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教学骨架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7937发布日期:2018-12-05 16:52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人体教学骨架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教学人体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体教学骨架模型。

背景技术

人体骨骼模型是一种为了满足基础解剖学的需要而仿真人骨骼大小用金属线串制pvc材质的可拆卸、水洗的模型。其手臂和腿部可拆下供研究。但其可拆卸连接处均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来实现可拆卸,拆卸和组装很不方便。

专利文献cn203038551u公开了一种医学人体骨骼模型,其部分骨骼可进行旋转,方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人体骨骼部位。但其连接处也通过螺丝连接,拆卸与组装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人体教学骨架模型,通过磁吸方式来实现可拆卸连接,拆卸和组装都十分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人体教学骨架模型,包括仿真骨架,仿真骨架包括多组相互邻接的骨状部件,其中至少一组相互邻接的骨状部件通过磁吸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至少一根肋骨状部件与椎骨状部件和胸骨状部件、锁骨与胸骨状部件和肩胛骨状部件、颅骨状部件与椎骨状部件、肩胛骨状部件与肋骨状部件、肱骨状部件与肩胛骨状部件、肱骨状部件与尺骨状部件、肱骨状部件与桡骨状部件、桡骨状部件与腕骨状部件、尺骨状部件与腕骨状部件、腕骨状部件与掌骨状部件、掌骨状部件与指骨状部件、髋骨状部件与骶骨状部件、股骨状部件与髋骨状部件、股骨状部件与胫骨状部件、胫骨状部件与腓骨状部件、距骨状部件与胫骨状部件和腓骨状部件、足舟骨状部件与三块楔骨状部件、跟骨状部件与距骨状部件和骰骨状部件、距骨状部件与足舟骨状部件、跖骨状部件与趾骨状部件中的至少一组通过磁吸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接的两个骨状部件在至少一部分接触部位上分别设有磁铁和磁性体。

进一步的,人体教学骨架模型还包括心脏、和/或动脉血管部件、和/或静脉血管部件、和/或神经部件、和/或肌肉部件,动脉血管部件、静脉血管部件、神经部件和肌肉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

进一步的,动脉血管部件、静脉血管部件、神经部件和肌肉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磁性体和/或磁铁。

其中,所述动脉血管部件包括肺动脉、体循环主动脉、头颈部动脉、上肢动脉、胸部动脉、腹部动脉、盆部动脉、下肢动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静脉血管部件包括肺循环静脉、头颈部静脉、上肢静脉、胸部静脉、下腔静脉、下肢静脉、盆部静脉、腹部静脉、肝门静脉系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神经部件包括12对脑神经、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臀下皮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浅深支、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静脉、隐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阴部神经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肌肉部件包括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匠肌。位于头颈部的有面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等;位于躯干的有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肌、膈肌、腹肌等;位于四肢的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指伸屈肌、旋前方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缝匠肌、股四头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肌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韧带部件,韧带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化繁为简,利于仿真骨架关节处的连接,肌肉部件、韧带部件、血管部件、神经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拆卸和组装都十分方便,可更形象的模拟人体结构,便于演示,利于教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椎骨状部件、2-肋骨状部件、3-胸骨状部件、4-肩胛骨状部件、5-肱骨状部件、6-尺骨状部件、7-桡骨状部件、8-腕骨状部件、9-掌骨状部件、10-指骨状部件、11-髂骨状部件、12-股骨状部件、13-胫骨状部件、14-腓骨状部件、15-跟骨状部件、16-跖骨状部件、17-趾骨状部件、18-颈总动脉、19-锁骨下动脉、20-腋动脉、21-肱动脉、22-腹主动脉、23-髂外动脉、24-股动脉、25-锁骨下静脉、26-腋静脉、27-头静脉、28-肱静脉、29-贵要静脉、30-下腔静脉、31-髂外静脉、32-股静脉、33-腋神经、34-肌皮神经、35-桡神经浅深支、36-正中神经、37-尺神经、38-坐骨神经、39-隐神经、40-腓总神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骨架由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部分构成。

人体骨骼包括:

颅骨: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腭骨,犁骨,下颌骨,舌骨。

躯干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肋骨,胸骨。

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掌骨,指骨。

下肢带骨:髋骨,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三个骨组成髋臼。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距骨,跟骨,骰骨,足舟骨,3个楔骨,跖骨,趾骨。

骨骼与骨骼之间由关节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人体教学骨架模型,包括仿真骨架,仿真骨架包括多组相互邻接的骨状部件,其中至少一组相互邻接的骨状部件通过磁吸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至少一根肋骨状部件2与椎骨状部件1和胸骨状部件3、锁骨与胸骨状部件3和肩胛骨状部件4、颅骨状部件与椎骨状部件1、肩胛骨状部件4与肋骨状部件2、肱骨状部件5与肩胛骨状部件4、肱骨状部件5与尺骨状部件6、肱骨状部件5与桡骨状部件7、桡骨状部件7与腕骨状部件8、尺骨状部件6与腕骨状部件8、腕骨状部件8与掌骨状部件9、掌骨状部件9与指骨状部件10、髋骨状部件11与骶骨状部件、股骨状部件12与髋骨状部件11、股骨状部件12与胫骨状部件13、胫骨状部件13与腓骨状部件14、距骨状部件与胫骨状部件13和腓骨状部件14、足舟骨状部件与三块楔骨状部件、跟骨状部件15与距骨状部件和骰骨状部件、距骨状部件与足舟骨状部件、跖骨状部件16与趾骨状部件17中的至少一组通过磁吸方式连接。肋骨状部件2与椎骨状部件1和胸骨状部件3通过磁吸方式连接,可以将单根肋骨状部件2取下。

由于人体骨骼大都左右对称,上述任一组可以是单侧的邻接骨,也可以是双侧的临接骨。以肱骨状部件5与肩胛骨状部件4为例,可以是左侧或右侧的肱骨状部件5与肩胛骨状部件4磁吸方式连接,也可以是左侧与右侧的肱骨状部件5与肩胛骨状部件4均采用磁吸方式连接。

相邻接的两个骨状部件在至少一部分接触部位上分别设有磁铁(图中未示出)和磁性体(图中未示出)。其中一个骨状部件上设有磁铁,另一个骨状部件上设有磁性体,磁铁与磁性体吸合从而将邻接的两个骨状部件连接起来;或者,其中一个骨状部件上设有磁铁,另一个骨状部件上也设有磁铁,磁铁与磁铁吸合从而将邻接的两个骨状部件连接起来。

以股骨状部件12与髋骨状部件11为例,至少在股骨状部件12的股骨头处设有磁铁,磁铁可以粘接或者螺纹联接等方式固定。在髋骨状部件11的髋臼部位设有磁性体;或者在整个髋骨状部件11表面设有一层磁性材料层,或者整个髋骨状部件11采用磁性材料制备得到。磁性体由包含磁性材料的材质制得,磁性材料包括金属磁性材料和非金属磁性材料。

本实施例邻接的骨骼通过磁吸方式连接,可拆卸连接,拆卸和组装都十分方便;由于连接处采用磁吸方式连接,因而邻接的骨骼之间可以相对活动,有利于关节的活动,方便演示操作,更真实形象的模拟人体骨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人体教学骨架模型还包括动脉血管部件和静脉血管部件,动脉血管部件和静脉血管部件均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动脉血管部件和静脉血管部件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磁性体和/或磁铁。以动脉血管部件为例,可以在动脉血管部件的某些位置设磁性体,也可在动脉血管部件的外表面附着一层磁性材料,或者动脉血管部件直接采用磁性材料制备得到。为方便辨认与区分,动脉血管部件为红色,静脉血管部件为蓝色。

动脉血管部件包括肺动脉、和/或体循环主动脉、和/或头颈部动脉、和/或上肢动脉、和/或胸部动脉、和/或腹部动脉、和/或盆部动脉、和/或下肢动脉。

其中,体循环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头颈部的动脉:颈总动脉18,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19,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上肢动脉:腋动脉20,肱动脉21,桡动脉,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

胸部动脉:胸主动脉,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

腹部动脉:腹主动脉22,腰动脉,膈下动脉,骶正中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卵巢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盆部动脉:髂外动脉23,闭孔动脉,臀上动脉,膀胱上动脉,膀胱下动脉,子宫动脉或输精管动脉,直肠下动脉,阴部内动脉。

下肢动脉:股动脉24,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

静脉血管部件包括肺循环静脉、和/或头颈部静脉、和/或上肢静脉、和/或胸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和/或下肢静脉、和/或盆部静脉、和/或腹部静脉、和/或肝门静脉系。

其中,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

头颈部的静脉:颈内静脉,面静脉,下颌后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25。

上肢的静脉:腋静脉26,头静脉27,肱静脉28、贵要静脉29,肘正中静脉。

胸部的静脉:胸廓内静脉,奇静脉,椎静脉丛。

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30。

盆部的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31,髂总静脉。

下肢静脉:腘静脉,股静脉32,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腹部静脉:膈下静脉,腰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卵巢静脉,肝静脉。

肝门静脉系: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附脐静脉,胆囊静脉。

本实施例中血管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方便血管的组装和拆卸,便于演示,利于教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心脏,其中心脏又包括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前三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神经部件,神经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神经部件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磁性体和/或磁铁。神经部件包括12对脑神经和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神经部件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磁性体和/或磁铁。

具体的,神经部件包括12对脑神经、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臀下皮神经、颈丛(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臂丛(腋神经33、肌皮神经34、桡神经浅深支35、正中神经36、尺神经37)、肋间神经、肋下神经、腰丛(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静脉32、隐神经39、闭孔神经)、骶丛(坐骨神经38、腓总神经40、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阴部神经)。12对脑神经做成一个整体,出入颅腔的部位和连接脑部部位做磁吸标签吸附标注。

为方便辨认与区分,神经部件为黄色。本实施例中神经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方便神经部件的组装和拆卸,便于演示,利于教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前面四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模拟人体肌肉的肌肉部件(图中未示出),肌肉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

肌肉部件包括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匠肌。位于头颈部的有面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等;位于躯干的有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肌、膈肌、腹肌等;位于四肢的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指伸屈肌、旋前方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缝匠肌、股四头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肌中的至少一个。肌肉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每个肌肉部件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磁性体和/或磁铁。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前面五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模拟人体韧带的韧带部件(图中未示出),韧带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韧带部件至少一部分上设有磁性体和/或磁铁。本实施例中韧带部件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方便韧带部件的组装和拆卸,便于演示,利于教学。

本发明化繁为简,利于仿真骨架关节处的连接,肌肉、韧带、血管、神经通过磁吸方式附着在仿真骨架上,拆卸和组装都十分方便,可更形象的模拟人体结构,便于演示,利于教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