;CLK2-第二频率信号;CLK3-第三频率信号;CLK4-第四频率信号;M1-第一设定元件;M2-第二设定元件;M3-驱动元件;M4-第二晶体管;M5-第一晶体管;M6-第三设定元件;M7-第四设定元件;M8-驱动元件;M9-第四晶体管;M10-第三晶体管;M11-晶体管;M12-晶体管;M13-晶体管;M14-晶体管;M15-保护单元;REF-参考电压;S0-起始信号;S1-第一扫描信号;S2-第二扫描信号;S3-第三扫描信号;S4-第四扫描信号;S5-第五扫描信号;S6-第六扫描信号;S7-第七扫描信号;S8-第八扫描信号;S9-第九扫描信号;S10-第十扫描信号;S11-第十一扫描信号;S12-第十二扫描信号;T1-第一区间;T2-第二区间;T3-第三区间;T4-第四区间;T5-第五区间;T6-第六区间;T7-第七区间;T8-第八区间;T9-第九区间;T10-第十区间;T11-第十一区间;T12-第十二区间;VDDF-顺向信号;VDDR-反向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对本发明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实施例及配合图式的说明,说明如后:
如图1A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闸极驱动模块扫描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扫描闸极驱动模块具有多级闸极驱动电路1-3,且每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3具有多个扫描电路并分别输出两个扫描信号S1~S6。本发明中的第一闸极驱动电路1接收一起始信号S0、一第一频率信号CLK1与一第二频率信号CLK2而产生一第一扫描信号S1与一第二扫描信号S2,第一扫描信号S1与第二扫描信号S2通过多条扫描线控制多个像素,其中第二扫描信号S2亦是一第二闸极驱动电路2的起始信号,同理第二闸极驱动电路2输出的扫描信号S4亦是第三闸极驱动电路3的起始信号。换言之,闸极驱动电路1若非第一级时,闸极驱动电路1同样会接收前一级闸极驱动电路产生的扫描信号作为起始信号S0。
如图1B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闸极驱动模块扫描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多级闸极驱动电路4-6串接且每一级闸极驱动电路4-6分别输出两个扫描信号S7~S12,另外,闸极驱动电路4-6同样会接收前一级闸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作为起始信号,以产生扫描信号扫描多个像素。然而,图1B实施例与图1A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闸极驱动电路输出扫描信号的顺序不同,图1A实施例的输出顺序为从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至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图1B实施例的输出顺序为从第六级闸极驱动电路6至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两个实施例输出扫描信号的顺序相反。换言之,本发明提供的闸极驱动模块可以对面板双向扫描,其中图1A实施例可以称为顺向扫描,图1B实施例称为反向扫描。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图1A中的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具有两个扫描电路,一第一扫描电路包含一设定单元10与一驱动单元11,一第二扫描电路包含一设定单元12与 一驱动单元13。设定单元10接收一顺向信号VDDF与一起始信号S0,起始信号S0控制设定单元10以使顺向信号VDDF进行充电而产生一控制信号a1。驱动单元11耦接设定单元10并接收控制信号a1与第一频率信号CLK1,控制信号a1及第一频率信号CLK1控制驱动单元11产生一第一扫描信号S1。换言之,第一扫描电路接收顺向信号VDDF与第一频率信号CLK1,并根据顺向信号VDDF与第一频率信号CLK1产生第一扫描信号S1。
第二扫描电路中的设定单元12同样会接收其他起始信号A0与顺向信号VDDF而产生一控制信号a2。驱动单元13耦接设定单元12,并接收控制信号a2与第二频率信号CLK2,控制信号a2控制驱动单元13根据第二频率信号CLK2产生一第二扫描信号S2。换言之,第二扫描电路接收顺向信号VDDF与第二频率信号CLK2,并根据顺向信号VDDF与第二频率信号CLK2产生第二扫描信号S2。如此本发明中的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输出第一扫描信号S1与第二扫描信号S2。
基于上述,顺向信号VDDF先对第一扫描电路充电以产生第一扫描信号S1,之后顺向信号VDDF再对第二扫描电路充电以产生第二扫描信号S2,如此顺向信号VDDF的充电路径中无须同时对第一扫描电路与第二扫描电路充电,从而可以使充电速度提升。换言之,本发明未将第一扫描电路的充电点(产生控制信号a1之处)与第二扫描电路的充电点(产生控制信号a2之处)连接在一起,从而降低顺向信号VDDF的充电路径中的负载。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2与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的工作方式与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相同,于此不再复述。
如图2所示,第一扫描电路中的设定单元10包含一第一设定元件M1与一第二设定元件M2,第一设定元件M1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接收顺向信号VDDF,控制端接收起始信号S0,输出端耦接 驱动单元11,第一设定元件M1根据起始信号S0及顺向信号VDDF产生控制信号a1。第二设定元件M2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接收反向信号VDDR,控制端接收一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2输出的一第三扫描信号S3,输出端耦接驱动单元11,第二设定元件M2根据第三扫描信号S3及反向信号VDDR设定控制信号a1。此外,顺向信号为一第一电压,反向信号为一第二电压,第一电压高于第二电压。
另外,第一扫描电路中的驱动单元11包含一驱动元件M3与一电容器C1,驱动元件M3可以为一晶体管,其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接收第一频率信号CLK1,控制端耦接设定单元10,输出端耦接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2中的第一扫描电路,驱动元件M3根据第一频率信号CLK1及控制信号a1而产生第一扫描信号S1。电容器C1耦接于驱动元件M3的控制端与输出端之间,电容器C1根据控制信号a1及第一频率信号CLK1提升第一扫描信号S1的电压。
承接上述,当控制信号a1未控制驱动元件M3导通时,电容器C1的一第一端的电压为控制信号a1的电压;当控制信号a1控制驱动元件M3导通时,电容器C1的一第二端的电压为第一频率信号CLK1的电压,而且电容器C1的第一端的电压改为控制信号a1的电压加上第一频率信号CLK1的电压。如此,当第一频率信号CLK1为一高电压时,电容器C1的第一端为控制信号a1的电压加上第一频率信号CLK1的电压,即电容器C1根据控制信号a1及第一频率信号CLK1提升第一扫描信号S1的电压。
换言之,本发明中的驱动元件M3根据第一频率信号CLK1驱动第一扫描信号S1提升至一第三电压,驱动元件M3根据第一频率信号CLK1驱动第一扫描信号S1降低至一第四电压,其中第三电压高于第四电压。如此本发明皆是利用驱动元件M3来提升与降低扫描信号S1的电压,无须额外设置降低扫描信号的电压(放电)的晶体管,从而可以降低闸极驱动电 路布局的面积。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第一闸极驱动电路1具有一抗噪声电路,其包含一控制单元14、多个抗噪声单元15、16。抗噪声电路耦接第一扫描电路及第二扫描电路,并接收第一频率信号CLK1或第二频率信号CLK2,以降低第一扫描电路的噪声及第二扫描电路的噪声。控制单元14接收第一频率信号CLK1、第二频率信号CLK2、第一扫描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a1及第二扫描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a2,且第一扫描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a1及第二扫描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a2控制抗噪声电路未启用抗噪声工作,第一频率信号CLK1及第一频率信号CLK2控制抗噪声电路启用抗噪声工作。
另外,第一扫描电路中的抗噪声单元15包含一第一晶体管M5与一第二晶体管M4。第一晶体管M5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耦接第一扫描电路中的驱动单元11,控制端耦接控制单元14,输出端耦接一参考电压REF(例如:地电位),第一晶体管M5使第一扫描电路中的驱动单元11的一控制端的电压稳定于参考电压REF。第二晶体管M4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耦接第一扫描电路中的驱动单元11,控制端耦接控制单元14,输出端耦接参考电压REF,第二晶体管M4使第一扫描电路中的驱动单元11的一输出端的电压稳定于参考电压REF。
第二扫描电路的抗噪声单元16包含一第三晶体管M10与一第四晶体管M9。第三晶体管M10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耦接第二扫描电路中的驱动单元13,控制端耦接控制单元14,输出端耦接参考电压REF,第三晶体管M10使第二扫描电路中的驱动单元13的一控制端的电压稳定于参考电压REF。第四晶体管M9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耦接第二扫描电路的驱动单元13,控制端耦接控制单元14,输出端耦接参考电压REF,第四晶体管M9使第二扫描电路中的驱 动单元13的一输出端的电压稳定于参考电压REF。
另外,控制单元14还包含一保护单元M15,其具有一输入端、一控制端及一输出端,输入端耦接第一晶体管M5、第二晶体管M4、第三晶体管M10与第四晶体管M9,控制端接收一第三频率信号CLK3,输出端耦接参考电压REF,保护单元M15根据第三频率信号CLK3周期性的将第一晶体管M5、第二晶体管M4、第三晶体管M10与第四晶体管M9的控制端维持于参考电压REF。基于上述,本发明中的第一闸极驱动电路1的设计未包含一个随时产生开启电流的晶体管,从而可以减少功率消耗。
承接上述,控制单元14包含多个晶体管M11~M14,控制信号a1控制晶体管M13导通时,控制信号C3为参考电压REF,因此抗噪声电路未启用抗噪声工作,换言之,控制信号a1控制抗噪声电路未启用抗噪声工作。当控制信号a1控制晶体管M13截止时,若第一频率信号CLK1控制晶体管M11导通,则控制信号C3为第一频率信号CLK1的电压,如此抗噪声电路启用抗噪声工作,换言之,控制信号a1及第一频率信号CLK1控制抗噪声电路启用抗噪声工作。此外,控制信号a2与第二频率信号CLK2的工作方式与控制信号a1及第一频率信号CLK1相同,于此不再复述。
基于上述,本发明中的第一扫描电路与第二扫描电路共享一个抗噪声电路,从而减少抗噪声电路的布局面积。另外,本发明中的抗噪声电路会将驱动单元11、13的控制端与输出端进行重置而维持于参考电压REF,如此双向闸极驱动电路1可以减少重置元件的设置,从而亦可以缩减布局面积。换言之,本发明中的抗噪声电路同时做到抗噪声与重置的功能。所以,本发明可缩减闸极驱动电路的多处重置元件的布局面积,即本发明同时将双输出闸极驱动电路所需的抗噪声电路合并至一级闸极驱动电路内,从而有效缩减抗噪声电路所需要的元件。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顺向扫描时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 此时序图为本发明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的时序图,其余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与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2的操作时序对应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的时序图。
于第一区间T1,第三扫描信号S3为高电压,且第三扫描信号S3为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的起始信号,如此第一设定元件M1与晶体管M13为导通状态;如此,控制信号a1的电压因顺向信号VDDF的充电而逐渐上升,且因为第一频率信号CLK1与第二频率信号CLK2为参考电压REF,不会有耦合噪声,所以控制信号C3经由晶体管M13放电而为参考电压REF;此时抗噪声电路未启用,且第五扫描信号S5与第一频率信号CLK1同样为参考电压REF。于第二区间T2,控制信号a1的电压被充电至顺向信号VDDF的电压,再者,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的第二扫描电路接收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2的第四扫描信号S4,如此控制信号a2的电压会逐渐提升。
于第三区间T3,第一频率信号CLK1改变为高电压,且经由电容器C1的充电而将控制信号a1的电压提升为顺向信号VDDF的电压加上第一频率信号CLK1的电压,此时第五扫描信号S5亦可以提升至高电压,第五扫描信号S5并将扫描线充电至高电压;另外,第五扫描信号S5会控制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第一扫描电路,则顺向信号VDDF可以对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第一扫描电路充电,其余工作方式与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中的第一扫描电路相同,不再复述;此外,控制信号a2的电压提升至顺向信号VDDF的电压。
于第四区间T4,第一频率信号CLK1降低至参考电压REF,则控制信号a1的电压也降低至顺向信号VDDF的电压,且第五扫描信号S5同样降低为参考电压REF;第二频率信号CLK2由参考电压REF改变为高电压,因此控制信号a2的电压为顺向信号VDDF的电压加上第二频率信号CLK2 的电压;此时第六扫描信号S6亦可以提升至高电压并充电扫描线;同理,第六扫描信号S6会控制下一级闸极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扫描电路。于第五区间T5,第二频率信号CLK2降低为参考电压REF,控制信号a2的电压亦降低至顺向信号VDDF的电压,且第六扫描信号S6也降低为参考电压REF;另外,因第三频率信号CLK3为高电压,所以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的第七扫描信号S7提升至高电压;此外,第七扫描信号S7还控制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中的第一扫描电路的第二设定元件M2,从而将控制信号a1的电压从顺向信号VDDF的电压降低至参考电压REF的电压。
于第六区间T6,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内控制信号a2的电压降低至参考电压REF,且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的第七扫描信号S7因第三频率信号CLK3降低至参考电压REF而降低至参考电压REF;而第四频率信号CLK4为高电压,并控制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产生第八扫描信号S8。于第七区间T7,此时第一频率信号CLK1周期性的再次为高电压,并控制控制单元14的晶体管M11导通,如此控制信号C3的电压为第一频率信号CLK1的电压;而且,由于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目前不工作,所以为避免第一频率信号CLK1对扫描线有耦合噪声,此区间不利用放电机制降低控制信号C3的电压,而使控制信号C3控制抗噪声单元15、16启用抗噪声工作,如此可以使驱动单元11、13的控制端与输出端为参考电压REF,从而降低第一频率信号CLK1的耦合噪声。
于第八区间T8,第一频率信号CLK1为低电压(例如:参考电压REF),则晶体管M11为截止状态,又第二频率信号CLK2周期性的再次为高电压,且控制信号C3的电压并未经由放电而降低,所以抗噪声单元15、16仍执行抗噪声工作中,如此第二频率信号CLK2也不会对扫描线有耦合噪声。于第九区间T9,第三频率信号CLK3控制晶体管M15导通,从而将控制信号C3的电压降低至参考电压REF,则抗噪声单元15、16停止执行抗噪声工作;另外,因此区间内第一频率信号CLK1与第二频率信号CLK2为 低电压,所以不会有耦合噪声,无须启用抗噪声工作。后续第十区间T10至第十二区间T12如前述第六区间T6至第八区间T8的说明,于此不再复述。
由上述说明可以得知,高解析显示器的多级闸极驱动电路,于工作时,第三频率信号CLK3同时控制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放电与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路充电,第一频率信号CLK1同时控制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放电与第五级闸极驱动电路5充电。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图1B中的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其为反向扫描时的第五级闸极驱动电路5,其与顺向扫描时的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不同的是,顺向扫描时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由第二级闸极驱动电路2控制充电而产生扫描信号S5、S6,反向扫描时第五级闸极驱动电路5由第六级闸极驱动电路6控制充电产生第九扫描信号S9与第十扫描信号S10;顺向扫描时第三级闸极驱动电路3由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4控制使控制信号a1、a2放电,反向扫描时第五级闸极驱动电路5由第四级闸极驱动电路控制使控制信号a1、a2放电。
承接上述,顺向扫描时顺向信号VDDF为第一电压反向信号VDDR为第二电压,反向扫描时顺向信号VDDF为第二电压反向信号VDDR为第一电压,所以顺向扫描时顺向信号VDDF使闸极驱动电路充电而反向信号VDDR使闸极驱动电路放电,反向扫描时反向信号VDDR使闸极驱动电路充电而顺向信号VDDF使闸极驱动电路放电。而且反向扫描时的时序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反向扫描时闸极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时序图。如图所示,第五图时序与第三图时序相反,并利用相反的时序使闸极驱动电路进行反向扫描。换言之,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中的第一扫描电路根据反向信号VDDR与第一频率信号CLK1产生第一扫描信号S1,而第一级闸极驱动电路1中的第二扫描电路根据反向信号VDDR与第二频率信号 CLK2产生第一扫描信号S2。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闸极驱动模块可以对显示器双向扫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扫描闸极驱动模块,其具有多级闸极驱动电路,每一级闸极驱动电路具有多个扫描电路,其中一第一扫描电路接收一顺向信号、一反向信号与一第一频率信号,并根据顺向信号与第一频率信号产生一第一扫描信号,或者根据反向信号与第一频率信号产生第一扫描信号;及一第二扫描电路,接收顺向信号、反向信号与一第二频率信号,根据顺向信号与第二频率信号产生一第二扫描信号,或者根据反向信号与第二频率信号产生第二扫描信号;当闸极驱动模块为一顺向扫描时,顺向信号为一第一电压,反向信号为一第二电压,顺向信号充电第一扫描电路与第二扫描电路以进行顺向扫描,当闸极驱动模块为一反向扫描时,顺向信号为第二电压,反向信号为第一电压,反向信号充电第二扫描电路与第一扫描电路以进行反向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