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显示体、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光栅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及光栅图像的形成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9069发布日期:2019-05-22 02:4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光栅显示体、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光栅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及光栅图像的形成程序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光栅显示体、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光栅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及光栅图像的形成程序。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根据视角而不同的图像的介质,已知有使用由表面被设定为凸面的凸状透镜并置而成的柱面透镜的光栅显示体。

光栅显示体通常是在柱面透镜的背面侧(凸状透镜的与表面相反侧的面侧)配置将交错的多个图像组合成的图像列组(光栅图像),在通过柱面透镜观察这些图像列组时,根据观察的角度显示图像列组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像。

在此,作为一例,使用图6~图8对在一个光栅显示体上分别单独地显示包含互不相同的文字的显示用图像a(以下有时称为“图像a”。)和显示用图像b(以下有时称为“图像b”。)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光栅显示体100具有由表面被设定为凸面的多个凸状透镜102并置而成的柱面透镜104。在柱面透镜104的背面侧(图8中的下侧),为了根据视角切换显示用图像a、b,用于显示各显示用图像a、b的显示用图像列an、bn(以下有时称为“图像列an、bn”。)并列配置在各自对应的位置。此外,由图像列an、bn构成光栅图像106。

具体而言,在光栅显示体100具备例如n个(n为2以上的整数)凸状透镜102并置而成的柱面透镜104的情况下,例如,如图6所示,在从凸状透镜102的并置方向的一端开始数第n个(n为1以上n以下的任意整数)凸状透镜102下的s所示的区域,如图7所示,将图像a、b分别分割成条状而提取出的图像列an和图像列bn以相邻的状态交错地并列配置。

如图8所示,在第1~第n个凸状透镜102下,与第n个凸状透镜102同样,分别从图像a、b提取的图像列an、bn并列配置在各自对应的位置。而且,可获得通过合成通过柱面透镜104并根据观察者的视角从图像a提取的图像列an来显示图像、或者通过合成从图像b提取的图像列bn来显示图像b的转换效果。

但是,如上所述,已知有在切换观察者识别的图像时,因串扰而会观察到残影。

因此,期望减少残影的技术,例如,已知有通过在光栅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设置一些图像而抑制串扰的技术。作为这种技术,例如特开平11-212024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技术,在使用柱面透镜的图像显示中,通过在压缩图像(显示用图像列)之间设置彼此相邻的压缩图像的各浓度的中间浓度的图像即缓冲区域,抑制串扰的产生。另外,例如,特开2000-98948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技术,在使用光栅片的图像显示器中,为了减少串扰,在光栅图像的排列中排列提取了没有图像变化的部分的图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如日本特开平11-21202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0-98948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在通过在光栅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设置一些图像来抑制串扰的技术中,不能充分抑制串扰,在切换识别的图像时,有时产生扰乱识别的残影。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切换识别的图像时的残影感的光栅显示体、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光栅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及光栅图像的形成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栅显示体,其具有:由表面被设定为凸面的多个凸状透镜并置而成的柱面透镜和设于凸状透镜的与表面相反侧的面即背面侧的光栅图像,光栅图像是从多个显示用图像分别以条状提取的、在凸状透镜下的各自对应的位置排列的多个显示用图像列,多个显示用图像被校正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

本公开第二方面的光栅显示体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多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具有主图像部分和背景图像部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被校正为主图像部分的颜色和背景图像部分的颜色的中间色。

本公开第三方面的光栅显示体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中间色的色浓度为背景图像部分的色浓度的5%以上且低于50%。

本公开第四方面的光栅显示体在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主图像部分包含图画及文字中的至少一者。

另外,本公开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对多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校正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从校正了色浓度的多个显示用图像分别以条状提取多个显示用图像列,生成将多个显示用图像列相邻排列在各自对应的位置的图像列组。

本公开第六方面的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在第五方面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多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具有主图像部分和背景图像部分,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校正为主图像部分的颜色和背景图像部分的颜色的中间色。

本公开第七方面的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在第五或第六方面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主图像部分包含图画及文字中的至少一者。

进而,本公开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光栅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通过第五~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在记录介质的表面形成光栅图像的工序;将记录介质的形成有光栅图像的面和由表面被设定为凸面的多个凸状透镜并置而成的柱面透镜的与表面相反侧的面即背面粘贴在一起的工序。

另外,本公开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光栅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通过第五~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在由表面被设定为凸面的多个凸状透镜并置而成的柱面透镜的与表面相反侧的面即背面形成光栅图像的工序。

另外,本公开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光栅图像的形成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对多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校正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从校正了色浓度的多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中分别以条状提取多个显示用图像列,生成将多个显示用图像列相邻排列在各自对应的位置的图像列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减少切换识别的图像时的残影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栅显示体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光栅图像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显示用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用于形成实施方式的光栅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用于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光栅图像的光栅图像形成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现有光栅显示体上分别显示的两个显示用图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s所示的区域的图像列组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包含图7所示的图像列组的现有光栅显示体的厚度方向的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栅显示体10的结构。此外,图1中,x方向是指光栅显示体10的宽度方向,y方向是指光栅显示体的长度方向(长边方向)。

如图1所示,光栅显示体10具备柱面透镜12及光栅图像14。

(柱面透镜的结构)

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柱面透镜12并列配置有多个凸状透镜12a(12a1~12an,n为2以上的整数,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n=6)。凸状透镜12a是表面12s(图1中的上表面)设定为球面状的凸面、与表面12a相反侧的面即背面12b(图1中的下表面)设定为水平面的大致半圆筒形状的圆柱形透镜,相互沿宽度方向(x方向)并列配置。

柱面透镜12、即各凸状透镜12a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作为构成柱面透镜12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树脂(m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as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乙二醇改性pet、聚氯乙烯树脂(pvc)、热塑性弹性体或它们的共聚物、及环烯烃聚合物等。若考虑易熔融挤出性,例如,优选使用像pmma、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ms树脂、聚乙烯树脂、pet、及乙二醇改性pet那样的熔融温度低的树脂。从形成于压花辊表面的透镜形状易转印且压花时透镜层上不易产生龟裂等理由考虑,更优选使用乙二醇改性pet。柱面透镜12也可以含有多种树脂而构成。

从加工性及图像的分辨率的观点出发,凸状透镜12a的宽度(透镜间距)优选为50μm以上、900μm以下。透镜间距可根据光栅显示体的用途适当设定,例如,在像观察者手持光栅显示体进行观察那样的情况下,透镜间距优选为100μm以上、450μm以下。这是因为,在以较近的距离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若透镜间距过宽,则由透镜的刻痕带来的粗糙感(锯齿,jaggy)受到抑制,降低了文字等的读取容易度。在像观察者从离开光栅显示体的位置(例如,正对着设于墙壁等上的光栅显示体时为50cm以上的距离等)进行观察那样的情况下,透镜间距例如优选为200μm以上、850μm以下。此外,透镜间距也可以由lpi(lineperinch,每1英寸(2.54cm)的透镜片数)来定义,例如优选举出100lpi或200lpi等。另外,光栅图像14设置在凸状透镜12a的背面侧、即柱面透镜12的背面12b侧。

(光栅图像的结构)

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光栅图像14由包含用于分别单独地显示两个显示用图像13a、13b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14an、14b1~14bn的图像列组构成。具体而言,从各显示用图像13a、13b的每一个以条状提取出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14an、14b1~14bn与对应的位置的每个凸状透镜12a相邻排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用图像”是指以通过光栅显示体10进行显示为目的的图像、即,以在观察者从柱面透镜12侧观察光栅显示体10时为观察者所识别为目的的图像。另外,“显示用图像列”是指在柱面透镜12下与柱面透镜12的y方向平行地配置、并构成显示用图像13a、13b的一部分的长方形的图像。

另外,在不加区别地统称显示用图像13a、13b的情况下,称为“显示用图像13”。同样,在不加区别地统称显示用图像列14a1~14an的情况下,称为“显示用图像列14a”,在不加区别地统称显示用图像列14b1~14bn的情况下,称为“显示用图像列14b”。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用图像13a、13b的一例。此外,在图3所示的一例中,示出了显示象形图的图像的情况。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象形图”是本公开的“图画”的一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用图像13a中包含两个主图像部分13am1、13am2和一个背景图像部分13a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用图像13b中包含两个主图像部分13bm1、13bm2和一个背景图像部分13b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体例,对将主图像部分13am1、13am2、13bm1、13bm2的颜色(以下称为“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将背景图像部分13ab、13bb的颜色(以下称为“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图像部分”是指在观察者改变角度观察光栅显示体10时切换看到的、显示用图像13的一部分。另外,“背景图像部分”是指观察者改变角度观察光栅显示体10时未经切换而看到的、显示用图像13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除主图像部分以外的部分。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用图像13a、13b校正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此外,图3的上图表示对于显示用图像13a、13b的每一个校正上述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之前(色浓度校正前)的显示用图像113a、113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是指在使显示用图像13a和显示用图像13b重合的情况下,主图像部分重叠的部位。此外,在构成光栅图像14的情况下,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相邻配置。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是主图像部分13am1和主图像部分13bm1相互重叠的部位,另外,是主图像部分13am2和主图像部分13bm2相互重叠的部位。具体而言,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是主图像部分13am1即箭头图像和主图像部分13bm1即箭头图像相互重叠的部分的图像,另外,是表示主图像部分13am2即电梯的象形图图像和表示主图像部分13bm2即台阶的象形图图像的相互重叠的部分的图像。

显示用图像13a的主图像部分和显示用图像13b的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分由于主图像部分的重叠而增加了色浓度,因此,容易被识别为残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残影,且即使在产生了残影的情况下,也容易识别主图像部分,而对显示用图像13a的主图像部分和显示用图像13b的主图像部分相互重叠的部分的色浓度进行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用图像13中,用主图像部分13am1、13bm1的主图像色和背景图像部分13ab、13bb的背景图像色的中间色即灰色校正主图像部分13am1和主图像部分13bm1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另外,在显示用图像13中,用主图像部分13am2、13bm2的主图像色和背景图像部分13ab、13bb的背景图像色的中间色即灰色校正主图像部分13am2和主图像部分13bm2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

本实施方式的光栅图像14由图4中示出了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形成。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30也可以是具备控制部32、存储部34、i/f(interface)部36的微型计算机等。控制部32、存储部34、i/f部36通过总线39进行连接,使得相互能够进行信息传递。

控制部32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unit)32a、rom(readonlymemory)32b、及ram(randomaccessmemory)32c,控制图像形成装置30整体。控制部32的cpu32a通过执行存储于rom32b的程序,执行图5中示出了一例的光栅图像形成处理,形成光栅图像14。

在图5所示的步骤s100中,控制部32对于多个显示用图像13分别校正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控制部32首先获取多个显示用图像13。例如,在多个显示用图像13存储于存储部34的情况下,控制部32通过从存储部34读取而获取多个显示用图像13。

然后,控制部32对多个显示用图像(参照图3中显示用图像113a、113b)的每一个分别提取主图像。例如,控制部32针对多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中的预先确定的每个区域,对重叠的部位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出预先确定的区域的相似度。然后,控制部32提取出相似度低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预先确定的区域彼此、即相似度低的预先确定的区域彼此,将其作为主图像部分,提取出相似度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预先确定的区域彼此、即相似度高的预先确定的区域彼此,将其作为背景图像部分。

进而,控制部32将所提取的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设定为主图像色和背景图像色的中间色,将该色浓度校正为对背景图像部分预先确定的色浓度(具体而言,为5%以上、50%以下,详情稍后描述)。此外,关于主图像色及背景图像色或中间色是什么颜色的信息,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信息,也可以经由i/f部36从外部获取,其获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由此,生成校正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的显示用图像(参照图3中显示用图像13a、13b)。

在下一步骤s102中,控制部32从校正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的多个显示用图像中以条状提取多个显示用图像列(参照图2中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提取的显示用图像列的数量根据对应的柱面透镜12的凸状透镜12a的数量来确定。

在下一步骤s104中,控制部32生成提取到的多个显示用图像列排列而成的图像列组(参照图2中光栅图像14)。由此,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光栅图像14,因此,结束本光栅图像形成处理。所形成的光栅图像14经由i/f部36在预先确定的定时输出到外部。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光栅显示体10作为一例,可以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中包含的工序来制造。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工序”这一术语不仅是独立的工序,而且即使在无法与其它工序明确区别开的情况下,只要能够达到该工序的预期目的,则也被包含在本术语中。

在制造光栅显示体10时,首先,作为一例,将图2所示的显示用图像13a和显示用图像13b分别分割成条状,提取显示用图像列14a、14b。

然后,通过利用喷墨方式在柱面透镜12的背面的相应位置分别印刷显示用图像列14a、14b,在柱面透镜12的背面形成光栅图像14,由此来制造光栅显示体10。此外,显示用图像列14a、14b的印刷方法不限于喷墨方式,也可以使用电子照相方式或胶版印刷方式等。例如,虽然图像形成可以优选使用喷墨方式及胶版印刷方式的任一方式,但随着透镜间距加宽,原则上光栅显示体的厚度也变厚,因此,相比胶版印刷方式,有时更优选使用喷墨方式(特别适合平头方式)。

另外,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中包含的工序制造光栅显示体10。

在制造光栅显示体10时,首先,作为一例,将图2所示的显示用图像13a和显示用图像13b分别分割成条状,提取显示用图像列14a、14b。

然后,通过利用喷墨方式在记录介质(省略图示)的表面的相应位置分别印刷显示用图像列14a、14b,在记录介质的表面形成光栅图像14。

然后,通过将形成有光栅图像14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和柱面透镜12的背面粘贴在一起,制造出光栅显示体10。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光栅显示体10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但本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15%。另外,主图像部分的图像设定为象形图的图像。

(实施例2)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15%。另外,主图像部分的图像设定为表示文字的图像。

(实施例3)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蓝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水色,其浓度设定为15%。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4)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蓝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水色,其浓度设定为15%。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文字。

(实施例5)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50%。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6)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5%。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7)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三个显示用图像13的每一个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15%。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8)

由丙烯酸树脂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15%。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9)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2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15%。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10)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2%。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11)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60%。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12)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10%。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13)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20%。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实施例14)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12,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14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13得到的显示用图像列14a、14b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设定为灰色,其浓度设定为30%。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比较例1)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与主图像色同样设定为白色,即,不进行色浓度的校正,将其设为浓度0%。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象形图。

(比较例2)

由乙二醇改性pet构成柱面透镜,将透镜间距设定为100lpi。另外,光栅图像由从两个显示用图像的每一个获得的显示用图像列构成。另外,主图像色设定为白色,背景图像色设定为黑色。进而,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颜色与主图像色同样设定为白色,即,不进行色浓度的校正,将其浓度设为0%。另外,主图像部分设定为文字。

(评价结果)

关于本实施例1~14、及比较例1、2,对由残影的产生造成的图像的可见性(观察容易度)以a~d的5等级进行评价,将评价a~c设定为容许作为制品的范围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设为中间色,其色浓度为背景图像部分的色浓度的5%以上、且低于50%的情况下,获得优选的可见性(评价b)。另外,在上述中间色的色浓度为背景图像部分的色浓度的10%以上、且低于20%的情况下,获得更优选的可见性(评价a)。

另一方面,在未校正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的、比较例1、2中,重叠的部分的颜色、即白色视觉上感觉较浓,产生残影,从而与实施例相比,图像的可见性降低。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栅显示体10具有表面12s被设定为凸面的多个凸状透镜12a并置而成的柱面透镜12和设于凸状透镜12a的与表面12s相反侧的面即背面12b侧的光栅图像14。光栅图像14是从多个显示用图像13分别以条状提取的、排列在凸状透镜12a下的各自对应的位置的多个显示用图像列14a1~14an、14b1~14bn,多个显示用图像13被校正了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栅显示体10中,在切换观察者识别的图像时,将识别为残影的、多个显示用图像13的每一个中的主图像部分的相互重叠的部位的色浓度校正为在视觉上识别不到残影的浓度、或者即使在视觉上识别出残影也容易看到的浓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栅显示体10,能够减少切换识别的图像时的残影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显示用图像13其本身校正色浓度,并从显示用图像13以条状提取显示用图像列14a、14b,形成光栅图像14。然后,通过诸如将光栅图像14印刷或粘贴于柱面透镜12上进行组合,制造光栅显示体10。因此,例如,与通过在与光栅图像的各一个凸状透镜12a下对应的多个显示用图像列彼此之间设置一些图像而抑制串扰的情况相比,光栅显示体10的制造方法变得容易。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在多个显示用图像列彼此之间设置一些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提高分辨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一个凸状透镜12a下分别各排列有一列显示用图像列14a、14b,但在各一个凸状透镜12a下显示用图像列14a、14b也可以各排列多列。通过增加在各一个凸状透镜12a下排列的显示用图像列的数量,能够提高分辨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光栅显示体10显示两种显示用图像13(13a、13b)的方式,但也可以设定为光栅显示体10显示三种以上的显示用图像13的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主图像部分含有象形图及文字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主图像部分是哪种图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拍摄人物等所得到的照片中的、人物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观察者改变角度观察光栅显示体10时切换观看的、显示用图像13的部分作为主图像部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主图像部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在切换观看的、显示用图像13的部分具有多个的情况下,将其中包含人物等作为主体的图像的图像作为主图像部分的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显示用图像13包含主图像部分和背景图像部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设定为切换显示用图像13整体来观看时等仅包含主图像部分的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多个显示用图像13的每一个中的主图像色相同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图3所示的显示用图像13a的主图像部分13am1的颜色设定为白色,将显示用图像13b的主图像部分13bm1的颜色设定为红色。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基于白色、红色及背景图像部分13ab、13bb的颜色通过实验获得残影感最低的颜色并校正为所获得的颜色,也可以校正为这些所有颜色或者这些所有颜色中预先确定的颜色的中间色。另外,多个显示用图像13的每一个的主图像部分包含颜色互不相同的部分的情况下,对于颜色不同的部分也可以不进行色浓度的校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状透镜12a的表面12s设定为球面状,但凸状透镜12a只要表面12s设定为凸面即可,例如表面12s也可以为非球面状。例如,凸状透镜12a也可以设定为截面三角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光栅显示体10的结构及制造方法、光栅图像14的结构及制造方法等是一例,不用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要点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更。

将2016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90166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照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以参考形式并入本说明书中,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以参考形式并入的程度与具体且分别地记载的情况的程度相同。

符号说明

10光栅显示体

12柱面透镜

12a、12a1~12an凸状透镜

12s表面

12b背面

13、13a、13b显示用图像

13am1、13am2、13bm1、13bm2主图像部分

13ab、13bb背景图像部分

14光栅图像

14a14a1、14a2~14an显示用图像列

14b14b1、14b2~14bn显示用图像列

30图像形成装置

32控制部

32acpu

32brom

32cram

34存储部

36i/f部

39总线

100光栅显示体

102凸状透镜

104柱面透镜

106光栅图像

113a、113b显示用图像(色浓度校正前)

an、bn显示用图像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