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动教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9826发布日期:2018-10-26 17:2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动教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较大范围,具体是一种互动教育系统。



背景技术:

互动教育,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一经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主题是互动教育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归纳问题式互动,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员一一向学员抛出,学员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备课。

“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员课前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动”在教学热点上。选择大部分学员熟悉,最好是热点、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员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问题生僻、学员不熟悉,互动就可能开展不起来。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课程,热点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员,让学员预有准备。二是“动”在教学重点上。教学重难点关乎学员素质能力的生成。教员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员的兴趣,使学员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动”在教学疑点上。“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应抓住学员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员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员探索欲望,换来学员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淡化,粉笔+黑板”的教学场景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慢慢褪去从前的“光环”,传统课堂上课互动率低,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人人参与,并且,现代社会日趋强烈的竞争环境,使得目前政府的教育资源及落后的教育模式都远远跟不上学生对于知识、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动教育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互动教育系统,包括互动教育服务器,所述互动教育服务器包括账号密码系统,账号密码系统包括网上授课单元、互动答题单元和校园app单元,所述网上授课单元和互动答题作业单元之间设有网上题库,所述网上授课单元包括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所述教师终端连接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和视频模块,所述互动答题系统包括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所述校园app单元包括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和家长终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互动教育服务器内部存储有网上题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网上授课单元和互动答题作业单元通过网上题库进行调取教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线模块与无线网关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教师、学生和家长需要登录账号密码系统方能进入互动教育服务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校园app单元基于的应用终端包括平板电脑、电脑和智能手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教师终端会对学生回答人数、正确率立即进行反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家长终端连接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和视频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学生终端连接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和视频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互动教育服务器还设有老师备课单元和学生复习单元,并且老师备课单元和学生复习单元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分析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互动教育系统,能够通过平板电脑、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网上互动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提高了上课互动频率,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并且互动教育服务器提供了网上题库,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了教学成本,方便同学进行学习,并且能及时和老师沟通,以及校园app系统设置了家长终端,方便家长和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使老师和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状态能够保持到最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互动教育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互动教育系统中学生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3为互动教育系统中教师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4为互动教育系统中家长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互动教育系统,包括互动教育服务器,所述互动教育服务器包括账号密码系统,账号密码系统包括网上授课单元、互动答题单元和校园app单元,所述互动教育服务器内部存储有网上题库,所述网上授课单元和互动答题作业单元之间设有网上题库,所述网上授课单元和互动答题作业单元通过网上题库进行调取教学,所述网上授课单元包括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所述教师终端连接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和视频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无线网关相互连接,所述互动答题系统包括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所述校园app单元包括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和家长终端,所述家长终端连接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和视频模块,所述学生终端连接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和视频模块,所述校园app单元基于的应用终端包括平板电脑、电脑和智能手机,所述教师、学生和家长需要登录账号密码系统方能进入互动教育服务器,所述互动教育服务器还设有老师备课单元和学生复习单元,并且老师备课单元和学生复习单元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分析题,通过按键模块进行答题,答题完成后进行提交,教师终端会对学生回答人数、正确率立即进行反馈。

工作原理: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登录账户密码系统进行验证登录,进入到互动教育服务器,互动教育服务器内部设有网上题库,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题库进行网上授课和互动答题作业,并且互动教育服务器增加了校园app,校园app包括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和家长终端,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和家长终端通过无线模块与控制模块相互连接,通过平板电脑、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网上互动,并且控制模块包括显示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和视频模块,使其不仅仅只有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进行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确保学生处于一个完美的状态去生活和学习,互动教育服务器还设有老师备课单元和学生复习单元,并且老师备课单元和学生复习单元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分析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学习,而且教师备课也很方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且也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一举两得,该互动教育系统,能够通过平板电脑、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网上互动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提高了上课互动频率,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互动教育服务器提供了网上题库,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了教学成本,方便同学进行学习,并且能及时和老师沟通,以及校园app系统设置了家长终端,方便家长和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使老师和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状态能够保持到最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专利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专利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