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6880发布日期:2018-12-22 08:2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屏已成为未来显示终端的发展趋势。柔性显示屏为了实现其可弯折性,通常采用柔性盖板来保护显示元件。在进行落球测试(直径20mm的钢球,跌落高度2cm-62.2cm)时,发现柔性显示屏被小球击中位置会出现黑斑、亮斑或彩斑等显示不良现象。即柔性显示屏被落球击中位置容易产生封装失效、像素阴极失效、像素阳级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柔性显示屏抗冲击能力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

一种柔性显示屏,包括:

显示层,具有出光面;

盖板层,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层的所述出光面一侧;

支撑件,支撑所述盖板层与所述显示层,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盖板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使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盖板层的下表面间隔设置。

上述柔性显示屏包括显示层、支撑件以及盖板层。其中盖板层层叠设置于显示层的出光面一侧,支撑件用于支撑显示层与盖板层,并且支撑件在盖板层的下表面与出光面之间设置有空腔,从而使得显示层的出光面与盖板层的下表面间隔设置,即出光面与盖板层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由于盖板层抗冲击能力较弱,容易导致落球撞击到盖板层后冲击应力直接传递到了显示层,导致显示层上的显示部件损坏,进而导致柔性显示屏被小球击中位置会出现黑斑、亮斑或彩斑等显示不良现象。本申请通过支撑件对盖板层进行固定支撑,从而使得盖板层具有一个较大的表面张力作用,并且在盖板层与显示层之间设置空腔,空腔作为可供盖板层变形的缓冲空间,当落球等重物撞击到盖板层时,柔性盖板发生凹陷,并且将冲击力传递到支撑件上,再由支撑件将冲击能量吸收。避免了冲击直接作用在显示层上,造成显示层的显示部件损坏,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抗冲击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层于盖板层之间;所述支撑件具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覆盖所述显示层的所述出光面的四周边缘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层包括基板,发光部件以及封装膜层,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所述封装膜层覆盖所述发光部件,所述支撑件套设于所述封装膜层的外围并覆盖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四周边缘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分别包括依次可转动连接的至少两个子支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件之间铰接连接;

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支撑件之间通过可形变材料连接;

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支撑件之间通过可形变连接件连接,所述可形变连接件的尺寸小于所述子支撑件的尺寸;且在所述可形变连接件外周包覆有柔性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为刚性材料或弹性材料;所述盖板层为柔性盖板或透光有机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弯折轴,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垂直于所述弯折轴的方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于盖板层与支撑件之间;或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支撑件与显示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设有触控电路的可视区及位于可视区外围的非可视区,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内。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柔性显示屏。

上述显示装置安装了前述的柔性显示屏,该柔性显示屏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层、盖板层以及支撑件。其中盖板层层叠设置于显示层的出光面一侧,支撑件用于支撑显示层与盖板层,并且支撑件在盖板层的下表面与出光面之间设置有空腔,从而使得显示层的出光面与盖板层的下表面间隔设置,即出光面与盖板层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盖板层与显示层之间设置空腔,空腔作为可供盖板层变形的缓冲空间,当落球等重物撞击到盖板层时,盖板层通过支撑件的支撑具有较强的张应力,因此能在该缓冲空间内变形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并且将冲击力传递到支撑件上,再由支撑件将冲击力分散。避免了落球等重物直接撞击到显示层,造成显示层的显示部件损坏,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柔性显示屏的a-a截面的界面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再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以及图2,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100包括显示层110、盖板层120,显示层110用于显示图像,显示层110上可以包括诸如薄膜晶体管、栅线、数据线、电容、阳极、阴极、有机发光层、彩色滤光膜等不同的结构部件。显示层110具有显示图像的出光面111,盖板层120设置于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一侧,用以隔绝污染,保护显示层110。

具体地,柔性显示屏110还包括用以支撑显示层110与盖板层120的支撑件130,其中,盖板层120可张贴或者采用其它安装方式固定在支撑件130上,从而使得支撑件130对盖板层施加的较强的张力作用,进一步地,支撑件130在盖板层120的下表面121与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之间设置有空腔131,空腔131使得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与盖板层120的下表面121间隔设置,即显示层110与盖板层120之间具有间隙。空腔131作为盖板层120变形的缓冲空间,在盖板层120受到冲击时,能在缓冲空间内凹陷,吸收部分冲击力,并且盖板层120可以将冲击应力快速传导至支撑件130,将冲击应力分散,避免了冲击力直接传导到显示层110上。

上述柔性显示屏100包括显示层110、盖板层120以及支撑件130,其中盖板层120叠设置于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一侧,支撑件130用于支撑显示层110与盖板层120,从而使得盖板层具有一个较大的表面张力作用,并且支撑件130在盖板层120的下表面121与出光面111之间设置有空腔131,从而使得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与盖板层120的下表面121间隔设置,即出光面111与盖板层120的下表面121之间具有间隙。由于盖板层120抗冲击能力较弱,当盖板层120直接附着于显示层110时,容易导致落球撞击到盖板层120后冲击应力直接传递到了显示层110,从而导致显示层110上的显示部件损坏,进而导致柔性显示屏100被小球击中位置会出现黑斑、亮斑或彩斑等显示不良现象。通过在盖板层120与显示层110之间设置空腔131,空腔131作为可供盖板层120变形的缓冲空间,当落球等重物撞击到盖板层120时,盖板层120在冲击下发生形变并将冲击快速传导至支撑件130上,再由支撑件130将冲击力分散。避免了落球等重物直接撞击到显示层110,造成显示层110上的部件损坏,提高了柔性显示屏100的抗冲击能力。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1以及图2,支撑件130设置于显示层110与盖板层120之间。并且支撑件130具有环形结构,即支撑件130具有四周环绕,中部具有空腔131,支撑件130的环形结构覆盖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的四周边缘位置,支撑件130中部的空腔131用于显示层110出光。

进一步地,柔性显示屏100具有透光区101以及围绕在透光区101外围的非透光区102,支撑件130就位于非透光区102内。具体地,盖板层120附着于支撑件130的远离显示层110的表面。进一步地,盖板层120的下表面的四周可涂覆油墨等遮光材料,从而使柔性显示屏100形成上述的非透光区102,进而提高柔性显示屏100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地,盖板层120覆盖支撑件130的中部的空腔131。从而使得显示层110与盖板层120层之间具有间隙,空腔131作为缓冲空间。在盖板层120受到冲击时,盖板层120能在空腔131内缓冲变形,避免了冲击力直接传递到显示层110上。进一步地,盖板层120与显示层110可通过粘贴的方式附着于支撑件130的两侧。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130可以为刚性材料,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刚性的支撑件130能将盖板层120所受到的冲击力均匀地分散,同时刚性的支撑件130受到冲击时不产生变形,即不会因变形挤压到显示层110上的显示器件也不会因变形带动显示层110的封装变形。支撑件130也可以为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橡胶等。

进一步地,支撑件130的空腔131的高度可根据柔性显示屏的尺寸,以及盖板层120材料的硬度和张力等综合条件具体设置,例如在柔性显示屏的尺寸越大,空腔131的高度也可以相对越高,而盖板层120的硬度与张力越优化,空腔131的高度可以越小。例如空腔131的高度可以在100μm-2mm范围内进行选择。当然为了防止盖板层120受到冲击变形时触碰到显示层110,盖板层120与显示层110之间要预留一定高度的缓冲空间,但支撑件130的空腔131太高又会导致柔性显示屏100的整体厚度增加,影响后续显示装置的装配,因此,选择100μm-2mm的高度既满足了盖板层120变形时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又不太过影响柔性显示屏100的整体厚度。

具体地,参见图3,支撑件130具有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边132以及第二边133。进一步地,柔性显示屏100包括弯折轴,第一边132和第二边133垂直于弯折轴的方向设置。为了使柔性显示屏100可沿弯折轴进行弯折,第一边132和第二边133分别包括依次可转动连接的至少两个子支撑件。进一步地,第一边132以及第二边133的子支撑件的数量相等,并且相邻两个子支撑件之间铰接连接。比如第一边132与第二边133均具有两个子支撑件,两个子支撑件之间通过铰链134连接。更进一步地,第一边132的铰链134与第二边133的铰链134在柔性显示屏10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通过铰链134能实现支撑件130的弯折,进而实现柔性显示屏100的弯折,使得柔性显示屏100更加便携。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130的第一边132以及第二边133均可以包括多子支撑件,每一边的子支撑件数量相等,且相邻两个子支撑件之间可转动连接。从而能实现柔性显示屏100的多段弯折。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子支撑件之间也可以通过可形变材料来连接,从而实现支撑件130的可弯折性,进而实现柔性显示屏100的可弯折性。具体地,可变形材料可以为泡棉、软胶等材料。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子支撑件之间还可以通过可形变连接件连接,并且可形变连接件的尺寸小于子支撑件的尺寸。如此,同样也能实现支撑件130的可弯折性。进一步地,可形变连接件外周包覆有柔性材料,从而增强可变性连接件的耐磨性以及防止划伤所述柔性显示屏100。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层120为柔性盖板或透光有机膜层,柔性盖板或透光的有机膜层均具有较高的韧性,在盖板层受到冲击变形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应力,且不易破裂。进一步地,在将盖板层120贴附到支撑件130上时,可采用张贴的方式将盖板层120粘贴到支撑件130上。即在粘贴盖板层120时,在盖板层120的四周施加平行于盖板层120表面的拉伸力,将盖板层120展开绷紧,保持盖板层120的绷紧状态将盖板层120固定粘贴到支撑件130上,使得盖板层120粘贴后仍处于绷紧状态,具有较大的展开应力。当盖板层120受到重物冲击时,由于展开应力的作用,使得盖板层120具有很好的弹性,从而使得盖板层120由于冲击产生的变形、下沉减小,进一步避免了重物与盖板层120撞击到显示层110上。

参见图4,另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200包括显示层210、支撑件220以及盖板层230,具体地,显示层210用于显示图像,显示层210包括基板211、设置在基板211表面的发光部件212以及覆盖发光部件212的封装膜层213。

具体地,支撑件220具有环形结构,支撑件220的中部设置有空腔221,支撑件220覆盖在基板的表面的四周边缘位置,并且支撑件220套设在封装膜层213外围。即支撑件220只覆盖基板211的四周边缘。基板211表面的发光部件212以及覆盖发光部件212的封装膜层213则位于支撑件220中部的空腔221内,且发光部件212发出的光能穿过盖板层230射出。进一步地,柔性显示屏200具有透光区201以及围绕在透光区201外围的非透光区202,支撑件220位于非透光区202内。具体地,盖板层230附着于支撑件220的远离显示层210的表面,进一步地,盖板层230的下表面的四周可涂覆油墨等遮光材料,从而使柔性显示屏200形成上述的非透光区202,进而提高柔性显示屏200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地,支撑件220的空腔221的高度h要大于发光部件212与封装膜层213的整体高度h,从而使得盖板层230与封装膜层213的上表面具有一定的间隔,当盖板层230受到重物冲击时,重物与盖板层230不会碰撞到封装膜层213。具体地,盖板层230覆盖支撑件220的中部的空腔221。空腔221作为缓冲空间。在盖板层230受到冲击时,盖板层230能在空腔221内缓冲变形,避免了冲击力直接传递到封装膜层213以及发光部件212上。

上述柔性显示屏20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层210、支撑件220以及盖板层230,其中显示层210包括基板211、设置在基板211表面的发光部件212以及覆盖发光部件212的封装膜层213。支撑件220附着在显基板211的表面四周并套设在发光部件212以及封装膜层213外围,盖板层230附着于支撑件220的远离显示层210的表面。由于盖板层230抗冲击能力较弱,当盖板层230直接附着于显示层210时,容易导致落球撞击到盖板层230后冲击应力直接传递到了显示层210,导致显示层210上封装膜层213或发光部件212损坏,进而导致柔性显示屏200被小球击中位置会出现黑斑、亮斑或彩斑等显示不良现象。通过在基板层210与盖板层230之间设置支撑件220,支撑件220具有空腔221,并且支撑件220套设在发光部件212以及封装膜层213外围,使得盖板层230与基板211之间形成一个缓冲空间。当落球等重物撞击到盖板层230时,盖板层230能在该缓冲空间内变形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并且将冲击力传递到支撑件220上,再由支撑件220将冲击力分散到整个柔性显示屏200。避免了落球等重物撞击直接到封装膜层213以及发光部件212上,造成显示层210的封装膜层213以及发光部件212损坏,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0的抗冲击能力。

具体地,基板211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硅胶等具有良好柔韧性的材料。发光部件212包括诸如薄膜晶体管、栅线、数据线、电容、阳极、阴极等不同的结构部件,进一步地,发光部件212的类型可以为oled。发光部件212采用薄膜封装,具体地,封装膜层213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无机膜层2131、有机膜层2132以及第二无机膜层2133。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220为刚性材料,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刚性的支撑件220能将盖板层230所受到的冲击力均匀地分散,同时刚性的支撑件220受到冲击时不产生变形,即不会因变形挤压到封装膜层213或因变形带动封装膜层213变形进而挤压到发光部件212。进一步地,支撑件220也可以为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橡胶等。

进一步地,支撑件220具有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边以及第二边。为了实现柔性显示屏200的可弯折性,第一边和第二边分别包括依次可转动连接的至少两个子支撑件。。进一步地,第一边以及第二边的子支撑件的数量相等。并且相邻两个子支撑件之间铰接连接。比如第一边与第二边均具有两段,两段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更进一步地,第一边1的铰链与第二边的铰链在柔性显示屏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通过铰链能实现支撑件220的弯折,进而实现柔性显示屏200的弯折,使得柔性显示屏200更加便携。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220的第一边以及第二边均可以包括多子支撑件,每一边的子支撑件数量相等,且相邻两个子支撑件。从而能实现柔性显示屏200的多段弯折。

进一步地,盖板层230为柔性盖板或透光的有机膜层,盖板层230设置于显示层210上方,用以隔绝污染,保护显示层210上的发光部件213。进一步地,在将盖板层230贴附到支撑件220上时,可采用类似蒸镀mask张网的方式将盖板层粘贴到支撑件220上。即在粘贴盖板层230时,在盖板层230的四周施加平行于盖板层230表面的拉伸力,将盖板层230展开绷紧,保持盖板层230的绷紧状态将盖板层230固定粘贴到支撑件220上,使得盖板层230粘贴后仍处于绷紧状态,具有较大的展开应力。当盖板层230受到重物冲击时,由于展开应力的作用,使得盖板层230具有很好的弹性,从而使得盖板层230由于冲击产生的变形、下沉减小,进一步避免了重物与盖板层230撞击到封装膜层213以及发光部件212上。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层240,触控层240设置于盖板层230与支撑件220之间,触控层240具有触控电路用于感应用户对柔性显示屏200的触摸操作。进一步地,触控层240包括可视区241及位于可视区241外围的非可视区240,触控电路设置在可视区241内。可示区241与柔性显示屏200的透光区201对应,而非可视区242与柔性显示屏200的非透光区202对应。即支撑件220位于非可视区242内。

进一步地,柔性显示屏200还包括与触控层240层叠设置的偏光片250。偏光片250可层叠在触控层24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偏光片250与触摸层240可通过光学胶粘贴连接。偏光片250用于增加柔性显示屏200的透光,以及减少外光反射。进一步地偏光片250与触控层240也可直接设置于封装膜层213的上表面。

参见图4,另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300包括显示层310、盖板层320以及支撑件330,其中显示层310用于显示图像,显示层310上可以包括诸如薄膜晶体管、栅线、数据线、电容、阳极、阴极、有机发光层、彩色滤光膜等不同的部件。显示层310具有显示图像的出光面311。盖板层320设置于显示层310的出光面311一侧,盖板层320可以为柔性盖板或是具有高韧性的透光有机膜层。盖板层320用于隔绝污染,保护显示层310。

进一步地,支撑件330用于支撑显示层310与盖板层320,具体地,支撑件330具有第一表面331,第一表面331上开设有凹槽332。显示层310设置于凹槽332内,并且显示层310的边缘附着于凹槽332的侧壁3321上。盖板层320附着于支撑件330的第一表面331上,并且盖板层310覆盖凹槽332的开口,从而使得显示层310的出光面311与盖板层320的下表面321之间形成空腔3222。进一步地,空腔3322的高度可在凹槽332的深度范围内进行调节,即显示层310在凹槽332的侧壁3221上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从而能满足不同抗冲击性强度要求的柔性显示屏,具体地,当柔性显示屏300需要承载较强的冲击力时,可以把显示层310与盖板层320之间的空腔3322的距离设置得大些,防止盖板层320受到重物冲击时下垂或变形过大碰撞到显示层310。

进一步地,柔性显示屏300的其他部件如触控层、偏光片等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可以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设置,再此不做赘述。

上述柔性显示屏300显示层310设置于支撑件320凹槽332内,盖板层覆盖在凹槽332的开口,从而使得显示层310与盖板层320之间形成空腔3322。当落球等重物撞击到盖板层320时,空腔3322能作为缓冲空间,盖板层320能在空腔3322内变形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同时,盖板层320能将冲击力传递到支撑件330上,再由支撑件330将冲击力进行分散。避免了冲击力直接传导到显示层310上而造成显示层310的显示部件损坏,从而提高了柔性显示屏300的抗冲击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以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框架以及用以保护柔性显示屏的保护盖板,框架套设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四周,进一步地,框架可以为柔性的,但框架的刚度比柔性显示面板的刚度高。保护盖板附着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进一步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进一步地,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件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形态要求设置成对应的形状。

上述显示装置安装了前述的柔性显示屏,例如柔性显示屏100,柔性显示屏100包括显示层110、支撑件130以及盖板层120。其中盖板层120层叠设置于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一侧,撑件130在盖板层120的下表面121与出光面111之间设置有空腔131,从而使得显示层110的出光面111与盖板层120的下表面121间隔设置。由于盖板层120与显示层110之间具有空腔131,空腔131作为可供盖板层120变形的缓冲空间。当落球等重物撞击到盖板层120时,盖板层120能在该缓冲空间内变形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并且将冲击力传递到支撑件130上,再由支撑件130将冲击力分散到整个柔性显示屏100。避免了落球等重物撞击直接到显示层110,造成显示层110的显示部件损坏,提高了柔性显示屏100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