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685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屏幕或者超大型屏幕,大都是通过多个小型屏幕拼接构成。在多个小型屏幕拼接的结构中,屏幕与屏幕之间无法做到无缝连接。而且往往缝隙很大。为了使屏幕更加美观,显示效果更加出色,人们采用了很多方式,试图消除屏幕拼接中造成的缝隙。很多厂家在消除屏幕间缝隙的研究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子屏幕之间的缝隙大、显示效果差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子屏幕之间的缝隙小、显示效果好的拼接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拼接屏,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屏幕和由子屏幕排列形成的主屏幕,子屏幕为正方形,子屏幕的左侧和上侧均设有安装板,子屏幕的右侧和下侧均设有内凹的安装槽,安装板配合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板和安装槽的长度均与子屏幕的长度相等,子屏幕之间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固定板为正方形且设在子屏幕的后端,固定板的四个角上设有凸起的定位杆,子屏幕上设有与定位杆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杆设在定位孔内且与定位杆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安装板插接在安装槽内,实现子屏幕之间的连接,降低了子屏幕之间的缝隙,且方便子屏幕之间的拆卸和维修,子屏幕之间连接后再通过固定板进行固定定位,提高子屏幕之间的稳定性,定位杆均布排列在固定板的四个角上,通过将定位杆插入到定位孔内,提高子屏幕之间的紧密性及固定子屏幕的位置,避免子屏幕滑移造成偏差,提高主屏幕的显示效果。

作为优选,子屏幕的数量为九个且以九宫格的形式排列形成主屏幕,主屏幕的外围设有与主屏幕固定连接的安装架,安装架由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连接杆组成,连接杆的内侧设有与主屏幕配合的固定槽,主屏幕的边缘设在固定槽内。主屏幕通过安装架固定,并将主屏幕的边缘嵌置在固定槽内,提高主屏幕的稳定性,方便了主屏幕的拆装或者维修。

作为优选,固定槽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前槽壁和后槽壁,前槽壁与主屏幕的前端面相抵,后槽壁与主屏幕的后端面相抵,前槽壁的高度低于后槽壁的高度。后槽壁的高度高使后槽壁与主屏幕后端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主屏幕和安装架连接的稳定性,前槽壁的高度低使前槽壁与主屏幕前端面的接触面积小,降低边缘的遮挡,提高显示效果。

作为优选,主屏幕的后端设有两根交叉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部分别与连接杆上端的连接处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下端部分别与连接杆下端的连接处固定连接。固定杆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提高安装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降低了子屏幕之间连接的缝隙,提高了主屏幕的稳定性,极大的提高了显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图。

图3是子屏幕的结构图。

图4是固定板的结构图。

图5是连接杆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子屏幕、2-主屏幕、3-安装板、4-安装槽、5-固定板、6-定位杆、7-定位孔、8-安装架、9-连接杆、10-固定槽、11-前槽壁、12-后槽壁、13-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拼接屏,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屏幕1和由子屏幕1排列形成的主屏幕2,子屏幕1为正方形,子屏幕1的左侧和上侧均设有安装板3,子屏幕1的右侧和下侧均设有内凹的安装槽4,安装板3配合安装在安装槽4内,安装板3和安装槽4的长度均与子屏幕1的长度相等,子屏幕1之间通过固定板5固定连接,固定板5为正方形且设在子屏幕1的后端,固定板5的四个角上设有凸起的定位杆6,子屏幕1上设有与定位杆6配合的定位孔7,定位杆6设在定位孔7内且与定位杆6固定连接。

子屏幕1的数量为九个且以九宫格的形式排列形成主屏幕2,主屏幕2的外围设有与主屏幕2固定连接的安装架8,安装架8由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连接杆9组成,连接杆9的内侧设有与主屏幕2配合的固定槽10,主屏幕2的边缘设在固定槽10内,固定槽1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前槽壁11和后槽壁12,前槽壁11与主屏幕2的前端面相抵,后槽壁12与主屏幕2的后端面相抵,前槽壁11的高度低于后槽壁12的高度,降低前槽壁11在主屏幕2边缘所占的面积,提高显示的效果,同时又保证安装架8与主屏幕2连接的稳定性,主屏幕2的后端设有两根交叉设置的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上端部分别与连接杆9上端的连接处固定连接,固定杆13的下端部分别与连接杆9下端的连接处固定连接,固定板5与固定杆13固定连接,提高子屏幕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子屏幕向前倾,同时降低了固定板5的受力,延长固定板5的使用寿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