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撕拉变色防伪包装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572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撕拉变色防伪包装的制作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撕拉变色防伪包装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在包装印刷防伪领域,变色防伪非常常见,如光敏变色、温度变色、湿度变色、触变色、红外线变色、紫外线变色等,该类防伪技术以其识别容易、成本较低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变色防伪技术几乎全部以变色油墨为核心材料,而且变色油墨的制备技术基本成熟,在印刷工艺上也与普通印刷无太大差别,印刷公司只需购买防伪油墨就可印刷出防伪包装。因此,该类变色防伪技术正渐渐失去防伪功能。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防伪技术开始在包装上,该类防伪技术性强,具有非常强的防伪效果,但也存在成本高、识别困难等问题,甚至有些防伪的识别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防伪识别是件很困惑的事情,这让防伪的作用大打折扣。对于价值较低的产品包装来讲,高端的防伪技术会增加成本负担,因此,易识别、难破解的防伪方式才是消费者所亟需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撕拉变色防伪包装的制作工艺。

一种撕拉变色防伪包装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处理软件将防伪图文信息分成c(青)、m(品)、y(黄)、k(黑)四种颜色印版;

步骤二、在包装盒上封口位置制备带c(青)、k(黑)两种颜色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

步骤三、在透明不干胶贴上制备带m(品)、y(黄)两种颜色的第二双色防伪图层;

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备的不干胶贴粘合在步骤二的包装盒第一双色防伪图层上。

其中,透明不干胶贴上第二双色防伪图层的制备工艺中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bopp材质的透明载体层,其厚度不超过20um;

对透明载体层进行电晕处理,使其表面张力达到33mn/m~36mn/m;利用多色凹印机及m(品)、y(黄)两种颜色油墨,在电晕处理过的透明载体层上印刷第二双色防伪图层;

利用涂布设备,在第二双色防伪图层上均匀涂布压敏胶层;

在压敏胶层上贴合保护离型纸,所述保护离型纸为薄膜和纸基复合而成,压敏胶层与薄膜接触;所述保护离型纸用于对压敏胶层进行保护的,在将透明不干胶贴贴合到包装盒之前需要移除;

使用模切机将带有保护离型纸的透明载体层模切成与包装盒上第一双色防伪图层相适应的尺寸。

其中,包装盒上第一双色防伪图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纸质包装盒基材;

利用印刷机及c(青)、k(黑)两种颜色油墨,在纸质包装盒基材上印刷c(青)、k(黑)第一双色防伪图层;

利用柔印机在纸质包装盒基材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上涂布uv光油,所述uv光油中加入2%-5%的流平剂和1%-3%的消泡剂;加入流平剂,使uv光油层更光滑更薄,加入消泡剂,便于高速印刷下防止光油层出现小坑或小泡;

对纸质包装盒基材进行模切、成型。

作为包装盒上第一双色防伪图层制备工艺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印刷机为多色胶印和柔印联动印刷生产线,用于对纸制包装盒基材上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以及第一双色防伪图层以外的多色图层进行一次性印刷,其中先印刷k(黑)色再印刷c(青)色,两种色墨均加入5%-15%的冲淡剂,两种颜色均采用调幅加网,其中k(黑)色墨采用15度加网,c(青)色墨采用45度加网,所述联动印刷生产线的印刷速度为10000张/小时-18000张/小时,使用联动印刷生产线,对包装盒上的所有印刷一次完成,效率更高,优化了加工流程;冲淡剂是用来降低油墨黏度,防止高速印刷状态下产生飞墨故障。

作为透明不干胶贴上第二双色防伪图层制备工艺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压敏胶层覆盖在透明载体层的部分区域,压敏胶层面积占透明载体层面积的40%-60%,压敏胶层均匀分布,压敏胶层厚度不超过20μm。

其中,所述包装盒上第一双色防伪图层区域与不干胶贴上均设置有相匹配的定位标识,用于第二双色防伪图层精确重合到第一双色防伪图层上,两者精确重合后,形成期望的彩色防伪图文。

更具体的,所述定位标识包括设置于不干胶贴上的一对m(品)色定位点,所述包装盒上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区域设置有对应的一对k(色)定位点。

作为透明不干胶贴上第二双色防伪图层制备工艺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压敏胶层替换成热敏胶层,在涂布热敏胶层之前,在透明载体层的第二双色防伪图层上印刷光油层,用热敏胶层代替压敏胶层,这样用户撕开不干胶贴后,热敏胶层就粘在了包装纸上,不干胶不能重新粘合上去,避免了重复利用的可能。

本发明包括透明不干胶贴、纸质包装盒两部分,其中透明不干胶贴位于纸质包装封口处,兼具封条与防伪两种功能,当不干胶贴粘合于包装盒上防伪区时,两者重合呈现彩色防伪图文,当不干胶贴与包装盒防伪区分离时,不干胶贴与防伪区各呈现特定的不同颜色图文,以此达到防伪效果,本发明应用特殊工艺避免了对特种油墨的依赖,使用普通油墨即可实现,且具有易于识别、可多次验证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撕拉变色防伪包装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2为撕拉变色防伪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述防伪图文信息原文件为彩色,可使用印前处理软件分成c(青)、m(品)、y(黄)、k(黑)四种颜色印版。

(1)不干胶贴的制备方法

不干胶贴包括透明载体层、第二双色防伪图层和压敏胶层三部分。

①所述透明载体层为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优选厚度20μm;印刷前所述透明载体层需经过电晕处理,使其表面张力达到33mn/m;

②所述第二双色防伪图层为使用m(品)、y(黄)两种颜色印版印刷在透明载体层上的防伪图文信息,优选地,两种颜色使用多色凹印机印刷,使用m(品)和y(黄)两种原色墨,印刷色序为先m(品)后y(黄),两种色墨粘度≤15s(3号察恩杯),且m(品)色墨粘度低于后y(黄)色墨0.5s(3号察恩杯),两种颜色均采用调幅加网,其中m(品)色墨采用75度加网,y(黄)色墨采用90度加网,印刷速度为180m/min;

③使用涂布设备将压敏胶均匀涂布于所述第二双色防伪图层,优选地,涂布面积60%(压敏胶层覆盖在透明载体层的部分区域),压敏胶层厚20μm;为方便使用,不干胶贴完成涂布后贴于保护离型纸,所述保护离型纸为由薄膜与纸基复合而成,不干胶贴压敏胶层与薄膜面接触;

④使用模切机将不干胶贴模切成与包装盒上第一防伪图文层相适应尺寸,优选地,不干胶贴与包装盒第一双色防伪图层为长方形,不干胶贴的长宽分别比包装盒第一双色防伪图层的长宽小0.4cm。

(2)纸质包装的防伪区的实现方法

使用c(青)、k(黑)两种颜色印版在纸质包装的防伪区印刷第一防伪图文,并在所述纸质包装的第一防伪图文层上涂布uv光油。优选地,纸质包装的防伪区可与非防伪区在多色(四色以上)胶印和柔印联动印刷生产线上一次性印刷,其中纸质包装盒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使用c(青)原色墨和k(黑)色墨印刷,两种色墨均加入15%的冲淡剂,印刷色序为先k(黑)后c(青),两种颜色均采用调幅加网,其中k(黑)色墨采用15度加网,c(青)色墨采用45度加网。

所述联动印刷生产线最后机组为柔印机组,用于对所述纸质包装的第二双色防伪图层涂布uv光油,所述uv光油中加入5%的流平剂和1%的消泡剂;

优选地,所述联动印刷生产线的印刷速度为18000张/小时。

纸质包装完成印刷、模切、成型等工序后,将产品装入纸质包装盒内,将防伪不干胶贴从保护离型纸上取下后贴于纸质包装盒的防伪区,撕拉变色防伪包装完成。

如图2所示,撕拉变色防伪包装包括不干胶贴1和纸质包装盒上的双色防伪图层2两部分,所述纸质包装盒表面有双色防伪图层2,所述不干胶贴1和所述纸质包装盒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2两部分的斜对角各有一对定位标识3,所述定位标识3用于将所述不干胶贴1和所述纸质包装盒的双色防伪图层2两部分粘合时的定位点,其中不干胶贴1上的定位标识为m(品)色墨实地印刷,2纸质包装的防伪区的定位标识为k(黑)色墨实地印刷。

所述不干胶贴1和纸质包装盒上的双色防伪图层2通过如图一的实现流程实现。

所述双色防伪图层2分布于包装盖4与包装主体5两个区域(即包装盒封口位置),所述不干胶贴1和包装盒上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2粘合后即可形成撕拉变色防伪包装,整体防伪区呈彩色,将所述不干胶贴1揭离所述包装盒时,所述不干胶贴1呈红色,所述纸质包装盒的第一双色防伪图层2呈青黑色,重新粘合后呈彩色,以此达到防伪效果。

作为不干胶贴制备工艺的一种改进,可以使用热敏胶替代压敏胶,在涂布热敏胶之前,在透明载体层的双色防伪图层上印刷光油层,这样的话,不干胶贴撕下来后,热敏胶层就粘在包装盒上,不干胶贴无法重复利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