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图用卷笔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1355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图用卷笔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图用卷笔刀。



背景技术:

卷笔刀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削铅笔的工具,一般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锥形孔,在锥形孔上设置有一个用于削笔体的刀片,将笔迎着刀片的刀刃方向转动用于削笔。然而现有的卷笔刀一般采用一块刀片同时对铅笔外层木材和内部笔芯进行切削,因外层木材与笔芯的硬度存在差异,切削过程中不仅容易造成铅芯偏心断裂,同时容易使刀片变钝,浪费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图用卷笔刀,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图用卷笔刀,包括壳体和第一刀片,所述壳体的右侧设有锥形孔,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锥形孔连通的斜槽,所述第一刀片固定于所述斜槽内;所述制图用卷笔刀还包括第二刀片以及使所述第二刀片处于或脱离工作状态的调节件,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锥形孔之间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凹槽内设有杆体,所述第二刀片固定于所述杆体的底部;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弹簧、挡块和按压块,所述第一弹簧固定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挡块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杆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按压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处,且所述按压块的两端向右延伸形成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右端延伸至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按压块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杆体的上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首先转动并推进铅笔使铅笔的木材部分经第一刀片切削,木材切削完成后,拔出铅笔;之后向下按压杆体,使凸块卡设于卡槽内,此时第二刀片就位,将铅笔插入到锥形孔中然后转动铅笔即可对铅笔的笔芯部分进行切削,本实用新型将木材与笔芯的切削分开进行,可有效避免笔芯与木材同时切削造成笔芯偏芯断裂的问题;同时切削完成后,可通过按压按压块使凸块从卡槽内弹出,第二刀片在第三弹簧的带动下上移,以供下次使用;另当刀片变钝后可只对钝化刀片进行替换,降低替换成本。

进一步:所述延伸臂的右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匹配的第二斜面,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斜面,方便按压块右移过程中推动挡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斜面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斜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凸块的高度。

上述进两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按压按压块时,可将卡设于卡槽内的挡块挤出,使杆体得到释放。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一个至三个。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设置有多个卡槽时,可通过将凸块卡设于不同的卡槽内,实现对第二刀片下降位置的调节,进一步的实现对笔芯不同尖锐度的切削,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图用卷笔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图用卷笔刀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图2中B-B’处的部分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11为锥形孔、12为斜槽、13为凹槽、14为第一通孔、15为左壳体、16为右壳体、2为第一刀片、3为第二刀片、4为调节件、41为第一弹簧、42为挡块、421为凸块、422为第二斜面、43为按压块、431为延伸臂、432为第一斜面、5为杆体、51为卡槽、52为螺纹孔、6为第二弹簧、7为按钮、8为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制图用卷笔刀,包括壳体1和第一刀片2,所述壳体1的右侧设有锥形孔11,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锥形孔11连通的斜槽12,所述第一刀片2固定于所述斜槽12内,且所述第一刀片2的刀刃设置于靠近所述锥形孔11处;所述制图用卷笔刀还包括第二刀片3以及使所述第二刀片3处于或脱离工作状态的调节件4,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与所述锥形孔11之间通过第一通孔14连通;所述凹槽13内设有杆体5,所述第二刀片3固定于所述杆体5的底部;所述调节件4包括第一弹簧41、挡块42和按压块43,所述第一弹簧41固定于所述凹槽13的侧壁上,所述挡块42与所述第一弹簧41连接,所述挡块4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41的一端设有凸块421,所述杆体5上设有与所述凸块421相匹配的卡槽51;所述按压块4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处,且所述按压块43的两端向右延伸形成延伸臂431,所述延伸臂431的右端延伸至所述凹槽13的内部;所述按压块43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6;所述杆体5的上端设有按钮7,所述按钮7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第三弹簧8,所述第三弹簧8套设于所述杆体5上。

使用时,首先转动并推进铅笔使铅笔的木材部分经第一刀片2切削,木材切削完成后,拔出铅笔;之后向下按压杆体5,使凸块421卡设于卡槽51内,此时第二刀片3就位,将铅笔插入到锥形孔11中然后转动铅笔即可对铅笔的笔芯部分进行切削,本实用新型将木材与笔芯的切削分开进行,可有效避免笔芯与木材同时切削造成笔芯偏芯断裂的问题;同时切削完成后,可通过按压按压块43使凸块421从卡槽51内弹出,第二刀片3在第三弹簧8的带动下上移,以供下次使用;另当刀片变钝后可只对钝化刀片进行替换,降低替换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延伸臂431的右端设有第一斜面432,所述挡块4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432相匹配的第二斜面422。通过设置斜面,方便按压块43右移过程中推动挡块42。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斜面43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斜面422的长度;所述第二斜面422的高度h1大于所述凸块421的高度h2。确保按压按压块43时,可将卡设于卡槽51内的挡块42挤出,使杆体5得到释放。

所述卡槽51的数量为一个至三个。当设置有多个卡槽51时,可通过将凸块421卡设于不同的卡槽51内,实现对第二刀片3下降位置的调节,进一步的实现对笔芯不同尖锐度的切削,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如图2所示,所述杆体5的底部设有插孔,所述第二刀片3的上端嵌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杆体5的下端还设有贯穿所述插孔的螺纹孔52,所述第二刀片3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5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可通过设于螺纹孔52内的螺钉将第二刀片3固定在杆体5上,连接方式简单,且拆装方便,便于对第二刀片3进行替换。

所述第一刀片2与所述斜槽12之间可通过粘接、卡合连接和螺钉连接,拆装方便,当第一刀片2磨损时便于替换。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分为左壳体15和右壳体16,所述凹槽13设于所述左壳体15与所述右壳体16之间,所述左壳体15与所述右壳体16之间可选用卡合连接,便于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