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排布结构、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2754发布日期:2018-07-10 23:5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明显示装置已经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透明显示装置不仅能够显示画面,而且能够在透明显示装置的一侧看到其另一侧的物体,对应透明液晶显示装置来说,提高透过率是关键技术之一。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每个子像素上设计固定大小的开窗的方式,来提高显示装置的透过率,但是,此方式无法实现对显示装置的透过率进行动态调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白色子像素,并通过增加驱动芯片的算法,调整白色像素的透过率,从而实现对显示装置透过率的动态调整。但是,此方法对驱动芯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驱动芯片无法直接应用这种显示装置。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像素排布结构、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像素排布结构、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能够直接利用目前常用的驱动芯片,实现对显示装置透过率的动态调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包括:

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组,所述子像素组包括三个第一子像素,三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像素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子像素组的长度的为D1;一个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白色,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长度为D2,D2=nD1,其中,n等于1,或者n等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子像素组的个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的长度为D3,D3=D2;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有所述子像素组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子像素组一侧的所述像素单元为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子像素组另一侧的所述像素单元为第二像素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交替排布以形成像素行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上述像素排布结构,包括:多个控制元件组,所述控制元件组用于一个控制所述像素单元,所述控制元件组,包括:一个第二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一元件组,所述第一元件组,用于控制一个所述像素组,包括:三个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用于控制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一源极;所述第二元件,用于控制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元件包括第二栅极和第二源极;栅极线,包括第一栅极线,同一所述第一元件组中,三个所述第一栅极与同一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同一所述第一元件组中,三个所述第一源极分别与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同一所述控制元件组中,所述第二栅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元件组中的所述第一栅极电连接至同一条所述第一栅极线,或者,所述第二源极与任一所述第一源极电连接至同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出的任意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显示装置为透明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像素排布结构、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像素排布结构、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需要使用较少的白色子像素,能够保障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一个子像素组中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第一子像素,因此,不涉及第一子像素的共用,因此,无需增加算法,使用现在常用的驱动芯片即可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驱动;由于白色子像素的透过率可调,因此,显示面板的透明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白色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并未处于一条直线上,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亮线问题;在像素驱动电路的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栅极线;或者,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任一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数据线,电路较为简单,且易于控制,不仅便于实现显示装置对画面显示的控制,而且便于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透过率的调节;同时,现有的驱动芯片能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第二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见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R/G/B,每个子像素R/G/B上均设有一个固定大小的开窗a,开窗a的尺寸较小,则显示面板的透过率较低,开窗a的尺寸较大,则透过率较高,但是,势必减小子像素R/G/B用于图像显示的面积。而且,由于开窗a是在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开设的,开窗a的大小无法在显示过程中进行调整,因此,这种设计虽然能够实现透明显示,但是,此方式无法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透过率进行动态调整,因此,无法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来调整显示面板的透明度。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透明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见图2,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R/G/B,每个子像素R/G/B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白色子像素W,但是这种像素排布结构,白色子像素W占用的面积较大,虽然能够增加透过率,但用于显示的画面的子像素R/G/B减少,使得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下降,影响显示效果,而且,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涉及到子像素R/G/B的借用,需要增加驱动芯片的算法,进行显示并调整白色像素的透过率,从而实现对显示装置透过率的动态调整。因此,此方法对驱动芯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驱动芯片无法直接应用这种显示面板。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像素排布结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不需要增加芯片的算法,即采用目前常用的驱动芯片,就可以实现对透明显示装置的动态,以下对本发明提供的像素排布结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作出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结构的示意图。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

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组101,子像素组101包括三个第一子像素1011,三个第一子像素1011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一子像素1011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在第一方向X上,子像素组101的长度的为D1。

一个第二子像素102,第二子像素102为白色,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子像素102的长度为D2,D2=nD1,其中,n等于1,或者n等于一个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组的个数;在第一方向X上,一个像素单元10的长度为D3,D3=D2。D3=D2,即在一个像素单元中,位于第一方向X上最边缘的两个第一子像素,这两个第一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对齐。在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上,一个像素单元10中,第二子像素102位于所有子像素组101的同一侧,其中,第二子像素102位于子像素组101一侧的像素单元10为第一像素单元10-1,第二子像素102位于子像素组101另一侧的像素单元10为第二像素单元10-2。

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像素单元10-1和第二像素单元10-2交替排布以形成像素行组1。

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排布结构,需要使用较少的白色子像素,能够保障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一个子像素组中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第一子像素,因此,不涉及第一子像素的共用,因此,无需增加算法,使用现在常用的驱动芯片即可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驱动;由于白色子像素的透过率可调,因此,显示面板的透明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白色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并未处于一条直线上,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亮线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像素排布结构中,第二子像素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应小于第一子像素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以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请继续参见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个像素单元10中,子像素组101的个数为1个,此时,D2=D1,即第二子像素102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等于一个子像素组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当一个像素单元10中只有一个子像素组101时,具有较多的白色子像素,对显示面板的透过率的调节效果最佳,且白色子像素更为分散,显示面板不容易产生局部亮斑或者亮线,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排列。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以下对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像素排布结构,以及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像素排布结构分别进行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结构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见图4,在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10中,子像素组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各个子像素组101沿第一方向X排列,此时,D2=nD1,n等于一个像素单元10中的子像素组101的个数。为了便于说明,图4所示的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10包括2个子像素组101,这两个子像素组101沿第一方向X排列,此时,第二子像素1014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是2个子像素组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之和,即D2=2D1。该像素排布结构,能够减少需要控制的第二子像素的数量,在第二子像素占整个像素排布结构的面积比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每个第二子像素的面积有所增大,便于对第二子像素的制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图像显示过程中,显示装置出现局部亮线的情况,第二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不宜过长,也就是,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不宜过多,每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显示需求进行调整。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结构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见图5,在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10中,各个子像素101组沿第二方向Y排列,D2=D1。为了便于说明,图5所示的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10包括2个子像素组101,这2个子像素组101沿第二方向Y排列,此时,第二子像素1014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等于一个子像素组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即D2=D1。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二方向排列,有利于提高像素排布结构中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占比,即用于显示画面的子像素增加,因此,在对透过率要求不高的条件下,该像素排布结构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越多,第二子像素在像素排布结构中的面积比也就越小,显示装置的最大透过率也就越小,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具体应用环境,选择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像素排布结构的驱动,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以下结合附图对像素驱动电路进行说明。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示意图。请参见图6,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上述实施例中的像素排布结构,包括:

多个控制元件组20,控制元件组用于控制一个像素单元10,控制元件组20,包括:一个第二元件202和至少一个第一元件组201。

第一元件组201,用于控制一个子像素组101,包括:三个第一元件2011,第一元件2011,用于控制一个第一子像素1011(图6中未标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元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7,第一元件2011包括第一栅极2011a和第一源极2011b,为了实现对第一子像素的控制,第一元件还包括第一漏极2011c,第一漏极2011c与其控制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电连接,其中,第一栅极2011a用于接收栅极信号,以控制第一源极2011b和第一漏极2011c之间是否导通,第一源极2011b用于接收数据信号,在第一源极2011b与第一漏极2011c导通的情况下,该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极,以控制该第一子像素进行发光。

第二元件202,用于控制一个第二子像素10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第二元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8,第二元件202包括第二栅极202a和第二源极202b;为了实现对第二子像素的控制,第二元件还包括第二漏极202c,第二漏极202c与其控制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极电连接,其中,第二栅极202a用于接收栅极信号,以控制第二源极202b和第二漏极202c之间是否导通,第二源极202b用于接收数据信号,在第二源极202b与第二漏极202c导通的情况下,该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极,以控制该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

栅极线30,包括第一栅极线301,同一第一元件组201中,三个第一栅极2011a与同一第一栅极线301电连接;

数据线40,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401,同一第一元件组中201,三个第一源极2011b分别与一条第一数据线401电连接;

同一控制元件组20中,第二栅极202a与至少一个第一元件组101中的第一栅极2011a电连接至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示意图。请参见图9,在该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源极202b与任一第一源极2011b电连接至同一条第一数据线401。

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能够驱动本发明提供的像素排布结构,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栅极线;或者,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任一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数据线,电路较为简单,且易于控制,不仅便于实现显示装置对画面显示的控制,而且便于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透过率的调节;同时,现有的驱动芯片能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

图10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0,在像素驱动电路中,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二栅极202a与至少一个第一元件组201共用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此时,数据线40,还包括一条第二数据线402,所有第二源极202b与第二数据线402电连接。此时,只需要增加一条第二数据线,即可实现对像素排布结构的驱动,而且,现有的驱动芯片,通常都预留一个能够与数据线连接的位点,因此,现有的驱动芯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

由于像素排布结构中的子像素组的个数不同,或者子像素组排列的方向不同,控制同一像素行组的第一栅极线的条数不同,以下结合具体的像素排布结构对像素驱动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见图10,一个像素单元中10,子像素组101的个数为1,对于该像素排布结构,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为1个,控制同一像素行组1的所有像素单元10的控制元件组20中,所有第一元件组201共用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在进行显示时,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为共用各第一栅极线301的第一元件2011和第二元件202提供栅极信号,栅极信号使第一元件2011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一漏极2011c导通,栅极信号使第二元件202的第二源极202b和第二漏极202c导通;各第一数据线401为第一源极2011b提供数据信号,第二数据线402为所有第二源极202b提供数据信号,从而控制与各第一漏极2011c连接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与各第二漏极202c连接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产生电场,进而控制各第一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实现画面显示,控制各第二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从而调节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此时,所有第二元件的第二源极输入的数据信号相同,也就是所有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相同,便于对显示装置的透过率进行整体调节。

图11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1,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一方向X排列,对于该像素排布结构,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控制同一像素行组1的所有控制元件组20中,所有第一元件组201共用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为了便于说明,图11中的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为2。在进行显示时,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为共用各第一栅极线301的第一元件2011和第二元件202提供栅极信号,栅极信号使第一元件2011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一漏极2011c导通,栅极信号使第二元件202的第二源极202b和第二漏极202c导通;各第一数据线401为第一源极2011b提供数据信号,第二数据线402为所有第二源极202b提供数据信号,从而控制与各第一漏极2011c连接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与各第二漏极202c连接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产生电场,进而控制各第一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实现画面显示,控制各第二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从而调节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此时,所有第二元件的第二源极输入的数据信号相同,也就是所有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相同,便于对显示装置的透过率进行整体调节。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局部亮线或者整面亮线的情况,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数量不应过多。

图12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2,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为n,n大于或者等于2,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二方向Y排列,对于该像素排布结构,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第一元件组201的编号分别为第1组至第n组;控制同一像素行组1的所有控制元件组20中,编号相同的第一元件组201共用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为了便于说明,图12中的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为2,其中,编号为1的子像素组201/1与编号为1的第一栅极线301/1电连接,编号为2的子像素组201/2与编号为2的第一栅极线301/2电连接。由于一个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组沿第二方向Y排列,一条第一栅极线301无法实现对像素行组1中所有第一子像素的驱动,此时,驱动一个像素行组1的第一栅极线301的条数,与一个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组的个数相同,也就是与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相同。在进行显示时,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为共用各第一栅极线301的第一元件2011和第二元件202提供栅极信号,栅极信号使第一元件2011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一漏极2011c导通,栅极信号使第二元件202的第二源极202b和第二漏极202c导通;各第一数据线401为第一源极2011b提供数据信号,第二数据线402为所有第二源极202b提供数据信号,从而控制与各第一漏极2011c连接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与各第二漏极202c连接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产生电场,进而控制各第一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实现画面显示,控制各第二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从而调节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此时,所有第二元件的第二源极输入的数据信号相同,也就是所有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相同,便于对显示装置的透过率进行整体调节。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应用环境,设计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显示装置的最大总透过率较低,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数量不应过多。

图13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3,在像素驱动电路中,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二源极202b与任一第一源极2011b共用同一条第一数据线401;此时,栅极线30,包括一条第二栅极线302,所有第二栅极202a与第二栅极线302电连接。此时,只需要增加一条第二栅极线302,即可实现对像素排布结构的驱动,现有的驱动芯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

由于像素排布结构中的子像素组的个数不同,或者子像素组排列的方向不同,控制同一像素行组的第一栅极线的条数不同,以下结合具体的像素排布结构对像素驱动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见图13,一个像素单元中10,子像素组101的个数为1,对于该像素排布结构,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为1个,控制同一像素行组的所有像素单元10的控制元件组20中,所有第一元件组201共用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在进行显示时,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为共用各第一栅极线301的第一元件2011提供栅极信号,栅极信号使第一元件2011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一漏极2011c导通;扫描第二栅极线302,第二栅极线302为所有第二栅极提供栅极信号,使第二元件202的第二源极202b和第二漏极202c导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控制,在扫描完所有第一栅极线301后对第二栅极线302进行扫描,或者,扫描完第二栅极线302后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各第一数据线401为与其连接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二源极202b提供数据信号,从而控制与各第一漏极2011c连接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与各第二漏极202c连接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产生电场,进而控制各第一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实现画面显示,控制各第二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从而调节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此时,每个第二元件的第二源极输入独立的数据信号,也就是所有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被独立的数据信号控制,因此,整个显示装置中,各区域的透过率可能不同,便于对显示装置局部的透过率进行调节。

图14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4,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一方向排列,对于该像素排布结构,一个控制元件组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控制同一像素行组1的所有控制元件组20中,所有第一元件组201共用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为了便于说明,图14中的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为2。在进行显示时,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为共用各第一栅极线301的第一元件2011提供栅极信号,栅极信号使第一元件2011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一漏极2011c导通;扫描第二栅极线302,第二栅极线302为所有第二栅极提供栅极信号,使第二元件202的第二源极202b和第二漏极202c导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控制,在扫描完所有第一栅极线301后对第二栅极线302进行扫描,或者,扫描完第二栅极线302后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各第一数据线401为与其连接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二源极202b提供数据信号,从而控制与各第一漏极2011c连接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与各第二漏极202c连接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产生电场,进而控制各第一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实现画面显示,控制各第二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从而调节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此时,每个第二元件的第二源极输入独立的数据信号,也就是所有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被独立的数据信号控制,因此,整个显示装置中,各区域的透过率可能不同,便于对显示装置局部的透过率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局部亮线或者整面亮线的情况,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数量不应过多。

图15为本发明中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5,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为n,n大于或者等于2,各个子像素组沿第二方向Y排列,对于该像素排布结构,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第一元件组201的编号分别为第1组至第n组;控制同一像素行组1的所有控制元件组20中,编号相同的第一元件组201共用同一条第一栅极线301。为了便于说明,图15中的像素排布结构中,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个数为2,其中,编号为1的子像素组201/1与编号为1的第一栅极线301/1电连接,编号为2的子像素组201/2与编号为2的第一栅极线301/2电连接。由于一个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组沿第二方向Y排列,一条第一栅极线301无法实现对像素行组1中所有第一子像素的驱动,此时,驱动一个像素行组1的第一栅极线301的条数,与一个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组的个数相同,也就是与一个控制元件组20中第一元件组201的个数相同。在进行显示时,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为共用各第一栅极线301的第一元件2011提供栅极信号,栅极信号使第一元件2011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一漏极2011c导通;扫描第二栅极线302,第二栅极线302为所有第二栅极提供栅极信号,使第二元件202的第二源极202b和第二漏极202c导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控制,在扫描完所有第一栅极线301后对第二栅极线302进行扫描,或者,扫描完第二栅极线302后依次扫描各第一栅极线301。各第一数据线401为与其连接的第一源极2011b和第二源极202b提供数据信号,从而控制与各第一漏极2011c连接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与各第二漏极202c连接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产生电场,进而控制各第一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实现画面显示,控制各第二子像素的液晶偏转角度从而调节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此时,每个第二元件的第二源极输入独立的数据信号,也就是所有的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被独立的数据信号控制,因此,整个显示装置中,各区域的透过率可能不同,便于对显示装置局部的透过率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显示装置的最大总透过率较低,一个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组的数量不应过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该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像素驱动电路,该显示装置为透明显示装置。该透明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B1和第二透明基板B2,在第一透明基板B1远离第二透明基板B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A1,在第二透明基板B2远离第一透明基板B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A2;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由第二透明基板B2指向的第一透明基板B1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极层G、液晶层F配向膜E、第二电极层D和彩色滤光片C。其中,第一电极层G包括第一像素电极G01和第二像素电极G02,第一像素电极G01与第一漏极2011c电连接,第二像素电极G02与第二漏极202c电连接。彩色滤光片C上设置有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色阻,从而形成第一子像素1011,还设置有白色透明区,从而形成第二子像素102。第一像素电极G01与第二电极层D之间形成电场,控制液晶层F中液晶分子的转动,从而控制光是否能够穿过液晶层F,再经过色阻层的作用进行显示;第二像素电极G02与第二电极层D之间形成电场,控制液晶层F中液晶分子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第二子像素的透过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需要使用较少的白色子像素,能够保障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一个子像素组中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第一子像素,因此,不涉及第一子像素的共用,因此,无需增加算法,使用现在常用的驱动芯片即可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驱动;由于白色子像素的透过率可调,因此,显示面板的透明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白色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并未处于一条直线上,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亮线问题;对于显示装置的像素驱动电路,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栅极线;或者,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任一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数据线,电路较为简单,且易于控制,不仅便于实现显示装置对画面显示的控制,而且便于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透过率的调节;同时,现有的驱动芯片能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像素排布结构、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像素排布结构、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需要使用较少的白色子像素,能够保障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一个子像素组中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第一子像素,因此,不涉及第一子像素的共用,因此,无需增加算法,使用现在常用的驱动芯片即可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驱动;由于白色子像素的透过率可调,因此,显示面板的透明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白色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并未处于一条直线上,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亮线问题;在像素驱动电路的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栅极线;或者,同一控制元件组中,控制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元件,与任一控制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元件,共用一条数据线,电路较为简单,且易于控制,不仅便于实现显示装置对画面显示的控制,而且便于实现对显示面板的透过率的调节;同时,现有的驱动芯片能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