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9059发布日期:2018-10-23 21:58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柔性屏贴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屏是未来行业的新的增长点,柔性屏的柔性特点不断被开发利用,如将柔性屏贴附在3D固定曲面盖板(盖板的两侧为4分之一圆弧)上可实现产品正面和侧边显示。

目前,实现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为,使用硅胶垫,将柔性屏压贴到玻璃盖板的内侧。

然而,现有技术的贴合装置,只能实现对3D固定曲面盖板进行贴合;当盖板的曲面设计趋于向内弯曲时,即盖板为异形曲面盖板时,则无法使用现有的贴合装置实现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贴合方法。

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形曲面盖板包括平直区、以及位于所述平直区两侧且与所述平直区平滑过渡的弧钩区;

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贴合胶层贴附在柔性屏上或异形曲面盖板的内侧;

提供初装体,所述初装体包括柔性屏、分别与所述柔性屏两端背部相连的两个张紧组件以及贴附在所述柔性屏背面的一端边缘的贴合体;

将所述初装体中柔性屏与贴合体相贴附的一端的正面与位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一端的弧钩区的内侧边缘对接;

配合运转所述张紧组件和所述贴合体,使得所述贴合体沿所述异形曲面盖板内侧的轨迹移动,以将所述柔性屏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内侧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张紧组件中均包括支撑膜,所述支撑膜与所述柔性屏的一端粘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膜通过双面胶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膜为PET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张紧组件中的两个支撑膜为一体式支撑膜;所述柔性屏附着在所述支撑膜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夹爪,所述夹爪具有用以夹持固定所述支撑膜的夹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用以带动所述夹爪移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张紧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体为贴附轮,所述贴合体的滚动速度为50mm/min至300mm/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体为贴附轮,所述贴合体的外径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的内径的比值为1.5: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轨迹滚动所述贴附轮的步骤中,所述贴合轮对所述柔性屏的压力为0.2Mpa至0.35Mpa。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通过运转与柔性屏相连的张紧组件以避免柔性屏与异形曲面盖板的边缘接触,以实现柔性屏与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的贴附。另外,利用上述贴合装置,可以对柔性屏的不同区域进行分布贴合,以充分对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进行贴合,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步骤S2的初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完成步骤S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完成步骤S4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用于将柔性屏2贴合到异形曲面盖板3内侧。其中,异形曲面盖板3包括呈平面状的平直区31、以及位于平直区31两侧且与平直区31平滑过渡的弧钩区33。换言之,平直区31位于中间位置,两侧各有一个向回弯折形成的弧钩区3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弧钩区33呈与平直区31相切的半圆状。

具体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贴合胶层贴附在柔性屏2上或异形曲面盖板3的内侧。

S2、提供初装体100。初装体100包括柔性屏2、分别与柔性屏2两端背面相连的两个张紧组件以及贴附在柔性屏2背面的一端边缘的贴合体110。

S3、将初装体100中柔性屏2与贴合体110相贴附的一端的正面与位于异形曲面盖板3一端的弧钩区33的内侧边缘对接。

S4、配合运转张紧组件和贴合体110,使得贴合体110沿异形曲面盖板3内侧的轨迹移动,以将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3的内侧贴合。

在步骤S1中,柔性屏2优选为柔性OLED屏。贴合胶层优选为OCA胶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还可以是其它柔性屏,贴合胶层亦可以选自其它适用的贴合胶。

在步骤S1中,贴合胶层用于将柔性屏和异形曲面盖板贴合,故可以预贴在柔性屏上,也可以预贴在异形曲面盖板上。需要注意的是,至少在步骤S3前,完成步骤S1,且需要将贴合胶层的离型膜撕除。

在步骤S2中,初装体100中的每个张紧组件均包括支撑膜121,支撑膜121与柔性屏2的一端粘结。通过控制支撑膜121既可以张紧柔性屏2,并通过移动支撑膜121来改变柔性屏的张紧方向,进而控制柔性屏2避免与异形曲面盖板3的边缘接触,以实现柔性屏与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的贴附。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屏2的背面即为与柔性屏的现实面相对的表面,也即柔性屏的远离异形曲面盖板3的表面。

优选地,支撑膜121通过双面胶与柔性屏2粘接。一方面,使用双面胶进行粘结,不会损伤柔性屏。另一方面,完成柔性屏和异形曲面盖板的贴合后,可以很容易的将双面胶从柔性屏上祛除。另外,即使不能将双面胶完全从柔性屏2上祛除,残余的双面胶也不会影响柔性屏2的显示。

更优选地,支撑膜121为可粘附在柔性屏2上的PET膜。此处的PET膜具有可拉伸的特点。可以将柔性屏2的两端通过双面胶粘附在PET膜上。同时,在完成柔性屏2和异形曲面盖板3的贴合后,将PET膜和柔性屏2的分离,不会破坏柔性屏2和异形曲面盖板3的贴合效果,也不会对柔性屏2造成损伤。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两个张紧组件中的两个支撑膜为一体式支撑膜,柔性屏2附着在该支撑膜上。即两个张紧组件共用一张支撑膜。具体地,支撑膜沿左右两侧的宽度大于柔性屏的宽度,柔性屏2附着在支撑膜的中间部分,且支撑膜的两侧均超出柔性屏的侧边缘,以便于通过支撑膜张紧柔性屏2。

优选地,张紧组件还包括夹爪123。夹爪123具有用以夹持固定支撑膜121另一端的夹持部122。即支撑膜121一端与柔性屏2的侧边的背面粘结,另一端被夹爪123的夹持部122加持。因此,操作时,直接抓取夹持部即可实现柔性屏2的张紧,可以有效避免因支撑膜的柔软性导致柔性屏2在沿图1所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无法张紧的情况。

张紧组件还包括用以带动夹爪123移动的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控制夹爪的移动,可以有效节省人力。另外通过传动机构控制夹爪123的运动轨迹,可以有效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的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3的接触,进而提高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3的贴合效果。优选地,传动机构为张紧轮。

优选地,贴合体110为贴附轮。具体地,初装体100中贴合体110贴附在柔性屏背面的一端边缘的操作为:柔性屏2一端边缘贴在贴合体110上并绕过贴合体110延伸(参见图1中结构)。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贴合体110移动的方式为滚动。优选地,贴合体110的滚动速度为50mm/min至300mm/min,可以在保证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3贴合效果的同时,保证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3的贴合效率。

当贴合体110为贴附轮时,贴合体110过小,柔性屏2在一侧边缘贴在贴合体110上并绕过贴合体110延伸时可能因过度弯曲而导致柔性屏2损伤。贴合体110过大,则可能导致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3在贴合时出现气泡,影响贴合效果。优选的,贴合体110的外径与异形曲面盖板3的弧钩区33的内径的比值为1.5:8,既能保证柔性屏2不受损伤,还能确保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的贴合效果。其中贴合体110的横截面不为圆形时,贴合体110的外切圆的直径为所述贴合体110的外径。

在步骤S4中,贴合体110对柔性屏2的压力为0.2Mpa至0.35Mpa。有利于在保证柔性屏与异形曲面盖板的贴合效果的同时,不会损伤柔性屏2。

上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通过运转与柔性屏相连的张紧组件以避免柔性屏与异形曲面盖板的边缘接触,以实现柔性屏与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的贴附。另外,利用上述贴合装置,可以对柔性屏的不同区域进行分布贴合,以充分对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进行贴合,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