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677发布日期:2019-01-29 17:3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温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温针灸技术的教学训练的仪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独立评价每个穴位上温针灸技术操作的温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温针灸疗法是一种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利用艾绒燃烧的热力,借助金属针具的良好导热性能传入穴位深处从而增强针刺和艾灸的疗效,能给患者同时提供针刺与艾灸综合的治疗作用,即机械刺激与温热刺激。现在临床应用电针很普遍,若搓装在针柄上的艾绒紧实度差,电针带动搓装艾绒团的针一起抖动明显,艾火易掉落,容易灼伤患者皮肤,会引起烫伤,这也影响了温针灸的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温针灸是一项操作性很强,难度较高的针灸治疗技术,对操作者的手法操作技能要求很高。

现在各中医药院校对中医针灸操作技术的实训日益重视,研制模拟并达到临床实践中的操作要求和目的实训仪器设备,在针灸教学过程中加强温针灸操作技能的训练,显得更加重要。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训练温针灸技术的仪器设备的无法反馈针刺深度,操作者不能及时了解训练效果。另外,现有技术的用于训练温针灸技术的仪器设备不能真实模拟温针灸加电针刺激人体肌肉的振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现有技术的用于训练温针灸技术的仪器设备的无法反馈针刺深度、不能真实模拟温针灸加电针刺激人体肌肉的振动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独立评价每个穴位温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温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包括:训练单元;

训练单元包括针刺感应装置、振动装置、平台;

振动装置包括反z字形弹簧片、推拉式电磁铁;

反z字形弹簧片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弹片部、第二弹片部、第三弹片部;

针刺感应装置的下表面与第一弹片部的上表面贴合;

第三弹片部固定于平台的上表面;

推拉式电磁铁的铁芯用于沿平行于平台的方向往复运动并推动第二弹片部以带动针刺感应装置振动;针刺感应装置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贴合的第一导电橡胶层、绝缘橡胶层、第二导电橡胶层;

针刺感应装置还包括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用于在针灸针自上至下贯穿第一导电橡胶层、绝缘橡胶层、第二导电橡胶层时输出针刺到位信号。

较佳地,训练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驱动信号输出端,推拉式电磁铁包括驱动信号输入端,驱动信号输出端与驱动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向推拉式电磁铁输出驱动信号。

较佳地,训练系统还包括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人机界面用于接收推拉行程设置指令和推拉频率设置指令,人机界面还用于将推拉行程设置指令和推拉频率设置指令发送至控制单元。

较佳地,控制单元还包括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与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电连接,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针刺到位信号。

较佳地,训练单元的数量为多个;

控制单元包括多个驱动信号输出端,每个驱动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一个驱动信号输入端对应电连接;

控制单元还包括多个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每个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一个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对应电连接。

较佳地,反z字形弹簧片的厚度为0.2毫米至0.5毫米。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温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能够及时反馈针刺深度信息,帮助操作者及时了解训练效果;本发明还能对各个训练单元分别设置不同的推拉行程和推拉频率,以模拟不同穴位处的肌肉振动效果,帮助操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灸技术的训练系统,如图1所示,该训练系统包括训练单元11;训练单元11包括针刺感应装置1;针刺感应装置1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贴合的第一导电橡胶层101、绝缘橡胶层102、第二导电橡胶层103;第一导电橡胶层101与绝缘橡胶层102之间,以及绝缘橡胶层102、第二导电橡胶层103之间均采用胶水粘结。针刺感应装置1还包括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104,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104用于在针灸针2自上至下贯穿第一导电橡胶层101、绝缘橡胶层102、第二导电橡胶层103时输出针刺到位信号。

本实施例的训练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还包括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与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104电连接,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针刺到位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电橡胶层101和第二导电橡胶层103之间施加一电压(相关电路图中未示出)。初始状态下,第一导电橡胶层101和第二导电橡胶层103之间无电流通过。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训练系统进行针刺操作的训练时,操作者将针灸针2(一般为不锈钢针灸针)刺入针刺感应装置1。如果针灸针2自上至下贯穿第一导电橡胶层101、绝缘橡胶层102、第二导电橡胶层103,第一导电橡胶层101和第二导电橡胶层103之间有电流通过,则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104输出针刺到位信号。本实施例的训练系统还包括人机界面4,人机界面采用触摸屏实现,人机界面4通过rs232串口(一种串行通信接口)与控制单元3通信连接,控制单元将针刺到位信号传输至人机界面4进行显示。操作者即可了解本次针刺动作训练中针刺到位。如果针灸针2没有贯穿第一导电橡胶层101、绝缘橡胶层102、第二导电橡胶层103,则第一导电橡胶层101和第二导电橡胶层103之间没有电流通过,则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104不会输出针刺到位信号。操作者在人机界面4没有看到针刺到位信号,则说明本次针刺动作训练中针刺不到位。该针刺感应装置1中,第一导电橡胶层101、第二导电橡胶层103采用导电硅橡胶材料制成,该导电硅橡胶材料为市售可得;绝缘橡胶层102由用人造皮肤构成,该人造皮肤为市售可得。在针刺训练中,该针刺感应装置1材质为操作者提供了类似人体肌肉的手感,符合针灸治疗中真实的手感,有助于帮助操作者提高针刺技艺。操作者每次针刺训练均可以立即知道针刺训练是否到位,清楚训练效果。

本实施例的训练系统还用于搓装艾绒团的手法的训练。如图1所示,训练单元11还包括振动装置,针刺感应装置1设置于振动装置上,振动装置用于驱动针刺感应装置1振动。振动装置包括弹簧片61、往复运动单元62;针刺感应装置1设置于弹簧片61的上端,往复运动单元62用于推动弹簧片61以带动针刺感应装置1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训练单元11还包括一平台5,弹簧片61和往复运动单元62均设置于平台5上,往复运动单元62沿平行于平台5的方向往复运动。训练单元11还包括万向底座7,平台5设置于万向底座7上。往复运动单元62包括推拉式电磁铁,弹簧片61为反z字弹簧片,反z字弹簧片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弹片部611、第二弹片部612、第三弹片部613。第一弹片部611与第二导电橡胶层103的下表面贴合。第三弹片部613通过螺钉固定于平台5的上表面;推拉式电磁铁的铁芯621用于推动第二弹片部612振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训练系统包括多个训练单元11,控制单元3包括多个驱动信号输出端301,每个驱动信号输出端301分别与一个驱动信号输入端对应电连接;控制单元3还包括多个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每个针刺到位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一个针刺到位信号输出端104对应电连接。

操作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训练单元的平台设置成不同的角度,以使得针刺感应装置1朝向不同的角度。操作者在训练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角度训练针刺技艺,以便在针灸治疗中从不同的角度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操作者将针灸针2刺入针刺感应装置1之后,在针灸针2的针柄上搓装艾绒团9,进行搓装艾绒团的训练。搓装完毕后,操作者在人机界面上为每一个训练单元的推拉式电磁铁输入驱动指令,驱动指令包括设置推拉行程的参数和设置工作频率的参数。例如,操作者为第一个训练单元的推拉式电磁铁设置推拉行程为3毫米,工作频率2赫兹,该第一个训练单元的反z字弹簧片采用厚度为0.4毫米的黄铜皮制成;操作者为第二个训练单元的推拉式电磁铁设置推拉行程为5毫米,工作频率6赫兹,该第二个训练单元的反z字弹簧片采用厚度为0.3毫米的黄铜皮制成。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z字弹簧片的厚度可以在0.2毫米至0.5毫米适当调整。

振动装置启动后,推拉式电磁铁的铁芯621沿平行于平台5的方向按照设置的推拉行程和工作频率往复运动,运动过程中,铁芯621的端部推动反z字弹簧片的第二弹片部612,第二弹片部612带动针刺感应装置1及针灸针2振动。不同的推拉行程和工作频率,以及不同厚度的反z字弹簧片,可以使振动装置模拟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接受针灸刺激时的振动效果。如果搓装在针柄上的艾绒团9的紧实度较差,振动过程中,艾绒团9将会掉落。而在针灸治疗过程如,如果,艾绒团掉落,艾火会灼伤患者皮肤。操作者可以使用本实施例的训练系统进行搓装艾绒团的训练,提高技艺。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