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电路及其对应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1568发布日期:2018-07-25 00:5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电路及其对应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显示技术广泛的运用于手机、数码摄像机、DVD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汽车音响和电视等。OLED的驱动方式分为有源驱动和无源驱动,有源驱动的每个像素配备具有开关功能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 Temperature Poly-Si Thin Film Transistor,LTP-Si TFT),而且每个像素配备一个电荷存储电容,外围驱动电路和显示阵列整个系统集成在同一玻璃基板上。

TFT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当扫描线Vsel被选中时,开关管T1开启,数据电压Vdata通过T1管对存储电容CS充电,CS的电压控制驱动管T2的漏极电流;当扫描线未被选中时,T1截止,储存在CS上的电荷继续维持T2的栅极电压,T2保持导通状态,OLED处于恒流控制。该方式中,OLED显示屏必须通过外部数据电压信号Vdata实时不间断刷新来保持显示效果,否则显示屏会花屏或者黑屏。因此,驱动TFT像素电路的处理器必须连接显示接口、数据驱动接口、DMA和外部存储器才能实现TFT像素电路的控制,对处理器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像素电路需要有专门的LCD控制器、数据接口、DMA和外部存储器,对处理器的要求较高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地址线,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地址线,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数据线,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用于提供像素的数据驱动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器件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用于连接开关驱动信号线。

可选地,还包括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器件连接第二存储电容,所述第三开关器件控制端连接存储电容选择信号线,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通过非门连接所述存储电容选择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通过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地址线为列地址线,所述第二地址线为行地址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或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或所述第三开关器件或所述第四开关器件包括MOS管或三极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地址线、第二地址线连接CPU。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第五开关器件、第六开关器件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五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扫描线,第五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第五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开关器件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电源阴极和电源阳极,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或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电源阴极;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控制端通过第三存储电容与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控制端通过第四存储电容与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其控制端分别连接行地址线和列地址线,第一开关器件的一端和第二开关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另一端连接数据线,第二开关器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存储电容,该端也作为数据端提供数据驱动信号。该方案中在TFT像素驱动电路中增加存储电路即第一存储电容,第二开关器件导通时对第一存储电容进行充电,当第二开关器件不导通时,可以通过第一存储电容输出数据驱动信号,从而实现了在静态画面时通过第一存储电容进行自刷新,该方案中处理器可以通过地址总线访问存储电路,通过数据总线对存储电路进行刷新,这样就实现了在屏体驱动芯片内部增加自刷新功能,在静态画面时通过存储电容进行自刷新,在外部无需设置单独的显示接口、数据驱动接口、DMA和外部存储器,而是只通过CPU即可以进行像素驱动,简化了驱动结构。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在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三开关器件和第四开关器件连接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二存储电容,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之间通过非门连接,存储电容选择信号线输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和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之间,通过电容选择信号线控制数据存储或读取那个存储电容,由于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二存储电容不同时导通,写第一存储电容的时候,屏体读第二存储电容,在静态画面时实现存储电容的自刷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TFT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4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5中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6中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如OLED,该像素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数据驱动,如图2所示,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T1和第二开关器件T2,所述第一开关器件T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地址线,第一地址线为列地址线。所述第二开关器件T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地址线,第二地址线为行地址线。所述第一开关器件T1的第一端连接数据线,与CPU的数据总线连接,用于提供数据扫描信号。所述第一开关器件T1的第二端通过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一端连接,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第一开关器件T1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存储电容C1,该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也作为数据端提供数据驱动信号。其中行地址线、列地址线连接CPU,由CPU直接提供。该方案中的CPU不需要连接外部单独设置的显示接口、数据驱动接口、DMA、外部存储器,而是直接由CPU提供数据信号即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选择MOS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三极管或者其他晶体管。对于MOS管,其控制端为栅极,第一端为源极,第二端为漏极。

现有技术中数据总线直接作为数据驱动信号,因此驱动TFT像素电路的处理器必须有专门的LCD控制器、数据接口、DMA和外部存储器才能实现TFT像素电路的控制,对处理器要求较高。本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通过行列地址线来访问存储电路,该方案中在TFT像素驱动电路中增加存储电路即第一存储电容,第二开关器件导通时对第一存储电容进行充电,当第二开关器件不导通时,可以通过第一存储电容输出数据驱动信号,从而实现了在静态画面时通过第一存储电容进行自刷新,该方案中处理器可以通过地址总线访问存储电路,通过数据总线对存储电路进行刷新,这样就实现了在屏体驱动芯片内部增加自刷新功能,在静态画面时通过存储电容进行自刷新。与现有技术中CPU需要连接外部单独设置的显示接口、数据驱动接口、DMA和外部存储器的方案相比,本方案中只通过CPU处理器即可以进行像素驱动,简化了驱动结构。

实施例2

本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实施例1中的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器件T5、第六开关器件T6和发光二极管OLED,其中第五开关器件T5的控制端连接扫描线,第五开关器件T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第五开关器件T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开关器件T6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器件T6的第一端连接电源阳极,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源阴极。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还通过第三存储电容C3与所述第六开关器件T6的第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五开关器件和第六开关器件选择MOS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三极管或者其他晶体管。对于MOS管,其控制端为栅极,第一端为源极,第二端为漏极。

该像素电路中,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数据驱动信号,当扫描线被选中时,T5开启,数据驱动信号通过T5对存储电容C3充电,C3的电压控制T6的漏极电流;当扫描线未被选中时,T5截止,储存在C3上的电荷继续维持T6的栅极电压,T2保持导通状态,OLED处于恒流控制。屏体芯片通过扫描行列地址线选择要操作的像素点,当行列地址选通时,T1与T2导通数据经过刷新放大器对存储电容C1进行充电,完成该像素点的数据存储。这样就实现了在屏体驱动芯片内部增加自刷新功能,在静态画面时通过存储电容进行自刷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对第一存储电容C1进行开关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不是直接连接第一存储电容C1,如图4所示,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开关器件T3连接第一存储电容C1,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T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器件T3的第二端连接存储电容C1,所述第三开关器件T3的控制端用于连接开关驱动信号线,通过信号对第三开关器件T3进行驱动,第三开关器件可以选择为MOS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三极管或者其他晶体管。

该方案中,由于第三开关器件T3可以通过信号进行驱动,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一存储电容C1的通断,使得第一存储电容C3根据驱动信号进行通断,可控地对第一存储电容C1进行充电和放电,从而实现可控地通过第一存储电容C1进行屏幕自刷新。

实施例4

本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如OLED,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第一开关器件T1、第二开关器件T2的连接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存储电容C1和C2,该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器件T3和第四开关器件T4,所述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器件T3连接第一存储电容C1,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T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器件T3的第二端连接存储电容C1,第三开关器件T3的控制端连接存储电容选择信号线。所述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器件T4连接第二存储电容C2,所述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T4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器件T4的第二端连接存储电容C2,第四开关器件T4的控制端通过非门连接存储电容选择信号线,该存储电容选择信号线连接处理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开关器件和第四开关器件选择MOS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三极管或者其他晶体管。对于MOS管,其控制端为栅极,第一端为源极,第二端为漏极。

为了避免整屏刷新时观察到扫描现象,设置两个存储电容C1与C2,两个电容为互斥关系。当存储电容选择信号为高时T3导通,对电容C1进行充放电,此时电容选择信号经过非门后信号为低,T4关闭。同理,当电容选择信号为低时T3关闭,T4导通。这样整屏刷新时通过C1和C2分别进行充放电,通过存储电容进行自刷新,显示效果更好。

实施例5

本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如图6所示,包括实施例3中的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器件T5、第六开关器件T6和发光二极管OLED,其中第五开关器件T5的控制端连接扫描线,第五开关器件T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第五开关器件T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开关器件T6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器件T6的第一端连接电源阳极,第六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源阴极。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还通过第三存储电容C3与所述第六开关器件T6的第一端连接。

该方案中,像素驱动电路可以通过存储电容自刷新,扫描线为屏体显示像素点时钟控制,当扫描到该像素点时,T5导通,对电容C3进行充电,该像素发光二极管根据C3数据显示。

实施例6

本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如图7所示,包括实施例3中的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器件T5、第六开关器件T6和发光二极管OLED,其中第五开关器件T5的控制端连接扫描线,第五开关器件T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开关器件T2的第二端。第五开关器件T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开关器件T6的控制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阳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开关器件T6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器件T6的控制端通过存储电容C3与所述第六开关器件T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T6的第二端连接电源阴极。原理与实施例5相同,只是像素电路结构稍有不同。实现了通过存储电容C1和C2对像素驱动电路自刷新,简化了驱动结构。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电视机、车载显示器、AR、VR、电脑显示器、控制器的操作显示屏等,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结构简单,从而简化了显示装置的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