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学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2688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学习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学习成绩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归纳整理、温故知新的多功能学习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学习设备很多,但大多都是针对课堂教育及低年级幼儿学习教育,针对初高中学生个人家庭使用的教育设备却很少。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大部分初高中学生采用课外补习的方式,或者采用家教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家庭额外支出大,学习效率不高,成绩提高效果不明显;此外,家教上门对于家庭财产和小孩的人生安全也存在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不伤害眼睛的多功能学习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学习机,包括底板、底座、转轴、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底座固定在底板上,底座内设有转轴、主控板;其中支撑杆通过转轴与底座连接,底座上固定有录音咪头、高保真喇叭及按键,主控板位于按键的下方,按键上配套设有LED导光柱;在支撑杆的端部内设有镜头主控板、高清摄像头,镜头主控板垂直于底板,支撑杆的中部内设置有补光照明灯板。

所述底板采用高强度PVC板材制作而成,上面可以放置一些待采集的原始文稿,或作为一个书写平台或者鼠标垫。

所述底座由底座上盖和底座下盖构成,按键位于底座上盖上,录音咪头嵌在底座上盖的一端,高保真喇叭设置在底座上盖的另一端。

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至少一个USB接口。通过USB线与电脑连接,即可完成拍照保存、科目明细、文字语音注释、查询导出等工作;通过USB线与手机、照相机等外部信息采集设备连接,即可实现数据传输及共享。

所述支撑杆由支撑杆上盖和支撑杆下盖构成,支撑杆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为0-65°,工作时的夹角为60°左右,非工作时的夹角为0°。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PVC装饰条。

所述录音咪头为去环境噪声的传感器,能加强中频部分,突出语言的清晰度。

所述高清摄像头为大像素点的传感器。

所述补光照明灯板为带铝基板的LED白光灯。

本发明的优点:可以方便学生拍摄学习资料,或将学习资料录下,并由喇叭播放学习资料,辅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可以替代课外补习方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其体积轻巧,所占空间少,携带方便,采用带铝基板的LED白光灯作为补光照明灯,即保证散热,又节能不伤害眼睛;此外,还可充当录音机、照相机、播放器、学习平台或鼠标垫,功能多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爆炸图

图中:1、底板,2、底座,2.1、底座上盖,2.2、底座下盖,3、转轴,4、支撑杆,4.1、支撑杆上盖,4.2、支撑杆下盖,5、按键,6、录音咪头,7、高保真喇叭,8、主控板,9、LED导光柱,10、镜头主控板,11、高清摄像头,12、补光照明灯板,13、PVC装饰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一种多功能学习机包括底板1、底座2、转轴3、支撑杆4,其中底座2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1上,底座2由底座上盖2.1和底座下盖2.2构成,按键5位于底座上盖2.1上,录音咪头6嵌在底座上盖2.1的一端,高保真喇叭7设置在底座上盖2.2的另一端。底座2内设有转轴3、主控板8,其中主控板8位于按键5的下方,按键5上配套设有LED导光柱9;底座2上还设有至少一个USB接口;支撑杆4由支撑杆上盖4.1和支撑杆下盖4.2构成,支撑杆4通过转轴3与底座2连接,支撑杆4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为0-65°。在支撑杆4的端部内设有镜头主控板10、高清摄像头11,镜头主控板10垂直于底板1,支撑杆4的中部内设置有补光照明灯板12;支撑杆4上设有PVC装饰条13。

高清摄像头11采用大像素点的进口传感器,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并采用压缩技术,传输给电脑。录音咪头6采用去环境噪声的传感器,并加强中频部分,突出语言的清晰度。高保真喇叭7,采用中频喇叭,使声音更加清晰。补光照明灯板12,采用带铝基板的LED白光灯,即保证散热,又节能且不伤害眼睛。底板1采用高强度的PVC板材,经过精细打磨,可以用来放置一些待采集的原始文稿,又可以作为一个书写平台或者鼠标垫。主控板10用于控制电源开启,录音的开启,声音的播放与静音,拍照等功能。由轻触按键5或者触摸按键5来实现,并有指示灯来表示工作状态。支撑杆4可以做0-65°的旋转,工作的时候,将支撑杆4处于60°左右位置;非工作的时候,可以将支撑杆4置于0°,平放于底板1上,可以有效减少占用空间。

整个设备通过一个USB接口、USB线与电脑连接,即可完成拍照保存,科目明细,编辑裁剪,文字语音注释,查询导出等工作。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USB接口USB线与手机、照相机等外部信息采集设备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