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皮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583阅读:16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仿真皮肤。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临床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或者一些行业内的需求需要使用到人体仿真皮肤。

目前仿真人体皮肤常用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工业硅胶和进口GM发泡胶两种制成仿真皮肤。现有的仿真皮肤存有以下技术问题,即拉伸能力较差,柔软度差,使用寿命短,复原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皮肤,其具有拉伸能力强,质地柔软、使用寿命长,复原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仿真皮肤,它包括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第一弹性结合层、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第二弹性结合层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且各层复合为一体;

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固化结合在第一弹性结合层的一个表面,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一个表面固化结合在第一弹性结合层的另一个表面,第二弹性结合层的一个表面结合在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另一个表面,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一个表面固化结合在第二弹性结合层的另一个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力强,拉伸能力为3倍以上,且拉伸后恢复性能好(复原率≥95%),以及能够有效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寿命可达2年以上,同时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颜料层,所述颜料层复合在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另一个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和第二弹性结合层均是弹性纤维布、或者是莱卡布或者是氨纶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仿真皮肤的厚度为2.65~4.0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厚度分别为0.45~0.6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和第二弹性结合层的厚度分别为0.45~0.6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颜料层的厚度为0.4~0.8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厚度、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厚度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厚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的厚度和第二弹性结合层的厚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厚度、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厚度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厚度与第一弹性结合层的厚度以及第二弹性结合层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皮肤它包括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第一弹性结合层、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第二弹性结合层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且各层复合为一体;由于本实用新型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的拉伸力强,拉伸能力为3倍以上,且拉伸后恢复性能好(复原率≥95%),基础形态不变化。同时硬度为0°,质地柔软,无论是质感还是触感方面极其接近人体皮肤,又由于相邻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之间设有弹性结合层,极大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抗拉扯能力,有效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寿命可达2年以上,同时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仿真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2-第一弹性结合层;3-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4-第二弹性结合层;5-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6-颜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仿真皮肤,它包括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第一弹性结合层2、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第二弹性结合层4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且各层复合为一体;

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固化结合在第一弹性结合层2的一个表面,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的一个表面固化结合在第一弹性结合层2的另一个表面,第二弹性结合层4的一个表面结合在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的另一个表面,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一个表面固化结合在第二弹性结合层4的另一个表面。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皮肤的外观颜色更接近肤色,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皮肤还包括颜料层6,颜料层6复合在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另一个表面。

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2和第二弹性结合层4均是弹性纤维布、或者是莱卡布或者是氨纶布。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列举的弹性材料,也可以选用其它类型的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2和第二弹性结合层4优选弹性纤维布。

为了使得结构更加合理,本实用新型所述仿真皮肤的厚度为2.65~4.0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仿真皮肤的厚度优选为3.25mm。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厚度分别为0.45~0.65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厚度分别优选为0.6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2和第二弹性结合层4的厚度分别为0.45~0.65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2和第二弹性结合层4的厚度分别优选为0.6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颜料层6的厚度为0.4~0.8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颜料层6的厚度优选为0.8mm。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合理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的厚度、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的厚度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弹性结合层2的厚度和第二弹性结合层4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的厚度、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的厚度和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厚度与第一弹性结合层2的厚度以及第二弹性结合层4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目前高仿真人体皮肤常用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工业硅胶和进口GM发泡胶两种。

1.由于材料特性,普通的工业硅胶存在拉伸能力较差(复原率≤70%)和柔软度不足等缺点,适合制作高仿真人体的静态皮肤,但在制作动态皮肤时,极易出现撕裂、运动阻力大等问题。

2.采用进口GM发泡胶制作的高仿真人体皮肤,最大的缺点是拉伸能力差(复原率≤70%)和使用寿命较短,通常进口GM发泡胶的拉伸能力为2倍,使用寿命在6个月左右,超过6个月皮肤材料就开始老化损坏,并不易修补。

根据上述已有技术以及所存有的缺陷所知,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皮肤的结构优势在于:

1.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制作的新型皮肤材料拉伸力强,拉伸能力为3倍以上。硬度为0°,质地柔软,无论是质感还是触感方面极其接近人体皮肤。

2.内置弹性材料极大增强了材料的抗拉扯能力,有效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寿命可达2年以上,同时成本低廉。

3.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制作的新型皮肤材料,拉伸后恢复性能好(复原率≥95%),基础形态不变化。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仿真皮肤的制造方法,所述仿真皮肤制造的步骤依次是:

步骤a、将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放置在密封容器内抽取真空,排除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内的空气后,再将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均匀涂覆在外模的内表层让其凝固,形成仿真皮肤的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

其中,所述抽真空后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凝固条件,将其放置在20~25℃温度下等待100~150分钟让其凝固;

所述密封容器内的负压为0.5~1.5Pa,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放置在密封容器内15~25分钟;

步骤b、将弹性材料的一个表面粘贴在步骤a中的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一个表面,形成第二弹性结合层4;

步骤c、将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放置在密封容器内抽取真空,排除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内的空气后,再将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均匀涂覆在步骤b中第二弹性结合层4的另一个表面让其凝固,形成仿真皮肤的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然后将内、外模具按预定的装配位置通过定位孔合并在一起,保证内、外模之间的间隙均匀,用模具石膏进行封边处理,避免浇注时未凝固的混合环氧硅胶从缝隙渗出;

其中,所述抽真空后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凝固条件,将其放置在20~25℃温度下等待100~150分钟让其凝固;

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后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凝固条件,将其放置在20℃温度下等待120分钟让其凝固;

所述密封容器内的负压为0.5~1.5Pa,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放置在密封容器内15~25分钟;

步骤d、将弹性材料的一个表面粘贴在步骤c中的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弹性结合层2;

步骤e、将内模设在外模内,并且将内模和外模定位装配,内模与外模之间有空隙,接着将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放置在密封容器内抽取真空,排除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内的空气后,再将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浇注在内模与外模之间的空隙内让其凝固,形成仿真皮肤的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

其中,所述抽真空后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凝固条件,将其放置在20~25℃温度下等待100~150分钟让其凝固;

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后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凝固条件,将其放置在20℃温度下等待120分钟让其凝固;

所述密封容器内的负压为0.5~1.5Pa,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放置在密封容器内15~25分钟;

步骤f、将步骤e中的仿真皮肤连带模具放置烘箱内烘烤待烘烤完毕后取出仿真皮肤连带模具后再进行冷却,则制得仿真皮肤;

其中,所述步骤f中所述烘箱内的烘烤温度在85~120℃,烘烤时间在150~24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烘箱内的烘烤温度在90℃,烘烤时间在180分钟,待烘烤完毕后,取出让其自然降温缓慢冷却。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制得仿真皮肤的外观更接近于肤色,本实用新型仿真皮肤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g,将步骤f中成型的仿真皮肤固定在内模上,然后将颜料混合物涂覆在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的另一个表面。

具体的过程为:取出的成型皮肤材料套在内模上,用调好的颜色加入Electro seal 1959涂料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的稀释剂,用喷笔根据需求上色。

其中,所述步骤g中的颜料混合物是由颜料70~95wt%,稀释剂5~30wt%组成,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wt%。

在配制颜料混合物时,在上述范围内选择各组分用量,在环境温度25±5℃下,将颜料与稀释剂混合并搅拌10~15分钟后,即可保存备用。

其中,所述步骤a、c、e中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均是由G800A加成型液体硅胶30~70%,G800B加成型液体硅胶70~30%组成,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wt%。

在配制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时,在上述范围内选择各组分用量,在环境温度25±5℃下,将G800A加成型液体硅胶与G800B加成型液体硅胶按规定比例,同时加入搅拌容器内,混合搅拌10~15分钟,即可保存备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步骤b、d中的弹性材料均是弹性纤维布、或者是莱卡布或者是氨纶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材料优选弹性纤维布。

本实用新型的G800A加成型液体硅胶和G800B加成型液体硅胶是由东莞国创硅胶公司生产的。

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皮肤制造方法,将第一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1、第一弹性结合层2、第二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3、第二弹性结合层4、第三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5和颜料层6复合为一体,不仅制造工艺合理,且制造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仿真皮肤中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拉伸力强,拉伸能力为3倍以上,且拉伸后恢复性能好(复原率≥95%),基础形态不变化。同时硬度为0°,质地柔软,无论是质感还是触感方面极其接近人体皮肤,在制作动态皮肤时,不易出现撕裂、运动阻力大等问题;又由于相邻的混合加成型液体硅胶层之间设有弹性结合层,极大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抗拉扯能力,有效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寿命可达2年以上,同时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