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4255发布日期:2019-12-31 16:2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于2015年1月21日提交的第10-2015-0010224号且名称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在此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出了弯曲、卷曲或折叠的柔性显示模块。一种类型的柔性显示模块包括在基体构件上的柔性显示面板、像素和各种功能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以及第一折叠区域,位于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并且包括第一折叠轴、第二折叠轴和第三折叠轴,其中,第一折叠轴位于第二折叠轴和第三折叠轴之间。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沿两个方向折叠。可折叠显示装置在第一折叠状态下基于第一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折叠,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基于第二折叠轴和第三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折叠。

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一折叠区域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显示面,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可以在可折叠显示装置外折叠时显示图像,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可以在可折叠显示装置外折叠时面对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外部。

第一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一折叠轴内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或者第一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二折叠轴和第三折叠轴外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外部。

第一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二折叠轴和第三折叠轴内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或者第一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一折叠轴外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外部。

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所述第二折叠区域位于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之间并且包括第四折叠轴、第五折叠轴和第六折叠轴,其中,第四折叠轴位于第五折叠轴和第六折叠轴之间,可折叠显示装置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基于第四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折叠或者基于第五折叠轴和第六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折叠,并且在所述第二折叠状态下基于第四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折叠或者基于第五折叠轴和第六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折叠。

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第一折叠区域和第二折叠区域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显示面,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第三显示区域的显示面中的每个可以在暴露于外部的同时显示图像。

第一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一折叠轴内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第二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五折叠轴和第六折叠轴内折叠以使第三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

第一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一折叠轴内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第二折叠区域可以基于第四折叠轴外折叠以使第三显示区域的显示面面对外部。暴露于外部的第二折叠区域可以显示图像。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折叠区域,折叠区域位于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并且包括第一折叠轴和第二折叠轴,其中,可折叠显示装置在第一折叠状态下基于第一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折叠,并且在第二折叠状态下基于第二折叠轴沿两个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折叠。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块和壳体,壳体结合到柔性显示模块并且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其中,第一旋转轴位于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之间,柔性显示模块基于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第一旋转轴沿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折叠,并且柔性显示模块在第二折叠状态下基于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沿两个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折叠。

壳体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铰接到第一主体部的第三主体部以及铰接到第二主体部和第三主体部的第四主体部,其中,第一主体部铰接到第三主体部所处的部分对应于第二旋转轴,第二主体部铰接到第四主体部所处的部分对应于第三旋转轴,第三主体部铰接到第四主体部所处的部分对应于第一旋转轴。

柔性显示模块可以包括与第一主体部对应的第一区域、与第二主体部对应的第二区域以及与第三主体部和第四主体部对应的第三区域,当柔性显示模块外折叠以使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面对柔性显示模块的外部时,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显示图像。

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可以基于第一旋转轴内折叠以彼此面对,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可以基于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外折叠以使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面对外部。

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可以基于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内折叠以彼此面对,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可以基于第一旋转轴外折叠以使第一区域的显示面和第二区域的显示面面对外部。

柔性显示模块可以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第一外部构件以及位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第二外部构件。第一外部构件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平坦平面;第二部分,从第一平坦平面突出并且与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叠置,以在柔性显示模块折叠时将拉应力施加到第一外部构件。

第二外部构件可以包括: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平坦平面;第四部分,从第二平坦平面突出并且与第一旋转轴叠置,以在柔性显示模块折叠时将拉应力施加到第二外部构件。第二部分可以包括从第一平坦平面突出的第二平坦平面以及连接第一平坦平面和第二平坦平面的倾斜面。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位于第二部分中并且与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基本平行的多个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特征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图1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1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图2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2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2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图3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3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3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图4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4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4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图5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5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5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图6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6b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视图,图6c示出铰链构件的实施例,图6d示出在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6e示出在另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图7示出柔性显示模块的实施例;

图8示出柔性显示面板的实施例;

图9示出像素的实施例;

图10a示出柔性显示模块的折叠区域的实施例,图10b示出在第一折叠轴区域中的应力的示例,图10c示出在第三折叠轴区域中的应力的示例,图10d示出作为曲率半径的函数的薄膜晶体管的应变(strain)的示例;

图11a示出柔性显示模块的折叠区域的实施例,图11b示出柔性显示模块的折叠区域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且完整的,并将把示例性实施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组合实施例以形成另外的实施例。

还将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此外,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作“在”另一层“下面”时,它可以直接在下方,并且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的中间层。另外,还将理解,当层被称作“在”两个层“之间”时,它可以是这两个层之间唯一的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的中间层。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代表同样的元件。

将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者“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者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或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同样的标号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图1a至图1c示出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的折叠区域fa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折叠区域fa中的第一折叠轴fx1、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在相同或不同方向上的两个或更多个折叠区域。

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显示图像im的显示面ds。显示面ds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和折叠区域fa的显示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可折叠显示装置展开时,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限定显示面ds。第三方向dr3表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dr2表示第一折叠轴fx1、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延伸所沿的方向。

第一折叠轴fx1位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之间。第一折叠轴fx1使可折叠显示装置能够沿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不同的方向或方式折叠。当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一折叠轴fx1折叠而不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折叠时,该状态可称为第一折叠状态,当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折叠而不基于第一折叠轴fx1折叠时,该状态可称为第二折叠状态。

参照图1b,当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一折叠轴fx1折叠时,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面对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将使不同区域的显示面能够彼此面对的折叠状态称作内折叠。)在这种情况下,可折叠显示装置不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折叠。

当第一显示区域da1相对于第一折叠轴fx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可折叠显示装置是内折叠。即,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一折叠轴fx1沿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折叠。为了内折叠可折叠显示装置以使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对齐,将第一折叠轴fx1限定在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基于第一方向dr1的中心处。

如图1c中所示,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相对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折叠,使得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朝向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外部。(将使不同区域的显示面能够面对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外部的折叠状态称作外折叠。)

当第二显示区域da2相对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可折叠显示装置是外折叠。即,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沿两个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折叠。为了外折叠可折叠显示装置以使第一显示区域da1与第二显示区域da2对齐,第一折叠轴fx1和第二折叠轴fx2之间沿第一方向dr1的距离可以与第一折叠轴fx1和第三折叠轴fx3之间沿第一方向dr1的距离基本相同。

参照图1a和图1c,当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暴露于外部时,显示图像im。此外,图像im可以显示在折叠区域fa的暴露于外部的显示面上。如图1a中所示,当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显示图像im。如图1c所示,当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外折叠状态时,可以显示图像im。第一显示区域da1、第二显示区域da2和折叠区域fa可以分别显示包括独立信息的不同图像,或者可以分别显示包括同一信息的一个图像的不同部分。

参照图1a至图1c,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基于折叠区域fa中的第一折叠轴fx1、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沿不同方向折叠。因为基于互不相同的轴来执行内折叠和外折叠,所以显示面与折叠轴对应的部分接收拉应力或压应力。如图1b中所示,压应力被施加到显示面与第一折叠轴fx1对应的部分,并且如图1c中所示,拉应力被施加到显示面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对应的部分。

当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一个折叠轴沿不同方向折叠时,拉应力和压应力交替地施加到显示面的与折叠轴对应的部分。结果,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其中限定了一个折叠轴的部分会变形,或者会在与这一折叠轴对应的部分上发生缺陷。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可折叠显示装置沿不同方向折叠时产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被多个折叠轴分布。因此,减少了或消除了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缺陷。

图2a至图2c示出了折叠轴与图1a至图1c中所示的折叠轴不同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参照图2b,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一折叠轴fx1外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朝向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可折叠显示装置不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折叠。参照图2c,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内折叠以使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能够彼此面对。在这种情况下,可折叠显示装置不基于第一折叠轴fx1折叠。

图3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3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3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4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4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4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图3a至图3c和图4a至图4c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a至图1c和图2a至图2c中相同的元件。

与图1a至图1c和图2a至图2c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不同,图3a至图3c和图4a至图4c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折叠区域fa1和fa2。折叠区域fa1和fa2中的每个可以沿不同方向折叠。图3a至图3c和图4a至图4c示出包括两个折叠区域fa1和fa2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参照图3a至图3c,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第二显示区域da2、第三显示区域da3、第一折叠区域fa1和第二折叠区域fa2。第一折叠区域fa1位于第一显示区域da1和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第二折叠区域fa2位于第二显示区域da2和第三显示区域da3之间。在第一折叠区域fa1和第二折叠区域fa2中的每个中限定三个折叠轴。

第一折叠区域fa1和第二折叠区域fa2中的每个可以与图1a至图1c中的折叠区域fa或图2a至图2c中的折叠区域fa基本相同。第一折叠轴fx1、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限定在第一折叠区域fa1中,第四折叠轴fx4、第五折叠轴fx5和第六折叠轴fx6限定在第二折叠区域fa2中。

参照图3b,第一折叠区域fa1基于第一折叠轴fx1内折叠。第二折叠区域fa2基于第五折叠轴fx5和第六折叠轴fx6内折叠。参照图3c,第一折叠区域fa1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外折叠。图3c中,第一折叠区域fa1可以不基于第一折叠轴fx1折叠。第二折叠区域fa2可以基于第四折叠轴fx4外折叠。如图3a和图3c中所示,当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和第三显示区域da3的显示面暴露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外部时,显示图像im。此外,图像im可以显示在第一折叠区域fa1和第二折叠区域fa2的暴露于外部的显示面中。

图4a至图4c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折叠方向与图3a至图3c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方向不同的折叠轴。

如图4b中所示,第一折叠区域fa1基于第一折叠轴fx1内折叠,基本上同时第二折叠区域fa2基于第四折叠轴fx4外折叠。如图4c中所示,第一折叠区域fa1基于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外折叠。第二折叠区域fa2基于第五折叠轴fx5和第六折叠轴fx6内折叠。如图4a至图4c中所示,图像im显示在显示面的暴露于外部的部分中。

图5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5b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5c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图5a至图5c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a至图4c中相同的元件。

与先前实施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不同,在图5a至图5c中,两个折叠轴fx10和fx20限定在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区域fa10中。图5a至图5c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省略了图1a至图1c中的第三折叠轴fx3。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区域fa10的折叠轴fx10和fx20可以应用到图2a至图4c中的折叠区域fa、第一折叠区域fa1和第二折叠区域fa2中的至少一个。

参照图5b,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一折叠轴fx10内折叠。参照图5c,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二折叠轴fx20外折叠。用于使可折叠显示装置内折叠和外折叠的折叠轴可以相对于彼此改变。

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基于第一折叠轴fx10和第二折叠轴fx20沿不同方向折叠。当可折叠显示装置沿不同方向折叠时产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分布到第一折叠轴fx10和第二折叠轴fx20。因此,可以减少或消除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缺陷。

图6a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6b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另一视图,图6c示出铰链构件的实施例,图6d示出在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6e示出在第二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图6a至图6e示出参照图1a至图1c描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实施示例。

参照图6a至图6c,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的显示模块100和壳体200。显示模块100可以部分或完全结合到壳体200。位于显示模块100和壳体200之间的结合结构可以与所示的结合结构不同。例如,壳体200提供了其上安放显示模块100的平坦平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200在其中限定了预定的空间,显示模块100容纳在该预定的空间中。壳体200可以在其中限定台阶空间,显示模块100可以容纳在该台阶空间中。

显示模块100可以在特定区域处部分或完全卷曲或折叠。显示模块100至少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各种功能构件。显示面板可以是例如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或电润湿显示面板。功能构件包括例如保护构件、光学构件和触摸面板。

显示模块100包括分别与参照图1a至图1c描述的第一显示区域da1、第二显示区域da2和折叠区域fa对应的第一区域100-d1、第二区域100-d2和第三区域100-f。第一区域100-d1、第二区域100-d2和第三区域100-f是被壳体200彼此分开的虚拟区域。

壳体200包括使彼此结合的部件。所述部件的一部分可以可旋转地彼此结合以形成第一旋转轴rx1、第二旋转轴rx2和第三旋转轴rx3。第一旋转轴rx1、第二旋转轴rx2和第三旋转轴rx3分别与如参照图1a至图1c描述的第一折叠轴fx1、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对应。

壳体200包括第一主体部210、第二主体部220、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第一主体部210被设置为与显示模块100的第一区域100-d1对应,第二主体部220被设置为与显示模块100的第二区域100-d2对应。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被设置为与显示模块100的第三区域100-f对应。例如,第一主体部210、第二主体部220、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中的每个基于各部件的装配或通过注入成型方法而形成。壳体200还可以包括额外的主体部以限定多个折叠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210、第二主体部220、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中相邻的主体部彼此铰接。例如,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彼此铰接。第一主体部210和第三主体部230彼此铰接,第二主体部220和第四主体部240彼此铰接。

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所彼此铰接的部分对应于第一旋转轴rx1。第一主体部210和第三主体部230所彼此铰接的部分对应于第二旋转轴rx2。第二主体部220和第四主体部240所彼此铰接的部分对应于第三旋转轴rx3。

柔性显示模块100基于第一旋转轴rx1沿一个方向(例如,内方向)折叠并且基于第二旋转轴rx2和第三旋转轴rx3沿与这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例如,外方向)折叠。柔性显示模块100在基于第一旋转轴rx1沿顺时针方向折叠时可以不沿逆时针方向折叠。

参照图6c描述铰接部分的实施例,例如,图6c示出了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彼此铰接的部分。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可以在沿第二方向dr2彼此分隔开的两部分处彼此铰接。图6c示出了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彼此铰接的一部分。

第三主体部230包括圆板部分230-cb1,第四主体部240包括圆板部分240-cb1。第三主体部230的圆板部分230-cb1包括铰链孔230-hh1,第四主体部240的圆板部分240-cb1包括铰链孔240-hh1。第一旋转轴rx1插入到铰链孔230-hh1和240-hh1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rx1可以与第三主体部230或第四主体部240一体形成。

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分别包括在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展开时而彼此接触的固定部分230-f和240-f。因此,柔性显示模块100可以不基于第一旋转轴rx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三主体部230包括支撑显示模块100的支撑部分230-s,第四主体部240包括支撑显示模块100的支撑部分240-s。第三主体部230还包括铰接到第一主体部210的圆板部分230-cb2,第四主体部240还包括铰接到第二主体部220的圆板部分240-cb2。圆板部分230-cb2包括铰链孔230-hh2,圆板部分240-cb2包括铰链孔240-hh2。

如图6d中所示,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一旋转轴rx1折叠以使第一主体部210和第二主体部220能够彼此面对并且使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能够彼此面对。第一主体部210和第三主体部230的固定部分彼此接触,第二主体部220和第四主体部240的固定部分彼此接触。

参照图6e,可折叠显示装置基于第二旋转轴rx2和第三旋转轴rx3折叠以使第一主体部210和第二主体部220彼此面对,同时彼此分隔开预定距离。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的固定部分彼此接触。

如图6a至图6e中所示,当可折叠显示装置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折叠时,第一折叠轴fx1、第二折叠轴fx2和第三折叠轴fx3被第一主体部210、第二主体部220、第三主体部230和第四主体部240的铰接部分的操作所限定。因此,与基于一个折叠轴沿两个方向折叠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不同,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沿两个方向折叠时产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基于多个折叠轴来分布。因此,减少了或消除了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缺陷。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三旋转轴rx3,因此,第二主体部220和第四主体部240可以以单个单一且单独的单元来一体形成。因此,可以实现图5a至图5c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另一铰接结构(其中,主体部仅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可以应用到可折叠显示装置。

图7是示出柔性显示模块100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前述的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

参照图7,柔性显示模块100包括显示面板100-dp以及结合到显示面板100-dp的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和第二外部构件100-om2。显示面板100-dp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和连接到像素的多条信号线。

第一外部构件100-om1位于显示面板100-dp的显示面(例如,其上显示图像的面)上,第二外部构件100-om2位于显示面板100-dp的与该显示面相对的面上。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和显示面板100-dp可以例如通过第一光学透明粘结膜oca1而彼此附着。第二外部构件100-om2和显示面板100-dp可以例如通过第二光学透明粘结膜oca2而彼此附着。

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包括多个功能构件。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包括偏振板、延迟板、称作窗构件的保护构件以及触摸面板。第二外部构件100-om2包括保护构件,保护构件例如可以包括塑料膜。保护构件还可以包括功能涂层,例如,防指纹层、防眩光层、硬质涂层等。

参照图8和图9,显示面板100-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其它类型的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dp包括基体构件100-bs、电路层100-cl、器件层100-el和包封层100-ecl。

如图8中所示,基体构件100-bs包括至少一个塑料膜。基体构件100-bs可以包括两个塑料膜以及在这两个塑料膜之间的有机层、氮化硅层和/或氧化硅层。基体构件100-bs包括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和纤维增强塑料(frp)。

电路层100-cl包括多条信号线和多个电子器件。另外,电路层100-cl包括多个绝缘层以使信号线与电子器件绝缘。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线包括栅极线、数据线和电源线。电子器件包括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

器件层100-el包括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可以包括有机发光器件oled。器件层100-el还可以包括支撑有机发光器件的元件。器件层100-el还可以包括绝缘层以使每个发光器件与支撑发光器件的元件绝缘或分开。

包封层100-ecl密封器件层100-el。包封层100-ecl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无机薄层或者一个或更多个有机薄层,并且具有无机薄层与有机薄层交替堆叠的结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包封层100-ecl可以被例如玻璃或膜所替换。包封层100-ecl与基体构件100-bs分隔开,以使器件层100-el位于包封层100-ecl和基体构件100-bs之间。

参照图9,像素px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至少一个电容器和有机发光器件。第一晶体管tft1响应于通过栅极线gl提供的栅极信号而通过数据线dl输出数据信号。电容器cap基于与对应于来自第一晶体管tft1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和来自电源线pl的第一电源电压elvdd之间的差对应的电压而充电。

第二晶体管tft2响应于存储在电容器cap中的电荷量来控制流经有机发光器件oled的驱动电流。基于充入到电容器cap中的电荷量来确定第二晶体管tft2的导通时间。

栅极线gl、数据线dl、第一晶体管tft1、第二晶体管tft2和电容器cap位于电路层100-cl中。有机发光器件oled位于图8中的器件层100-el中。

图10a是示出柔性显示模块的折叠区域的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0b是示出在图10a的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中发生的应力的示例的剖视图。图10c是示出在图10a的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中发生的应力的示例的剖视图。图10d是示出作为曲率半径的函数的薄膜晶体管的应变(strain)的示例的曲线。

图10a中的柔性显示模块100的第三区域100-f对应于图6a中的柔性显示模块100的第三区域100-f。发生在第二折叠轴区域100-f2中的应力与发生在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中的应力基本相同。

参照图10a,柔性显示模块100的第三区域100-f包括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第二折叠轴区域100-f2和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与第一折叠轴fx1(参照图6a)和第一旋转轴rx1(参照图6a)叠置。第二折叠轴区域100-f2与第二折叠轴fx2(参照图6a)和第二旋转轴rx2(参照图6a)叠置。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与第三折叠轴fx3(参照图6a)和第三旋转轴rx3(参照图6a)叠置。

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包括提供第一平坦平面100-fs1的第一部分100-om11和从第一平坦平面100-fs1突出的第二部分100-om12。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与折叠轴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多个第二部分100-om12。图10a示出了两个第二部分100-om12作为代表示例。

第一部分100-om11和第二部分100-om12之间可能因光学构件、保护构件和触摸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而产生台阶差。第一部分100-om11和第二部分100-om12以单个单一且单独的单元来一体形成,或者第二部分100-om12可以结合到第一部分100-om11上。

第二外部构件100-om2包括提供第二平坦平面100-fs2的第三部分100-om21和从第二平坦平面100-fs2突出的第四部分100-om22。可以与折叠轴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多个第四部分100-om22。图10a示出了一个第四部分100-om22作为代表示例。

第三部分100-om21和第四部分100-om22之间可能因保护构件而产生台阶差。第三部分100-om21和第四部分100-om22以单个单一且单独的单元来一体形成,或者第四部分100-om22结合到第三部分100-om21上。

第一外部构件100-om1的第二部分100-om12与第二折叠轴区域100-f2和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叠置。第二外部构件100-om2的第四部分100-om22与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叠置。第二部分100-om12和第四部分100-om22可以具有基本平行于第二方向dr2的线形形状。

参照图10b,当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基于第一折叠轴fx1而内折叠时,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中形成中性面np1(例如,第一中性面)。第一中性面np1邻近于基体构件100-bs而限定。借助厚度比第三部分100-om21的厚度大的第四部分100-om22,第一中性面np1在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中比在其它区域中更多地向基体构件100-bs移动。因此,当柔性显示模块100被折叠时,拉应力被施加到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压应力被施加到电路层100-cl。

参照图10c,当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基于第三折叠轴fx3而外折叠时,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中形成中性面np2(例如,第二中性面)。第二中性面np2邻近于包封层100-ecl而限定。借助厚度比第一部分100-om11的厚度大的第二部分100-om12,第二中性面np2在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中比在其它区域中更多地向包封层100-ecl移动。因此,当柔性显示模块100被折叠时,拉应力被施加到第二外部构件100-om2,压应力被施加到电路层100-cl。

无论折叠方向如何,电路层100-cl都被施加压应力而非拉应力。当拉应力和压应力具有相同的强度时,电路层中的薄膜晶体管对抗压应力的耐久性比其对抗拉应力的耐久性高。

图10d示出提供支持上述薄膜晶体管的耐久性的示例的两条仿真曲线g1和g2。第一曲线g1代表施加有压应力的薄膜晶体管的应变的示例。第二曲线g2代表施加有拉应力的薄膜晶体管的应变的示例。应变随着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在此示例中,当柔性显示模块以约3mm或更大的曲率半径折叠时,薄膜晶体管被拉应力引起的应变而损坏。然而,薄膜晶体管耐受约3mm或更大的曲率半径所产生的压应力。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无论折叠方向如何都向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的电路层100-cl施加压应力。因此,防止了薄膜晶体管被损坏。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柔性显示模块的折叠区域的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1a和图11b示出了与图10a中的剖视图对应的剖视图。

参照图11a,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包括第一部分100-om11和第二部分100-om12。第二部分100-om12包括从第一平坦平面100-fs1突出的第三平坦平面fs以及连接第一平坦平面100-fs1和第三平坦平面fs的倾斜面is。

第二外部构件100-om2包括第三部分100-om21和第四部分100-om22。第四部分100-om22包括从第二平坦平面100-fs2突出的第四平坦平面fs以及连接第二平坦平面100-fs2和第四平坦平面fs的倾斜面is。

当在剖视图中观看时,第二部分100-om12具有通过逐渐改变第一部分100-om11的形状而获得的锥形形状,第四部分100-om22具有通过逐渐改变第三部分100-om21的形状而获得的锥形形状。因此,它们的边界是平顺的。因此,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和第二外部构件100-om2上的台阶差不会被用户识别。

参照图11b,第二部分100-om12和第四部分100-om22中的每个设置有在其中限定的至少一个槽gv。槽gv基本平行于第二方向dr2。槽gv具有条纹形状或包括沿第二方向dr2布置的子槽。

槽gv减小了第一外部构件100-om1和第二外部构件100-om2的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第二折叠轴区域100-f2和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的模量(modulus)。由于槽gv控制了第一折叠轴区域100-f1、第二折叠轴区域100-f2和第三折叠轴区域100-f3的模量,所以防止了第一中性面np1(参照图10b)过度邻近于基体构件100-bs,并且防止了第二中性面np2(参照图10c)过度邻近于包封层100-ecl。

在这里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虽然采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仅以普遍的和描述性的含义来使用和解释它们,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在一些情形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自提交本申请时将明白的,除非另外指明,否则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结合其它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