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610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教学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逐渐的增多,外语的学习亦随之增多起来。外语在学习时,口语发音的学习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在进行外语学习时,学习人员很容易将发音弄错,使得口语发音很不标准,影响学习人员的学习进度,甚至会影响其使用外语交流,现有对口语矫正的方式主要通过与相应国家的人员交流学习,虽然该种方式学习的口语较为正宗,但是价格高昂,成本高,并且在一些地区学习者无法接触到相应国家的人员,进而无法对其进行口语矫正,影响外语的学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下方的顶靠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版装置上的拉线装置、设置于所述拉线装置左右两侧的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推动装置、电机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上方的缓冲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缓冲装置上的矫正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端的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的第二弹簧、顶靠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左侧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一光滑块、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左右两侧的弹性杆、设置于所述弹性杆上端的第一滚轮,所述顶靠装置包括升降板、位于所述升降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上端的第二滚轮,所述拉线装置包括第一拉线、位于所述第一拉线下方的第三弹簧,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拉线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一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下方的第二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下方的第二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的第四弹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板左侧的定位框、位于所述定位框左侧的推板、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的第一活塞、位于所述定位板右侧的集中框、位于所述集中框右侧的第四固定杆、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右侧的弯曲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二拉线、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的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活塞右侧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右端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活塞左侧的第五弹簧,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横板、位于所述横板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横板下方的第五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左右两侧的第六弹簧、第七弹簧、位于所述第七弹簧下方的第三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三定位杆上的夹持板、位于所述横板上方左右两侧的斜杆、设置于所述斜杆上端的第四滚轮,所述矫正装置包括语音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分析模块、处理模块、发音模块及显示模块。

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一光滑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弹性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杆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弹性杆枢轴连接。

所述升降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滚轮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三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切与所述第一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下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推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底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板顶靠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上端上,所述定位框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定位框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定位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推板上,所述第一活塞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活塞的左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的右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内且与所述定位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集中框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集中框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定位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左表面与所述集中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的两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上端与所述弯曲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上,所述第二活塞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活塞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右端设有第六凹槽,所述推动杆的下表面与所述集中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顶靠在所述推动杆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

所述横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六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定位杆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七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定位杆的端部与所述夹持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顶靠在所述夹持板的侧面上,所述斜杆设有两个,所述斜杆呈倾斜状,所述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上端设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七凹槽内切与所述斜杆枢轴连接。

所述语音采集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分析模块连接,所述分析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发音模块及显示模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能够通过对标准发音及学习者的发音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差别显示出来,进而方便学习人员学习,同时可以发出标准的发音,并且可以方便的在上下及左右方向调节矫正装置的位置,进而方便使用人员对着脚掌装置进行练习、观看及聆听标准发音,使用便利,方便教学课堂使用,提高学习人员的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的矫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板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2下方的顶靠装置3、设置于所述支撑版装置2上的拉线装置4、设置于所述拉线装置4左右两侧的连接装置5、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的推动装置6、电机装置7、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2上方的缓冲装置8及设置于所述缓冲装置8上的矫正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11、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定位杆12、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2上端的第一固定块1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3上的第一弹簧14。所述万向轮11设有四个,所述万向轮11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万向轮11可以带动所述底板1移动。所述第一定位杆12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定位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1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块1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装置2包括支撑板21、位于所述支撑板21下方的第二固定块2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2上的第二弹簧23、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1上的第一固定杆2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4左侧的第二固定杆25、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25上的第一光滑块26、位于所述支撑板21上方左右两侧的弹性杆27、设置于所述弹性杆27上端的第一滚轮28。所述支撑板2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21的下方,所述第二固定块22左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2之间,所述第二弹簧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24的上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杆24处于所述第二弹簧23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块13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杆24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杆2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杆2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5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51,所述第一通孔251呈方形,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25固定连接,对第二固定杆25起到拉动作用。所述第一光滑块2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光滑块26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51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光滑块26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定位杆12贯穿所述第一光滑块2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光滑块26可以在所述第一定位杆12上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弹性杆2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2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弹性杆27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杆27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27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2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2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滚轮28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弹性杆27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28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顶靠装置3包括升降板31、位于所述升降板3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固定杆32、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杆32上端的第二滚轮33。所述升降板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升降板3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三固定杆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固定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杆32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32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3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33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杆3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33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33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1的下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拉线装置4包括第一拉线41、位于所述第一拉线41下方的第三弹簧42。所述第一拉线4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4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一拉线4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弹簧4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拉线41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第一连接块5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51上的第一旋转杆52、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52下方的第二旋转杆53、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53下方的第二连接块54、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杆53上的第四弹簧55。所述第一连接块51与所述升降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5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旋转杆52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三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51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5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52可以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块51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53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切与所述第一旋转杆5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52与所述第二旋转杆53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53的下端设有第五凹槽,位于左侧的第二旋转杆53的上端可以顶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杆24上,从而对其起到限定作用,防止升降板31过度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固定杆24对支撑板21起到定位作用,使其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块54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54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5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杆53可以围绕所述第二连接块54旋转。所述第四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5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6包括定位板61、位于所述定位板61左侧的定位框63、位于所述定位框53左侧的推板62、收容于所述定位框63内的第一活塞64、位于所述定位板61右侧的集中框65、位于所述集中框65右侧的第四固定杆66、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66右侧的弯曲杆67。所述定位板6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板6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6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611,所述第三通孔611呈圆形。所述推板62呈长方体,所述推板62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底板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板62可以在所述底板1上移动,所述推板62顶靠在所述第二旋转杆53的上端上。所述定位框6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定位框63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框63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611且与所述定位板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63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推板62上。所述第一活塞64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活塞64的左端与所述推板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64的右端收容于所述定位框63内且与所述定位框63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活塞64可以左右移动。所述集中框65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集中框65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611且与所述定位板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66的左表面与所述集中框6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67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杆67的两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66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7包括电机71、设置于所述电机71上的输出轴72、设置于所述输出轴72上的第二拉线73、收容于所述集中框65内的第二活塞76、位于所述第二活塞76右侧的推动杆74、设置于所述推动杆74右端的第三滚轮75、位于所述第二活塞76左侧的第五弹簧77。所述电机7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机7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电机71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1与所述定位板61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7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7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71可以带动所述输出轴72旋转。所述第二拉线73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7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73的上端与所述弯曲杆6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73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75上。所述第二活塞76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活塞76收容于所述集中框65内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活塞76可以在所述集中框65内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7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活塞76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74的右端设有第六凹槽,所述推动杆74的下表面与所述集中框65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固定杆66的下端顶靠在所述推动杆74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滚轮75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杆7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5可以在所述第六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五弹簧77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五弹簧77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7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活塞76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装置8包括横板81、位于所述横板81左右两侧的第二定位杆82、位于所述横板81下方的第五固定杆83、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83左右两侧的第六弹簧84、第七弹簧85、位于所述第七弹簧85下方的第三定位杆86、设置于所述第三定位杆86上的夹持板87、位于所述横板81上方左右两侧的斜杆88、设置于所述斜杆88上端的第四滚轮89。所述横板8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81位于所述支撑板21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杆8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杆8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82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横板8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杆8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83的上端与所述横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8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8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8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六弹簧84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杆83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8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86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8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8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定位杆86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杆8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定位杆86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1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定位杆86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七弹簧85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85的上端与所述横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8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86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85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七弹簧85的设置即可以使得向外侧移动的第三定位杆86复位,又可以防止所述第三定位杆86向外侧移动时脱离所述第二定位杆82。所述夹持板8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横板81的左右两侧,所述夹持板87呈长方体,所述夹持板87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定位杆86的端部与所述夹持板8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28顶靠在所述夹持板87的侧面上。所述斜杆88设有两个,所述斜杆88呈倾斜状,所述斜杆88的下端与所述横板81固定连接,所述斜杆88的上端设有第七凹槽,所述斜杆88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第三滚轮89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滚轮89收容于所述第七凹槽内切与所述斜杆88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89可以在所述第七凹槽内旋转。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矫正装置9处于所述夹持板87之间,所述夹持板87顶靠在所述矫正装置9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滚轮89顶靠在所述矫正装置9的下表面上,由于斜杆88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可以对矫正装置9起到减振缓冲的作用。所述矫正装置9包括语音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分析模块、处理模块、发音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语音采集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语音采集模块可以采用录音设备或者其他可以采集语音的设备,其属于现有技术。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分析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可以将采集的语音数据进行存储。所述分析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分析模块可以对采集的语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使用者的发音及其与标准发音之间的区别,主要从音调等方便进行分析。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发音模块及显示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可以对分析模块分析出的结构进行处理,以便将其转换成显示模块可以显示的数据及发音模块可以发出声音的数据。所述显示模块可以为显示器或者其他显示设备,其可以将使用者发音与标准发音之间的区别显示出来,所述发音模块可以发出标准的发音及使用者的发音,以便使用者对比,进而方便使用者进行矫正。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使用时,由于斜杆88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对矫正装置9起到减振及缓冲的作用,并且第六弹簧84及第七弹簧85的设置对夹持板87起到减振及缓冲的作用,进而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矫正装置9起到减振及缓冲的作用,所述第七弹簧85对第三定位杆86起到复位及限定的作用。当学习者的身高较高时,此时打开电机71的开关,使得所述输出轴72旋转,所述第二拉线73的下端在所述输出轴72上缠绕,所述第二拉线73被拉紧,所述第二拉线73向左拉动所述第三滚轮75,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5、推动杆74、第二活塞76向左移动,所述第五弹簧77被压缩,所述第二活塞76左侧的气压增大,使得所述第一活塞64向左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推板62向左移动,所述推板62向左推动所述第二旋转杆53的上端,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杆53的上端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杆5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升降板31向上移动,所述支撑板21随之向上移动,直至将其提升至需要的高度,当使用者在矫正装置9的一侧时,使用者可以向一侧拉动所述支撑板21的端部,此时所述支撑板21、缓冲装置8及矫正装置9随之向一侧移动,直至将矫正装置9移动到使用者的面前,此时第一拉线41被拉进,所述第三弹簧42被拉伸,同时第二弹簧23会被压缩或者拉伸,所述第二固定块22对支撑板21左右移动的距离起到限定作用,在使用者使用完毕后,所述第三弹簧42拉动所述第一拉线41,所述第二弹簧23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块22尽快复位,综合作用下使得支撑板21尽快的复位,操作简单,使用便利。使用者在使用矫正装置9时,所述语音采集模块可以采集使用者发出的发音,然后存储在存储模块内,此时分析模块开始对其进行分析,并且将分析出的结构传输至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从发音模块或者显示模块显示出来,方便使用者练习矫正。至此,本发明用于口语矫正的教学的工具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