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房屋倒塌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496发布日期:2018-10-09 21:49阅读:15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模拟房屋倒塌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地震波本身杀不了人,充其量能将空旷之地的人颠趴下,对居民的直接杀手是倒塌的房屋、山体滑坡塌方和其后暴雨中的泥石流。人们赖以遮风蔽雨的房屋,如果不抗震,地震来时就成为人们的葬身之地。历次震灾统计表明,地震中95%人员死亡是缘于建筑物的倒塌。

因此,为了让群众体验到地震时的状态,或者训练救援队伍,急需一种模拟房屋倒塌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房屋倒塌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房屋倒塌的系统,包括,

房屋框架机构,包括四根竖向设置的立柱和连接相邻两根立柱上端部的四根横梁,所述房屋框架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每根立柱下端部处的夹紧模块,所述立柱下端部穿过夹紧模块与地面铰接,控制夹紧模块的松紧来调节立柱是否为直立状态,所述横梁和立柱铰接;

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用于模拟地震中所有的外力;

墙壁机构,用于模拟墙壁,所述墙壁机构设置在相邻两立柱之间。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的滚筒,缠在滚筒上的第一绳索,第一绳索的另一端拉动房屋框架机构。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施力机构还包括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上固定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绳索绕过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可在第一立杆上上下移动。

详细地说,所述第二施力机构包括配重块、第二滑轮、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一端与配重块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连接在房屋框架机构上。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均为两套,四个施力机构分别与四根立柱连接,其中一个第一施力机构和其中一个第二施力机构对房屋框架机构施力方向相反,且分别设置在房屋框架机构中相对的两根立柱的同一水平高度处,另外一个第一施力机构和另外一个第二施力机构对房屋框架机构施力方向相反,且分别设置在另外两根立柱的同一水平高度处。

详细地说,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与均相邻立柱上两方向的墙壁移板的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135°。

详细地说,所述夹紧模块包括固定在地面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中部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大于立柱直径的孔,所述凸台上设置有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的中轴线与孔的中轴线重合。

详细地说,所述系统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立柱与横梁之间固定板、支架、转动轴节、梁凸块,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固定在立柱端面上,支架固定在固定板的另一侧面上,所述支架和转动轴节均为u型部,所梁凸块固定在横梁的端部,所述转动轴节的u型部通过第二销钉与梁凸块连接,使得横梁绕第二销钉的中轴线在垂直于固定板且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来回转动,所述转动轴节u型部的底部通过第一销钉固定在支架的u型部内,使得转动轴节绕第一销钉的中轴线在垂直于固定板且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上来回转动。

详细地说,所述立柱与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连接处设置有与立柱中轴线重合的槽,所述槽内设置有夹紧环,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通过夹紧环对立柱施力。

详细地说,所述相邻两立柱相对面上均固定有与立柱长度方向平行的墙壁支板,且在两个墙壁支板之间铰接有若干块墙壁移板,所述墙壁支板在靠近夹紧环处设置有避免与夹紧环接触的缺口。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搭建房屋框架机构来模拟地震中的房屋,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来模拟地震时实现房屋在各种方向上的摆动,当需要模拟地震时的状态时,夹紧模块为松开状态;当需要模拟未地震时的状态时,夹紧模块为夹紧状态,保证立柱为直立。

(2)本发明通过三爪卡盘来调节立柱是否为直立状态。

(3)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使得房屋框架机构在任意方向上倒塌。

(4)立柱与横梁之间的铰接和立柱与地面铰接方便房屋框架机构向任意方向倒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模拟房屋倒塌系统的轴侧图;

图2是装置中第一施力机构的局部视图;

图3是装置中第二施力机构的局部视图;

图4是装置中立柱与横梁之间铰接处的局部视图;

图5是装置中墙壁机构的局部视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横梁2-立柱201-槽3-三爪卡盘4-凸台5-第一立杆6-第一绳索7-滚筒8-电机9-夹紧环10-吊钩11-配重块12-固定板13-支架14-第一销钉15-轴承16-转动轴节17-墙壁支板1701-缺口18-墙壁移板19-第二销钉20-第二立杆21-第二绳索22-第一滑轮23-第二滑轮25-梁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模拟房屋倒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房屋框架机构,包括四根竖向设置的立柱2和连接相邻两根立柱2上端部的四根横梁1,所述房屋框架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每根立柱2下端部处的夹紧模块,所述立柱2下端部穿过夹紧模块与地面铰接,控制夹紧模块的松紧来调节立柱2是否为直立状态,所述横梁1和立柱2铰接;

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用于模拟地震中所有的外力,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在房屋框架机构上的力相反;

墙壁机构,用于模拟墙壁,所述相邻两立柱2相对面上均通过焊接固定有与立柱2长度方向平行的墙壁支板17,且在两个墙壁支板17之间铰接有5块墙壁移板18。墙壁支板17和墙壁移板18的铰接模拟一座房屋的墙壁。墙壁移板18集中在立柱的2的中部位置,防止墙壁支板17接触到横梁或夹紧模块。房屋框架机构移动时,墙壁机构可以达到模拟墙壁出现裂隙,扭曲的情形。

如图5所示,所述立柱2与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连接处设置有与立柱2中轴线重合的槽201,所述槽201内设置有夹紧环9,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通过夹紧环9对立柱2施力。所述墙壁支板17在靠近夹紧环9处设置有避免与夹紧环9接触的缺口1701。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施力机构为电机8拖动机构,包括电机8、第一立杆5、与电机8通过联轴器相连的滚筒7、缠在滚筒7上的第一绳索6,第一绳索6的另一端拉动房屋框架机构。所述第一立杆5上固定有第一滑轮22,所述第一绳索6绕过第一滑轮22,所述第一滑轮22可在第一立杆5上上下移动。第一滑轮22的作用是电机8不论放在何处,为了更平稳地提供动力,保证第一滑轮22与夹紧环9之间的第一绳索6与地面的角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轮22与夹紧环9支架13的第一绳索6与地面平行。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施力机构为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11、吊钩10、第二滑轮23、第二绳索21、第二立杆20,所述第二绳索21一端通过吊钩10与配重块11连接,另一端绕过设置在第二立杆20上的第二滑轮23连接在房屋框架机构上。第二施力机构的目的是为房屋框架机构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均为两套,四个施力机构分别与四根立柱2连接,其中一个第一施力机构和其中一个第二施力机构对房屋框架机构施力方向相反,且分别设置在房屋框架机构中相对的两根立柱2的同一水平高度处,另外一个第一施力机构和另外一个第二施力机构对房屋框架机构施力方向相反,且分别设置在另外两根立柱2的同一水平高度处。在该实施例中,四个施力机构的施力水平高度均相同。

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的施力方向与均相邻立柱2上两方向的墙壁移板18的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135°。这样可以给房屋框架机构提供各种方向的动力。

所述夹紧模块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地面的凸台4,所述凸台4的中部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大于立柱2直径的孔,所述凸台4上设置有三爪卡盘3,所述三爪卡盘3的中轴线与孔的中轴线重合。夹紧模块松开后,在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下,房屋框架机构可以向预定的方向运动,达到模拟地震时房屋晃动的目的。其中三爪卡盘3为电力驱动。

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立柱2与横梁1之间固定板12、支架13、转动轴节16、梁凸块25,所述固定板12的一侧面固定在立柱2端面上,支架13固定在固定板12的另一侧面上,所述支架13和转动轴节16均为u型部,所梁凸块25固定在横梁1的端部,所述转动轴节16的u型部通过第二销钉19与梁凸块25连接,使得横梁1绕第二销钉19的中轴线在垂直于固定板12且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来回转动,所述转动轴节16u型部的底部通过第一销钉14固定在支架13的u型部内,使得转动轴节16绕第一销钉14的中轴线在垂直于固定板12且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上来回转动。第二销钉19穿过的圆孔内装自润滑轴承15,从而减少转动轴节16与梁凸块25的摩擦。支架13和转动轴节16,转动轴节16和横梁1都用销钉连接,销钉的长度比圆孔的总长度多2mm,第一销钉14和第二销钉19的两端均有台阶,并加工螺纹,两侧用螺母固定。

图4结构为立柱2与横梁1之间的铰接结构,立柱2与地面之间也选择相同的铰接结构,两个铰接结构配合使用使得房屋框架结构可以向任意方向倒塌。

在该实施例中,铰接结构还可以使用万向节,或者立柱2与横梁1之间和立柱2与地面之间使用球铰连接。

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