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945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



背景技术:

湖泊湿地生境结构模型广泛用于科普介绍。现有技术中的湖泊模型仅仅展示了湖泊的基本结构:湖岸、湖滨、湖盆、湖水,对湖泊湿地生境结构缺乏不同区域细化区分的展示,不能起到良好的科普宣教作用。

因此提供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能对湖泊湿地生境结构的不同区域细化区分进行详细展示,并且具备良好的科普宣教作用,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对湖泊湿地生境结构缺乏不同区域细化区分展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包括设有湖岸的湖泊模型和位于湖泊模型汇水面山外周且与湖岸相接的汇水面山模型,所述湖泊模型包括仿真湖盆和位于仿真湖盆中的仿真湖水,所述仿真湖盆的盆底设有仿真泥沙质湖底,所述仿真湖水水面上设有仿真植物生态序列,所述仿真湖水水面下设有仿真植物群落和仿真动物;所述湖泊模型的湖岸设有仿真水源涵养林。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植物生态序列为仿真浮水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动物包括仿真底栖动物和仿真底栖掠食动物。

进一步地,所述湖泊模型的外周设有用于介绍所述仿真生境系统模型的文字介绍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将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作为了一个整体,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对湖泊湿地的湖湾、湖汊、湖底等不同生境结构和生物类群进行了真实地还原,配合文字科普介绍,具有更强的生态教学及科普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湖泊模型、2-汇水面山模型、3-仿真湖盆、4-仿真湖水、5-仿真泥沙质湖底、6-仿真植物生态序列、7-仿真植物群落、8-仿真动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包括设有湖岸的湖泊模型1和位于湖泊模型1外周且与湖岸相接的汇水面山模型2,所述湖泊模型1包括仿真湖盆3和位于仿真湖盆3中的仿真湖水4,所述仿真湖盆3的盆底设有仿真泥沙质湖底5,所述仿真湖水4水面上设有仿真植物生态序列6,所述仿真湖水4水面下设有仿真植物群落7和仿真动物8;所述湖泊模型1的湖岸设有仿真水源涵养林;所述仿真植物生态序列6为仿真浮水植物,所述仿真动物8包括仿真底栖动物和仿真底栖掠食动物,所述湖泊模型1的外周设有用于介绍所述仿真生境系统模型的文字介绍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将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中的湖泊模型1、汇水面山模型2、仿真湖盆3、仿真湖水4、仿真泥沙质湖底5、仿真植物生态序列6、仿真植物群落7和仿真动物8有效直观地进行了展示;将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作为了一个整体,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湖泊湿地仿真生境系统,对湖泊湿地的湖湾、湖汊、湖底等不同生境结构和生物类群进行了真实地还原,配合文字科普介绍,具有更强的生态教学及科普功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