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合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76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笔杆合胶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杆合胶机构,属于书写或绘图器具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铅笔一般是由两块板和位于两块板之间的铅芯构成,常规的加工装置容易出现漏铅、两块板错位等缺陷。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铅笔加工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快捷、装铅稳定、可自动对齐的笔杆合胶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笔杆合胶机构,包括供料机构、上胶机构、铅芯机构和传送带,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上板出口、下板出口、上料槽一和上料槽二,上料槽一与上板出口对应,并为上板出口供应上板,上料槽二与下板出口对应,并为下板出口供应下板,且上板出口较下板出口高;上胶机构的出胶口位于下板出口后方,并与下板出口连通;传送带位于供料机构和铅芯机构之间,且铅芯机构位于供料机构对面;上板自上料槽一供入上板出口,并将上板出口供出,下板经上料槽二供出,并经出胶口上胶后自下板出口供出,下板随传送带前进,上板叠放在下板上,铅芯自铅芯机构插入上板与下板之间。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上胶机构包括供胶槽,供胶槽位于供料机构上方,且供胶槽下端设置的出胶口与下板出口连通,更优选的,所述的供胶槽通过供胶管与上胶筒连通,且供胶管上设置有开关,用于控制供胶槽内胶量。

所述的铅芯机构包括供铅板和推杆,供铅板位于上板出口后方(指沿输送方向的下游)、对面或下板出口与上板出口之间,且推板位于供铅板后方,用于将供铅板中的铅芯向前推入上板和下板之间,完成铅芯与上板、下板的组装。更优选的,所述的供铅板上方设置有铅料槽,铅料槽与供铅板连通,为供铅板提供铅芯;所述的推板由电机或液压驱动其做前后往复运动。

所述的传送带上设置有隔片,隔断前后上板-下板单元。

将本申请应用于铅笔的加工,下板经上料槽进入下板出口后完成上胶并输出,上板经上料槽进入上板出口并输出,且上板较下板延迟一个周期供应,使下板随传送带输送至上板出口处时,上板输出并覆盖在下板上;在重力作用下,铅芯自铅料槽落在供铅板上,推板推动其向供料机构方向移动,使其卡入上板与下板之间,完成上铅工序并继续随传送带移动,动块在摆臂作用下向定块方向移动,并推动装有铅芯的上板和下板向定块方向移动,在动块与定块的挤压下,铅芯、上板、下板相互对齐,即完成对齐工序,同时,推板后退,铅芯继续落在供铅板上,待继续供应的叠加状态上板下板到达该位置时,推板前进将铅芯推入上板与下板之间,如此周期反复,即完成铅笔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标注方便,省略上料槽二);

图2为本申请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标注方便,省略上料槽一、上料槽二);

图3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侧面图(为标注方便,省略上料槽一、上料槽二)。

其中标号:1. 供料机构;11. 上板出口;12. 下板出口;13. 上料槽一;14. 上料槽二;2. 上胶机构;21. 供胶槽;22. 上胶筒;23. 供胶管;24. 开关;3. 传送带;4. 铅芯机构;41. 供铅板;42. 推板;43. 铅料槽;44. 推板驱动;5. 对齐机构;51. 定块;52. 动块;6. 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笔杆合胶机构,结合图1、图2和图3,包括供料机构1、上胶机构2、传送带3和铅芯机构4,供料机构1包括上板出口11、下板出口12、上料槽一13和上料槽二14,上料槽一13与上板出口11对应并为上板出口11供应上板,下料槽二14与下板出口12对应,并为下板出口12供应下板,且上板出口11较下板出口12高;上胶机构2的出胶口位于下板出口11后方,并与下板出口11连通,传送带3位于供料机构1和铅芯机构4之间,且铅芯机构4位于供料机构1对面;上板自上板出口11供出,下板经出胶口上胶后自下板出口12供出,下板随传送带3前进,上板叠放在下板上,铅芯自铅芯机构4插入上板与下板之间,即完成铅笔的合装。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上胶机构2包括供胶槽21,供胶槽21位于供料机构1上方,且供胶槽21下端设置的出胶口与下板出口12连通,供胶槽21通过供胶管23与上胶筒22连通,且供胶管23上设置有开关24,用于控制供胶槽21内胶量;结合图4,铅芯机构4包括供铅板41和推杆42,供铅板41位于上板出口11正对面,且推板42位于供铅板41后方,用于将供铅板41中的铅芯向前推入上板和下板之间,完成铅芯与上板、下板的组装,供铅板41上方设置有铅料槽43,铅料槽43与供铅板41连通,为供铅板41提供铅芯,推板42由推板驱动44使其做前后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推板驱动44为电机或液压。

将本申请应用于铅笔的加工,下板经上料槽进入下板出口后完成上胶并输出,上板经上料槽进入上板出口并输出,且上板较下板延迟一个周期供应,使下板随传送带输送至上板出口处时,上板输出并覆盖在下板上;在重力作用下,铅芯自铅料槽落在供铅板上,推板推动其向供料机构方向移动,使其卡入上板与下板之间,完成上铅工序并继续随传送带移动,动块在摆臂作用下向定块方向移动,并推动装有铅芯的上板和下板向定块方向移动,在动块与定块的挤压下,铅芯、上板、下板相互对齐,即完成对齐工序,同时,推板后退,铅芯继续落在供铅板上,待继续供应的叠加状态上板下板到达该位置时,推板前进将铅芯推入上板与下板之间,如此周期反复,即完成铅笔的加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2,传送带3上设置有对齐机构5,该对齐机构5包括动块51和定块52,定块52固定在传送带3外侧,动块51由摆臂(图中未显示)驱动做前(向定块52靠近的方向)后(远离定块52的方向)移动,动块51与定块52配合,实现铅芯、上板、下板的对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2,传送带3上设置有对齐机构5,该对齐机构5包括动块51和定块52,定块52固定在传送带3外侧,动块51由摆臂(图中未显示)驱动做前(向定块52靠近的方向)后(远离定块52的方向)移动,动块51与定块52配合,实现铅芯、上板、下板的对齐;传送带3上均匀设置有隔片6,隔片6对称设置在传送带3的两侧,而同侧相邻隔片6之间的间距略大于上板/下板的宽度,用于隔断前后上板/下板,并确保其呈垂直于供铅板的方向输送,以确保铅芯的顺畅推入。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