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纤广告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093阅读:10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光纤广告牌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光纤广告牌。



背景技术:

灯箱式广告牌是一种常见的光电广告装置,现有技术有的灯箱采用日光灯灯管,通过220V交流电直接供电,这样不仅耗费电能,也不环保,而且又容易出现故障。还有的灯箱是在面板上直接安装大量的LED,但LED广告牌一般采用220V电压供电,安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广告牌使用的LED数量越多,其耗费的电能越大;在无电和停电的状况下无法工作;有的采用光纤,但光纤在安装时走线不便,有坏的需要更换时也不方便,而且通常的广告箱没有警报系统,温湿度过高导致灯箱损坏,所以需要一种光纤更换方便,具有警报系统,环保安全的广告箱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光纤广告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广告箱体采用光纤,并且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与警报器,可防止灯箱损坏,并且套管内设有光纤安装孔,使光纤的更换增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光纤广告牌,包括箱体,信息面板,光纤安装孔,太阳能板,蓄电池,逆变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光纤,光纤套管,套管支架,光源,支架及警报器;所述箱体顶部安装太阳能板,所述箱体内安装蓄电池,与所述太阳能板连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存储,所述蓄电池与逆变器连接,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后与逆变器连接,所述箱体的侧面安装警报器,所述警报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逆变器连接,当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超过了预设值时,控制器切断电源并且启动报警器报警;

所述光纤的一端通过光纤安装孔安装在信息面板上显示出广告信息的形状,光纤的另一端通过光纤套管内的光纤固定孔固定形成光线束;

所述光纤套管的下方安装光源,所述光纤套管安装在套管支架上,光纤套管与光源对应处的套管支架为镂空,所述套管支架底部对应光源位置安装挡光板;

所述光源与所述逆变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板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警报器为LED警报器。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套管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安装至少两个支架,方便箱体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广告牌采用光纤照明,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节约了能源,并且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与警报器,当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超过了预设值时,控制器会启动警报器报警并且切断电源,有效地防止灯箱损坏,延长了灯箱的使用寿命,并且套管内设有光纤固定孔,光纤损坏时很容易找到损坏的光纤并且更换时也非常方便,在光源处设挡光板,防止光源发出的光外散。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新型光纤广告牌,包括箱体1,信息面板2,光纤安装孔3,太阳能板4,蓄电池5,逆变器6,湿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控制器9,光纤10,光纤套管11,套管支架12,光源13,支架14及警报器15;所述箱体1顶部安装太阳能板4,所述箱体1内安装蓄电池5,与所述太阳能板4连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存储,所述蓄电池5与逆变器6连接,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湿度传感器7与温度传感器8,分别与控制器9连接后与逆变器6连接,所述箱体1的侧面安装警报器15,所述警报器1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9及逆变器6连接,当箱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超过了预设值时,控制器9切断电源并且启动报警器15报警;

所述光纤10的一端通过光纤安装孔3安装在信息面板上显示出广告信息的形状,光纤10的另一端通过光纤套管11内的光纤固定孔16固定形成光线束;

所述光纤套管11的下方安装光源13,所述光纤套管11安装在套管支架12上,光纤套管11与光源13对应处的套管支架12为镂空,所述套管支架底部对应光源位置安装挡光板17,能够防止光源的光外散。

所述光源13与所述逆变器6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板4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光源13为LED光源,所述警报器15为LED警报器,所述光纤套管11可拆卸安装,所述箱体1底部安装至少两个支架14,方便箱体安装。

当有光纤损坏时,将光纤套管11拆下,找到光纤固定的光纤固定孔16,对损坏的光纤直接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