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040阅读:3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具体涉及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



背景技术:

学生试卷较多,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以及部分高中生、大学生,自理能力有限,不擅长整理零散试卷,往往随手塞入书包之中,久而久之,试卷磨损、折叠、破碎情况严重。

文件夹可以整理文件,使其整齐规范,现有试卷存放夹有很多种,比如有的是在开口处设有U型缺口的塑料保护膜,可以将试卷放入保护膜膜中,起到收纳盒保护的作用;有的是在文件夹内设置多个夹子,把试卷折成单面后再用夹子夹住,方便分类管理;还有的是需要将文件夹纵向打开方便存放和查看。其主要缺陷有:(1)试卷最常见的规格是两页四面的,其次是三页六面的,也有少量是四页八面的,若将试卷折至单面大小再进行存放,查阅的时候,就需要抽出并展开试卷,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来回抽取存放也容易损坏试卷;(2)过多的夹子也将导致试卷存放夹过大或过厚,降低其实用性;(3)纵向打开文件夹需要较为宽阔的空间,对于空间较为紧凑的教学环境而言,实用性稍低;(4)仅仅存放试卷,没有突出保存试卷用以查漏补缺的根本目的。

所以目前急需一种可用于不同规格试卷的整理存放试卷文件夹,该文件夹应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专门用来整理、存放试卷并有查漏补缺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包括折板本体、中缝、固定夹、磁片和压板,所述折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所述中缝包括设置在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中间的第一中缝以及第二折板与第三折板之间的第二中缝,所述固定夹分别纵向固定在第一折板的正面和第三折板的背面,所述每个固定夹的相邻位置上均设置有磁片,所述第一折板的正面、第二折板的正面和第三折板的正面的上下边缘均设置有隔条,所述每个隔条上沿横向设置有若干条纹路,每相邻两个纹路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压板为由透明材质制成的板状构件并设置在第一折板的正面和第三折板的正面,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在上下隔条的凹槽内。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中缝宽度是第二中缝的两倍。

进一步优化,所述磁片设置在第一折板正面的横向左侧边缘和第三折板背面的右边缘,两个磁片相对应。

进一步优化,所述磁片的厚度与固定夹相同。

进一步优化,所述隔条距离折板上下边缘的距离为0.3-0.5mm。

进一步优化,所述压板的长度等于折板的上下隔条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反面均设置有塑料夹,每个塑料夹的三边粘合在折板上,一边与折板形成开口。

进一步优化,所述塑料夹的开口处设有U型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文件夹设有三个折板,对于常见的试卷规格,两页四面的试卷和三页六面的试卷均可以直接展开,四页八面的试卷按常规对折后以两页四面试卷格式存放,查找试卷时直接打开翻页即可,实现省时省力,不需来回抽取,不易损坏试卷;

二、第一折板的正面只设有一个纵向放置的固定夹,将手动操作限制在横向翻阅,不仅适用于空间较为紧凑的教学环境,而且更符合日常翻页习惯;

三、在第三折板的背面设有一个纵向放置的固定夹,便于使用者将整理存放试卷文件夹内所有曾经错题整理、记录,真正实现试卷保存用于查漏补缺的目的,提高复习效率,同时可以将用完的记录本及时更新或更换,提高整理存放试卷文件夹使用率;

四、试卷以及资料反复折叠次数多,容易致使没有固定的一侧翘起甚至卷曲,在第一折板和第三折板的正面设置可滑动的压板,可以方便查阅试卷的任意页面;

五、在整理存放试卷文件夹合上后,正面和反面均有一个透明塑料夹,如果放入整理试卷目录及少量的错题整理,可以培养条理化习惯,此外,出口处还设有U型缺口,可以更方便快速的抽取和放入少量的纸张;

六、中学生的试卷比较多,往往由于翻阅次数较多而致使试卷不够挺拔,整理时边角不整齐,在使用时文件夹时,可将试卷的底端与上隔条或者与下隔条对齐,折板的上下边缘的隔条有助于快速的齐边整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待整理的试卷展开放置,不需要来回抽取,不易损坏试卷,固定夹在左侧,符合日常翻阅习惯,第三折板背面的固定夹可以放置查漏补缺记录本,真正发挥了收集试卷,吸取错题教训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 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折板,2、第二折板,3、第三折板,4、第一中缝,5、第二中缝,6、固定夹,7、隔条,8、压板,9、塑料夹,10、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整理存放试卷的文件夹,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包括折板本体、中缝、固定夹6、磁片10和压板8,所述折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板1、第二折板2和第三折板3,三个折板的设计适合两页四面和三页六面的常规试卷的展开,同时针对少数的四页八面的试卷在折叠成两页四面后可存放,翻阅时可直接展开,在不破坏试卷的前提下既省时又省力。

所述中缝包括设置在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中间的第一中缝4以及第二折板2与第三折板3之间的第二中缝5,文件夹折合时第二折板2在下、中间为第三折板3、第一折板1在最上面,因此,第一中缝4的宽度设计为第二中缝5的两倍,以便第一折板1能包住第三折板3以及试卷折合后的总厚度。

所述固定夹6分别纵向固定在第一折板1的正面和第三折板3的背面,第一折板1上的固定夹6用来固定试卷,第三折板3的固定夹6可夹查漏补缺记录本,便于使用者将整理存放试卷文件夹内所有曾经错题整理、记录,真正实现试卷保存用于查漏补缺的目的;所述每个固定夹6的相邻位置上均设置有磁片10,磁片10的厚度与固定夹6相同,帮助文件夹在折合后两个相对应的磁片10能够与粘合紧密。

所述第一折板1的正面、第二折板2的正面和第三折板3的正面的上下边缘均设置有隔条7,且距离折板上下边缘的距离为0.3-0.5mm,在整理的过程中,试卷经过多次翻阅后页面留有多处折痕,不易齐边整理,隔条7的设置有助于试卷的齐边工作;所述每个隔条7上沿横向设置有若干条纹路,每相邻两个纹路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压板8为由透明材质制成的板状构件并设置在第一折板1的正面和第三折板3的正面,压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在上下隔条7的凹槽内,根据试卷的厚度以及阅读的进度,通过隔条7的凹槽可以调整压板的高度以及所需的位置。

所述第一折板1、第二折板2、第三折板3的大小相同。

所述磁片10设置在第一折板1正面的横向左侧边缘和第三折板3背面的右边缘,两个磁片10相对应。

所述压板8的长度等于折板的上下隔条7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的反面均设置有塑料夹9,每个塑料夹9的三边粘合在折板上,一边与折板形成开口,开口处设有U型缺口,便于放入与抽出少量纸张。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折合,将试卷按上方隔条7下边缘进行顶端对齐,或下方隔离7条上边缘进行底端对齐,或上下居中对齐的方式,用第一折板1上的纵向固定夹6来固定住试卷,用手向右摊开捋平试卷后,将第三折板3向左翻折,再将第一折板1向右翻折,从而将试卷折好;第二部分是展开阅读,试卷展开后,首先根据试卷的厚度将压板沿隔条7上的凹槽调整合适的高度后,接着沿凹槽滑动到所需位置,压住卷曲的试卷,由于压板7为透明材质制成的,因此不会影响阅读者的视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使用方法、基本原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