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签材料、防伪标签和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9271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伪标签材料、防伪标签和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标签材料、防伪标签和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真伪并防止伪造、变造,克隆行为的技术手段。现有技术有采用植入多个随机碎片的防伪标签。

然而,现有技术的植入多个随机碎片的防伪标签,生产比较难、效果差,难以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材料、防伪标签和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旨在解决植入多个随机碎片的防伪标签,生产比较难、效果差,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材料,所述防伪标签材料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用于印制标签内容的透明膜层、粘胶层和随机纹理层,随机纹理层粘合在粘胶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随机纹理层和粘胶层位于透明膜层的下方。

进一步地,当随机纹理层粘合在粘胶层的上表面时,所述随机纹理层通过粘合剂粘合在透明膜层的下表面,或者,透明膜层的部分区域粘合在粘胶层的上表面,随机纹理层夹在粘胶层和透明膜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是由有色纤维形成的、无色荧光纤维形成的、和/或由可变数据印刷印制而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纹理层与透明膜层重叠的面积比透明膜层的面积小。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纹理层与透明膜层重叠的面积比透明膜层的面积小具体采用以下方式:

随机纹理层的边缘跟透明膜层的边缘重合,随机纹理层内部有镂空;

或者,

随机纹理层的表面积比透明膜层的表面积小,随机纹理层的表面完全或局部与透明膜层重叠;

或者,

随机纹理层的表面积比透明膜层的表面积大,位于透明膜层下方的随机纹理层有镂空;

或者,

随机纹理层的表面积比透明膜层的表面积大,透明膜层的局部与随机纹理层的局部重叠。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包括上述的防伪标签材料,透明膜层的表面具有商品身份识别码区,商品身份识别码区中具有商品身份识别码,每张防伪标签对应一个商品身份识别码。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膜层的表面还具有查验密码区,查验密码区的表面具有覆盖层;和/或,

所述透明膜层的表面还具有查验网址区,查验网址区印刷有查验商品真伪的查验网址。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膜层的表面还具有随机色彩区,随机色彩区印刷有随机的色彩块或色彩条。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所述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包括上述的防伪标签和附着有所述防伪标签的具有纹理的载体,透过防伪标签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膜层的表面还具有随机色彩区,随机色彩区印刷有随机的色彩块或色彩条,透明膜层的随机色彩区和透过防伪标签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防伪标签材料包括位于透明膜层的下方的随机纹理层,因此生产比较容易、效果好,可以大规模应用。当防伪标签附着在具有纹理的载体(所述载体是商品本身或者是商品的外包装)后,透过防伪标签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或者,透明膜层的随机色彩区和透过防伪标签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图案是在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后才形成的,是由防伪标签和商品共同构成的,这种独特的防伪图案无法重新形成,因此基本能防止出现真标签假商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伪标签材料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防伪标签材料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防伪标签附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商品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伪标签材料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用于印制标签内容的透明膜层11、粘胶层12和位于透明膜层11与粘胶层12之间的随机纹理层13。随机纹理层13粘合在粘胶层12的上表面,随机纹理层13可以通过粘合剂粘合在透明膜层11的下表面,也可以不用粘合剂,透明膜层的部分区域粘合在粘胶层的上表面,随机纹理层夹在粘胶层12和透明膜层11之间,从而将随机纹理层13固定在透明膜层11与粘胶层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重叠的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面积小,从而可以透过透明膜层11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随机纹理层13和防伪标签所附着的载体的表面纹理构成的防伪图案。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重叠的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面积小具体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以下方式:

一、随机纹理层13的边缘跟透明膜层11的边缘重合,随机纹理层13内部有镂空,镂空部分的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没有重叠,因此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重叠的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面积小;

二、随机纹理层13的内部没有镂空或者有镂空,随机纹理层13的表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表面积小,因此无论随机纹理层13的表面完全或部分与透明膜层11重叠,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重叠的面积都比透明膜层11的面积小;

三、随机纹理层13的表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表面积大,位于透明膜层11下方的随机纹理层13有镂空,镂空部分的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没有重叠,因此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重叠的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面积小;

四、随机纹理层13的表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表面积大,透明膜层11的局部与随机纹理层13的局部重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随机纹理层13的材料可以是纸,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印刷的材料,随机纹理层13的随机纹理是由有色纤维形成的、无色荧光纤维形成的、和/或由可变数据印刷印制而成的。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防伪标签材料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伪标签的区别在于:随机纹理层23粘合在粘胶层22的下表面,透明膜层21粘合在粘胶层22的上表面。粘胶层22是透明的粘胶层,从而消费者可透过透明膜层21中没有内容的空隙和透明的粘胶层22看见随机纹理层23。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防伪标签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或二所述的防伪标签材料,透明膜层的表面具有商品身份识别码区,商品身份识别码区中具有商品身份识别码,每张防伪标签对应一个商品身份识别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商品身份识别码区可以位于透明膜层的正面或背面。商品身份识别码是通过印刷、打印或雕刻到商品身份识别码区的,商品身份识别码可以是条形码形式的商品身份识别码和/或数字形式的商品身份识别码。条形码形式的商品身份识别码可以是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或其他形式的条形码,条形码便于使用移动终端应用免手工输入查验。随机纹理层位于透明膜层的下方,从而消费者可透过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随机纹理层。随机纹理层13与透明膜层11重叠的面积比透明膜层11的面积小,从而可以透过透明膜层11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随机纹理层13和防伪标签所附着的载体的表面纹理构成的防伪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透明膜层的表面还可以具有查验密码区,查验密码区的表面具有覆盖层。覆盖层可以是可刮开的涂层或可撕开的揭膜。查验密码区印刷有通过服务器查验防伪标签所附着的商品真伪时需输入的查验密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透明膜层的表面还可以具有随机色彩区,随机色彩区印刷有随机的色彩块或色彩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透明膜层的表面还可以具有查验网址区,查验网址区印刷有查验商品真伪的查验网址,查验网址可以包括商品商的查验网址和/或标签商的查验网址。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附着有防伪标签的商品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防伪标签40和附着有防伪标签40的具有纹理的载体50,载体50可以是商品本身或者是商品的外包装。透过防伪标签40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50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或者,透明膜层的随机色彩区和透过防伪标签40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50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防伪标签40的表面不具有查验网址区时,查验网址可以是印刷在商品本身或者是商品的外包装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防伪标签材料包括位于透明膜层的下方的随机纹理层,因此生产比较容易、效果好,可以大规模应用。当防伪标签附着在具有纹理的载体(所述载体是商品本身或者是商品的外包装)后,透过防伪标签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或者,透明膜层的随机色彩区和透过防伪标签的透明膜层中没有内容的空隙看见的载体的表面纹理和随机纹理层的随机纹理构成防伪图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图案是在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后才形成的,是由防伪标签和商品共同构成的,这种独特的防伪图案无法重新形成,因此基本能防止出现真标签假商品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