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506发布日期:2018-12-18 20:4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笔通常具有笔帽和笔杆,在笔帽上设有笔夹,方便将钢笔夹于笔记本等办公文件,方便随时取用书写。

在将钢笔放置于桌面或其他类似水平面时,需要依靠笔帽侧面和笔夹双方共同形成支撑,若随意放置钢笔,例如笔夹未贴于桌面放置,会造成钢笔滚动,带来不便。

另外,钢笔笔杆与笔尖连接的部位通常为圆筒状,书写时若没有找准握持角度,容易损坏钢笔的笔尖,且会影响出墨和书写的顺滑性,影响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笔,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笔无法水平朝上放置和握笔不当影响使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笔,包括相互配合的笔帽和笔杆,所述笔帽包括笔帽筒盖和笔夹,所述笔帽筒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笔夹自所述笔帽筒盖的第一端向所述笔帽筒盖的第二端延伸,所述笔杆包括笔杆筒体和笔尖部,所述笔杆筒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笔尖部延伸设于所述笔杆筒体的第一端,其中:

所述笔帽筒盖具有三个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延伸的第一切面,三个所述第一切面周向环绕所述笔帽筒盖,且一第一切面与所述笔夹相对于所述钢笔的中心轴呈轴对称;

所述笔杆筒体具有三个自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延伸的第二切面,三个所述第二切面被配置为握持面周向环绕所述笔杆筒体;

于所述笔帽筒盖套盖所述笔尖部,所述笔帽筒盖的第二端无缝拼接所述笔杆筒体的第一端,三个所述第一切面分别对应拼接三个所述第二切面,形成三个周向环绕所述钢笔的椭圆形拼合面。

优选地,三个所述椭圆形拼合面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钢笔的外壁。

优选地,任一所述第一切面均能与任一所述第二切面拼接形成所述椭圆形拼合面。

优选地,所述椭圆形拼合面的长轴沿所述钢笔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三个所述椭圆形拼合面的形状完全一致。

优选地,所述笔尖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笔尖部的第一端设置笔尖,所述笔尖部的第二端一体化连接所述笔杆筒体的第一端,所述笔尖部的第二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笔杆筒体的第一端的外径,以供所述笔帽筒盖套盖所述笔尖部,且与所述笔杆筒体无缝拼接形成所述钢笔的筒状外形。

优选地,所述笔尖为轴对称的端尖结构,三个所述第二切面分别对应所述端尖结构的中心轴和两侧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笔杆筒体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笔尖为中心对称的圆球结构,三个所述第二切面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笔杆筒体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椭圆形拼合面的长轴具有第一端点位于所述笔帽筒盖的第一端,所述椭圆形拼合面的长轴具有第二端点靠近所述笔杆筒体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椭圆形拼合面的长轴的两焦点分别位于所述笔帽筒盖和所述笔杆筒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设于笔杆筒体的第二切面作为书写时三个手指的握持面,既可以规范握持角度,保护钢笔笔尖,增加书写顺滑度和舒适度,还能增大与手指间的接触面,加强握持力;

当设于笔杆筒体的第二切面和设于笔帽筒盖的第一切面拼合后,形成的椭圆形拼合面能分别独立地支撑钢笔,防止钢笔滚动;且与笔夹相对于钢笔呈轴对称的一椭圆形拼合面还能够使得钢笔笔夹保持竖直向上水平放置,增加了钢笔的一种水平放置姿势,提高了整体美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的笔帽筒盖上笔夹与第一切面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钢笔笔尖为端尖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钢笔笔尖为圆球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笔帽

11 笔帽筒盖

111 笔帽筒盖的第一端

112 笔帽筒盖的第二端

113 第一切面

12 笔夹

2 笔杆

21 笔杆筒体

211 笔杆筒体的第一端

212 笔杆筒体的第二端

213 第二切面

22 笔尖部

221 笔尖部的第一端

222 笔尖部的第二端

3 椭圆形拼合面

31 椭圆形拼合面的长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笔夹朝上水平放置的仰视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笔包括:

相互配合的笔帽1和笔杆2,笔帽1包括笔帽筒盖11和笔夹12,笔帽筒盖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笔夹12自笔帽筒盖11的第一端111向笔帽筒盖11的第二端112延伸;笔杆2包括笔杆筒体21和笔尖部(图1至图4中未示意出笔尖部,可参照图6和图7所示)22,笔杆筒体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笔尖部22延伸设于笔杆筒体21的第一端211。其中,笔夹12可与笔帽筒盖11的第一端111一体化,或者笔夹12可与笔帽筒盖11的第一端111以卡合等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笔夹12可呈一定弧度从笔帽筒盖11的第一端111向笔帽筒盖11的第二端112延伸,或者笔夹12可与钢笔的长度方向一致延伸。笔夹12的长度可大于、等于或小于笔帽筒盖11的长度,也即笔夹12的延伸端部可超过、齐平、或未达笔帽筒盖11的第二端112,而不以图示为限。

进一步的,笔帽筒盖11具有三个自其第一端111向其第二端112延伸的第一切面113,三个第一切面113周向环绕笔帽筒盖11,且其中一第一切面113与笔夹12相对于钢笔的中心轴呈轴对称。

具体的,可结合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的笔帽筒盖上笔夹与第一切面的分布示意图。三个第一切面113可分别与笔夹12相对于钢笔的中心轴呈轴对称、和位于笔夹12两侧设于笔帽筒盖11的外壁。以图5的视角来看,即与笔夹12相对的位于试图下方的第一切面113与笔夹12相对于钢笔的中心轴呈轴对称。另外两个第一切面113分布于笔夹12两侧,且优选地切面的延伸性并不会与笔夹12的侧边相交。这样,与笔夹12相对的第一切面113可独立地支撑笔帽1以笔夹12朝上的状态水平放置;位于笔夹12两侧的两个第一切面113可分别独立地支撑笔帽1以笔夹12侧向但不会与桌面接触的状态水平放置。当笔帽1与笔杆2盖合时,第一切面113会与第二切面213拼接形成椭圆形拼合面3,从而支撑整个钢笔笔夹12朝上或者笔夹12侧向水平放置,这将在下文中阐述。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三个第一切面113在笔帽筒盖11的外壁均匀间隔分布,呈现出图5所示的分布示意结构。

进一步的,笔杆筒体21具有三个自其第二端212向其第一端211延伸的第二切面213,三个第二切面213被配置为握持面周向环绕笔杆筒体21。其中,握持面是指书写时三个手指(具体指拇指、食指和中指)与钢笔的笔杆筒体21的接触面,通过三个第二切面213,增大书写时与手指间的接触面,加强握持力。其中,笔杆筒体21的第二端212(也即未设置笔尖部22的一端)可以是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规则的圆筒状,也可以是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带有轻微不规则弧度的结构,以增加钢笔整体的美感。

于笔帽筒盖11套盖笔尖部22,笔帽筒盖11的第二端112无缝拼接笔杆筒体21的第一端211,三个第一切面113分别对应拼接三个第二切面213,形成三个周向环绕钢笔的椭圆形拼合面3。也即,当笔帽筒盖11和笔杆筒体21盖合后,笔帽筒盖11上的三个第一切面113和笔杆筒体21上的三个第二切面213能够拼合形成图1至图4钢笔的不同角度示出的三个椭圆形拼合面3。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三个椭圆形拼合面3的长轴31沿钢笔的长度方向延伸。三个椭圆形拼合面3间隔均匀分布于钢笔的外壁。更进一步的,任一第一切面113均能与任一第二切面213拼接形成椭圆形拼合面3。这样,当笔帽筒盖11盖合笔杆筒体21时,只要将任一第一切面113和任一第二切面213对准,即能形成三个椭圆形拼合面3,这三个椭圆形拼合面3能分别独立地支撑钢笔以笔杆12朝上的形态水平放置,或者笔杆12侧向水平放置,不会任意滚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三个椭圆形拼合面3的形状完全一致,增加钢笔整体的协调感和美观感。椭圆形拼合面3的长轴31具有第一端点位于笔帽筒盖11的第一端111,椭圆形拼合面3的长轴31具有第二端点靠近笔杆筒体21的第二端211。并且,椭圆形拼合面3的长轴31的两焦点分别位于笔帽筒盖11和笔杆筒体21,使得椭圆形拼合面3分布于笔帽筒盖11和笔杆筒体21上的长度(也即第一切面113和第二切面213的长度)大致相等,即增加钢笔水平放置的稳定性,也增加了钢笔整体外观的协调美感。

综上,本实施例设于笔杆筒体21的第二切面213能增大与手指间的接触面,加强握持力;当设于笔杆筒体21的第二切面213和设于笔帽筒盖11的第一切面113拼合后,形成的椭圆形拼合面3能分别独立地支撑钢笔,防止钢笔滚动;位于笔夹12背面的椭圆形拼合面3还能够使得钢笔笔夹12保持竖直向上水平放置,增加了钢笔的一种水平放置姿势,提高了整体美感。

图6是钢笔笔尖为端尖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钢笔笔尖为圆球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结构中,笔尖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以图6的端尖结构和图7的圆球结构为例。笔尖部2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笔尖部22的第一端221设置笔尖,笔尖部22的第二端222一体化连接笔杆筒体21的第一端211,笔尖部22的第二端222的外径小于笔杆筒体21的第一端211的外径,以供笔帽筒盖11套盖笔尖部22,且笔帽筒盖11的第二端112与笔杆筒体21的第一端211无缝拼接形成钢笔的筒状外形。

其中,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笔尖为轴对称的端尖结构,三个第二切面213分别对应端尖结构的中心轴和两侧间隔均匀分布于笔杆筒体21的外壁。这样在书写时,三个手指分别对应握持三个第二切面213,其中中指正好抵接对应端尖结构的中心轴的一个第二切面,该第二切面(图未示)正好位于端尖结构的笔尖书写时行走方向,另外两个第二切面213分别供拇指和食指握持,从而,可以规范握持角度,保护钢笔笔尖,增加书写顺滑度和舒适度。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笔尖为中心对称的圆球结构,三个第二切面213间隔均匀分布于笔杆筒体的外壁。因笔尖为中心对称的圆球结构,三个第二切面只需间隔均匀分布,即可便于握持书写。对应的,三个第一切面113分别位于笔夹12背面和笔夹12两侧,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切面213的设置有利于规范钢笔的握持角度,保护钢笔笔尖,保证书写时顺利出墨,增加书写顺滑度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笔的笔帽筒盖上分别设置位于笔夹背面和位于笔夹两侧的三个第一切面,在笔杆筒体上分别设置与三个第一切面对应的三个第二切面;设于笔杆筒体的第二切面作为书写时三个手指的握持面,既可以规范握持角度,保护钢笔笔尖,增加书写顺滑度和舒适度,还能增大与手指间的接触面,加强握持力;当设于笔杆筒体的第二切面和设于笔帽筒盖的第一切面拼合后,形成的椭圆形拼合面能分别独立地支撑钢笔,防止钢笔滚动;且位于笔夹背面的椭圆形拼合面还能够使得钢笔笔夹保持竖直向上水平放置,增加了钢笔的一种水平放置姿势,提高了整体美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