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和校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3416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和校正方法与流程

交叉引用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5年3月17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5-05346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发光装置(对应于像素中的三原色)的显示设备以及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使用r(红色)、g(绿色)、b(蓝色)等三原色的显示设备,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led显示屏已经被开发出来。led显示屏具有高亮度和高色纯度。利用led光源(作为点光源)的特性的led显示屏常被用作室内和室外大型显示屏。大多数led显示屏可以通过组合和布置一些独立的模块(通过所谓的平铺)来形成无缝大型显示屏。

在led中,由于制造过程中的变化而发生波长或色纯度的变化。通常,大多数红色led由algainp基化合物半导体晶体制成,并且大部分蓝色和绿色led由algainn基化合物半导体晶体制成。存在引起波长变化的各种原因,例如,在晶体生长期间混合晶体的晶体取向、合成、厚度和排列,以及加工精度。由于在algainn基混合晶体中,容易增加不均匀性,所以在蓝色和绿色led中特别容易发生波长变化。

当在相应像素中设置波长和色度不同的led时,可能难以匹配相应像素的颜色,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例如,粗糙显示、显示屏幕中发生颜色不均匀、平铺单元之间的颜色差、以及难以显示精确的颜色。

因此,公开了用于测量像素之间的r、g和b的相应led的波长的变化(特性)的技术,以校正亮度和色度(例如,参考ptl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55548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上述亮度校正和上述色度校正允许降低亮度不均匀性和颜色不均匀性,从而提高图像质量。然而,期望实现允许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的其他技术。

期望提供一种允许提高图像质量的显示设备和校正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部和电路。所述显示部可以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未校正的图像信号和校正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所述校正因子包括通过调整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而确定的至少一些校正因子,所述第一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特定颜色的光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中的不同像素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部和电路。所述显示部可以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未校正的图像信号和校正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包括至少一些校正因子,通过校正发射特定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装置的亮度并且基于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亮度校正的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确定用于校正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的校正因子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些校正因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每个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像素组件的单元阵列,每个像素组件包括多个相邻像素,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可以根据像素位置在发光波长上变化,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来为每个像素组件确定至少一个校正因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通过执行将在所述像素组件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假设为具有均匀值的计算,来确定每个像素组件的校正因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显示设备执行一种方法,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调整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来确定用于校正每个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所述第一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特定颜色的光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中的不同像素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显示设备执行一种方法,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方法可以包括:通过(a)校正发射特定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装置的亮度并且(b)基于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已校正亮度的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确定用于校正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的校正因子,来确定用于校正每个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的步骤。

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显示设备和第一校正方法中,为了校正第一原色的亮度和色度,使用通过调整设置在两个或更多像素中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而确定的校正因子。在通过例如加法混合增加其他原色来校正第一原色的亮度和色度的情况下,使用校正因子,可以减少在人眼视网膜的中心部分容易地被视觉识别的色度变化。这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显示设备和第二校正方法中,在每个像素中校正第一原色的亮度,并且使用所确定的校正因子,基于在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设置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色度,来校正第一原色的色度。这可以减少色调和亮度因视野而不同的现象的发生。这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应当注意,以上描述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效果不限于此处描述的效果,并且可以与本文所描述的效果不同,或者可以进一步包括任何其他效果。

应当理解,上述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整体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2]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校正因子获取部的具体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3]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部的像素阵列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图4是用于描述图3所示的显示部的对应于长波长的发光装置和对应于短波长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示意图;

[图5]图5是从校正因子的获取到显示部的驱动的流程图;

[图6]图6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用于描述校正因子的波长不同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a]图7a是绘制对应于图6所示的波长的色度点和调整色度点(目标色度点)之间的变化的色度图;

[图7b]图7b是图7b中的围绕蓝色的放大图;

[图8]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通过加法混合的蓝色的亮度和色度的调整操作的特性图;

[图9]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特性图;

[图10]图10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的特性图;

[图12]图12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3]图13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用于描述校正因子的波长不同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4a]图14a是绘制对应于图13所示的波长的色度点和调整色度点(目标色度点)之间的变化的色度图;

[图14b]图14b是图14a中的围绕蓝色的放大图;

[图15]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1的通过加法混合的蓝色的亮度和色度的调整操作的特性图;

[图16]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特性图;

[图17]图17是示出根据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8]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的特性图;

[图19]图19是示出根据示例1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0]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显示部的像素阵列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1a]图21a是根据比较示例2绘制色度点和调整色度点(目标色度点)之间的变化的色度图;

[图21b]图21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通过加法混合的蓝色的亮度和色度的调整操作的特性图;

[图22]图2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特性图;

[图23]图23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4]图2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的特性图;

[图25]图25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6a]图26a是根据示例2绘制色度点和调整色度点(目标色度点)之间的变化的色度图;

[图26b]图26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2的通过加法混合的蓝色的亮度和色度的调整操作的特性图;

[图27]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特性图;

[图28]图28是示出根据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外)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9]图2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视网膜的中心)的特性图;

[图30]图30是示出根据示例2的蓝色的调整后的视觉(视网膜的中心)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1]图3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使用的校正因子的色度图;

[图32]图32是用于描述根据比较示例3的校正因子的色度图;

[图33a]图33a是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1的波长阵列的示意平面图;

[图33b]图33b是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2的波长阵列的示意平面图;

[图33c]图33c是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3的波长阵列的示意平面图;

[图33d]图33d是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4的波长阵列的示意平面图;

[图33e]图33e是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5的波长阵列的示意平面图;

[图33f]图33f是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6的波长阵列的示意平面图;以及

[图33g]图33g是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7的波长阵列的示意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应当注意,将以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第一实施例(使用通过调整组件中的蓝色led的发光强度比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亮度和色度的显示设备的示例)

2、第二实施例(使用通过调整单元中的蓝色led的发光强度比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亮度和色度的显示设备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使用通过计算多个像素中的每个蓝色led的色度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色度的显示设备的示例)

4、修改示例1-1至1-7(波长阵列的其他示例)

(第一实施例)

(配置)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1)的整体配置的示例。显示设备1可以包括例如显示部10、驱动部20、控制部30和校正处理部31。显示部10可以包括例如多个显示单元cn。应当注意,驱动部20、控制部30和校正处理部31对应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驱动部”的具体示例。

显示部10可以由例如多个显示单元cn的组合配置成。多个显示单元cn二维地设置在显示部10中。多个显示单元cn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例如以矩阵设置的多个像素。在每个像素中设置与三原色对应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示例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发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彩色光的发光二极管(led)。红色led可以由例如algainp基材料制成,并且绿色led和蓝色led可以由例如algainn基材料(包括algainn基发光二极管)制成。在显示部10中,基于图像信号对每个像素进行脉冲驱动,以调整每个led的亮度,从而显示图像。

驱动部20被配置为驱动(在其上执行显示驱动)显示部10的每个像素,并且可以包括例如恒定电流驱动器。驱动部2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从控制部30提供的校正的图像信号(图像信号d4)通过例如脉冲宽度调制(pwm)来驱动显示部10。

控制部30可以包括微处理单元(mpu)。显示设备1可以连接(或可连接)到例如校正因子获取部40,以允许发送和接收信号。校正因子获取部40和显示设备1构成显示系统1a。在显示系统1a中,将校正因子数据(稍后将描述的校正因子数据d3)从校正因子获取部40提供给校正处理部31。显示设备1可以不必配置成可连接到校正因子获取部40。换言之,校正处理部31可以被配置为预先存储校正因子数据d3。

校正处理部31可以包括例如能够存储校正因子数据d3的数据存储器,并且是被配置为基于所存储的校正因子数据d3来校正亮度和色度的信号处理部。

校正因子获取部40是处理部,其被配置为通过计算获取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用于抑制因设置在显示部10的像素中的led的波长(发光波长)变化而引起的亮度和色度的变化,以使亮度和色度均匀化。应当注意,在说明书中,术语“波长”和“发光波长”是指所谓的主波长。

图2示出了校正因子获取部40的具体配置的示例。如图所示,校正因子获取部40可以包括例如相机41、亮度-色度测量部42、计算处理部43、以及存储部44。要注意,在校正因子获取操作时,led驱动部45通过恒定电流驱动显示单元cn。

相机41可以是例如用于拍摄显示单元cn的整个显示屏幕的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相机。亮度-色度测量部42被配置为基于由相机41获取的拍摄数据(拍摄数据d1)来测量每个led的亮度和色度。计算处理部43被配置为基于测量的亮度和测量的色度的数据(亮度-色度数据d2),执行抑制亮度和色度的变化的处理,以均匀化(调整)亮度和色度,从而确定校正因子。将由计算处理部43确定的校正因子数据(校正因子数据d3)存储在存储部44中。响应于例如控制部30的控制,校正因子数据d3可以被输出到显示设备1的校正处理部31。应当注意,此处确定的校正因子不仅可以包括用于完全均匀化色度的校正因子,而且还可以包括可能导致轻微色度变化的校正因子。只要色度变化降低到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水平,可能就不必完全均匀化色度。

在本实施例中,led在显示部10(显示单元cn)中的像素之间的波长方面变化。这种波长变化可以发生在例如制造led的过程中,并且可以由晶片中每个led的波长的设计值的偏离或每个晶片中的led的波长的设计值的偏离引起。由于显示单元cn中的相应led从多个晶片或一个晶片传送,所以可能发生像素之间的波长变化,并且可以例如周期性地反复形成波长变化。虽然此处示出了对应于变化的波长的led被周期性地布置的配置,但是可以不必周期性地布置对应于变化的波长的led。其一个原因是根据形成led的技术,可以将对应于变化的波长的led布置成各种图案。

存在波长变化的各种原因,例如在晶体生长期间混合晶体的晶体取向、合成、厚度和排列,以及加工精度。特别地,在蓝色和绿色led中,例如,algainn基混合晶体的合成容易变得不均匀,因此容易引起波长变化。这些蓝色led(或这些绿色led)之间的波长差异(最长蓝色波长和最短蓝色波长之间的差)例如可以为约10nm以上,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为15nm以上。

图3示出了显示单元cn中的像素阵列的示例。显示单元cn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相邻像素(例如,2×2像素)的组件(组件u1),该组件作为单元阵列(unitarrays)。根据上述led制造和安装过程的像素位置,在每个组件u1中设置对应于彼此不同波长的蓝色led。更具体地,在每个组件u1中,分别在四个相邻像素p11、p12、p13和p14中设置对应于不同波长的蓝色led10b1、10b2、10b3和10b4。换言之,这些蓝色led10b1至10b4可以从例如相应的不同的晶片安装。要注意,为了简化描述,红色led10r和绿色led10g被视为没有波长变化的led。由于以下原因,可以期望抑制蓝色的波长变化,以使蓝色的波长均匀化。该原因包括:除了如上所述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发生蓝色的波长变化之外,由于人类视网膜上的细胞的特性,蓝色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因此,均匀化蓝色的波长比均匀化绿色的波长更有效,在绿色中的波长变化在层级上等于或高于蓝色中发生的波长变化。

应当注意,实际上,r、g和b的led彼此靠近地设置在一个像素中。更具体地,这些led设置在三个颜色r、g和b出现混合的邻近的位置处。或者,可以将在一个像素中的三种颜色不能被辨别的距离设置为适当的观看距离。

在每个组件u1中,如上所述,蓝色led10b1至10b4在波长方面变化,并且在显示单元cn中,周期性地反复地设置组件u1作为单元阵列。对应于不同波长的蓝色led10b1至10b4被进一步分成对应于相对长波长的组(g1)和对应于相对短波长的组(g2)。可以期望规则地排列长波长组g1和短波长组g2。

图4示出了长波长组g1和短波长组g2的阵列的示例。如图所示,例如,可以期望以交错排列来设置对应于构成长波长组g1的波长b2和b3的蓝色led和对应于构成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和b4的蓝色led。更具体地,可以期望沿着像素阵列中的行方向a1和列方向a2中的每一个交替地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2和b3)的一个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和b4)的一个蓝色led。更具体地,沿着行方向a1,将与波长b1和b2对应的蓝色led交替地彼此相邻地设置,并且将与波长b3和b4对应的蓝色led交替地彼此相邻地设置。沿着列方向a2,将与波长b1和b3对应的蓝色led交替地彼此相邻地设置,并且将与波长b2和b4对应的蓝色led彼此相邻地交替设置。沿着倾斜方向a3,交替地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g2和g3的蓝色led,并且交替地设置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和b2的蓝色led。应当注意,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2和b3比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和b4长。

(操作)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中,当从驱动部20向显示部10的每个像素提供驱动电流时,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在每个像素中,相应颜色的led以预定的亮度发光,以通过三原色的加法混合在显示部10的整个屏幕上显示图像。

在使用这种led的显示设备1中,如上所述,特别是在蓝色led中,发生由于诸如制造过程的原因引起的波长变化。该波长变化导致像素之间的亮度和色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降低。因此,即使在发生这种波长变化的情况下,为了允许以期望的亮度和期望的色度显示图像,校正亮度和色度。更具体地,校正处理部31基于由校正因子获取部40获取的校正因子(校正因子数据d3)或预先存储的校正因子数据d3来校正亮度和色度,驱动部20使用校正的图像信号驱动显示部10。

图5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从校正因子的获取操作到显示驱动操作的流程。首先,如图所示,校正因子获取部40获取校正因子(步骤s11至s15)。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显示单元cn的所有像素由led驱动部45接通(步骤s11),并且利用相机41拍摄所有像素,以获取拍摄数据d1(步骤s12)。此后,亮度-色度测量部42基于由相机41获取的拍摄数据d1来测量所有像素中的亮度和色度,以获取亮度-色度数据d2(步骤s13)。计算处理部43根据以这种方式获取的亮度-色度数据d2确定用于使亮度和色度均匀化的校正因子(步骤s14)。将确定的校正因子的数据(校正因子数据d3)存储在存储部44中(步骤s15)。对每个显示单元cn执行上述处理(s11至s15),以获取所有显示单元cn的校正因子数据d3。应当注意,在步骤s11中,可以同时或顺序地接通显示单元cn的所有像素。此外,在步骤s12中,显示单元cn中的所有像素可以被划分成一些块,并且可以从一个块到另一个块地拍摄在这些块中的块。

此后,将相应显示单元cn组合(平铺)地布置,以组装显示部10(步骤s16)。校正处理部31使用校正因子数据d3校正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亮度和色度。校正后的图像信号d4被输出到驱动部20。驱动部20使用图像信号d4驱动显示部10(步骤s17)。

即使在由于诸如制造过程的原因引起波长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校正因子根据波长变化来校正亮度和色度,使得可以以期望的亮度和期望的色度显示图像并抑制图像质量的劣化。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比较示例(比较示例1)的用于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在比较示例1中,如图6所示,假设在像素p11至p14中分别设置对应于不同波长的蓝色led10b1至10b4。更具体地,蓝色led10b1、10b2、10b3和10b4的波长分别为455nm、467nm、463nm和459nm。要注意,为了简化,红色led10r和绿色led10g被视为没有波长变化的led。

在比较示例1中,在测量每个像素p11至p14的亮度和色度之后,通过在像素p11至p14中的每一个中对r、g和b进行加法混合来调整亮度和色度。例如,当只有蓝色led发光时,通过将红色和绿色加入色度点来调整每个像素中的蓝色的色度点,以将色度点移动到目标色度点。以这种方式进行通过加法混合的调整,以便在所有像素中获得预定色度和预定亮度。原则上,这使得可以均匀屏幕中(在所有像素中)的色度和亮度。

更具体地,如图7a和7b所示,当绘制颜色r、g和b的led的色度时,蓝色的色度点由于波长变化而变化。在比较示例1中,这种色度点的变化通过红色和绿色的加法混合来调整,以使蓝色的色度均匀化。在加法混合中,能够表示以r、g和b的各自的色度点作为顶点的三角形范围内的色度。换言之,形成具有对应于相应的四个波长的相应的四个色度点b的四个三角形。使用由这四个三角形共同部分(图7b中的阴影部分)的顶点处的色度点作为校正点(校正点pb),使得可以均匀化像素p11到p14中的蓝色的色度。

例如,在与蓝色的色度点的短波长对应的色度点(像素p11和p14的色度点)被移到校正点pb的情况下,加法混合比红色更多的蓝色。在对应于长波长的色度点(像素p13和p12的色度点)被移动到校正点pb的情况下,混合比绿色更多的红色。在这种情况下,混色比(发光强度比)如图8中示意性所示。此外,为了在像素p11至p14中使亮度均匀,在保持发光强度比的同时,在像素p11至p14中将r、g和b的总亮度调整为相等。在图8的示例中,像素p11至p14中的亮度是均匀的。因此,在比较示例1中,通过计算来确定用于将每个测量的色度点移动到校正点pb的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校正因子来校正蓝色的亮度和色度。

为了确定校正因子,比较示例使用由cie(commissioninternationaledel'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定义的颜色匹配函数,即,眼睛相对于光的能谱的亮度曲线。颜色匹配函数在个体之间变化,并且随着例如但不限于视角和环境亮度而变化。因此,即使色度和亮度被调整为计算上相等,也会出现视野中心的视觉与视野周边的视觉不同的现象。实际上,在led显示屏中,即使在计算上校正了亮度和色度,也可以感觉到像素之间的变化,或者可以视觉识别平铺的显示单元之间的边界。

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在人视网膜的中心和外周(中心外)之间的感光细胞分布的差异以及个体之间的视觉差异引起的。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比较示例1中的在视网膜的中心外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在移动到校正点pb之后)。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视网膜中心外的蓝色的视觉。如图所示,在比较示例1中,在视网膜中心外的像素p11至p14中表示均匀的蓝色(感觉到均匀的蓝色)。

然而,在视网膜的中心,分布了较少(less)的对蓝色敏感的s锥细胞,并且分布了较多的分别对红色和绿色敏感的l锥细胞和m锥细胞。此外,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处存在很少(few)的对蓝绿色范围具有高敏感度的杆细胞。因此,在视网膜的中心很难感知到蓝色。图11示意性地示出比较示例1中的在视网膜中心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在移动到校正点pb之后)。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视网膜中心的蓝色的视觉。应当注意,在图12中,通过阴影线的不同,示意性地示出了色调的差异。如图11和图12所示,由于视网膜的中心几乎感觉不到蓝色,所以在对应于短波长的像素p11和p14中,感觉到强烈的绿色调,并且在对应于长波长的像素p12和p13中,感觉到强烈的红色调。结果,与比较示例1一样,当使用颜色匹配函数校正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度时,在视网膜的中心发生亮度和色调(hue)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显示屏的图像质量受损。

如上所述,在led在波长上变化的情况下,难以再现高质量的图像。应当注意,考虑了测量led的特性以分类的方法,并且仅使用被分类为具有极小变化(例如,约2nm至约4nm或更小)的特定等级的led;然而,制造成本巨大,难以使该方法受欢迎。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通过调整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的蓝色的发光强度比而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亮度和色度。更具体地,将分别设置在像素p11至p14(构成用作显示单元cn的单元阵列的组件u1)中的蓝色led10b1至10b4的发光强度比调整为均匀值,以确定校正因子。换言之,在组件u1中,蓝色的发光强度被视为均匀值,并且确定校正因子。如图13所示,作为实施例1,下面描述蓝色led10b1、10b2、10b3、10b4分别具有455nm、467nm、463nm、459nm的情况。

即使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比较示例1一样,当如图14a和14b所示绘制r、g、b的led的色度时,蓝色的色度点由于波长变化而不同。为了抑制色度点的变化以使色度点均匀化,调整红色led10r和绿色led10g的强度比(进行加法混合)。与比较示例1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调整蓝色led10b1至10b4的发光强度比,以将蓝色的色度作为均匀值。换言之,如图15所示,将像素p11至p14中的蓝色的发光强度比设置为均匀值,并将均匀的蓝色与红色和绿色混合。此外,为了使像素p11至p14的亮度均匀,将r、g、b的总亮度(图15的每个图中的高度)在像素p11至p4中调整为相等,同时保持光发光强度比。发光强度比的这种调整使得可以将四个蓝色led10b1至10b4的目标色度点设置为例如蓝色led10b1至10b4的色度点的平均色度点p1。在示例1中,通过计算来确定用于将每个测量的蓝色色度点移动到校正点p1的校正因子,并且利用校正因子来校正图像信号中的蓝色的亮度和色度。应当注意,此处确定的校正因子不限于用于完全均匀化亮度的校正因子,并且可以包括导致一些亮度变化的校正因子。只要亮度变化降低到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水平,则亮度可不必完全一致。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示例1中的在视网膜中心外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在移动到校正点p1之后)。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视网膜中心外的蓝色视觉。即使在示例1中,与比较示例1一样,在视网膜中心外的像素p11至p14中表示均匀的蓝色(感觉到均匀的蓝色)。

图18示意性地示出了示例1中的在视网膜中心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在移动到校正点p1之后)。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视网膜中心的蓝色视觉。由于上述原因,由于视网膜的中心几乎感觉不到蓝色,所以对红色、绿色的敏感性是主导的。在示例1中,由于在组件u1中将蓝色的发光强度比调整为均匀,所以在像素中使增加的红色和增加的绿色的强度比均匀(混色比均匀)。换言之,与蓝色led10b1至10b4的波长变化无关地,使r、g、b的混色比均匀。因此,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像素p11至p14(感知到均匀的蓝色)中表示均匀的蓝色。在示例1中,即使在视网膜的中心,蓝色的亮度和色调的变化也不太可能被视觉识别。

应当注意,由于蓝色的实际发光强度在像素p11至p14之间变化,所以蓝色的色度不是严格均匀的;然而,由于s锥细胞的密度低,蓝色的空间分辨率低于红色和绿色的空间分辨率,所以不太可能感知到像素之间的蓝色色调的变化。此外,可以期望使用上述校正后的亮度和上述校正后的色度来进行加法混合,以校正每个像素中蓝色以外的颜色(即,红色和绿色)的亮度和色度。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通过调整设置在包括像素p11至p14的组件u1中的蓝色led10b1至10b4的发光强度比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蓝色的亮度和色度。例如通过加法混合添加其他原色(例如,红色和绿色)来确定校正因子;但是,调整蓝色的发光强度比,以在组件u1中将蓝色的色度视为均匀值。由于红色和蓝色被添加到均匀的蓝色,所以添加的颜色的量在像素p11至p14中是均匀的。减少了人眼视网膜中心容易视觉识别的色度的变化。

此外,如上所述,调整组件u1中的蓝色的发光强度比,以校正色度,这使得可以将色度图中的蓝色的色度点设置为比较示例1中的色度点之外的点。这使得可以提高颜色再现性。

应注意,这些效应随着蓝色led之间的波长变化较大而较大。此外,感光细胞的对绿色敏感的m锥细胞是接近s锥细胞的在数量上第二小的。因此,当利用通过调整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的发光强度比确定的校正因子来不仅在蓝色led中而且在绿色led中进行校正时,这使得可以获取提高图像质量的效果。

下面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和修改示例。应当注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第二实施例)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显示部中的像素阵列的示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每个显示单元cn中的组件u1中调整蓝色的发光强度比,以校正亮度和色度。在本实施例中,至少在相邻显示单元cn的每个组合中确定校正因子,并且利用所确定的校正因子校正亮度和色度。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假设设置在显示单元c1的每个像素p1中的蓝色led10b5和设置在显示单元c2的每个像素p2中的蓝色led10b6在波长方面彼此不同。在显示单元c1和c2中,红色led10r具有相等的波长,并且绿色led10g具有相等的波长。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显示单元c1的蓝色led和显示单元c2的蓝色led10b6之间发生波长变化时,在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出现亮度和色调之间的变化,从而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例如,视觉识别出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边界。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校正由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波长变化引起的亮度和色度。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比较示例(比较示例2)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在比较示例2中,假设设置在其间具有极小的波长差的蓝色led10b5和10b6。更具体地,蓝色led10b5具有460nm,蓝色led10b6具有462nm。

在比较示例2中,在测量显示单元c1、c2中的亮度和色度后,进行r、g、b的加法混合。此时,通过加法混合进行调整以在整个显示部10中具有预定的色度和预定的亮度。原则上,这使得可以将整个显示部(在所有像素中)的色度和亮度调整为均匀。

当与比较示例2一样校正每个像素时,可以将显示单元c1和c2的蓝色的相应色度点调整为例如图21a所示的校正点pb。因此,如图21b所示,在具有相对短波长的蓝色led10b5中加法混合更多绿色,并且在具有相对长波长的蓝色led10b6中加法混合更多红色。结果,如图22和23所示,在视网膜的中心外,调整相邻的显示单元c1和c2的蓝色的色度,这使得可以表示均匀的蓝色。然而,如图24和图25所示,由于上述原因,视网膜的中心难以感知蓝色,所以在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色调看起来不同。应当注意,在图25中,通过阴影线的差异示意性地示出了色调的差异。在显示单元c1和显示单元c2中分别视觉识别出绿色色彩和淡红色色彩,并且可见绿色和红色之间的边界。蓝色led10b5和10b6之间的波长差越小,混合的红色或绿色的量越少;然而,由于红色和绿色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因此在视觉上识别出单元之间的边界。结果,视觉识别出通过平铺的边界线,从而导致显示质量下降,因此容易造成例如但不限于错误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通过调整至少相邻的显示单元cn中的发光强度比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蓝色的亮度和色度。更具体地,确定校正因子,以允许分别设置在相邻显示单元c1和c2中的蓝色led10b5和10b6的发光强度比具有均匀值。换言之,在整个显示部10中,将蓝色的发光强度视为均匀的强度,并且确定校正因子。此处,与比较示例2一样,蓝色led10b5的发光波长为460nm,蓝色led10b6的发光波长为462nm。

甚至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比较示例2一样,如图26a所示,当绘制r、g和b的led的色度时,蓝色的色度点由于波长变化而变化。为了抑制色度点的变化,以使色度点均匀化,调整红色led10r和绿色led10g的强度比(进行加法混合)。与比较示例2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蓝色led10b5、10b6的发光强度比调整为被视为均匀值。换言之,如图26b所示,将显示单元c1和c2中的蓝色的发光强度比设置为均匀值,并将均匀的蓝色与红色和绿色混合。此外,为了在显示单元c1和c2中使亮度均匀,将r、g和b的总亮度(图26b的相应图中的高度)在显示单元c1和c2中调整为相等,同时保持其发光强度比。这种发光强度比的调整使得可以将两个蓝色led10b5和10b6的目标色度点设置为例如蓝色led10b5和10b6的色度点的平均色度点p2。在示例2中,通过计算确定用于将蓝色的每个测量的色度点移动到校正点p2的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校正因子校正蓝色的亮度和色度。此外,可以期望使用蓝色的上述校正后的亮度和上述校正后的色度来进行加法混合,以校正每个像素中蓝色以外的颜色(即红色和绿色)的亮度和色度。

图27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示例2中在视网膜中心外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在移动到校正点p2之后)。图28示意性地示出了视网膜中心外的蓝色的视觉。即使在示例2中,与比较示例2一样,在视网膜中心外的显示单元c1和c2中表示均匀的蓝色(感知到均匀的蓝色)。

图29示意性地示出了示例2中的在视网膜中心的蓝色的调整后的亮度和调整后的色度(在移动到校正点p2之后)。图30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视网膜中心的蓝色的视觉。由于上述原因,因为视网膜的中心几乎感觉不到蓝色,所以对红色、绿色的敏感性是主导的。在示例2中,由于在显示单元c1和c2中将蓝色的发光强度比调整为均匀,所以在显示单元c1和c2中,使添加的红色和添加的绿色的强度比也变得均匀(使混色比均匀)。换言之,与蓝色led10b5和10b6之间的波长变化无关地使r、g和b的混色比均匀。结果,在图29和图30中,在显示单元c1和c2(感知到均匀的蓝色)中表示均匀的蓝色。此外,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边界不太可能被视觉识别。应当注意,由于蓝色的实际发光强度在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变化,所以蓝色的色度不是严格均匀的;然而,由于s锥细胞的密度低,蓝色的空间分辨率低于红色和绿色的空间分辨率,所以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蓝色色调的变化不太可能被视觉识别。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本实施例也可以提高图像质量。此外,该实施例使得可以增强颜色再现性。

应当注意,在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蓝色的波长差非常大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上述技术,也可以视觉上识别出仅蓝色的色度差。此时,边界是否可见取决于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平均波长差(像素之间的变化不太可能影响边界)。为了仅使蓝色差异不可见,显示单元c1和c2之间的平均波长差可以可取地为约4nm或以下,更可取地为约2nm或以下。这适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组件u1之间的差异。为了不在视觉上识别出组件u1之间的边界,组件u1之间的平均波长差可以可取地为约4nm或以下,更可取地为约2nm或以下。

此外,即使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以类似的方式不仅对蓝色led而且对绿色led进行校正。

此外,显示单元cn可以彼此相邻地形成在相同的衬底上,或者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形成在彼此不同的衬底上的显示单元cn上。此外,显示单元cn可以彼此电独立地配置,或者可以部分地彼此电连接。

(第三实施例)

图3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使用的校正因子的色度图。图32是用于描述根据比较示例的校正因子的色度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蓝色led(其在像素之间或显示单元之间的波长方面变化)的情况下,校正蓝色的亮度和色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像素中校正蓝色的亮度。使用基于组件u1中的蓝色led的每个色度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蓝色的色度。

更具体地,如图31所示,通过确定与长波长对应的像素a和与短波长对应的像素b的色度的平均值、并且使用平均值色度点p3将像素a和b的色度点移动到目标校正点p4,来调整蓝色的色度。通过计算确定用于移动到目标校正点p4的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色度。此外,可以期望使用蓝色的上述校正后的亮度和上述校正后的色度来进行加法混合,以校正每个像素中除蓝色以外的颜色(即红色和绿色)的亮度和色度。

如图3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比较示例(比较示例3)中,对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度进行共同调整,以将像素的每个色度点a、b移动到目标校正点p5。在这种比较示例3中,以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方式,确定蓝色led的色度的平均值,并使用平均色度来确定校正因子。例如,在通过加法混合在每个像素中添加其他原色的情况下,由于感知相应原色的细胞分布在眼睛的视网膜上的不同位置,因此容易发生色彩和亮度因视野而不同的现象。本实施例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使得可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该实施例使得可以获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似的效果。

(修改示例1-1至1-7)

图33a至33g示出了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像素阵列的其他示例。尽管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4)中,将以交错排列设置长波长组g1和短波长组g2的配置作为由2×2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1,但是组装可以具有各种配置,并且长波长组g1和短波长组g2可以以各种图案布置。

例如,在图33a所示的修改示例1-1中,在由2×3(2行×3列)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2中,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13、b21和b22)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1、b12和b23)的蓝色led。另外,在图33b所示的修改示例1-2中,在由3×2(3行×2列)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3中,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12、b22和b23)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1、b21和b32)的蓝色led。

此外,在图33c所示的修改示例1-3中,在由2×4(2行×4列)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4中,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13、b14、b21和b22)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1、b12、b23和b24)的蓝色led。另外,在图33d所示的修改示例1-4中,在由4×2(4行×2列)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5中,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12、b22、b31和b41)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1、b21、b32和b42)的蓝色led。

另外,在图33e所示的修改示例1-5中,在由2×5(2行×5列)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6中,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12、b14、b15、b21和b23)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1、b14、b22、b24和b25)的蓝色led。另外,在图33d所示的修改示例1-6中,在由5×2(5行×2列)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7中,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11、b22、b31、b42和b52)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2、b21、b32、b41和b51)的蓝色led。

此外,在图33g所示的修改示例1-7中,在由4×4(4行×4列)像素区域构成的组件u8中,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b13、b14、b23、b24、b31、b32、b41和b42)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b11、b12、b21、b22、b33、b34、b43和b44)的蓝色led。

可以仅适当地分散和混合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的蓝色led。例如,可以沿着行方向、列方向或倾斜方向交替地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的蓝色led。此外,在上述实施例和上述修改示例中,例示了周期性地反复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的蓝色led与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的蓝色led的配置;但是,不必按规则设置。换言之,可以随机地设置对应于属于长波长组g1的波长的蓝色led和对应于属于短波长组g2的波长的蓝色led。

尽管参考实施例和修改示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例和上述修改示例中,描述设置三原色r、g、b的led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作为示例;然而,可以设置任何其他颜色的led。换言之,本公开适用于四种或更多种颜色的led显示屏。此外,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颜色的led,而不是r、g和b的led中的一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和上述修改示例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例示了led;然而,本公开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使用任何其他发光装置(例如,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或量子点)作为有源层的显示屏。本公开对于使用单色色度大不相同的发光装置的显示屏是特别有效的。

应当注意,本公开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多个原色的发光装置;以及

驱动部,被配置为基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来驱动所述多个像素,所述驱动部使用通过调整在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设置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而确定的校正因子校正所述多个原色的第一原色的亮度和色度。

(2)根据(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包括作为单元阵列的包括所述像素(pixels)的两个或更多个相邻像素的组件,

每个组件中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根据像素位置在发光波长上变化,并且

在每个组件中确定所述校正因子。

(3)根据(2)的显示设备,其中,假设设置在组件中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具有均匀值来确定所述校正因子。

(4)根据(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由二维设置的两个或多个显示单元配置成,每个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

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在显示单元之间的发光波长上变化,并且

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单元的相邻显示单元的至少每个组合中确定所述校正因子。

(5)根据(4)的显示设备,其中,假设设置在相邻显示单元中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具有均匀值来确定所述校正因子。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部使用所述第一原色的校正后的亮度和校正后的色度执行加法混合,以在每个像素中校正除了图像信号中包括的第一原色之外的颜色的亮度和色度。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根据显示部中的像素位置在发光波长上变化,并且

所述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对应于最长波长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与对应于最短波长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之间的波长差为约10nm或以上。

(8)根据(2)或(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组件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4nm或以下。

(9)根据(2)或(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组件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2nm或以下。

(10)根据(4)或(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4nm或以下。

(11)根据(4)或(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2nm或以下。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对应于属于相对长波长组的波长的发光装置和对应于属于相对短波长组的波长的发光装置沿着行方向、列方向或倾斜方向交替地设置。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每个像素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装置,并且

所述第一原色是蓝色。

(14)根据(13)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包括基于algainn的发光二极管。

(15)根据(13)或(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部使用通过调整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的绿色的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而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绿色的亮度和色度。

(16)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多个原色的发光装置;以及

驱动部,被配置为基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来驱动所述多个像素,所述驱动部校正在每个像素中的所述多个原色的第一原色的亮度,并且使用基于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色度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第一原色的色度。

(17)根据(1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驱动部使用每个像素中的第一原色的校正后的亮度和校正后的色度进行加法混合,以在每个像素中校正除了第一原色以外的颜色的亮度和色度。

(18)一种校正方法,包括:

根据校正显示部的每个像素中设置的多个原色的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确定校正因子,所述校正因子是通过调整在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设置的多个原色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来确定的;并且

使用确定的校正因子校正所述第一原色的亮度和色度。

(19)一种校正方法,包括:

根据校正显示部的每个像素中设置的多个原色的发光装置的亮度,校正每个像素中的第一原色的亮度;并且

根据多个原色的发光装置的色度的校正,使用基于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原色的发光装置的色度确定的校正因子来校正第一原色的色度。

(2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包括以二维阵列设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以及

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未校正的图像信号和校正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所述校正因子包括通过调整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而确定的至少一些校正因子,所述第一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特定颜色的光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中的不同像素中。

(21)根据(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每个显示单元包括像素组件的单元阵列,每个像素组件包括多个相邻像素,

所述第一发光装置根据像素位置在发光波长上变化,并且

通过调整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来确定每个像素组件的至少一个校正因子。

(22)根据(2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通过执行将所述像素组件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假设为具有均匀值的计算,来确定每个像素组件的校正因子。

(23)根据(20)到(2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在显示单元之间的发光波长上变化,并且

为多个显示单元中的相邻显示单元的至少每个组合确定至少一个校正因子。

(24)根据(2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通过执行将在相邻显示单元的所述组合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假设为具有均匀值的计算,来确定相邻显示单元的每个组合的至少一个校正因子。

(25)根据(20)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通过使用特定颜色的校正后的亮度和校正后的色度执行加法混合来每个像素校正除了图像信号中包含的特定颜色之外的颜色的亮度和色度,以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

(26)根据(20)到(2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装置根据显示部中的像素位置在发光波长上改变,并且

第一发光装置的对应于最长波长的第一发光装置与对应于最短波长的第一发光装置之间的波长差为约10nm或以上。

(27)根据(20)到(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像素组件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4nm或以下。

(28)根据(20)到(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像素组件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2nm或以下。

(29)根据(2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4nm或以下。

(30)根据(2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平均波长差为约2nm或以下。

(31)根据(20)到(3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对应于属于相对长波长组的波长的第一发光装置和对应于属于相对短波长组的波长的第一发光装置沿着行方向、列方向或倾斜方向交替地设置。

(32)根据(20)到(3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被配置为发射红光的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绿光的发光装置、以及被配置为发射蓝光的发光装置,并且

所述特定颜色是蓝色。

(33)根据(3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被配置为发射蓝光的发光装置包括基于algainn的发光二极管。

(34)根据(32)或(3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以使用通过调整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来确定的校正因子校正绿色的亮度和色度,所述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绿光并设置在不同的像素中。

(35)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设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以及

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未校正的图像信号和校正所述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所述校正因子包括通过校正发射特定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装置的亮度、并且通过基于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已校正亮度的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确定用于校正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的校正因子而确定的至少一些校正因子。

(36)根据(3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通过使用特定颜色的校正后的亮度和校正后的色度执行加法混合来为每个像素校正除了图像信号中包含的特定颜色之外的颜色的亮度和色度,以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

(38)一种供显示设备使用的方法,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调整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来确定用于校正每个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所述第一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特定颜色的光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的不同像素中。

(39)根据(3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校正因子存储在所述显示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可被所述显示设备的电路访问,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校正后的图像信号驱动所述多个像素,所述校正后的图像信号是基于输入的图像信号和所存储的校正因子生成的。

(40)根据(38)或(3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输入的图像信号和存储的校正因子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并且

将校正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校正后的图像信号驱动所述多个像素。

(41)根据(38)到(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调整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来为每个像素组件确定至少一个校正因子,每个像素组件均包括多个相邻像素。

(42)根据(4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执行将在所述像素组件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假设为具有均匀值的计算,来确定每个像素组件的校正因子。

(43)根据(38)到(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为所述多个显示单元的相邻显示单元的至少每个组合确定至少一个校正因子。

(44)根据(4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执行将在相邻显示单元的所述组合中的第一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比假设为具有均匀值的计算,来确定相邻显示单元的每个组合的至少一个校正因子。

(45)根据(38)到(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颜色为蓝色。

(46)一种供显示设备使用的方法,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个显示单元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并且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被配置为发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a)校正发射特定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装置的亮度并且(b)基于设置在不同像素中的已校正亮度的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确定用于校正第一发光装置的色度的校正因子,来确定用于校正每个发光装置的亮度和色度的校正因子。

(47)根据(4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校正因子存储在所述显示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可被所述显示设备的电路访问,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校正后的图像信号驱动所述多个像素,校正后的所述图像信号是基于输入的图像信号和所存储的校正因子生成的。

(48)根据(46)或(4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输入的图像信号和存储的校正因子生成校正后的图像信号;并且

将校正后的所述图像信号提供给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校正后的所述图像信号驱动所述多个像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

1…显示设备,1a…显示系统,10…显示部,10b1至10b6…蓝色led10r…红色led,10g…绿色led,20…驱动部,30…控制部,31…校正处理部,40…校正因子获取部,41…相机,42…亮度-色度测量部,43…计算处理部,44…存储部,cn、c1、c2…显示单元,u1至u8…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