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558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oled显示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oled老化测试板上的压头。



背景技术:

oled模组(即oled显示模组)出厂前,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性能测试,为了检测oled模组的老化寿命,一般需要对oled模组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老化寿命测试。

老化测试时需要将通过测试压头将外部测试信号与待测模组导通,因此测试压头的压接精度、压接力度等都尤为重要,而不同的结构设计可能会导致压头的压接精度和压接力度的不同。现有设计中,压头通常设计为直接下压式,压头的下压力度不可调,往往会造成压接力度过大或过小,导致待测模组受损或导通不良。

另一方面,不同待测模组老化测试时,需要用不同的测试线路板,以适应待测模组上的测试线路。现有的老化测试压头通常与测试底板固定,更换测试电路板时需要将压头组件上的部件一一拆卸,然后将测试电路板自压头组件上取下,更换新的测试电路板后再重新组装,拆装过程复杂耗时,大大影响测试效率。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用于oled老化测试板上的压头,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头,能够快速且方便的安装、取出oled模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头,包括能够安装于一底板上用于固定一个或多个线路板的压块、与所述线路板个数相等的活动块,所述底板用于放置测试板,所述线路板穿插于所述压块上,且所述线路板的两端分别外露于所述压块的两侧,其中,

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压块滑动连接,且一一对应于所述线路板其中一端的上方;

所述压块上设有驱动所述活动块下压所述线路板、使所述线路板对应的端部与放置在所述测试板上的产品压接的第一调节组件,以及驱动所述活动块上抬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活动块个数相等,且与所述活动块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包括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的抵压部;所述压块上设有与所述活动块个数相等、能够供所述连接部插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底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连接有微型线轨,所述微型线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一个调节螺杆,所述压块上位于所述凹槽侧边设有供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调节螺杆插入的孔,其中,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孔中、另一端与所述抵压部连接;

所述调节螺杆插入所述孔中并抵压所述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与所述抵压部之间连接有导向柱,所述活动块能够沿所述导向柱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靠近所述活动块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穿槽,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拨杆支撑座、拨杆,其中,

所述拨杆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穿槽的底壁上;

所述拨杆朝向所述活动块穿过所述穿槽并与所述拨杆支撑座转动连接,且所述拨杆朝向所述活动块的端部抵压所述活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拨杆两侧与所述穿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转动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上活动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拨杆朝向所述活动块的端部抵压所述橡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相平行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槽,所述连接部相平行的两侧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槽对应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用于供插片插入以将所述活动块限制在设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抵压部的底边边缘上设有硅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能够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的线路板转接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按压压块,压块可对活动块施加柔性作用力,使活动块以合适的压力将线路板与待测产品压接,快速的将待测产品安装在测试板上;在取出产品时,只需按压拨杆,利用杠杆原理,即可使活动块脱离产品,较方便的将产品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压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压头中的活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压头中的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压头中的压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0-底板,20-线路板,30-压块,31-凹槽,32-滑槽,33-微型线轨,34-穿槽,35-第一插槽,40-活动块,41-连接部,42-抵压部,43-开口,44-销轴,45-橡胶套,46-第二插槽,47-硅胶条,51-第一弹簧,52-调节螺钉,53-导向柱,61-拨杆支撑座,62-拨杆,63-第二弹簧,70-插片,80-线路板转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6所示,本发明的压头安装于底板10上,该压头包括安装于底板10上用于固定一个或多个线路板20的压块30、与线路板20个数相等的活动块40。此处所述的线路板可以是柔性线路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或是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亦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性连接材料。底板10用于放置测试板,线路板20穿插于压块30上,且线路板20的两端分别外露于压块30的两侧。具体的,活动块40与压块30滑动连接,且一一对应于线路板20其中一端的上方;压块30上设有驱动活动块40下压线路板20、使线路板20对应的端部与放置在测试板上的产品压接的第一调节组件,以及驱动活动块40上抬的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与活动块40个数相等,且与活动块40一一对应。通过第一调节组件以及活动块40在压块30上的滑动连接设置,使得活动块40对线路板及产品的压力适中且可调。通过上述设计,压块30、活动块40、第一调节组件以及第二调节组件组合为一个整体,可在底板10上一体式拆装,将压头整体拆下即可实现线路板的更换,提高了线路板的更换效率。

本发明中的活动块40包括连接部41、与连接部41垂直连接的抵压部42;压块30上设有与活动块40个数相等、能够供连接部41插入的凹槽31。为使活动块40与压块30滑动连接,本发明在凹槽31底壁上设有滑槽32,滑槽32连接有微型线轨33,将微型线轨33与连接部41连接即可。如在,在第一调节组件的作用下,活动块40沿微型线轨33下移,以下压线路板20;在第二调节组件的作用下,活动块40沿微型线轨33上移,从线路板20上抬起。

具体的,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51、一个调节螺杆52,压块30上位于凹槽31侧边设有供第一弹簧51和调节螺杆52插入的孔,其中,第一弹簧51的一端伸入孔中、另一端与抵压部42连接;调节螺杆52插入孔中并抵压第一弹簧51。拧调节螺杆52可调节第一弹簧51的压缩量,第一弹簧51产生的弹性势能作用于抵压部42上,使活动块40沿微型线轨33下移,以下压线路板20,以合适的压力将线路板20与待测产品压接。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在每个凹槽31的两侧均设有供第一弹簧51和调节螺杆52插入的孔,且该两个孔相对凹槽31的中心线对称,每个孔中均插有第一弹簧51和调节螺杆52。如此,从凹槽31两侧调节第一弹簧51压力,可使抵压部42稳定地抵压线路板20,确保线路板20与待测产品的压接效果;同时通过旋入或旋出调节螺杆52,也使得抵压部42的下压力度变得可调,进一步提高了压头的压接效果。

为了使活动块平稳地沿微型线轨33移动,本发明在压块30与抵压部42之间连接有导向柱53,活动块40能够沿导向柱53滑动。导向柱53起引导作用。

本发明在压块30靠近活动块40的侧壁上设有安装第二调节组件的穿槽34,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拨杆支撑座61、拨杆62,其中,拨杆支撑座61安装在穿槽34的底壁上;拨杆62朝向活动块40穿过穿槽34并与拨杆支撑座61转动连接,且拨杆62朝向活动块40的端部抵压活动块40。利用杠杆原理,按压拨杆62,拨杆62抵压活动块40的端部向上顶活动块40,使活动块40沿微型线轨33上移,使活动块40脱离产品,将产品取出。

在将产品取出后,为了使活动块40平缓地上下移动,本发明在拨杆62两侧与穿槽34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弹簧63,利用第二弹簧63的对拨杆62产生弹性作用力,使拨杆62在拨动活动块40时,拨杆62一方面缓缓地相对拨杆支撑座61转动,另一方面在第二弹簧63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使拨杆62平稳的回到原位。

为了使拨杆62可以抵压活动块40,本发明在活动块40上设有开口43,开口43上转动连接有销轴44,销轴44上活动套接有橡胶套45;拨杆62朝向活动块40的端部抵压橡胶套45。

当拨杆62将活动块40上抬后,需将活动块40限制在设定位置,可在凹槽31相平行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槽35,在连接部41相平行的两侧壁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插槽35对应的第二插槽46,第一插槽35与第二插槽46用于供插片70插入,即可通过插片70将活动块40限制在设定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避免活动块40压破产品,本发明在抵压部42的底边边缘上设有弹性条47,弹性条47可以是硅胶条或橡胶条等,弹性条47与线路板和产品为弹性接触,为保证线路板和测试板的稳定压接,在下压力稍大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对线路板或产品的损伤。另外,压块30与底板10之间设有能够与线路板20电性连接的线路板转接板80,利用线路板转接板80对测试板上的产品进行测试。

综上,本发明通过按压压块30,压块30可对活动块40施加柔性作用力,使活动块40以合适的压力将线路板20与待测产品压接,快速的将待测产品安装在测试板上;在取出产品时,只需按压拨杆62,利用杠杆原理,即可使活动块40脱离产品,较方便的将产品取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