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201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教学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初步接触加减法的小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加减法的算法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初期有些学生会通过数手指或木棍的方法来完成加减法运算,老师一般都是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出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教学,这种方式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不佳,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比较低,容易出现学生上课走神甚至交头接耳,不利于小学生的记忆和学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装置,方便老师演示加减法运算,使得数学教学能够直观和生动有趣,有效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装置,包括壳体和球体,所述壳体内的顶部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转盘,所述壳体上设置与转盘相配合的第三开口,所述转盘可以通过第三开口伸出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两个第一开口以及与第一开口位置、数量相对应的收纳筒,所述收纳筒的底端设置与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转盘上设置与第一开口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设置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开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转动转盘可以控制第一通孔与第一开口或第二通孔连通,球体可以从收纳筒内依次穿过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进入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与球体相配合的第四开口。

所述转盘上设置数量、位置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限位滚球,所述限位滚球上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滚球连接,另一端与凹槽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与限位滚球相配合的限位卡槽。

所述壳体对应位于第四开口的下方设置回收桶,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高度大于回收桶的高度。

所述收纳筒的底端设置斜面,所述斜面由收纳筒的侧壁向第二开口的边沿向下倾斜。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老师演示加减法运算,使得数学教学能够直观和生动有趣,有效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2、本实用新型限位滚球和限位卡槽相互配合,控制转盘的转动幅度,使转盘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通孔会依次停留在第一开口的正下方,使球体可以依次由第二开口落下,方便老师演示加减法运算。

3、本实用新型壳体对应位于第四开口的下方设置回收桶,壳体的底端设置支撑腿,支撑腿的高度大于回收桶的高度,方便老师回收球体,使球体循环利用。

4、本实用新型收纳筒的底端设置斜面,所述斜面由收纳筒的侧壁向第二开口的边沿向下倾斜,使收纳筒内的球体可以全部由第一开口滑出收纳筒。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2的A处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壳体;11、第一开口;12、第四开口;13、支撑腿;2、球体;3、隔板;31、转轴;4、转盘;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5、收纳筒;51、斜面;6、限位滚球;61、弹簧;62、限位卡槽;7、回收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新型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装置,包括壳体1和球体2,所述壳体1内的顶部设置隔板3,所述隔板3上设置转轴31,所述转轴31上设置转盘4,所述壳体1上设置与转盘4相配合的第三开口,所述转盘4可以通过第三开口伸出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两个第一开口11以及与第一开口11位置、数量相对应的收纳筒5,所述收纳筒5的底端设置与第一开口11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转盘4上设置与第一开口11相配合的第一通孔41,所述隔板3上设置与第一通孔4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42,所述第二通孔42与第一开口11错位设置,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转动转盘4可以控制第一通孔41与第一开口11或第二通孔42连通,球体2可以从收纳筒5内依次穿过第二开口、第一开口11、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进入壳体1内,球体2由第二开口滑入第一开口11,再由第一开口11滑入第一通孔41,这时如果转动转盘4,第一通孔41带动球体2转动,当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42重合时球体2通过第二通孔42落入壳体1内,此时另一个第一通孔41与第一开口11重合,球体2继续由第二开口内滑入第一通孔41内,如此循环,直至收纳筒5内的球体2全部滑入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与球体2相配合的第四开口12,用于将球体2从壳体1内取出。

使用方法:

一、需要演示加法运算时,在壳体1对应位于两个收纳筒5之间写“+”号,分别在两个收纳筒5内放入与需要相加的两个加数数值相同的球体2。如:需要计算5+3时,在一个收纳筒5内放入5个球体2,在另一个收纳筒5内放入3个球体2,老师先让学生先计算出5+3的结果,然后由老师或有老师指定一个学生,来转动转盘4,使收纳筒5内的球体2依次落入壳体1内,最后由第四开口12将球体2取出,查看壳体1内球体2的个数,球体2的个数即为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同学们将自己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验证,查看自己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老师也可以在两个收纳筒5内分别放入若干个球体2,老师先列出两个加数,先让学生先计算结果,然后由老师或有老师指定一个学生,来转动转盘4,分别在两个收纳筒5内取出数量与加数数值相对应的球体2,如:需要计算5+3时,在一个收纳筒5内取出5个球体2,在另一个收纳筒5内取出3个球体2,全部落入壳体1内,再由壳体1内将球体2取出,查看壳体1内球体2的个数,球体2的个数即为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同学们将自己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验证,查看自己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二、需要演示减法时,在壳体1对应位于两个收纳筒5之间写“-”号;老师先列出减数和被减数,先让学生先计算结果,在其中一个收纳筒5内放入数量与减数数值相对应的球体2,然后由老师或有老师指定一个学生,来转动转盘4,在收纳筒5内取出数量与被减数数值相对应的球体2,如:需要计算5-3时,在收纳筒5内放入5个球体2,转动转盘4,取出3个球体2;然后查看收纳筒5内剩余球体2的个数,剩余球体2的个数即为运算结果,同学们将自己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验证,查看自己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壳体1和收纳筒5优选为不透明的,全程学生无法管查球体2的个数,使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会继续思考运算结果,促进学生动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方便老师演示加减法运算,使得数学教学能够直观和生动有趣,有效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优选的,所述转盘4上设置数量、位置与第一通孔41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限位滚球6,所述限位滚球6上设置弹簧61,所述弹簧61的一端与限位滚球6连接,另一端与凹槽连接,所述壳体1上设置与限位滚球6相配合的限位卡槽62,限位滚球6和限位卡槽62相互配合,控制转盘4的转动幅度,使转盘4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通孔41会依次停留在第一开口11的正下方,避免第一通孔41与第一开口11出现错位妨碍球体2下落,使球体2可以依次由第二开口落下进入第一通孔41内,方便老师演示加减法运算。

优选的,所述壳体1对应位于第四开口12的下方设置回收桶7,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的高度大于回收桶7的高度,方便老师回收球体2,使球体2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收纳筒的底端设置斜面51,所述斜面51由收纳筒的侧壁向第二开口的边沿向下倾斜,使收纳筒5内的球体2可以全部由第二开口滑出收纳筒5。

实施例:

一种新型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装置,包括壳体1和球体2,所述壳体1内的顶部设置隔板3,所述隔板3上设置转轴31,所述转轴31上设置转盘4,所述壳体1上设置与转盘4相配合的第三开口,所述转盘4可以通过第三开口伸出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两个第一开口11以及与第一开口11位置、数量相对应的收纳筒5,所述收纳筒的底端设置斜面51,所述斜面51由收纳筒的侧壁向第二开口的边沿向下倾斜,壳体1和收纳筒5为不透明的,全程学生无法管查球体2的个数,使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会继续思考运算结果,促进学生动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述收纳筒5的底端设置与第一开口11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转盘4上设置与第一开口11相配合的第一通孔41,所述隔板3上设置与第一通孔4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42,所述第二通孔42与第一开口1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转动转盘4可以控制第一通孔41与第一开口11或第二通孔42连通,球体2可以从收纳筒5内依次穿过第二开口、第一开口11、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进入壳体1内,球体2由第二开口滑入第一开口11,再由第一开口11滑入第一通孔41,这时如果转动转盘4,第一通孔41带动球体2转动,当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42重合时球体2通过第二通孔42落入壳体1内,此时另一个的第一通孔41与第一开口11重合,球体2继续由第二开口内滑入第一通孔41内,如此循环,直至收纳筒5内的球体2全部滑入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与球体2相配合的第四开口12,所述壳体1对应位于第四开口12的下方设置回收桶7,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的高度大于回收桶7的高度,用于将球体2从壳体1内取出。所述转盘4上设置数量、位置与第一通孔41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限位滚球6,所述限位滚球6上设置弹簧61,所述弹簧61的一端与限位滚球6连接,另一端与凹槽连接,所述壳体1上设置与限位滚球6相配合的限位卡槽62。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限位滚球6和限位卡槽62相互配合,控制转盘4的转动幅度,使转盘4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通孔41会依次停留在第一开口11的正下方,使球体2可以依次由第二开口落下,方便老师演示加减法运算;壳体1对应位于第四开口12的下方设置回收桶7,壳体1的底端设置支撑腿13,支撑腿13的高度大于回收桶7的高度,方便老师回收球体2,使球体2循环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