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0473发布日期:2018-11-24 10:2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

背景技术

在教育领域,黑板是十分常见,而又必不可少的,而老式黑板固定在墙上无法与了事的身高匹配,使写板书十分吃力,而在轻擦时,又会有大量的粉尘,在有阳光照射时,还会反光,使学生没看不清黑板,所以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板,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可以解决黑板高度与教师身高不匹配,黑板在轻擦时粉尘大,而又费时费力,在阳光照射下黑板反光等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包括移动装置、升降装置、左清擦装置、右清擦装置、壳体、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板一、连接块、刹车杆、轮子固定板、轮子固定杆、轮子,所述固定板一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升降装置底部,固定板一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有两个,对称布置在固定板一上,且固定板一位于连接块上方,连接块与轮子固定板固定连接,且轮子固定板位于连接块下方,刹车杆与轮子固定板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轮子固定板中心位置,轮子固定杆与轮子固定板固定连接,轮子固定杆位于轮子固定板下方,轮子与轮子固定杆铰接,且轮子位于轮子固定杆下方,连接点位于轮子圆心位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上座板、连杆机构、下座板、双向螺纹螺杆、限位圈一、限位圈二、推板一、推板二、控制杆固定板一、控制杆,上座板与左清擦装置固定连接,且上座板位于左清擦装置下方,上座板与右清擦装置固定连接,且上座板位于右清擦装置下方,上座板与连杆机构连接,且上座板位于连杆机构上方,连杆机构与下座板连接,且连杆机构位于下座板上方,双向螺纹螺杆与连杆机构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双向螺纹螺杆的左端与限位圈一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限位圈一圆心位置,双向螺纹螺杆的右端与限位圈二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限位圈二的圆心位置,推板一与双向螺纹螺杆螺纹连接,且推板一位于双向螺纹螺杆的右端,连接点位于推板一中心位置,推板一分别与上座板、下座板接触,推板二与双向螺纹螺杆螺纹连接,且推板二位于双向螺纹螺杆的左端,连接点位于推板二中心位置,推板二分别与上座板、下座板接触,控制杆固定板一与控制杆一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一位于控制杆一左端,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一与双向螺纹螺杆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一位于双向螺纹螺杆右端,控制杆固定板一与双向螺纹螺杆同心;

所述左清擦装置包括控制杆二、控制杆固定板二、连接杆一、斜齿轮一、斜齿轮二、螺杆一、限位块一、固定块一、滑道一、滑轮一、连接轴一、清擦条一、左黑板,控制杆二与控制杆固定板二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二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二与连接杆一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二位于连接杆一下方,控制杆固定板二与连接杆一同心,连接杆一与壳体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接杆一与斜齿轮一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一位于斜齿轮一下方,连接杆一与斜齿轮一同心,斜齿轮一与斜齿轮二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斜齿轮一位于斜齿轮二下方,斜齿轮二与螺杆一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斜齿轮二中心位置,螺杆一与限位块一固定连接,且螺杆一位于限位块一右方,螺杆一与固定块一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一与滑道一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一位于滑道一上方,滑道一与壳体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为与壳体底部,滑道一与滑轮一接触,且滑轮一位于滑道一内部,滑轮一与连接轴一固定连接,且滑轮一与连接轴一同心,连接轴一与左黑板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一位于左黑板中间位置,清擦条一与箱体固定连接,清擦条一与左黑板接触;

所述右清擦装置包括控制杆三、控制杆固定板三、连接杆二、斜齿轮三、斜齿轮四、螺杆二、限位块二、固定块二、滑道二、滑轮二、连接轴二、清擦条二、右黑板,控制杆三与控制杆固定板三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三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三与连接杆二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三位于连接杆二下方,控制杆固定板三与连接杆二同心,连接杆二与壳体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接杆二与斜齿轮三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二位于斜齿轮三下方,连接杆二与斜齿轮三同心,斜齿轮三与斜齿轮四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斜齿轮三位于斜齿轮四下方,斜齿轮四与螺杆二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斜齿轮四中心位置,螺杆二与限位块二固定连接,且螺杆二位于限位块二右方,螺杆二与固定块二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二与滑道二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二位于滑道二上方,滑道二与壳体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为与壳体底部,滑道二与滑轮二接触,且滑轮二位于滑道二内部,滑轮二与连接轴二固定连接,且滑轮二与连接轴二同心,连接轴二与右黑板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二位于右黑板中间位置,清擦条二与箱体固定连接,清擦条二与右黑板接触;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控制杆四、控制杆固定板四、连接杆三、直齿轮一、直齿轮二、固定板二、控制杆五、控制杆固定板五、连接杆四、直齿轮三、直齿轮四,控制杆四与控制杆固定板四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四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四与连接杆三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四位于连接杆三下方,控制杆固定板四与连接杆三同心,连接杆三与固定板二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且连接杆三位于固定板二左端,连接杆三与直齿轮一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三位于直齿轮一下方,连接杆三与直齿轮一同心,直齿轮一与直齿轮二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直齿轮一位于直齿轮二右方,直齿轮二与左清擦装置连接,控制杆五与控制杆固定板五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五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五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五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五与连接杆四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五位于连接杆四下方,控制杆固定板五与连接杆四同心,连接杆四与固定板二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且连接杆四位于固定板二右端,连接杆四与直齿轮三固定连接,且连接杆四位于直齿轮三下方,连接杆四与直齿轮三同心,直齿轮三与直齿轮二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直齿轮三位于直齿轮四左方,直齿轮四与左右清擦装置连接,固定板二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固定板二位于壳体下方;

移动装置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位于升降装置下方,升降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升降装置位于壳体下方,升降装置位于旋转装置下方,左清擦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左清擦装置位于壳体内部,左清擦装置与右清擦装置接触,右清擦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右清擦装置位于壳体内部,旋转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旋转装置位于壳体下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所述的壳体为铝合金材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所述的所述的斜齿轮一、斜齿轮二、斜齿轮三、斜齿轮四、直齿轮一、直齿轮二、直齿轮三、直齿轮四为铬硅塑料材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所述的上座板、下座板为铸铁材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所述的所述的固定板一、连接块、刹车杆、轮子固定板、轮子固定杆选用号刚材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所述的连杆机构材质选用高锰钢。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可以解决黑板高度与教师身高不匹配,黑板在轻擦时粉尘大,而又费时费力,在阳光照射下黑板反光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左清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右清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双向螺纹螺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的直齿轮一示意图。

图中:移动装置1;固定板一1-1;连接块1-2;刹车杆1-3;轮子固定板1-4;轮子固定杆1-5;轮子1-6;升降装置2;上座板2-1;连杆机构2-2;下座板2-3;双向螺纹螺杆2-4;限位圈一2-5;限位圈二2-6;推板一2-7;推板二2-8;控制杆固定板一2-9;控制杆2-10;左清擦装置3;控制杆二3-1;控制杆固定板二3-2;连接杆一3-3;斜齿轮一3-4;斜齿轮二3-5;螺杆一3-6;限位块一3-7;固定块一3-8;滑道一3-9;滑轮一3-10;连接轴一3-11;清擦条一3-12;左黑板3-13;右清擦装置4;控制杆三4-1;控制杆固定板三4-2;连接杆二4-3;斜齿轮三4-4;斜齿轮四4-5;螺杆二4-6;限位块二4-7;固定块二4-8;滑道二4-9;滑轮二4-10;连接轴二4-11;清擦条二4-12;右黑板4-13;壳体5;旋转装置6;控制杆四6-1;控制杆固定板四6-2;连接杆三6-3;直齿轮一6-4;直齿轮二6-5;固定板二6-6;控制杆五6-7;控制杆固定板五6-8;连接杆四6-9;直齿轮三6-10;直齿轮四6-11。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4、5、6、7、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可升降黑板,包括移动装置、升降装置、左清擦装置、右清擦装置、壳体、旋转装置,可以解决黑板高度与教师身高不匹配,黑板在轻擦时粉尘大,而又费时费力,在阳光照射下黑板反光等问题。

所述的移动装置1包括固定板一1-1、连接块1-2、刹车杆1-3、轮子固定板1-4、轮子固定杆1-5、轮子1-6,所述固定板一1-1与升降装置1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升降装置1底部,固定板一1-1与连接块1-2固定连接,连接块1-2有两个,对称布置在固定板一1-1上,且固定板一1-1位于连接块1-2上方,连接块1-2与轮子固定板1-4固定连接,且轮子固定板1-4位于连接块1-2下方,连接块1-2起到连接轮子固定板1-4与固定板一1-1作用,刹车杆1-3与轮子固定板1-4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轮子固定板1-4中心位置,轮子固定杆1-5与轮子固定板1-4固定连接,轮子固定板1-4起到固定轮子固定杆1-5作用,轮子固定杆1-5位于轮子固定板1-4下方,轮子1-6与轮子固定杆1-5铰接,且轮子1-6位于轮子固定杆1-5下方,连接点位于轮子1-6圆心位置,轮子固定杆1-5起到固定轮子1-6作用;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上座板2-1、连杆机构2-2、下座板2-3、双向螺纹螺杆2-4、限位圈一2-5、限位圈二2-6、推板一2-7、推板二2-8、控制杆固定板一2-9、控制杆2-10,上座板2-1与左清擦装置3固定连接,且上座板2-1位于左清擦装置3下方,上座板2-1与右清擦装置4固定连接,且上座板2-1位于右清擦装置4下方,上座板2-1与连杆机构2-2连接,且上座板2-1位于连杆机构2-2上方,上座板2-1起到连接升降装置2与壳体5的作用,连杆机构2-2与下座板2-3连接,且连杆机构2-2位于下座板2-3上方,双向螺纹螺杆2-4与连杆机构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双向螺纹螺杆2-4的左端与限位圈一2-5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限位圈一2-5圆心位置,双向螺纹螺杆2-4的右端与限位圈二2-6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限位圈二2-6的圆心位置,推板一2-7与双向螺纹螺杆2-4螺纹连接,且推板一2-7位于双向螺纹螺杆2-4的右端,连接点位于推板一2-7中心位置,双向螺纹螺杆2-4起到转动带动推板一2-7移动作用,推板一2-7分别与上座板2-1、下座板2-3接触,推板二2-8与双向螺纹螺杆2-4螺纹连接,且推板二2-8位于双向螺纹螺杆2-4的左端,连接点位于推板二2-8中心位置,双向螺纹螺杆2-4起到转动带动推板二2-8移动作用,推板二2-8分别与上座板2-1、下座板2-3接触,控制杆固定板一2-9与控制杆一2-10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一2-9位于控制杆一2-10左端,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2-9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一2-9与双向螺纹螺杆2-4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一2-9位于双向螺纹螺杆2-4右端,控制杆固定板一2-9与双向螺纹螺杆2-4同心;

所述左清擦装置3包括控制杆二3-1、控制杆固定板二3-2、连接杆一3-3、斜齿轮一3-4、斜齿轮二3-5、螺杆一3-6、限位块一3-7、固定块一3-8、滑道一3-9、滑轮一3-10、连接轴一3-11、清擦条一3-12、左黑板3-13,控制杆二3-1与控制杆固定板二3-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二3-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3-2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3-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二3-2与连接杆一3-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二3-2位于连接杆一3-3下方,控制杆固定板二3-2与连接杆一3-3同心,连接杆一3-3与壳体5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接杆一3-3与斜齿轮一3-4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一3-3位于斜齿轮一3-4下方,连接杆一3-3与斜齿轮一3-4同心,斜齿轮一3-4与斜齿轮二3-5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斜齿轮一3-4位于斜齿轮二3-5下方,斜齿轮二3-5与螺杆一3-6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斜齿轮二3-5中心位置,螺杆一3-6与限位块一3-7固定连接,且螺杆一3-6位于限位块一3-7右方,螺杆一3-6与固定块一3-8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一3-8与滑道一3-9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一3-8位于滑道一3-9上方,滑道一3-9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为与壳体5底部,滑道一3-9与滑轮一3-10接触,且滑轮一3-10位于滑道一3-9内部,滑道一3-9起到限制滑轮一3-10移动方向作用,滑轮一3-10与连接轴一3-11固定连接,且滑轮一3-10与连接轴一3-11同心,滑轮一3-10起到带动连接轴一3-11移动作用,连接轴一3-11与左黑板3-13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一3-11位于左黑板3-13中间位置,连接轴一3-11起到带动左黑板3-13移动作用,清擦条一3-12与箱体5固定连接,清擦条一3-12与左黑板3-13接触;

所述右清擦装置4包括控制杆三4-1、控制杆固定板三4-2、连接杆二4-3、斜齿轮三4-4、斜齿轮四4-5、螺杆二4-6、限位块二4-7、固定块二4-8、滑道二4-9、滑轮二4-10、连接轴二4-11、清擦条二4-12、右黑板4-13,控制杆三4-1与控制杆固定板三4-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三4-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4-2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三4-2边缘位置,控制杆三4-1起到提供动力作用,控制杆固定板三4-2起到固定控制杆三4-1作用,控制杆固定板三4-2与连接杆二4-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三4-2位于连接杆二4-3下方,控制杆固定板三4-2与连接杆二4-3同心,连接杆二4-3起到传递运动作用,连接杆二4-3与壳体5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连接杆二4-3与斜齿轮三4-4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二4-3位于斜齿轮三4-4下方,连接杆二4-3与斜齿轮三4-4同心,斜齿轮三4-4与斜齿轮四4-5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斜齿轮三4-4位于斜齿轮四4-5下方,斜齿轮四4-5与螺杆二4-6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斜齿轮四4-5中心位置,螺杆二4-6与限位块二4-7固定连接,且螺杆二4-6位于限位块二4-7右方,螺杆二4-6与固定块二4-8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二4-8与滑道二4-9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二4-8位于滑道二4-9上方,滑道二4-9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为与壳体5底部,滑道二4-9与滑轮二4-10接触,且滑轮二4-10位于滑道二4-9内部,滑轮二4-10与连接轴二4-11固定连接,且滑轮二4-10与连接轴二4-11同心,连接轴二4-11与右黑板4-13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二4-11位于右黑板4-13中间位置,清擦条二4-12与箱体5固定连接,清擦条二4-12与右黑板4-13接触;

所述旋转装置6包括控制杆四6-1、控制杆固定板四6-2、连接杆三6-3、直齿轮一6-4、直齿轮二6-5、固定板二6-6、控制杆五6-7、控制杆固定板五6-8、连接杆四6-9、直齿轮三6-10、直齿轮四6-11,控制杆四6-1与控制杆固定板四6-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四6-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6-2边缘位置,控制杆四6-1起到提供动力作用,控制杆固定板四6-2起到固定控制杆四6-1作用,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与控制杆四6-1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四6-2位于连接杆三6-3下方,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与连接杆三6-3同心,控制杆四6-1起到传递运动作用,连接杆三6-3与固定板二6-6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且连接杆三6-3位于固定板二6-6左端,连接杆三6-3与直齿轮一6-4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三6-3位于直齿轮一6-4下方,连接杆三6-3与直齿轮一6-4同心,直齿轮一6-4与直齿轮二6-5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直齿轮一6-4位于直齿轮二6-5右方,直齿轮二6-5与左清擦装置3连接,控制杆五6-7与控制杆固定板五6-8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五6-7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五6-8下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五6-8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五6-8与连接杆四6-9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五6-8位于连接杆四6-9下方,控制杆固定板五6-8与连接杆四6-9同心,连接杆四6-9与固定板二6-6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且连接杆四6-9位于固定板二6-6右端,连接杆四6-9与直齿轮三6-10固定连接,且连接杆四6-9位于直齿轮三6-10下方,连接杆四6-9与直齿轮三6-10同心,直齿轮三6-10与直齿轮二6-5啮合,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调节传动比,传递运动,且直齿轮三6-10位于直齿轮四6-11左方,直齿轮四6-11与左右清擦装置4连接,固定板二6-6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固定板二6-6位于壳体5下方;

移动装置1与升降装置2固定连接,且移动装置1位于升降装置2下方,升降装置2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升降装置2位于壳体5下方,升降装置2位于旋转装置6下方,左清擦装置3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左清擦装置3位于壳体5内部,左清擦装置3与右清擦装置4接触,右清擦装置4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右清擦装置4位于壳体5内部,旋转装置6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旋转装置6位于壳体5下方。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4、5、6、7、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壳体5为铝合金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2、3、4、5、6、7、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斜齿轮一3-4、斜齿轮二3-5、斜齿轮三4-4、斜齿轮四4-5、直齿轮一6-4、直齿轮二6-5、直齿轮三6-10、直齿轮四6-11为38铬硅塑料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2、3、4、5、6、7、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上座板2-1、下座板2-3为铸铁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2、3、4、5、6、7、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固定板一1-1、连接块1-2、刹车杆1-3、轮子固定板1-4、轮子固定杆1-5选用45号刚材质。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2、3、4、5、6、7、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连杆机构2-2材质选用高锰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摇动控制杆一2-10、带动控制杆固定板一2-9转动,从而带动双向螺纹螺杆2-4转动,双向螺纹螺杆2-4通过螺纹带动推板一2-7、推板二2-8移动,推板一2-7、推板二2-8移动推动连杆机构2-2移动,利用四边形不稳定性实现升降运动,连杆机构在实现升降运动时推动上座板2-1升降,从而带动本装置升降。

通过摇动控制杆二3-1,带动控制杆固定板二3-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一3-3,连接杆一3-3把转动传递给斜齿轮一3-4,使斜齿轮一3-4转动,斜齿轮一3-4与斜齿轮二3-5啮合,改变转动方向,斜齿轮二3-5转动带动螺杆一3-6转动,固定块一3-8与螺杆一3-6螺纹连接,通过螺纹使螺杆一3-6横向移动,从而带动左黑板3-13移动,在左黑板3-13移动时与清擦条一3-12接触,从而实现清擦功能。

通过摇动控制杆三4-1,带动控制杆固定板三4-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二4-3,连接杆二4-3把转动传递给斜齿轮三4-4,使斜齿轮三4-4转动,斜齿轮三4-4与斜齿轮四4-5啮合,改变转动方向,斜齿轮四4-5转动带动螺杆二4-6转动,固定块二4-8与螺杆二4-6螺纹连接,通过螺纹使螺杆二4-6横向移动,从而带动右黑板4-13移动,在右黑板4-13移动时与清擦条二4-12接触,从而实现清擦功能。

通过摇动控制杆四6-1,带动控制杆固定板四6-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三6-3转动,连接杆三6-3将运动传递给直齿轮一6-4,直齿轮一6-4与直齿轮二6-5啮合,直齿轮二6-5与连接轴一3-11固定连接,从而带动连接轴一3-11及左黑板3-13转动,通过摇动控制杆五6-7,带动控制杆固定板五6-8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四6-9转动,连接杆四6-9将运动传递给直齿轮三6-10,直齿轮三6-10与直齿轮四6-11啮合,直齿轮四6-11与连接轴一3-11固定连接,从而带动连接轴一3-11及右黑板4-13转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