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1870发布日期:2019-03-19 23:30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设计一种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适用于现状有农业堰塘肌理、雨洪内涝压力较大的新城建设,属于城市设计与空间规划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近年的新城建设中,出现大量忽视地域农业肌理的规划建设,针对遍布堰塘的丰水地区,新城建设更应该结合原始农业空间和海绵城市理念来规划新城。本发明意在设计一种结合堰塘海绵城市的新城空间规划模型,能对大量在城乡农田地区建设的形成贡献更科学的规划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适用于现状有农业堰塘肌理、雨洪内涝压力较大的新城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规划模型包括

堰塘型海绵核心,是指接受区域汇水的大面积堰塘、水域,是所述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的调蓄、净化核心;

堰塘型排水社区单元,是指按照一定规模划分,采用各类堰塘式调蓄设施,能够消纳目标降雨量的海绵社区单元;

城市堰塘海绵廊道,是指城市的交通、绿地骨架,能够纵横成网调蓄、传输雨洪,整体达到区域内涝防治目标;

乡村海绵堰塘节点,是指新城外围的乡村堰塘,采用堰塘湿地系统,形成乡村海绵自循环体系。

进一步地,堰塘型排水社区单元分为若干个地块,每个地块设置地块雨水花园,堰塘型排水社区单元中心设社区堰塘调蓄公园,所述若干个地块雨水花园通过社区渗滞绿廊连通,并连接至社区堰塘调蓄公园,社区堰塘调蓄公园与城市排水河渠连接,堰塘型排水社区单元排水由地块雨水花园—社区渗滞绿廊—社区堰塘调蓄公园—城市排水河渠四级构成,地块雨水花园净蓄该地块雨水,多余雨水流经社区渗滞绿廊,传输汇集到社区堰塘调蓄公园进行雨水综合利用,超标雨水排放到城市排水河渠中。

进一步地,乡村海绵堰塘节点,将现状的农田和堰塘进行连接,改造成具有养殖净化功能的堰塘湿地,形成湿地-水塘-地下灌溉综合水管理系统;采用格栅井+调节池+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生态塘的组合工艺流程,形成乡村雨污水+海绵湿地的自循环体系。

本发明以海绵城市的理念为基础,以集中堰塘水域为核心,以海绵社区为单元,以城市生态绿廊、交通走廊绿地为支撑,以周边农村居民点为节点,共同搭建堰塘型海绵城市新城的空间规划模型,以期对现状有农业堰塘肌理、雨洪内涝压力较大的新城建设,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1)堰塘型海绵新城模型体系

本模型构建的新城海绵城市空间体系,包括“核心”、“单元”、“廊道”、“节点”四大要素。

(2)堰塘型海绵核心

作为新城区域汇水中心,应保留一定的农业堰塘肌理,修复堰塘湿地,布局多级净化堰塘体系、形成保水、渗水、调水、净水的生态海绵核心。多级净化堰塘体系,可在雨洪进入大型水体前,利用现有农业养殖堰塘,改造为区域连通的藕塘、混合塘、沼泽生物、堰塘植物等净化塘系统。

(3)堰塘型排水社区单元

以500m服务半径划分,通过测算单元各类下垫面可控制的雨水容积和社区单元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容积,得到其差额为需增加的堰塘海绵设施的容积,以下表为例。

某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达到85%,,暨对应控制43.3mm的降雨厚度不直接外排,其绿地、建筑小区、道路广场所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别为85%、70%和70%,以800m*800m社区为单元进行指标测算,社区单元还需增加5667m³的调蓄容积,才能达到社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目标,需要布置约28个雨水堰塘(按200㎡,0.5米调蓄深度算)。

社区堰塘排水由地块雨水花园—社区渗滞绿廊—社区堰塘调蓄公园—城市排水河渠四级构成。地块雨水花园能净蓄雨水,使建筑小区能控制目标降雨厚度;多余雨水流经社区渗滞绿廊,传输汇集到社区堰塘调蓄公园进行雨水综合利用;超标雨水排放到城市排水河渠中。

(4)城市堰塘海绵廊道

由城市交通廊道、生态绿地廊道构建成堰塘大排水体系,用以抵御内涝防治标准的暴雨在24小时内排完。通过测算内涝防治目标下,城市各类用地管网、社区海绵设施的调蓄水量、泵站排涝水量,可以计算出城市堰塘海绵廊道需调蓄的水量,再根据城市交通干道、绿地布局,分解到各类廊道所调配的容积。其中,区域性生态绿地廊道应平均低于城市建设竖向,以利于雨水的排放和连通。

(5)乡村海绵堰塘节点

新城外围的乡村通常上下水设施都配套不全,而农业面源污染在雨后对城市的水环境又有二次污染,因此结合乡村中的堰塘,形成净化、调蓄的海绵城市自循环节点。

一方面,可将现状的农田和堰塘进行连接,改造成具有养殖净化功能的堰塘湿地,形成“湿地-水塘-地下灌溉综合水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减少农田污染物质排放,提高灌溉保证率、水分利用率以及粮食产量。同时农田生态系统中湿地面积的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比如,将农田的农田排水经荷花堰塘(沉淀、去除颗粒物)、茭白堰塘(氮素转换为硝态氮,便于植物吸收)、三棱草堰塘(吸收氨、磷)、睡莲堰塘(厌氧环境,利于有机物分解)、鱼塘堰塘(蓄水调节),最终通过地下灌溉回流至农田。

另一方面,采用“格栅井+调节池+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生态塘”的组合工艺流程,形成乡村雨污水+海绵湿地的自循环体系。农村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初步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经栅格池(去除大悬浮物、漂浮物)、调节池(均质均量)、预处理系统(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便于好氧反应和植物吸收)、人工湿地(风车草、美人蕉、鸢尾等降低污水中氨氮含量)、生态塘(通过食物链完成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种植蕹菜、水芹、莲藕等发挥生态经济湿地的多功能价值)。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堰塘型海绵城市社区的城市规划模型,所述城市规划模型包括堰塘型海绵核心、堰塘型排水社区单元、城市堰塘海绵廊道、乡村海绵堰塘节点。本发明以海绵城市的理念为基础,以集中堰塘水域为核心,以海绵社区为单元,以城市生态绿廊、交通走廊绿地为支撑,以周边农村居民点为节点,共同搭建堰塘型海绵城市新城的空间规划模型,以期对现状有农业堰塘肌理、雨洪内涝压力较大的新城建设,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方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4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